【西哲專題】2:智者派和古希臘3哲主要思想

2021-03-01 我是柳成蔭

公眾號【我是柳成蔭】歷史文章匯總:以下連結不能直接打開,需要複製連結後發送到微信文件小助手後可直接打開。

【上·天文-自科】(數學)

https://mp.weixin.qq.com/s/0y8bWBVFw2j8f-BDbzRi7A

【中·人事-社科】(歷史,宗教,主流媒體,經濟,中國古代史歸納

https://mp.weixin.qq.com/s/rIHdyjN_hl2nQuQcWFDRhA
·地理-地理】(交通,地理,能源,鐵礦石)

https://mp.weixin.qq.com/s/gN61Xy91qesXHrSgSfOsCA

【時間可以碎片化,知識不行,我們一起系統性的學習吧】

【肉體不允許,就讓精神遨遊世界】

在智者派和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家研究的主要問題都是世界的本原,被稱之為自然哲學,本質上都是本原派;智者派和蘇格拉底以後,哲學家研究的主要問題是人自身,是倫理,是不僅要認識世界,還要指導我們去實踐,被稱之為倫理哲學,倫理哲學從普羅泰戈拉開始,經過蘇格拉底等古希臘三哲確認下來,他們都生活在公元前5-4世紀的古希臘。

1)普羅泰戈拉和蘇格拉底為哲學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研究人(社會人)。

2)柏拉圖的理念論經過基督教改造後成為基督教神學基礎統治西方人的精神上千年,直到文藝復興後,並一直持續到現在。

3)亞里斯多德的百科全書統治了西方科學發展上千年,直到哥白尼(日心說),克卜勒(天體橢圓運動),伽利略(慣性實驗,比薩斜塔實驗)體系建立。

1.普羅泰戈拉:人本主義,相對主義(知覺合一)和懷疑論

(1)人物簡介:出生於古希臘,約公元前490年-前420年,創造了智者派,以在雅典收費教授辯論技巧聞名。

(2)主要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存在時萬物存在,不存在時萬物不存在

(3)核心思想

①人本主義,人是萬物的尺度,存在時萬物存在,不存在時萬物不存在,世界是圍繞主體的人轉的,前所未有的突出了人的作用,從此開始哲學家研究對象開始轉向人類社會(經過古希臘三哲確定和發揚光大);

②相對主義和懷疑論,人是萬物的尺度,知識就是感覺,但是每個人的感覺都不同,所以不存在普遍性的客觀的知識,也不存在普遍性的倫理道德,知識對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相對主義),我們能否認識世界是值得懷疑的(懷疑論)。

2.蘇格拉底:心靈的轉向(知德行合一),絕對主義,靈魂不滅,蘇格拉底反詰法。

(1)人物簡介:生活在公元前470年-前399年的雅典。

(2)主要名言

①我唯一知道的是自己的無知(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始終一貫地堅持說他自己一無所知,而且他之比別人聰明就只在於他知道自己是一無所知;但是他並不以為知識是不可得到的,正相反,他認為追求知識有著極大的重要意義。他堅持說,沒有一個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罪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識);

②認識你自己;

③對哲學家來說,死是最後的自我實現,是求之不得的事,因為它打開了通向真正知識的門,靈魂從肉體的羈絆中解脫出來,終於實現了光明的天國的視覺境界;

④我認為閒暇是所有財富中最美好的財富

⑤你是為了吃飯而生存,還是為了生存而吃飯呢?

⑥我的母親是個助產婆,我要追隨她的腳步,我是個精神上的助產士,幫助別人產生他們自己的思想

⑦凡是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也算是懶!;

⑧如果把世上每一個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讓你去選擇,你可能還是願意選擇自己原來的那一份

⑨我到處走動,沒有做別的,只是要求你們,不分老少,不要只顧你們的肉體,而要保護你們的靈魂;

⑩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度過

⑩①人類的幸福和歡樂在於奮鬥,而最有價值的是為理想而奮鬥;

⑩②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⑩③田野與樹木沒有給我一點教益,而城市的人們卻賜給我頗多的教益(強調研究自我和人)

⑩④在這個世界上,除了陽光、空氣、水和笑容,我們還需要什麼呢;

⑩⑤世上只有一樣東西是珍寶,那就是知識,世上只有一樣東西是罪惡,那就是無知;

⑩⑥身體的健康因靜止不動而破壞,因運動練習而長期保持;

⑩⑦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

⑩⑧因為死要麼就是一場沒有夢的睡眠——那顯然很好——要麼就是靈魂移居到另一個世界裡去。而且「如果一個人能和奧爾弗斯、和繆索斯、和赫西阿德、和荷馬談話,那他還有什麼東西不願意放棄的呢?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就讓我一死再死吧;

⑩⑨死別的時辰已經到了,我們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而你們去活,哪一個更好,唯有神才知道了

⑩⑩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快樂的豬,一種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樂的豬。

(3)核心思想

①心靈的轉向,將哲學研究的主題從研究自然哲學,研究本原和世界轉向倫理哲學,也就是研究人和美德(善,正義等),被稱為將哲學從天上拉下人間,和中國古代的孔子並列(名言:城外的樹木對我一無用處,但是城內的人們卻讓我受益頗多),這是從智者派繼承並發揚光大的(智者派只是對人的作用重點突出,強調知覺合一,知識就是人的感覺;蘇格拉底系統性的研究了人的正義,善等德行,強調知德行合一,世間的知識就是獲取各種美德的真正認知,並且通過倫理知識指導自己實踐,而且蘇格拉底認為真正掌握美德的人是不可能不遵守美德的,換言之人們不遵守美德是因為都沒有真正理解美德-「沒有人知道善而不向善的」);

②但是蘇格拉底反對智者派的相對主義(智者派認為知識就是感覺,人們對事物感覺不一樣,所以不存在普遍性的知識,知識是相對的,進而倫理道德也是相對的),蘇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通過靈魂的理性(經常和人辯論什麼是善,正義等),可以發現善(倫理美德)的普遍性定義,認為知識(美德)是存在普遍意義上的定義的;

③因為蘇格拉底的母親是助產士,蘇格拉底說自己學習母親要學習母親,做一個知識的助產士,也就是通過幫助別人梳理邏輯,獲得問題答案,也叫蘇格拉底反詰法(有知識,但是不知道如何表達,現在叫啟發式教學);

④蘇格拉底認為萬物是可以毀滅和創造的,靈魂是精神實體,是不毀不滅的,死是靈魂掙脫肉體束縛,明確提出物質實體和精神實體,為以後唯心主義奠定基礎(死別的時辰已經到了,我們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而你們去活。哪一個更好,唯有神才知道了)。

⑤最後,蘇格拉底對真理的苛求,以及不畏生死的態度,影響了後世至今

3.柏拉圖:洞喻和理念論(共相論)/靈魂回憶論

(1)人物簡介:生活在公元前427年-前347年的古希臘。

(2)主要名言

①(洞喻)有一群囚犯在一個洞穴中,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身體也無法轉身,只能背對著洞口。他們面前有一堵白牆,他們身後燃燒著一堆火。在那面白牆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後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於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群囚犯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最後,一個人掙脫了枷鎖,並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並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並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於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並向他宣稱,除了牆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

②在短暫的生命裡尋找永恆;

③財富之所以對人有好處就在於當一個人有了錢之後,他終其一生,也不至於去詐欺他人。那麼在他死的時候,心中是坦然的,就不會因祭神不誠心而感到恐懼、欠債未還清而感到憂慮。但這也不是所有人都會這樣,那些惡人雖然富有卻免不了這樣的憂慮。所以依我看來,凡是通情達理的人,他在錢財上得到的好處固然有很多,但是其中最大的好處還是問心無愧,沒有恐慌和憂慮。

 ④技藝存在的基礎是對他人有利,而附帶隨之而來的對自己的報酬(指的是我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才修煉某個技藝,但是自己獲得利益是從別人那裡,別人給我利益是因為我給別人帶去了好處,所以技藝存在的基礎是對別人有利,對別人有利後由之而來的才是別人給自己報酬,但是技藝有兩種使用方式,一種是對他人有好處,這種獲得的報酬是增量的一部分,一種是對他人有壞處,這種獲得的報酬是財富轉移)

⑤蘇格拉底:我們也可以確定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什麼途徑能夠看得見真理實在,雖然其他的學科有專門論述人的見解或情慾的,有專門論述人自身結構和生育的,也有某種程度上涉及對最高學識討論的,如幾何學以及一些相關的學科,但是這些學科不能洞見事物的本質,只能似真似夢地看到過真理實在,因為這些學科只一味地使用假設前提,而不去考察其性質,探究為什麼要使用假設來進行推論。如果假設前提得不到證實和說明,也不知道是否正確,那麼由此推斷出來的結論能夠看見真理實在而不會出錯嗎?

⑥把哲學當作事業的人,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上都不能有所偏頗,不可以重此輕彼,或重彼輕此,這都是不對的。比如,一個人熱心於體育活動,以及一切相關的體力勞動,而不願意研究學問,也不喜歡和人辯論,或者他專喜愛研究學問,而對體力活動毫無興趣,碰也不愛碰,這兩者都是不合格的。

(3)核心思想

①核心貢獻:柏拉圖最重要的貢獻是前人關於真實世界和現象世界(現象和本質)的思想的集大成者,並形成了唯心的理念論,此後理念論經過奧古斯丁的改造,成為了基督教的哲學基礎,影響歐洲上千年;

②理念論:柏拉圖受蘇格拉底的心靈的轉向及知識是普遍性的唯一的永恆的(絕對主義),畢達哥拉斯的數學是真實世界的學問,巴門尼德的現象和背後的存在的影響等:

1)認為存在「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實的,只能通過理性去接觸(但是理念並不會因為主題的理性不接觸就不存在,理念是客觀存在的),而現象世界是理念世界通過感官的投影(柏拉圖認為靈魂-理性和肉體關係就是靈魂被關在肉體的牢籠裡,不能親自觀察,只能通過牢籠的窗子觀察),是我們所感觸的世界;

2)對理念世界的認識是知識,是普遍的,是洞喻中的背後的實物,而對現象世界的認識是意見,是相對的,是白牆上的影子(最後出去的那個人致敬蘇格拉底);

3)火把和太陽是一切實物存在和被認識的原因(「給認識的對象以真理,給認識主體以認識能力,即是善的理念」,它是「知識和一切已知真理的原因」,也就是火把也是理念世界的理念,是善的理念,賦予其他理念真理和認識主題認識理念的能力,是最終因);

4)靈魂回憶論:靈魂是理念世界的東西,但是靈魂墮落到現象世界並和肉體結合後靈魂的記憶失去,人們只有在現象世界不斷的淨化心靈(靈魂被肉體的欲望汙濁,淨化心靈就是擺脫欲望),回憶起理念,靈魂才能重新回到理念世界,獲得永恆和安寧(柏拉圖把獲取知識-理念過程說成是靈魂的回憶,有先驗的味道;同時對於經驗主義者來說肉體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媒介,是重要的,但是對於柏拉圖來說,肉體有雙重的惡,肉體歪曲了世界,使得我們看不清世界,其次肉體是各種欲望的源頭,分散了靈魂的注意力,柏拉圖還提倡限制欲望「是為了生存而食,還是為了食而生存?」)(在人的前世,靈魂居住在理念世界,它能直接看到理念。但是,當靈魂以肉體形式呈現時(出生),它就忘記了先前所知的一切。但是在生活過程中,它又回憶起以前所知道的東西。看見現實中不完美的圓能喚醒早期它對圓的理念的洞見。因此,所有的學習,從生到死,都是一個再認識的過程;但這種再認識並不容易。因為並不是所有的靈魂都能回憶起可變的感知事物背後的理念,許多人都陷於認識論的黑暗中。)

4.亞里斯多德:百科全書,打開了西方科學的大門

(1)人物簡介:生活在公元前384年-前322年的古希臘(出生色雷斯),是柏拉圖的學生,壓力山大的老師。

(2)主要名言

①優秀是一種習慣。

②法律是沒有激情的理性。

③ 遵照道德準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④ 幸福屬於滿足的人們。

⑤幸福就是至善。

⑥ 幸福在於自給自足之中。

·⑦人生頗富機會和變化。人最得意的時候,有最大的不幸光臨。

⑧人生最終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

⑨羽毛相同的鳥,自會聚在一起。

⑩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裡。

⑩①上帝所做的、勝過一切想像中的幸福行為,莫過於純粹的思考,而人的行為中最接近這種幸福的東西,也許是與思考最密切的活動。

⑩② 習慣實際上已成為天性的一部分。事實上,習慣有些像天性,因為「經常」和「總是」之間的差別是不大的,天性屬於「總是」的範疇,而習慣則屬於「經常」的範疇。

⑩③ 憐憫是一個人遭受厄運而引起的,恐懼是這個遭受厄運的人與我們相似而引起的。

⑩④政治學並不製造人類,然而它使人類脫離了自然,並駕馭他們。

⑩⑤吾愛我師,吾更愛真理

⑩⑥有戰爭才能帶來和平。

⑩⑦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⑩⑧謊言自有理由,真實則無緣無故。

(3)核心思想:

①百科全書:古希臘(西方)第一位百科全書,亞里斯多德的著作特別多,涉獵廣泛,他幾乎對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法律,亞里斯多德的著作構建了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玄學,被稱為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被譽為百科全書,統治了西方科學近兩千年,在這兩千年內,亞里斯多德的科學和基督教的神學是統治人們精神的兩個支柱,👍從17世紀開始,幾乎每一種知識的進步都是從攻擊亞里斯多德的某種學說開始-並且由於基督教採納了亞里斯多德的學說,提出新的學說需要面臨亞里斯多德學派和基督教的雙重打壓(哲學只佔柏拉圖著作比例較小一部分)。

1)物理學,尤其是物理學,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一直統治物理學的發展上千年,直到伽利略時期為止;亞里斯多德認為地球是球形(這是進步的),是宇宙的中心(被哥白尼的日心說打破,地球繞著太陽),天體都是圓形運動(被克卜勒的橢圓運動打破);體積相等的兩個物體,重的物體下落的快(物體下降速度和重量成正比);凡是運動的物體都有推力,並追溯到第一推力(這個對基督教等宗教影響很大)等理論,這些理論是對經驗的總結,所以被人深信不疑,一直到伽利略為止(是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和慣性實驗所打破,雖然亞里斯多德很多科學理論被證明是錯誤的,但是亞里斯多德的論證過程都是嚴密的三段論,所以統治了西方科學上千年)。

2)堅定的經驗主義者(一元世界-這是亞里斯多德和柏拉圖根本的分歧),亞里斯多德和自己的老師柏拉圖不同(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柏拉圖認為知覺不可靠,現象世界是真實世界的理念(共相)的投影(先驗的);但是亞里斯多德認為現象世界是真實的,我們可以從個體中歸納出普遍的屬性(共相),得到知識(柏拉圖認為先有理念-普遍的形式-再有個體,亞里斯多德認為形式是依附於存在的個體的),所以知覺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最重要的途徑,超過理性思考能得到的知識;亞里斯多德的學說基本都是從大量的生活觀察和動手等總結得出,亞里斯多德是一個堅定的經驗主義者。(他在《動物繁殖》一文中曾明確表示從感官所得到的信息(知識)是首位的,超過理智思考所能提供的信息。在這一方面他和經院哲學家中的亞里斯多德派完全不同,後者認為單憑推論就能推論出一切問題)

3)形式邏輯:亞里斯多德在哲學上最大的貢獻在於創立了形式邏輯這一重要分支學科,邏輯思維是亞里斯多德在眾多領域建樹卓越的支柱,這種思維方式自始至終貫穿於他的研究、統計和思考之中(但是亞里斯多德並沒有把形式邏輯作為一個單獨學科進行研究,而是三段論的形式邏輯橫貫他的整個學問),他在研究方法上,習慣於對過去和同時代的理論持批判態度,提出並探討理論上的盲點,使用演繹法推理,用三段論的形式論證(大前提,小前提,結論),並且亞里斯多德及其繼任者們認為所有的演繹邏輯都可以整理成三段論式的(後面人對亞里斯多德及其繼任者關於形式邏輯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亞里斯多德派過於高估形式邏輯,形式邏輯需要一個正確的大前提-如果前提錯了那麼結論就錯了-例如人都會死這個大前提就沒法證明-推而廣之,形式邏輯的基礎是公理,也就把知識建立在所謂的公理上,可靠性存疑;其次,由於結論本質是蘊含在大前提中的,所以形式邏輯並不能產生新的知識-新知識幾乎都是歸納來的,也就是形式邏輯只能產生定理,不能產生公理)。

4)四因學說和第一推動(目的),亞里斯多德是一個好奇寶寶,凡是喜歡問為什麼(之前的哲學家主要研究世界是什麼樣,只有亞里斯多德研究世界為什麼這樣),亞里斯多德解剖了五十多種動物(堅定的經驗主義者),他清楚地了解僅僅構成軀體的原材料並不具備成為動物最終的樣子,為此亞里斯多德提出四因說,一個事物存在四因,質料因是事物的組成材料(本原論),形式因是事物的存在形式(是本質,是共相),兩者是實體不可分割的部分(亞里斯多德認為兩者不可分割,而柏拉圖認為形式可以獨立存在於理念世界裡),亞里斯多德並不滿足於實體存在,還對實體為什麼存在(產生)及其變化(亞里斯多德認為事物的變化有數量,空間,質料,形式變化四種)感興趣,提出動力因和目的因,動力因是事物變化的直接原因,目的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本/最終原因,目的因協調動力因,賦予質料以形式;動力因和目的因無限延伸,就有一個第一推動和第一目的-亞里斯多德認為神存在,因為萬物的運動都有推動力,這種推動無限延伸,最終有一個第一推動和第一目的,第一推動本身是不動的,永恆的,同時第一目的本身是沒有目的的,是完美的,這就是神,神是永恆的,不動的,完美的

相關焦點

  • 古希臘的智者派和中國的士階層有什麼不同?
    古希臘的古典時期,出現了以學派的方式傳播知識的一個群體,他們是以收費授徒為職業的雲遊講學的巡迴教師,即智者派,又叫詭辯家。智者在荷馬時期(古希臘一共分為荷馬時期、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希臘化時期)的時候被指在某種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擁有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
  • 古希臘三傑教育思想匯總
    古希臘三傑教育思想匯總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號稱古希臘三傑。他們的思想學說對西方教育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三傑的教育思想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一個重要考點。總體而言,這一部分的考題難度不大,主要是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人物、理論和教育思想的對應。所以,考上要注意識記古希臘三傑各自的教育思想。
  • 古希臘晚期的哲學派別和智者運動!
    古希臘晚期的幾個哲學派別在古希臘晚期哲學中,懷疑主義和伊壁鳩魯學派、斯多亞學派並駕齊驅,雖然他們都是抱著同樣高尚的倫理目的——追求靈魂安寧的最高境界,但是他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羅馬時期伊壁鳩魯學派的著名代表有菲拉德謨和盧克萊修。盧克萊修寫的哲學長詩《物性論》,系統地宣傳和保存了伊壁鳩魯的學說。3世紀以後,伊壁鳩魯的學說成了基督教的勁敵。在中世紀,伊壁鳩魯成了不信上帝、不信天命、不信靈魂不死的同義語。文藝復興時期,由於盧克萊修《物性論》的發現和出版,擴大了伊壁鳩魯學說對早期啟蒙思想家的影響。
  • 柏拉圖《理想國》《斐多》《智者》,古希臘經典著作
    古希臘哲人們遺留下來的作品,無疑都是經典著作。只可惜他們有些述而不作,有些只有殘篇流傳至今。相較來說,柏拉圖的作品已算是較為豐厚的了。第二卷說到一個城邦的創建需要各成員各司其職,分工合作,這有點像《孟子》中的思想。第五卷闡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哲學家:「那些眼睛盯著真理的人。」他們能認識事物的本身,他們的心智具有「知識」而非「意見」。柏拉圖認為應該由哲學家統治城邦。第七卷談論了算術、幾何學、天文學各個學科。
  • 中外歷史:古希臘哲學與「三聖」,「智者學派」,蘇格拉底學派
    百家原創作者:簡童聊歷史古希臘藝術被稱為西方藝術的源頭,由此可知古希臘藝術對西方各類藝術的影響之大是不可估量的。和宗教文化一樣,西方古代思想文化主要是指古希臘和古羅馬思想文化。古希臘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最高成就,是其哲學和史學;古羅馬人雖無哲學可言,但他們的法律思想和教育思想卻對後世西方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那麼古希臘哲學有三大哲學家,大家知道他們是誰嗎古希臘哲學,是指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城邦時期的哲學,簡單地劃分,可以分成兩個時期:前期可稱為「自然哲學時期」,後期可稱為「人文哲學時期」。
  • 西哲Sezze暖風機怎麼樣?購買日本暖風機需要注意什麼?
    目前,市場上有許多品牌的暖風機,那麼,西哲Sezze暖風機怎麼樣?購買暖風機時要注意什麼?西哲Sezze暖風機怎麼樣?西哲Sezze暖風機是日本的一個品牌,公司主要經營小家電,西哲Sezze暖風機有著很好的市場,它的質量更加有保證,而且非常節能。
  • 穿越時間的限制,突破時代的禁錮,「智者時代」的思想綿延了千年
    我們知道發生在近代西歐世界的文藝復興運動,之所以被稱為復興運動,其實就是依靠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噱頭,來進行資本主義思想和自由人本主義意識的宣傳。其之所以借用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原因,就是想要最大程度上,減少當時封建統治者和貴族的阻礙,以便使得自己的政治目標和藝術思想得到全方面實現,藉此為黑暗的中世紀歐洲帶來文明的光輝。
  •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目的思想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目的這一部分內容在歷年考試中多以客觀的形式進行考察,此處的重點是區分斯巴達與雅典的教育特點,為了使學生能夠對古希臘時期的教育特點有一個直觀感知,我們一般會將古希臘三哲的教育思想補充在此處,而且他們的教育思想也是客觀題出題的重點內容。
  • 高考歷史三輪複習:古希臘人文主義思想【習題】
    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識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於傳統文化C.理性佔據主導地位D.神話的影響隨民主進程而削弱2.(2016•新課標全國卷Ⅲ)古希臘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講述的是,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火種而遭到主神宙斯嚴厲懲罰的故事,劇中借普羅米修斯之口說:「說句老實話,我憎恨所有的神。」該劇深受雅典人的喜愛。
  • 智者學派|古希臘哲學
    智者學派的積極意義在於:1.在認識論、倫理學、政治學、修辭學、邏輯學等方面作出了貢獻;2.關注人類自身的問題,批判迷信、蔑視權威、高揚個性、鼓吹懷疑,引起了思想的解放;3.相對主義、懷疑主義色彩激發了蘇格拉底對事物本質的探究,具有過渡意義。
  • 【西哲專題】3:後古典時期5大哲學派別
    1.其中古典時期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時期持續千年(前5世紀-5世紀,古希臘古羅馬是交織的,前五百年是古希臘繁榮時期,亞歷山大帝國建立前是城邦時代,公元前330年壓力山大滅亡波斯帝國後進入300年的希臘化時代,但是公元前30年屋大維滅亡託勒密王朝後地中海沿岸正式進入古羅馬時代);2.
  • 讀書分享:古希臘哲學對自我人生和思維帶來的益處分析!
    古希臘的哲學家很睿智,可以把身邊的小事上升到很高的精神層次,從而形成一種哲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哲學對於生活的意義在古希臘哲學家心中這種自然哲學的萌芽就是那個時期,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和體悟,慢慢積累出來的。2,西方哲學之父——泰勒斯說道古希臘哲學,就必須要提到泰勒斯,他被稱為西方哲學之父,在很多方面,他提出了獨到的見解,比如水是萬物之源,世界存有一個實體,就是無限,我們來自於無限,由最終死於無限。
  • 古法烹飪還原柴火燒味道——日本西哲Sezze伊賀燒土鍋電飯煲
    西哲Sezze 伊賀燒土鍋,高端定位、內膽日本製造,將煲煮過程中火與器兩大因素進行了大幅度升級西哲伊賀燒精選原材料是300萬年以前沉積下來的伊賀陶土,和含有比較多二氧化矽粘土的植物碳化後所形成的顆粒矽石。
  •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人物及思想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人物及思想古希臘時期誕生了眾多輝煌的思想成就,其主要代表為古希臘三哲。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在各地區的考試內容中均有涉及此部分內容。主要考察內容為人物與代表觀點中的對應以及人物的地位,考試形式主要為客觀題,單選,多選,判斷。因此,在各位考生備考時,可以按照人物的順序對相關考點進行整理,重點把握。
  • 為什麼哲學家更願意被人稱為「愛智者」而不是「智者」?
    這兩個詞分別為智者(sophist)和愛智者(philosopher),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除卻詞彙本身的不同之外,在於智者代表了希臘哲學的鼎盛時期的一批人,他們也被稱為智者派。但為什麼像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等人甚至為將自己與智者區分開來而稱自己為愛智者呢?蘇格拉底稱智者為:「批發或者零售靈魂糧食的人。」但智者派初期如普羅泰戈拉等人還是值得稱讚的,普羅泰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
  • 神秘的古希臘文明究竟蘊含什麼樣的魔力,蘇格拉底又是什麼人物?
    當時古希臘對本原的爭論主要有兩派,一派是伊奧尼亞學派的本原有形論,另一派是南義大利學派本原無形論。這些流派的思想理論基本構成了早期希臘自然哲學宇宙論的主要內容。隨著古希臘思想的發展,到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40年代,希臘哲學進入了鼎盛時期。
  • 古希臘人如何回答我們的道德困境?
    第一個階段叫做「前蘇格拉底時期」,主要包括德謨克利特和智者學派的思想,提出自然與法律的對立。這一時期有關倫理道德的思想豐富多姿,獨立於蘇格拉底派而存在(事實上,這些作者們是與蘇格拉底同時代的人,卻很不恰當地被劃分為「前蘇格拉底派」)。第二階段包括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事實上,這三位哲學家之間的聯繫十分緊密: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朋友和信徒,而亞里斯多德則在柏拉圖學園學習了很長時間。
  • 古希臘人如何回答我們的道德困境
    第一個階段叫做「前蘇格拉底時期」,主要包括德謨克利特和智者學派的思想,提出自然與法律的對立。這一時期有關倫理道德的思想豐富多姿,獨立於蘇格拉底派而存在(事實上,這些作者們是與蘇格拉底同時代的人,卻很不恰當地被劃分為「前蘇格拉底派」)。第二階段包括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事實上,這三位哲學家之間的聯繫十分緊密: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朋友和信徒,而亞里斯多德則在柏拉圖學園學習了很長時間。
  • 古希臘「百家爭鳴」的理性時代背景下的3大學派
    在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的時代,知識大多是經驗性的;出於實際需求的需要,人們才去追求知識。直到古希臘人,在繼承了古埃及和古巴比倫人的原始資料之後,開始了為知識本身而去追求知識的徵程。至於為什麼,可能是古希臘人「吃飽了撐的」!希臘人在數學上的進步、貢獻是顯著和不朽的。
  • 從數學和物理學入手,分析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想,思想起源不同
    兩千多年前在東西方,分別是春秋戰國和古希臘時期,人類科學思想史上迎來了第一個輝煌時代,群星閃耀,哲人輩出,東方文明雄起於黃河兩岸,古希臘文明璀璨於愛琴海之濱;在最初的哲學思想中,蘊含著自然科學思想,燎原了思辨想像,引領人類向科學殿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