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哲專題】3:後古典時期5大哲學派別

2021-02-23 我是柳成蔭

公眾號【我是柳成蔭】歷史文章匯總:以下連結不能直接打開,需要複製連結後發送到微信文件小助手後可直接打開。

【上·天文-自科】(數學)

https://mp.weixin.qq.com/s/0y8bWBVFw2j8f-BDbzRi7A

【中·人事-社科】(歷史,宗教,主流媒體,經濟,中國古代史歸納

https://mp.weixin.qq.com/s/rIHdyjN_hl2nQuQcWFDRhA
·地理-地理】(交通,地理,能源,鐵礦石)

https://mp.weixin.qq.com/s/gN61Xy91qesXHrSgSfOsCA

【時間可以碎片化,知識不行,我們一起系統性的學習吧】

【肉體不允許,就讓精神遨遊世界】

一.西方三大歷史階段

西方的文明主要分為古典時期,中世紀,近現代(文藝復興及以後)三個時期。

1.其中古典時期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時期持續千年(前5世紀-5世紀,古希臘古羅馬是交織的,前五百年是古希臘繁榮時期,亞歷山大帝國建立前是城邦時代,公元前330年壓力山大滅亡波斯帝國後進入300年的希臘化時代,但是公元前30年屋大維滅亡託勒密王朝後地中海沿岸正式進入古羅馬時代);

2.西羅馬帝國滅亡進入中世紀(5世紀-15世紀);

3.文藝復興後進入近現代(15世紀後)。

二.後古典時期五大哲學派別概述

1)這裡將亞里斯多德去世後的古典時期,也就是300年的希臘化時代和500年的羅馬帝國時期統稱後古典時期(前兩百年的前古典時期是城邦時代)。

2)前古典時期研究的人主要是社會人,人的價值依賴社會存在;但是亞里斯多德以後的後古典時期,哲學研究開始深入個體人,特徵是人的價值獨立存在,這種價值傾向主導了整個希臘化-羅馬帝國時代(兩者都是倫理哲學,前者是倫理政治哲學,後者是倫理幸福哲學)。

3)後古典時期,人們在面對無法參與政治生活的無奈中(主要因為在城邦時代市民有參加政治的權利),普遍追求內心的安寧,既然不能控制外在,就控制內在。

1.犬儒學派蔑視一切世俗,追求個人精神的絕對自由;

2.懷疑派認為我們什麼都不知道,也什麼都做不了,就不必煩惱了(不必做選擇而困擾);

3.伊壁鳩魯學派讓我們去追求恬靜的沒有恐懼的快樂

4.斯多葛學派讓我們坦然接受外界發生的一切(宿命論),將精力放在能控制的意志,去有德行的生活(自由的意志);內在的自由意志和外在的宿命論的結合點是馬可奧勒留的永遠活在當下,一切外在皆為序章。

5.新柏拉圖主義告訴我們幸福就是靈魂得到淨化,並脫肉體和物質,最終得以擺脫輪迴,向上,重歸太一

三.後古典時期五大哲學派別簡述

1.犬儒主義(第歐根尼):憤世嫉俗

(1)人物簡介:第歐根尼生活在約公元前412—前324古希臘(和)亞里斯多德同時代),因為生活在木桶裡,以乞討為生,像狗一樣生活,所以叫犬儒主義。

(2)主要名言:

①關於狄奧根尼,有段故事很著名,一天,亞歷山大御駕親臨,前來探望正躺在地上曬太陽的狄奧根尼,問他想要什麼恩賜;狄奧根尼回答說:「只要你別擋住我的太陽。」亞歷山大大帝後來說:「我若不是亞歷山大,我願是第歐根尼。」

(3)核心思想:蔑視一切世俗,強調禁慾,主張回歸簡單的自然和追求絕對的個人精神自由。(雖然第歐根尼和亞里斯多德是同時代的,但是第歐根尼的學說確實具有希臘化時代的氣質,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最後一個積極入世的哲學家)

3.懷疑派(皮浪)

(1)人物簡介:生活在公元前360年-前270年的古希臘,曾經參加亞歷山大的東徵軍到印度,是古希臘懷疑派的創始人。

(2)主要名言:懸擱判斷。

(3)核心思想:懷疑主義一直都存在,從畢達哥拉斯的現實世界是渾濁的,到普羅泰戈拉的相對主義,和巴門尼德和,柏拉圖的現象世界不可靠等,但是懷疑主義一直沒有成為一個派別(專門研究懷疑主義,使其成為一個獨立課題),直到皮浪;皮浪的懷疑論哲學觀點相較於前面的哲學家並沒有什麼新的東西,只是增加了指導意見:「懸擱判斷」,也就是由於我們無法判斷現象的真實性,所以最好的處理就是沉默,不去處理,被後期的懷疑主義哲學家視為懷疑主義的創建人,鼻祖(說得好聽是懸擱判斷,不好聽就是沒有主見,你不做也對,你做也對,你採取任何方式去做都可能對);簡單來說皮浪的懷疑主義是課題化,並提出指導意見(懸擱判斷)。

(4)懷疑論:懷疑論一般有這麼幾個論點

感官世界不可靠(現象世界虛假或者感官不可靠)-不可知論。

邏輯存在瑕疵:即使感官世界可靠,那麼歸納邏輯存在無法窮舉的弱點,演繹邏輯存在無法產生新知識的弱點(同時演繹邏輯是建立在歸納邏輯之上的),兩個結合在一起說明我們的知識大廈是不穩固的-懷疑論。

(5)懷疑論貢獻

懷疑論總體來說是對社會,科學是弊大於利的,不產生推動作用,但是在對於我們認識論上力求把知識的大廈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是有幫助的,笛卡爾的我知故我在也是一種懷疑論,但是這種懷疑論只是手段,目的是發現無可懷疑的真知。也就是把懷疑論當目的是無益於科學發展的,把懷疑論當手段是有益的。

3.伊壁鳩魯:恬靜的沒有恐懼的快樂

(1)人物簡介:生活在公元前341年-前271年的雅典,創建了伊壁鳩魯學派(但是伊壁鳩魯的著作基本都丟失了,人們研究伊壁鳩魯的學說類似通過柏拉圖的理想國研究蘇格拉底一樣,是通過羅馬共和國的盧克萊修的著作了解的)。

(2)主要名言:

①享受生活,但要深思熟慮。

②快樂是幸福生活的開始和歸屬,是善的唯一標準。

③「如果抽掉了嗜好的快樂,抽掉了愛情的快樂以及聽覺與視覺的快樂,我就不知道我還怎麼能夠想像善」。又說:「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樂;哪怕是智慧與文化也必須推源於此」。他告訴我們說,心靈的快樂就是對肉體快樂的觀賞。心靈的快樂之唯一高出於肉體快樂的地方,就是我們可以學會觀賞快樂而不觀賞痛苦;因此比起身體的快樂來,我們就更能夠控制心靈的快樂。

④德行是快樂時的審慎。

⑤「一切之中最大的善就是審慎:它甚至於是比哲學還更要可貴的東西」

(3)核心思想:恬靜的沒有恐懼的快樂

①伊壁鳩魯核心人生就是來享受快樂的(快樂是幸福生活的開始和目的)。

②但是這種快樂要是我們能夠掌控的,是恬靜的。伊壁鳩魯的快樂主義在追求快樂的時候,不是毫無節制的,而是要少吃,少喝,少社交,追求生活自然的恬靜(而縱慾的快樂不被認為是真正的快樂);

③告別恐懼(人死魂滅):人們對死亡有兩種恐懼,一種是死亡過程的痛苦,一種是死後靈魂被審判;對於前一種,伊壁鳩魯認為死亡只是感覺喪失,當人活著時,死亡還沒有到來;當死亡到來時,人已經不存在。因此,死亡與人生不相干;關於後一種伊壁鳩魯將快樂主義和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結合在一起,他認為恐懼的兩大根源就是宗教與怕死,而這兩者又是相關聯的,因為宗教鼓勵了認為死者不幸的那種見解。伊壁鳩魯結合原子論,認為神也是物質的無法幹預人們的生活,而靈魂也是物質的,肉體死後靈魂也會消失,所以無需恐懼死後靈魂會受到神的幹預。

④盧克萊修:唯物主義和反對神創論「萬物不可能生於無,也不能歸於無,只是變成了我們無法直接感知的事物(原子論的),同時認為萬事萬物都有其發展規律,只是我們還不知道而已,並不是神決定的」。

⑤美德:「德行」除非是指「追求快樂時的審慎權衡」,否則它便是一個空洞的名字。例如,正義就在於你的行為不致於害怕引起別人的憤恨。

⑥社會契約的起源和先聲:由於伊壁鳩魯是認可個人的價值,所以伊壁鳩魯認為正義就是互不侵犯。

4.斯多葛學派(芝諾,西塞羅,塞涅卡,愛比克泰德,馬可奧勒留):外在的自然法(宿命論)和內在的自由意志

(1)斯多葛學派是芝諾在雅典的畫廊(斯多葛是畫廊的意思)所創,學派著名的代表有芝諾(早期代表人物,古希臘哲學家,公元前336-前264年),西塞羅(中期代表人物,古羅馬執政官,公元前106年-前43年),塞涅卡(中晚期代表人物,約公元前4年-65年,是羅馬皇帝尼祿的老師,元老院議員),愛比克泰德(晚期代表人物,曾經是奴隸,後擺脫奴隸身份後創建學院,公元55年-135年),馬可奧勒留(晚期代表人物,羅馬皇帝,公元121年-180年,遠徵過程中寫成了「沉思錄」)。

(2)主要名言:

①芝諾指出:「自然法是神聖的,擁有命令人正確行動和禁止人錯誤行動的力量。」

②西塞羅堅定地宣稱,在人定法之上,還有一個自然法存在著,它來自於自然,來自於統治宇宙的上帝的理性。

③愛比克泰德:「我們登上的並非我們所選擇的舞臺,演出並非我們所選擇的劇本」。

④芝諾:廟宇絕不能認為是很有價值的東西因為出自工匠、德行的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某種行善的手段。

⑤阿索斯的克雷安德:一切靈魂都要繼續存在一直到下一次的全宇宙大火為止;德行就是與「自然」相一致的意志。壞人雖然也不得不遵守上帝的法律,但卻不是自願的,用克雷安德的比喻來說,他們就像是被拴在車後面的一條狗,不得不隨著車子一起走。

⑥芝諾相信並沒有偶然這樣一種東西,自然的過程是嚴格地為自然律所決定的。

⑦就一種意義來說,每一個生命都與「自然」和諧,因為它的存在正是自然律所造成的;但是就另一種意義來說,則唯有當個體意志的方向是朝著屬於整個「自然」的目的之內的那些目的時,人的生命才是與「自然」相調和的。德行就是與「自然」相一致的意志。壞人雖然也不得不遵守上帝的法律,但卻不是自願的;用克雷安德的比喻來說,他們就像是被拴在車後面的一條狗,不得不隨著車子一起走。

⑧斯多葛派並不是為了要行善所以才有德的,而是為了要有德所以才行善。

⑨芝諾認為「普遍的規律」也就是「正當的理性」,是滲透於萬物之中的,是與宇宙政府最高的首腦宙斯同一的:「神」、心靈、命運、宙斯都是同一個東西。命運是推動物質的力量;「天意」或「自然」就是它的別名。

⑩一個人要能夠對各種各樣的命運無動於衷,要靠什麼樣的洞見和德性才行呢?斯多葛學派說,美德就是依照理性、依照邏各斯而生活。

⑩①「你所碰到的一切事情,你都應該坦然接受,就好像它是你本來希望發生的那樣。因為,如果你知道萬物都是根據上帝的意志而發生的話,你就會渴望它發生。」說這句話的是塞內加,一位羅馬的斯多葛學派成員。

⑩②愛比克泰德:否定意志的自由,就無道德可言,誰也不能剝奪我們自由的意志。

⑩③馬可奧勒留:「如果外部事物使你煩惱不安,那麼請你注意,使你心情煩亂的並非事物,而是你對事物的看法,而只要你願意,你是很可以將它打發掉的。」「不要忘了,一切事物說到底都是一種意見。只要你樂意 , 都屬於你的思想所支配。因此,去掉你的見解,就好像你繞過某個危險的海岬,你不會損失什麼 , 但你卻獲得了安全的航線,平靜的海面 , 還有風平浪靜的海灣。」

⑩④馬可奧勒留:絕不要去猜測別人心裡在想什麼,琢磨別人心思的人從來都不是幸福的人。每個人都應該關注自己內心的所思所想,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是很可悲可嘆的。如果你並沒有把自己的腦力奉獻給體現公共利益的目標,那麼請不要把你所剩無幾的餘生浪費在替別人思前想後的事情上。因為,如果你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那麼你自己便失去了能做很多其他事情的機會。就是說,我們去注意別人在做什麼事情、為何要這麼做、說了什麼、想了什麼、意欲何為等,都會讓我們在探究我們自身支配能力的目標上南轅北轍。

⑩⑤馬可奧勒留: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死亡本身的事實原貌:如果一個人在面對死亡時,運用自我反省的抽象思維能力把與死亡有關的所有想像都進行逐一解析,那麼他就會把死亡本身看做是一種符合自然本性的輪迴運轉規律;如果對自然世界的輪迴運轉還心存恐懼,那麼這樣的人只能說是太小孩子氣了。

⑩⑥馬可奧勒留:就算你自己應該活上三千年,甚至數萬年,但請時刻謹記:每個人所失去的不會是別的什麼,而只有他現在的生活;每個人所享有的也不是別的什麼,也只是他現在的生活。無論壽命長短,這一真理都同樣適用。雖然每個人的過去並不一樣,但是每個人的現在都是平等的。往事都是過眼雲煙,逝去的歲月如白駒過隙。尚在人世的長壽者與即將離開人世的人所失去的東西完全一樣。因為,只有當下才是可能被奪走的東西。

⑩⑦馬可奧勒留:死亡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其實就是一堆生物組成元素解體而已。而既然在事物不斷變化的過程中不會使元素本身受損,那麼我們又何必去牽掛和擔憂所有組成人體這些元素的變化和分解呢?既然死亡是符合自然法則的,那麼符合自然法則的東西本身當然就不是什麼罪惡了。

⑩⑧馬可奧勒留:我今天終於走出了所有的煩惱,或者可以說我把所有的煩惱都拋諸腦後,因為煩惱不是在外部,而是在內部我的思想中。

⑩⑨馬可奧勒留:一個人應該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先捫心自問:你要做的這件事情是否必要?一個人不但要免去無必要之事,而且要拋棄無必要之思。唯有如此,累贅多餘的言行方可止於此。

⑩⑩馬可奧勒留:無論快樂抑或是痛苦,都不要讓肉體的騷動擾亂了你的靈魂,因為靈魂才是起指導和支配作用的;不要讓靈魂與肉體糾纏在一起,靈與肉之間要劃定界限、互不影響。

②①馬可奧勒留:不要受困於尚未發生之事,因為如果那是註定要發生之事的話,那麼你要照樣用你現在對待當下之物的理性坦然面對。

②②馬可奧勒留:為自己復仇的最佳辦法,就是不要變成像對你作惡的那個人一樣。

(3)核心思想:

芝諾提出廣義自然法概念(芝諾已經奠定了自然法,世界公民,宿命論和禁欲主義等斯多葛主義哲學觀點);西塞羅將自然法概念引入政治領域,提出狹義自然法概念,法律的神聖性從西塞羅開始成為西方政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生活領域塞涅卡,愛比克泰德和馬可奧勒留將宿命論和自由意志發揚光大。

1)廣義的自然法:宇宙作為一個整體,是一個大自然,遵循著自然法(也叫邏各斯,上帝,命運,規律,世界理性等),自然法是凌駕於神和人之上的,普遍永恆存在的法則(廣義的自然法是萬事萬物普遍遵循的法則,法則本身就是世界理性-也就是首先我們都遵循自然法,其次因為遵循,所以世界也是理性的)。

2)狹義的自然法和樸素的天賦人權:人屬於大宇宙的一部分,所以也遵循自然法,也被賦予個人理性,狹義的自然法是自然法在人類社會-政治領域中的體現,人們所制定的法律是自然法的模仿(狹義的自然法是廣義的自然法在政治領域的體現-賦予律法以神聖屬性);人人都受自然法約束,自然法(世界理性)因此也賦予我們個人理性(被約束本身就是一種理性),從這個角度來說,天賦人權(賦予個人理性),人人平等(被自然法約束),是歷史上最早論證天賦人權,人人平等的學派,塞涅卡就說從倫理角度來說奴隸制是不道德的,但是塞涅卡本身就是大奴隸主。(但斯多葛學派的自然法難道不是主張所有人類之間的根本平等嗎?我們怎麼可以與此同時接受現存的種種差別呢?答案部分地存在於斯多葛學派的平等觀裡的某些模稜兩可之中:人人都參與共同的邏各斯,在這種意義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但與此同時,一個人是富裕還是貧窮,是國王還是奴隸,這與一種善的、幸福的生活是基本上不相干的。因此,主要的目的並不是去幹預世界以便對它加以改變。主要的目標是我們要以完全的平靜去接受命運的全部判決。換句話說,看不清楚根本的平等會受到實際的社會差別的影響,看不清楚根本的平等會要求將平等實現於物質的政治的領域。對作為政治家的西塞羅來說,答案可能還要到現實政治的條件中去找:儘管人類是根本平等的,但現存社會只是通過差別而運作的。差別是不可避免的。這樣,西塞羅不覺得法律有必要確保對財產的合理分配。在西塞羅看來,基本的原則是不傷害別人——比如偷竊財產,以及要信守我們的諾言。這樣,他非常強調財產所有權要得到保護,契約要得到遵守)

3)自然法和世界主義:宇宙是一個整體,應該只存在一個世界,有一個統治者,我們都是這個世界的公民(為馬其頓,壓力山大帝國,羅馬所用)。

4)自然法和外在宿命論,內在自由意志(禁欲主義)(內外的界限是靈魂):自然法結合生活領域,斯多葛學派得出讓我們坦然接受外界發生的一切(因為遵循邏格斯是必然發生的事,所以我們無法控制,包括生老病死,不以意志轉移:宿命論),我們要在意自己能控制的內心(如何去思考它),去有德行的生活,意志是自由的(禁欲主義,現在人們還經常說要保持斯多葛式的冷靜);內在的自由意志和外在的宿命論的結合點是馬可奧勒留的永遠活在當下,一切外在皆為序章。

5)斯多葛學派之所以被羅馬當局採納,不僅因為斯多葛學派讓人坦然接受現狀,更因為斯多葛學派在政治方面用世界主義代替種族主義,為羅馬帝國正當性奠定基礎,同時斯多葛學派認為存在普遍的規律,人們的行事都遵循自然規律,從這個普遍的規律中進一步提出自然法的概念。

5.新柏拉圖主義(普羅提諾):流溢和回歸說

(1)人物簡介:普羅提諾公元205年生於埃及,公元270年去世,普羅提諾在公元233年拜亞歷山大城的安漠尼烏斯為師學習哲學 ,曾參加羅馬遠徵軍,其目的是前往印度研習東方哲學,此後定居羅馬,從事教學與寫作,是新柏拉圖主義奠基人,被譽為古希臘古羅馬哲學(西方古典時期)的最後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此後的歐洲進入中世紀神學;普羅提諾所在的時代是統一的羅馬帝國晚期,戰爭不斷,民不聊生,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沒什麼盼頭了,斯多葛學派的宿命論和追求德行生活的理論也無濟於事了,於是普羅提諾將東方的神秘主義帶給了羅馬,人們開始追求在神秘的世界裡尋求安慰,羅素說普羅提諾「在那些在世俗的意義上是不幸的,但卻決心要在理論世界中尋求一種更高級的幸福的人們中間,普羅提諾佔有著一個極高的地位。」

(2)主要名言:

①聖奧古斯丁評論普羅提諾:只需「改動幾個字句,就是一個基督徒了」。

②人類處於神與禽獸之間,時而傾向一類,時而傾向另一類;有些人日益神聖,有些人變成野獸,大部分人保持中庸。

(3)核心思想:

1.流溢論:普羅提諾的理論是在柏拉圖的理念論基礎上結合東方神秘主義,普羅提諾也認為存在一個真實世界和現實世界,真實世界中存在太一,世界心智,世界靈魂。

1)太一是萬事萬物的最終因,無法描述,只能說它存在;太一自我觀照過程中,離開太一的「觀察主體」就是太一心智(心智是太一流溢產生,並不因為太一自我觀照產生,自我觀照便於我們感受心智的存在);心智流溢產生世界靈魂,三個本體都是理念世界的存在。

2)靈魂的朝向:世界靈魂有兩種朝向,一種向上歸於心智,一種向下流溢成各種靈魂個體,靈魂個體和物質結合,形成現實世界,向下的過程是靈魂的墮落過程,人死後靈魂不滅,如果靈魂得不到淨化,靈魂會不斷輪迴進入新的肉體。

3)人的靈魂:人的靈魂屬於世界靈魂向下過程中流溢產生的一種靈魂;在人的自我觀照中,離開人的「觀察主體」就是人的靈魂(人的靈魂也並不是自我觀照而產生,而是世界靈魂的流溢產生,自我觀照只是方便我們感受靈魂的存在);所謂的自我觀照,就是「觀察主體的靈魂」完全隔絕外界事物,離開肉體,觀察自己和世界,觀察的主體和客體是同一的。

2.回歸論(倫理):由於靈魂是真實世界的本體,來自於太一的流溢,所以靈魂的歸屬是回歸太一,回歸太一是幸福的,回歸太一需要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靈魂和肉體分離(普羅提諾認為靈魂進入肉體是一個玷汙的過程,所以普羅提諾一輩子對自己的肉體都不怎麼待見),第二個條件是靈魂淨化,靈魂淨化就需要德行的生活,最終實現靈魂擺脫肉體和物質,擺脫輪迴,向上,重歸太一。

相關焦點

  • 古希臘的哲學派別
    愛利亞學派(Eleatic School)是早期希臘哲學中最重要的哲學流派,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義大利南部愛利亞城邦 ,這一派別的中心思想是:世界的本原是不變的一。這與主張本原是單一,但卻是變化的伊奧尼亞學派和主張本原是不變,但卻是眾多的畢達哥拉斯學派不同。代表人物巴門尼德、芝諾。
  • 西方哲學史思維導圖+脈絡圖(完整版)
    +脈絡圖(完整版)3、第四屆「理論翻譯學及譯學方法論」高層論壇(二號通知)4、美國民眾怎樣看中國?美國老張這樣說5、熱點ll@全體學生!返校買火車票,12306有最新提醒…6、英文動畫片《西遊記》ll82-84集7、打卡•日常語法視頻版llGrammar Rules(64) 本文為第(2)篇,其餘推文關注後可看,歡迎關注!一.
  • 哲學科普!古希臘晚期的哲學派別和智者運動!
    古希臘晚期的幾個哲學派別在古希臘晚期哲學中,懷疑主義和伊壁鳩魯學派、斯多亞學派並駕齊驅,雖然他們都是抱著同樣高尚的倫理目的——追求靈魂安寧的最高境界,但是他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羅馬時期伊壁鳩魯學派的著名代表有菲拉德謨和盧克萊修。盧克萊修寫的哲學長詩《物性論》,系統地宣傳和保存了伊壁鳩魯的學說。3世紀以後,伊壁鳩魯的學說成了基督教的勁敵。在中世紀,伊壁鳩魯成了不信上帝、不信天命、不信靈魂不死的同義語。文藝復興時期,由於盧克萊修《物性論》的發現和出版,擴大了伊壁鳩魯學說對早期啟蒙思想家的影響。
  • 重讀《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唯物和唯心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是一部重要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是恩格斯於1886年寫成,書中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德國古典哲學的關係,尤其是馬克思主義者哲學與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的關係,書中詳細的論述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具體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理論來源和自然科學基礎
  • 喜歡西哲?這50個西方哲學名言你得知道
    西方哲學尤其是古典哲學曾經開創了人類認識的一個新時代,啟開了從哲學的角度審視世界的大門。如果你喜歡西哲,這50個西方哲學名言你必須得知曉。1.阿那克西曼德——世界源於無定阿那克西曼德生於米利都,是泰勒斯的追隨者和最出色的學生。
  • 讀《世界哲學史》3-3——古希臘哲學之希臘羅馬哲學
    這個時期希臘文化在羅馬達到的統治地位基本上和它在希臘化的東方世界達到的水平相當,尤其在哲學領域。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晚期並沒有出現那種富有真正創造力的思想家和具有世界意義的天才,他們無法與希臘鼎盛時期的大哲學家比肩,但是它們的勢力和影響力卻並未衰減。哲學的影響力超過了藝術和宗教,成為那個時代佔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直到它後來終於被日益上升的基督教取代。
  • 讀《世界哲學史》3-1——古希臘哲學之前蘇格拉底時期
    古希臘哲學可分為三個主要時期:這一歷史時期,地中海古文明逐漸衰落、覆滅,希臘民族進入歷史舞臺,隨著航海、貿易的發展,當時希臘的貿易港口「米利都」成為一個不同語言、種族、宗教混合的城市,於是誕生了希臘和西方的哲學和科學。
  • 2021武漢大學哲學專業考研成功經驗指導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武大哲學系它不是很看中你的本科院校出身,是比較公正公平的,只要你自己初試分數高,複試表現好就沒太大問題,跨考其實也不用擔心,只要複習到位基本就沒什麼大問題。2020年西哲錄取人數裡面有一半都是跨考的。所以不用太過擔心自己基礎怎麼樣。如果認定了想考,那就好好複習。二、筆試複習經驗1.專業課。
  • 古典音樂入門 簡述古典發展的各個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文化藝術    到了1450年後,歐洲進入了文藝復興時期,因為當時歐洲政治不穩定,教會的威信與勢力已經逐漸減弱,資產階級也開始萌芽。3巴洛克音樂巴洛克時期(約1600年-1750年)    巴洛克時期是古典音樂早期的一個重要形式,這個時期的音樂以復調音樂為主,華麗且複雜,雖然巴洛克音樂已經突破了宗教音樂完全的秩序和純真的表現
  • 「2021備考」武漢大學哲學專業考研經驗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武大哲學系它不是很看中你的本科院校出身,是比較公正公平的,只要你自己初試分數高,複試表現好就沒太大問題,跨考其實也不用擔心,只要複習到位基本就沒什麼大問題。2020年西哲錄取人數裡面有一半都是跨考的。所以不用太過擔心自己基礎怎麼樣。
  • 哲學之花:奴隸制度和宗教神學籠罩下,古希臘哲學如何遍地生花?
    前言伴隨著古希臘城邦時代在公元前5世紀,出現了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又一輝煌時期;同時作為古希臘古典時期重要文化標識的「古典文明」,也成為了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既是古希臘城邦大奴隸制不斷發展和繁榮的時期,同時也是城邦危機不斷顯現和加劇的時期,因此此時的古典文化不論在表現形式還是具體內涵上都有著比較矛盾的一面。
  • 2020屆必看武漢大學哲學專業考研成功經驗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武大哲學系它不是很看中你的本科院校出身,是比較公正公平的,只要你自己初試分數高,複試表現好就沒太大問題,跨考其實也不用擔心,只要複習到位基本就沒什麼大問題。2020年西哲錄取人數裡面有一半都是跨考的。所以不用太過擔心自己基礎怎麼樣。如果認定了想考,那就好好複習。
  • 馬克思哲學的性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以中國為主體也是以中國為對象的歷史觀,是中國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的思想基礎,是以中國歷史經驗為依據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同時也是中國自我評價的歷史價值觀。由此出發研究中國社會性質,探索中國發展道路和明確中國社會轉型方式,均應圍繞中國歷史和現實特點來展開,必須在中國的語境與史境中研究中國問題,並充分揭示出中國區別於西方的社會性質和社會發展。
  • 西哲歷史中最牛的6個人,個個影響深遠,獨領風騷數百年!
    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叔本華出生於德國但澤 (今屬波蘭,已更名為格但斯克)的一個銀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親海因裡希·弗洛裡斯·叔本華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後因發瘋,投水自殺身亡。
  • 2021年武漢大學哲學專業考研必看成功上岸前輩複習經驗分享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武大哲學系它不是很看中你的本科院校出身,是比較公正公平的,只要你自己初試分數高,複試表現好就沒太大問題,跨考其實也不用擔心,只要複習到位基本就沒什麼大問題。2020年西哲錄取人數裡面有一半都是跨考的。所以不用太過擔心自己基礎怎麼樣。如果認定了想考,那就好好複習。   二、筆試複習經驗   1.專業課。
  • 《蕭編百科大辭典》哲學類辭條選讀——印度哲學(1/2)
    奧義書是印度最早提出大量哲學思想的文獻,主要的奧義書的形成時間大致在前800~前600年左右。有些冠以奧義書名稱的文獻出現很晚(在公元後)。吠陀與奧義書中的哲學思想主要是早期婆羅門教的哲學思想,但印度後世的許多其他哲學思想的早期形態也在這些文獻中有反映。前6~前2世紀,印度思想界極為活躍,各類思潮蓬勃興起。印度著名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的主要部分在這一時期形成。
  • 考研經驗貼01| 四川大學哲學初試複試雙第一400+考研經驗分享
    1、羅伯特·所羅門《大問題》(官方指定書目)2、孫正聿《哲學通論》(真題題目及答案的主要參考書目)3、張世英《哲學導論》(我本科階段的哲學入門教材)4、人民出版社《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經典著作導讀》(如果考到馬哲的題,不熟悉馬哲的同學在這本書裡可找到很多答案)
  • 德國古典哲學與馬克思的交往思想
    從整個德國古典哲學直到馬克思的思想發展過程中,交往問題是一個貫穿始終的重要線索。這條線索經歷了從康德歷史哲學中的交往思想開始,經歷了從費希特探討人際的相互承認和主體間性,到黑格爾更為現實地論述市民社會中的需要、勞動、財產和交換等交往問題,再到馬克思從唯物史觀和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角度看待人的交往形式的邏輯歷程。
  •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自我認同三題
    北京 100875內容提要:清晰的自我認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性安全的基礎和方法論自覺的前提。從歷史看,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於中國既是先驗的,也是想像的,其理論自信首先是關於自我想像的確信。從與他者關係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自我認同的困難不僅在於與中國哲學、西方哲學以及其他民族哲學的糾結關係,還源於其與生俱來的「雙刃」特質。
  • 西方哲學的危機
    西方哲學的最初形態是古希臘的自然哲學;自然哲學的原則在公元前5世紀時遭到智者的相對主義、懷疑主義的詭辯和功利精神的挑戰,這是第一次哲學危機。危機之後,出現了古代哲學最為輝煌的成果———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希臘化哲學在羅馬時期被倫理化,羅馬官方哲學家的道德洽談和虛偽說教造成了倫理化哲學的危機,即第二次哲學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