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化學到底是什麼

2020-12-22 騰訊網

在化學變化中,一種或多種物質因分解或相互結合形成了新的物質。化學無處不在,我們的生活中,天天能見到很多化學反應,燃燒是一個典型的化學反應。化學反應一定有變化,有變化卻不一定就是化學反應。在雙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錳,雙氧水就變成了水和氧氣,在這個化學反應中,二氧化錳就是所謂的催化劑,催化劑能提高或降低化學反應的速率,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本身不發生物質變化,90%以上的工業中都在使用催化劑。

著名科普專家、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第五屆中國「科蕾」獲得者戴維告訴你如果想成為一個科學家,要勤於思考、礪煉嚴謹。

在人生的前30多年裡,戴維(David G.Evans)先從牛津大學博士畢業,到布裡斯託大學做博士後,然後在埃克塞特大學任教,從未踏足過中國;22年前,因為對中國的好奇,他來到中國做教授。

這位看起來有點可愛,

來自英國的教授爺爺

在中國已投身科普事業20餘年,

對中國的科學教育更是有著深層次的思考。

身為一名化學家,今年已經60歲的戴維,當初沒有選擇科研工作,卻走上了科普之路,今年,是他在中國從事科普事業的第22個年頭。

「還記得,第一次來中國是在1987年。」之所以選擇留在中國,是因為喜歡這個古老神秘的國度。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多次來到中國,並於1996年正式擔任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定居中國,轉眼已有22年時間。

當年,與他一起來中國的還有很多英國同事,但後來都回國做科研了。他們時常問戴維,留在中國從事科普,有前途嗎?「答案是肯定的,近幾年,全社會提倡科學教育,孩子們的科學素養已和十多年前大不相同。」戴維說。

給孩子們普及科學知識,戴維自有「絕活」。科博會現場,他用日常的生活用品,如蠟燭、酵母粉、美連達飲料、果凍、洗髮水、醫用酒精等,做了一場場精彩的化學實驗。

「日常生活中,化學反應無處不在,哪怕是做一頓飯,也蘊含著化學原理。」戴維告訴孩子們,媽媽把生米煮成香噴噴的米飯、將生肉做成美滋滋的肉餅,你吃了飯,飯變成了身體的能量和味道不太好聞的排洩物,這都是化學反應。

戴維說,即使在沒有實驗室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實驗開展科普活動,培養孩子們的科學思維、科學態度,「不僅要讓他們看到化學實驗中的神奇變化,更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讓他們學會提出、思考和解決問題,並通過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

他也坦言,雖然近年來中國科學教育發展很快,但與英、美發達國家還有差距。他回憶,給7歲的孩子做化學實驗,中英孩子反應相同,都是感嘆實驗的神奇。但如果給高中生做實驗,中國的高中生還是感嘆神奇,英國的高中生則會表示「早做過了!」這說明,中國學生真正做過化學實驗的並不多,「國外學生做實驗較多,還會有實驗考試,沒有做過實驗的英國學生是拿不了高分的,但中國學生考了高分就可以上理想的大學。」

戴維說,幸運的是,如今不少高校已注意到這個問題。「從2011年開始,我和同事在各個學校開設化學實驗課,傳授各種化學原理,但從事該項工作的其他高校的老師並不多。」所以,戴維坦言,科學普及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戴維還認為,化學實驗要從小開始做,在教學中發現,人的好奇心會隨著年齡增長日漸削減。作為老師,則要不斷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更早接觸到有意思的實驗,保持對科學的興趣。」戴維說。

他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對科學、對實驗感興趣,就要多花時間培養。他說,有些家長擔心花精力在科學實驗上,會影響學習數學、英語等課程,但事實卻是,化學實驗反而能幫他們提高成績,有不少孩子都喜歡化學,長大了也想做化學家。「我對他們說,化學離不開數學,也離不開英文,要努力學習英語和數學,這樣才會實現化學家的夢想。」戴維說。

設為星標 第一時間收穫趣文

相關焦點

  • 第4149回:無機化學之父戴維,電解狂魔電化學家
    ,戴維不得不把所有實驗儀器收起來,因為他的母親已經無法支付昂貴的化學藥品了,母親知道戴維喜歡化學,便把他送到一位叫約翰博萊斯的藥房做學徒。戴維更是瘋狂地愛上化學,在工作之餘,他更是利用空餘的時間孜孜不倦、全力以赴地學習化學知識和做化學實驗不久,他便在當地變得小有名氣。
  • 戴維:中國學生學習化學缺乏實驗課程 希望加強
    是想說明什麼?於是我們今天的採訪自然而然地就從這瓶子說起。戴維手中瓶子中的黃色液體在晃動後先後變成紅色和綠色,最後又變成了黃色(攝影/中國網 曾瑞鑫)中國網:您為什麼要拿這個瓶子?戴維:我想給大家做一個實驗。
  • 戴維的偉大發現(圖)
    一天的勞動,大家都筋疲力盡,惟有他一聲不吭地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在暗淡的燭光下苦讀,那些化學實驗令他痴迷不已。他夢想著有一間實驗室,向店主要了個小小的空房,布置成實驗室。他撿拾別人不要的瓶子等廢物,省吃儉用買一些最便宜的藥品,房子裡慢慢堆積如山。在昏暗的光線下,他仔細觀察並記錄著實驗的過程以及結果。這樣的日子,他持續了整整8年!
  • 最帥的化學家——戴維!(下)
    氟元素這座化學碉堡一直到70多年以後,才由莫瓦桑分離出來,這是化學元素史上另一座不朽的豐碑。這個問題最終只能留給當時的戴維「權威」一錘定音,他研究了磷、錫跟「氧化鹽酸」的化合物,發現很多現象存在矛盾:「法國化學學派所持的見解,在細緻的考察之前,表面上看起來蠻漂亮並令人滿意,但從我們現在的知識來考察,它不過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
  • 科學網—戴維爵士與平民法拉第
    前來探望的友人向這位大科學家詢問,什麼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學創見。「我發現了法拉第。」戴維回答。 1778年,戴維出生於英國彭贊斯的一個貧民家庭,他的父親是個普通的木器雕刻匠。通過勤苦自學,戴維成為著名化學家託馬斯·貝多斯的實驗助手。1799年,戴維發現笑氣的麻醉作用,在學術界引起關注。在化學方面,戴維最大的貢獻是開闢了用電解法製取金屬元素的新途徑,即用伏打電池來研究電的化學效應。
  • 戴維與法拉第:師徒反目那些事兒
    管理學上有種較普遍的「戴維現象」,說的是像戴維一樣的伯樂發現並培養千裡馬法拉第後,又限制和阻礙法拉第的發展。這兩位在人類化學史上都聲名赫赫的大人物,昔日感情深厚的「」師徒」,到底又是為了什麼一朝反目的呢?這一切都是自私在作怪。
  • 戴維:詩意的元素發現者
    它寫於1799年,作者是英國化學家漢弗萊·戴維,那時他初出茅廬,聲名尚未如後來那般顯赫。他想表達什麼?描摹令自己深受折磨的一種怪病?不,他在用詩歌描述自己吸食一氧化二氮之後的生理體驗,用他自己話說,這是一種「傳遍全身的歡愉震顫」。  一氧化二氮俗稱笑氣,是一種無色有甜味的氣體,有一定的麻醉鎮定作用。因為吸食後身心愉悅,會不由自主地發出笑聲,故名笑氣。
  • 戴維爵士為什麼會選擇一個交戰國作為訪問的對象呢?
    法拉第欣然受邀,決定和戴維夫婦一同遊歷歐洲。原計劃規定,除了法拉第外,戴維爵士還帶有一個男僕和一個女僕,可臨到動身,男僕突然拒約不去了。迫於無奈,戴維爵士便徵詢法拉第的意見,是否能屈就一些時曰,暫時兼任男僕,一到法國便另外僱人作僕人。法拉第自尊心極強,他寧可幹最髒、最累的工作,也不願給人做僕人。然而礙於戴維的情面,只好勉強答應。一切準備就緒,1813年10月,正是秋高氣爽的日子。
  • 外報評論凱利事件:戴維·凱利之死到底是誰的錯?
    外報評論凱利事件:戴維·凱利之死到底是誰的錯?   至今BBC仍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壓力,甚至被指責「誇大了凱利博士提供的信息」,損害了政府的信譽,並意外地造成戴維·凱利之死。但是凱利之死到底是誰的錯?各家媒體各持己見。  《金融時代》的專欄作家馬丁·沃爾夫稱:「一名官員的自殺引發了英國政府和BBC之間無休止的爭論。」
  • 什麼是超分子化學
    超分子化學(Supramolecular chemistry)成為一個獨立的領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後期
  • 當化學課本中的那些大神們均加入你的群聊,他們會聊些什麼?
    ▽戴維也是小時候不愛學習的代表,痴迷於釣魚。涉及的化學史▽波義耳體弱多病,在研究醫學過程中翻閱醫藥化學家海爾蒙特的著作,遂深入化學研究。▽色盲也稱道爾頓症,道爾頓即使不是化學之父,在生理學史上也值得紀念。▽戴維十分淘氣貪玩,在父親去世後,作為長子,為支撐家庭重擔,立下血書奮起學習。▽戴維一生的最大貢獻之一就是培養人才,其中就包括法拉第。
  • 孫佼佼把這一情況匯報給了戴維,歐葉就跟戴維說,她去幫忙看看
    另一邊潛水中心歐葉也開始對孫佼佼跟戴維進行潛水訓練,第一步呢就是人工呼吸。戴維被嚇到了,還說不願意做。歐葉說這是非常重要的急救知識,所以必須學。戴維只好答應。歐葉讓戴維跟孫佼佼進行訓練,練了一會戴維就不練了,歐葉看目的達到了,就饒過了戴維,進行了下一項目。歐葉讓戴維跟孫佼佼公用一套潛水設備,目的就是為了訓練當一人的設備出現故障時可以公用一套設備。
  • 中科院教授帶建蘭學生玩轉化學世界
    David老師有趣的開場引起了同學們的熱烈討論,激發了同學們對化學的濃厚興趣。平時我們都用打火機點燃蠟燭,而令人吃驚的是,戴維教授用」水」就點燃了蠟燭。戴維教授告訴我們這可不是普通的「水」哦,這是酒精,那為什麼酒精可以點燃蠟燭呢?
  • 1807年10月6日,英國化學家戴維首次電解出金屬鉀
    (漢弗裡·戴維爵士,Sir Humphry Davy, 1st Baronet,1778年12月17日-1829年5月29日)    1799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伏打發明了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電池1800年英國的尼科爾遜和卡裡斯爾採用伏打電池電解水獲得成功,使人們認識到可以將電用於化學研究。許多科學家紛紛用電做各種實驗。漢弗裡·戴維也不例外。在皇家科普協會繁忙的工作中,他開始研究各種物質的電解作用。    最初,戴維用氫氧化鉀飽和溶液進行電解。當他接通電源後,從陽極得到的是氧氣,從陰極得到的是氫氣,證明水被電解了,而氫氧化鉀卻沒有被分解,於是他想在無水的條件下繼續這項試驗。
  • 神奇的化學實驗
    初一(1)班李瀚文:今天,學校讓我們體驗出來了化學的魅力!初一年級和初二年級來到了報告廳參加北京化工大學戴維教授的講座。教授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為我們詮釋了化學的定義,以及化學的魅力所在。教授是一位有趣的英國人他為我們做了好幾個有趣的實驗,其中我最感興趣的便是大象牙膏的化學實驗。
  • 1819年,戴維寫信邀請法拉第去羅馬,同他合作攻克難題!
    他們期望能用化學的方法使這些古籍重見天日,於是想到了無所不能的戴維。然而,偉人也不是全知全能的,這一次戴維沒有解決這一難題。他用盡了各種方法都沒有成功。1819年,戴維寫信邀請法拉第去羅馬,同他合作攻克這個難題。幾次書信往返,商量,法拉第經過慎重考慮,最後婉言謝絕了導師的邀請。法拉第對戴維的一番好意十分感激,但他不能去羅馬。因為他擔心4年前歐洲之行的舊劇重演。
  • 什麼是酸?什麼是鹼? 酸和鹼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酸?什麼是鹼? 酸和鹼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時間:2017-02-24 10:04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什麼是酸?什麼是鹼? 酸和鹼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在好奇與探究天性的驅使下,古時候人們對於揭開物質的神秘面紗,進而剖析物質就已產生濃厚興趣。
  • 美著名銀行家戴維·洛克菲勒的傳奇人生
    美國著名銀行家戴維·洛克菲勒20日在位於紐約州北部波坎蒂科山的家中去世,享年101歲。家族發言人弗雷澤·賽特爾說,戴維·洛克菲勒因心力衰竭,在熟睡中長眠。  【含著「金湯匙」出生】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最顯赫的家族之一。戴維·洛克菲勒的爺爺約翰·洛克菲勒19世紀下半葉創辦美孚石油公司,由此成為美國首位億萬富翁。
  • 英國化學家走進十一中 趣味實驗演繹化學魅力
    戴維教授做「阿拉丁神燈」實驗 廖鳳 攝戴維教授向同學們演示化學原理 廖鳳 攝北京化工大學知名特聘英國教授戴維應邀走進重慶十一中,為該校高一年級的千餘名學生上演了一堂生動趣味的化學實驗課。講座一開始,同學們就被戴維教授流利的中文和幽默風趣的開場白吸引住了。「當我們把碘化鉀溶液,倒入雙氧水中會出現什麼現象?」「怎樣才能證明這裡面的氣體是氧氣?」
  • 戴維——第一個發現大熊貓的人
    1962年2月一個平常的日子,法國南部的馬塞港,一個叫愛爾芒德-戴維的法國神甫就要起程前往遙遠的東方。此時的歐洲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上,經歷了世界地理大發現和海外殖民地的血腥擴張,社會飛速前進。新的動、植物,新的恆星甚至新的科學方法都強烈吸引著人們去探索,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