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投稿信箱:liyh1212@sina.com
經典故事
1791年秋天,他出生在一個鐵匠家庭,父親體弱多病,鐵鋪不得已轉讓他人而當幫工,從小他就在別人的吆喝聲中長大。為了補貼生活,讀幾年小學就輟學,不到12歲的他就做了報童,次年在一家書店實習。
一天的勞動,大家都筋疲力盡,惟有他一聲不吭地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在暗淡的燭光下苦讀,那些化學實驗令他痴迷不已。他夢想著有一間實驗室,向店主要了個小小的空房,布置成實驗室。他撿拾別人不要的瓶子等廢物,省吃儉用買一些最便宜的藥品,房子裡慢慢堆積如山。在昏暗的光線下,他仔細觀察並記錄著實驗的過程以及結果。這樣的日子,他持續了整整8年!
儘管他有時深情專注,帶有幾分傻氣,但他裝訂書的手藝毫不含糊,而書店在當時的倫敦享有盛名,不少皇家會員都把他們的科技書籍送來裝訂,而他的精湛技藝也為他贏得了良好的人緣。一位叫當斯的顧客就很欣賞這個勤奮好學的工匠,見他沉迷於化學實驗,就把當時一代化學大師戴維在皇家學院的講座入場券贈給他。
1812年2月的一個晚上,他異常激動地跨進皇家學院的大門,坐在階梯形的講演廳裡。為了這一天,他拿出幾乎所有的積蓄買了一套像樣的衣服,買了上好的鋼筆和筆記本。戴維講座的主題是發熱發光物質,他的談笑是那麼舉重若輕,那麼鞭辟入裡,科學竟然能給人如此享受!
聽完四次講座,他的厚厚的筆記本居然寫滿了。只是,科學在那樣的年代是屬於貴族的,而於他這樣貧苦的孩子,何異於痴人說夢!他鼓足勇氣給當時的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班克斯爵士寫信,乞求在皇家學院找個工作,即便是打雜也可。一周過去,杳無音信。他跑到皇家學院去打聽,得到的答覆是:「班克斯爵士說,你的信不必回復!」他連夜給戴維寫了一封信,還把裝訂成冊的戴維4次講座的筆記一併寄去,信中激情澎湃,寫滿了一個年輕人對戴維的崇拜,寫滿了一個年輕人對科學的痴迷……
如火般的熱情終於開始融化他前進中的冰山,不久,他便被戴維招到皇家學院化學實驗室當了自己的助手!這一刻,神聖的科學殿堂終於向這一位學徒招手!
他叫麥可·法拉第。他在1831年發現的電磁感應現象,預告了發電機的誕生,開創了電氣化的新時代。他畢生致力研究的科學理論——場的理論,引起了物理學的革命。據說,戴維在瑞士日內瓦養病時,有記者問到他一生中最偉大的發現是什麼,他絕口不提自己發現的鈉、鉀、氯、氟等元素,卻說:「我最偉大的發現是一個人,是法拉第!」
戴維所見的青年才俊何止萬千,那麼法拉第又是如何為戴維發現的呢?對此,戴維也有自己的答案:
有一次,他和父親一起去公園,看見好幾隻孔雀,其中一隻最美,父親告訴他這就是孔雀開屏,而孔雀因開屏而美麗。隨即,一隻麻雀飛過,也學孔雀呈開屏狀,卻無絲毫的美感。他問父親,為何麻雀開屏不美,父親笑了:世界從來只有孔雀開屏,首先要做一隻孔雀,其次才是開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