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閱者: 王天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
如果孩子是早產兒,父母可能對如何為孩子提供額外照護存在諸多問題。
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出生時離預產期還有多少時間,孩子越早出生,出現併發症的風險越高。
如果孩子在預產期前 3 周以上出生,醫生就稱其為「早產兒」。
由於早產兒在子宮內的發育時間不夠長,某些早產兒可能存在健康問題,需要住院的時間比足月兒更長。
一、早產兒的特徵
起初,早產兒的外觀不同於其他新生兒。
早產兒會比那些出生時更接近預產期的嬰兒體型小,且脂肪更少,頭部比例對比身體而言可能有些大,皮膚可能看起來很薄,上面覆蓋著一層細細的毛髮(稱為胎毛)。
隨著孩子不斷成長,外觀會越來越接近於其他嬰兒。
早產兒的哭聲可能極小或根本不會哭,這是因為他們的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完全。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早產兒一出生就需要獲得額外的照顧,孩子可能需要前往新生兒專家(治療早產兒的特殊兒科醫生)處就診。
醫生可能建議讓孩子在新生兒重症監護治療病房(NICU)接受特別護理。
孩子可能被連接上不同的機器,但需記住,每一件設備都在確保孩子健康,並有助於讓孩子儘快出院回家。
例如,護士可能會將孩子置於保溫箱裡,保溫箱由塑料製成,可以給孩子保暖。
護士可能會在孩子身體上放置傳感器,以監視他們的心率、血壓和體溫。
早產兒可能還需使用呼吸機以幫助呼吸,孩子能通過靜脈注射獲得液體營養劑,護士可能在孩子的鼻腔內插一根鼻飼管以餵養母乳或配方奶。
即使孩子住在新生兒重症監護治療病房,仍然有機會和其建立感情。
一旦醫生同意,就能夠觸摸、擁抱孩子並為孩子哺乳。
孩子的出生周齡對他們所需的護理類型有很大的影響,妊娠第 34~36 周(大部分早產兒出生的時間)出生的嬰兒被稱為晚期早產兒,中期早產兒出生於妊娠第 32~34 周,早期早產兒出生於妊娠第 32 周之前,極早期早產兒出生於妊娠第 25 周或 25 周以前。
並非所有的早產兒都會出現併發症,如今先進的醫療手段意味著早產兒比以往任何時候的存活可能性都更高,並可茁壯成長。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二、早產兒可能存在的問題
由於早產兒的器官未在子宮中充分發育,因此,可能出現某些異常。
一些最常見的情況包括:
呼吸窘迫症候群。這是一種呼吸障礙,原因為早產兒的肺部不能分泌足量的表面活性劑,此種液體有助於保持肺部開放。
如果存在此問題,醫生會處方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劑以進行治療,並可能讓孩子使用呼吸機以幫助呼吸。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醫生可能稱之為慢性肺病,孩子將需要吸氧數星期或數月。
隨著肺臟發育成熟,患兒所罹患的疾病通常會逐漸消失。
呼吸暫停。孩子會呼吸停頓超過 15 秒並常伴隨心率減慢,大部分早產兒在出院前症狀可消失。
動脈導管未閉。這是一種心臟問題,孩子心臟的兩條主要血管之間有一個開口,往往可自行閉合。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當孩子的視網膜(眼球後方感知光線的神經層)發育不完全時,就會發生此種眼病。
黃疸。如果孩子出現黃疸,皮膚會變成淡黃色。
這是因為名為膽紅素的化學物質在孩子血液中累積,孩子可能需要特殊的光療。
早產兒也更有可能罹患腦癱等疾病,導致長期殘疾。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三、早產兒何時可以出院回家?
早產兒出院回家的時間不一,可能是出生後數天或數周。一旦達成以下目標,醫生將讓早產兒出院回家:
自主呼吸。
可以母乳餵養或配方奶餵養。
體重穩步增加。
體溫可自主保持恆定。
即使早產兒可回家接受照護,也可能需要特殊的設備。
部分早產兒需要使用監測儀,例如監測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暫停,或需要繼續吸氧。
無論孩子需要什麼,護士和醫生都會在出院前教導如何使用此類設備,他們也會訓練父母如何學習嬰兒心肺復甦術。
在孩子出院前,讓其接種醫生推薦的疫苗。
照顧早產兒可能會佔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不要忘記照顧自己。保證休息,科學飲食,接受朋友和家人的幫助。
情緒起伏對父母而言極為正常。應考慮加入支持小組,在小組中,可以和其他有同樣經歷的父母交談。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