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腫瘤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僅僅次於胃腫瘤和食管腫瘤。腸腫瘤來臨時並不是沒有任何症狀,一般能從大便上展現出來,每次拉完大便後可以看一看糞便情況,只要發現糞便有以下異常需及時就醫。
哪4種大便情況是大腸「求救信號」?
1、大便形狀發生改變
正常情況下,人們的腸腔是一個圓柱體,因此排出來的大便也呈現圓柱狀,是垂直下降的狀態。但患有腸胃炎以及不良的飲食結構等會使得大便短時間內發生變化,一般2~3天後能恢復正常。若最近排出來的大便形狀發生改變,如大便一側凹陷、大便扁條狀且細,需警惕腸腫瘤。腸道內出現異常佔位後會減少腸腔空間,尤其是發生在直腸內的腫瘤變。大便通過時,腫瘤腫瘤會壓迫糞便,從而使得大便形態發生改變。
2、排便時裡急後重感
腸道的長度比身高的5~6倍還要多,進入體內的食物根本不能快速被消化,因此食物殘渣堆積到一定程度後,可形成神經反射,讓人們有強烈的便意,促進大便排出。若最近頻繁出現便意,但每次排大便都很困難或根本拉不出大便,需警惕腸腫瘤。特別是生長在直腸內的低位腫瘤,可刺激周圍神經系統,壓迫肛門部位,使得人們頻繁有便意。另外腫瘤腫瘤在發展過程中也會誘發腸梗阻症狀,人們往往出現腹痛和腹脹,排出大便異常困難。
3、大便氣味發生改變
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排出的大便都有臭味,不過人們已經習慣正常大便的氣味。若最近大便氣味突然發生變化,尤其是腥臭味很難聞,大便出現黑色柏油狀,需警惕上消化道出血,這是結腸腫瘤的一種表現。因為結腸離肛門部位遠,即使有出血症狀時,血液並不會立即跟隨著糞便排出體外,而是在腸道中發生氧化,血紅蛋白會快速跟硫化物結合一起,使得大便顏色發生改變,常常伴有濃烈的腥臭味。
4、無痛性便血
一般肛腸疾病如肛裂、肛瘻或痔瘡等會引起大便出血,拉大便或大便後,血液不會跟糞便混合在一起,常常附著在糞便表面,而且會有疼痛感。但腸腫瘤不一樣,血液會跟糞便混合在一起,一般呈現暗紅色或鮮紅色,有時會出現膿液樣或粘液樣血便,便血過程中幾乎沒有疼痛感。
溫馨提示
硒又被稱為抗腫瘤之王,硒能阻斷腸道腫瘤細胞營養供應。腸道中腫瘤細胞生長需足夠營養供應,不然腫瘤細胞會逐漸枯萎和消亡。硒元素能促進身體快速形成某種抗腫瘤生成的抑制因子,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網生成。可以從堅果類動物肝臟、海鮮產品以及大蒜中獲取硒,吸收率和活性比較高。另外合理安排每日飲食,多吃蔬菜水果,適當增加粗糧和雜糧比例,不能吃得過於精細。保持適度運動,能促進胃腸道蠕動,利於糞便排出,預防腸腫瘤。腸腫瘤高危人群定期去醫院做糞便隱血檢查。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