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礪寒——堅持科技創新,通過早篩防癌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科技創新是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總稱,是指創造和應用新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採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新服務的過程。

對於覓瑞研究的miRNA精準疾病預測技術這一領先世界的高科技創新成果而言,由於真正擁有完整的臨床數據和科研高度,「唯一」不再是一句廣告語,而是對百姓健康高度負責、對社會高度負責任的態度,也成為真正的科技創新與概念炒作之間的分水嶺。

中國科學家技術創新領跑國際前沿

周礪寒是一位生物學博士,生於貴州,長在浙江。1998年,周礪寒參加了新加坡SM1項目考試——這是一個專門招收中國優秀初中畢業生到新加坡公費留學的項目。他通過了考試,被錄取至新加坡聖公會中學,並在2003年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系。

覓瑞首席科學家周礪寒博士

2004年,周礪寒加入朱興奮教授實驗室,開始對miRNA進行研究。直到2008年,miRNA第一次在血液中被檢測到,這個領域才在臨床研究上迎來了爆發。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在2010年立項成立了miRNA臨床標誌物研發中心,由朱興奮教授擔任主任。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是一家類似於中國中科院的研究機構,是新加坡高新產業的助推器,他們也看到了miRNA在生物科技領域的前景。

就在這個時候周礪寒遇到了他的事業合作夥伴鄒瑞陽。

鄒瑞陽本科就讀於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他獲得了化學和生物學的雙學士學位,接著考取了SMA——新加坡與麻省理工學院學術聯盟研究生。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擔任教職的朱興奮教授同時也是SMA化學醫藥工程系主任,於是,鄒瑞陽進入朱興奮教授的實驗室攻讀博士,和他未來的事業夥伴周礪寒成為了同門。

2014年周礪寒和鄒瑞陽在杭州創立了覓瑞(MiRXES)公司,正式成為事業的合伙人,朱興奮教授擔任首席科學顧問。

miRNA小分子腫瘤標誌物檢測成為癌症早篩利器

miRNA是什麼?它在生物學領域的中文名叫做微小核酸。「如果給它一個更形象的名字,應該叫『管控基因』。」覓瑞首席科學家周礪寒說,「miRNA掌握著人和動植物生老病死的整個過程。」

早在2001年,哈佛大學的Frank Slack教授首次在人體內發現了這個短小的RNA,因此他被稱為「人類miRNA發現者」,但這些「小傢伙」留給了科研人員一大堆謎團:miRNA的確切功能是什麼?它的目標靶是什麼?作用機制是什麼?

周礪寒博士說道:微小核酸其實就是一個2000年之後發現的,人類最小的一個基因,它管理著DNA到蛋白質的轉化,通過管理的轉化影響到細胞的正常或者不正常的功能。

目前全球miRNA研究應該處於準備產業化的點上,因為通過將近20年的研究,確實積累了足夠的臨床證據,證明這個東西是有意義的,也有越來越多公司在做這件事情。但是在市場上可能大家還是對miRNA不是特別了解。

miRNA在細胞生長和發育過程中起多種作用,包括調控細胞的發育、分化、凋零、繁殖等。目前人體內已經發現了2000多種miRNA,佔人類基因組的1%,卻能夠調控高達30%人類基因的表達。

因此,從生物學機理上來說,miRNA有成為腫瘤標誌物的優勢,它是腫瘤細胞主動分泌的,隨著腫瘤細胞的生成、凋零,miRNA的表達量一直在變化,所以每種miRNA的表達量代表了在某一刻人類體內健康或者疾病的信息。

正是基於這個基礎,覓瑞已經開始推出胃癌、肺癌、乳腺癌在內的多個高發癌種早篩產品。致力於幫助臨床發現更多,更早的癌症病例,幫助更多人將癌症攔截在早期。

「截至目前,覓瑞已完成了超過 5200 例胃癌患者和對照受試者在內的miRNA檢測多中心研究,通過對 578 種血清miRNA的表達進行量化,經過3000萬組數據的機器學習,遴選出12個對胃癌的相關信號通路起到重要調控作用的miRNA,並證實這12個miRNA與胃癌的發生有著高度的相關性,準確率超87%」周礪寒博士講道。

以胃癌為例,據了解,我國胃癌人數佔全球一半,死亡率逐年攀升,面對嚴峻的防控形勢,如何藉助早篩產品推進早期篩查工作?

周礪寒表示,傳統的胃癌早篩分兩種:一種就是常規胃鏡(傳統的插管胃鏡),另一種就是血清標誌物檢測。「傳統的插管胃鏡是一項有創檢查,最大的弊端莫過於耐受性差。大多數人因痛苦或恐懼難以接受,而且目前我國相關醫療資源也不足以支撐大範圍人群的普篩。」

另一種血清標誌物檢測,靈敏度相當低,除非血液中標誌物的數量已經高到了癌症晚期的數量級,否則在大量人群當中這些癌症標誌物的意義並不大。

覓瑞的miRNA小分子腫瘤標誌物檢測技術有望填補這樣的市場空白。通過一管血,在人體2600多種miRNA中,尋找與各癌種相關聯的不同miRNA組合,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癌症早篩。

2019年5月,覓瑞在杭州舉辦了「篩無憂-胃癌」新品發布會,這款胃癌早篩產品正式面世,覓瑞因此成為世界領先的將miRNA(微小核酸)技術用於癌症早篩的公司,成為了行業先驅。

「胃癌如果能夠早期發現,治癒率相當高,但當前胃癌早篩現狀並不理想。」周礪寒強調,「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發現太晚,錯過最佳治療機會。『篩無憂-胃癌』檢測對於提高胃癌早診率,提升百姓生活質量具有重大意義。」

臨床循證研究樹立科學公信力

「科技創新要有嚴謹的科學精神。臨床循證研究就是為百姓健康築起的一道防護牆。用於胃癌早篩的檢測產品一定要達到臨床試驗所要求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也必須要通過臨床多中心大樣本對照實驗來進行驗證」周礪寒強調。

據了解,目前覓瑞與國內多家知名醫院開展了臨床科研合作項目,包括:浙江省腫瘤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遼寧省腫瘤醫院,山東省腫瘤醫院,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濟南市中心醫院,陝西省腫瘤醫院,河南省腫瘤醫院,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

開展的項目涉及胃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統癌症等中國高發癌症。項目納入的臨床樣本現已超過8000例,涵蓋了不同癌種、不同地域、不同病理分期、不同類型的樣本,為我們篩選和驗證性能優異的癌症miRNA生物標誌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司現在正積極籌措與醫院合作建立臨床樣本庫,預計截止今年年底樣本庫內的臨床樣本總數將超過10000例,必將極大推動下一步的研發工作取得更大進展。

目前,覓瑞已擁有關於miRNA 9項國際專利,獲得ISO等國際認證,並已在中國天津、杭州設立了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和超3000平米的研發及試劑盒生產基地,持續實現研發技術的更新,積極推進中國的癌篩普及。

把胃癌納入體檢篩查,讓早期胃癌無處遁形

目前,由於早期胃癌無症狀,我國90%以上胃癌處於「發現即晚期」的狀態,錯過了治療黃金期,治療費用高、治療效果差,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而早期胃癌是完全可以治癒的,其最佳篩查治療時間是病變剛剛出現的初期,在這1-2年的初期如能發現並接受正規治療,不但患者生存質量高,還能為國家節約大筆醫療開支。

如何推進胃癌早期篩查?很多國家已有成功經驗:胃癌高發地區日本和韓國20年前強制開展全國性體檢篩查,早期胃癌比例達60%以上,5年生存率提高到70%。與此同時,周礪寒博士建議:把胃癌篩查納入體檢,實現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是降低胃癌病死率的關鍵。

周礪寒博士表示:「只要提早發現,癌症並不等於死刑。「在醫療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癌症預防「已不再是天方夜譚。在實驗室呆了整整15年的周礪寒,找到了對抗癌症的科學「武器」。

相關焦點

  • 鄒瑞陽:科學家「跨界」做早篩,榮獲「新秀十佳創業者」
    覓瑞中國(簡稱:覓瑞)CTO鄒瑞陽憑藉在癌症早篩領域國際領先的技術創新,被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授予「新秀十佳創業者」獎項。更在此基礎上,與科研夥伴周礪寒一起推出了基於血液的miRNA小分子腫瘤標誌物檢測技術,引起國際生物技術領域的極大關注。  這是一項全球領先的液體癌症篩查技術,依靠這項技術,僅通過抽取幾毫升血液,就可以實現多種高發癌症的精準篩查,與傳統早篩相比,具有發現更早,準確率更高的顯著優勢。
  • 科技創新 美年健康搶跑癌症早篩
    科技創新 美年健康搶跑癌症早篩 2020-12-15 16:31
  • 早篩技術不放過一點癌症的蛛絲馬跡
    陳明說,「但是,大規模癌症早篩對於資金、技術、組織動員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基層醫生對癌症早篩要具有較高的認知、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技術設施和腸鏡設備等也需要達到一定標準。」「高效、精準的篩選高危人群;根據居民飲食習慣、疾病譜等變化對新型的癌症高危因素及時進行識別;便潛血檢測產品質控、信息化平臺的運用等均會影響篩查項目的成效。」陳明介紹。
  • 銳翌生物正式加入北京市科委大腸癌早篩項目,助力北京市大腸癌早篩...
    「銳翌生物大腸癌早篩項目啟動儀式」備受關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副院長兼大會主席房靜遠教授、陸軍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盛劍秋教授、原陸軍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世榮教授、上海銳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秦楠博士等專家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動
  • 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癌症早篩AI、ET工業大腦等入選
    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癌症早篩AI、ET工業大腦等入選 2018-09-16 0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高質量發展⑦ | 重慶企業獨家研發癌症尿液早篩技術,靠創新...
    生物企業創新技術 實現癌症尿液早篩如今,攻克癌症的根本在於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重慶一家生物科技企業,通過技術創新,便實現了利用尿液篩查早癌。重慶浦洛通生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洛通公司)成立於2016年,是由西南大學教授羅鋒牽頭、海外留學歸國高層次人才為核心團隊而創辦。
  • 穿越癌症早篩的「無人區」 訪諾輝健康聯合創始人兼CEO朱葉青
    其二,諾輝健康一直致力於「癌症早篩」。諾輝健康創立的初衷,是希望通過科技手段降低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我們在加快技術研發和提升用戶體驗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公司創立之初,國內癌症早篩行業基本一片空白,我們是在一個「無人區」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沒有前人成功的商業模式和技術作為參考。我們在行業裡率先提出了「癌症早篩」的口號,並堅持「高發癌症、居家早篩」的理念。
  • 不做腸鏡也能居家早篩腸癌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結直腸科主任潘志忠教授結直腸癌(CRC)是世界第三大常見惡性腫瘤,在全球每年有約150萬的新發病例,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迅速增長,早篩早診是有效防治腫瘤的根本之道。文/全媒體記者張青梅簡單可行的篩查方法 可大大提高參與度記者從第五屆癌症早期篩查與防治跨界高峰論壇上獲悉,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大概35%的大腸癌死亡可以預防,而更多的50%的結直腸癌死亡是可以通過早期發現早篩查來控制的。
  • 超300億規模的宮頸癌早篩領域,HPV等創新檢測企業如何布局
    隨著宮頸癌篩查的覆蓋人數不斷增加,市場對於宮頸癌早篩產品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市場迅速擴大。由於生活環境、經濟條件、醫療衛生和人們認知水平的限制,農村地區一直是普及和推廣宮頸癌篩查的「死角」。政府一直堅持為農村適齡婦女免費進行宮頸癌篩查,通過提高農村婦女篩查率降低我國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 「諾輝健康」探索腫瘤居家早篩更進一步
    早診早篩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可喜的是,宮頸癌也是目前人類所有癌症中,唯一可以通過早期預防和治療消滅的癌症。 關於宮頸癌的預防,目前只有疫苗和教育兩種方式。不過,疫苗雖然很有效,但也不是萬能藥。 基於尿檢做宮頸癌早篩成為現實 最近,腫瘤早篩生物科技公司「諾輝健康」推出了一種更為居家且方便的檢測方法——尿檢,相應的落地產品正在報證階段,未來1-2年能正式上市。
  • 超300億規模的宮頸癌早篩領域,HPV和AI等創新檢測企業如何搶佔?
    大量新技術(人工智慧細胞學篩查、HPV檢測)的誕生,進一步提高了宮頸癌早篩的準確性和簡便性,為大力推動宮頸癌早篩方法廣泛普及,降低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提供了有利支撐。本文主要介紹人工智慧細胞學、HPV檢測技術,並對相關企業和產品進行了梳理。
  • AI防癌地圖不斷展開 醫學科研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近年來,「智慧醫院」火遍業界,如今AI+醫療有望建立重塑臨床流程的智能醫院,並與傳統醫療領域玩家有機結合,實現智能醫療產業化,已進入早篩、診斷、隨訪、科研等領域成為臨床醫師的「第二大腦」。 「隨著醫療AI在醫療機構的廣泛應用, AI正在成為醫生的助手及第二大腦。
  • ...3000萬美元E輪融資 ,提前完成癌症早篩產品大規模前瞻性多中心...
    繼美國癌症早篩標杆性公司Exact Sciences之後,諾輝健康成為全球第二家也是中國首家完成癌症早篩產品大規模前瞻性多中心臨床試驗的公司。該項試驗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指導和監督下,2018年9月正式啟動,聯合覆蓋全國的8家大型三甲醫院,累計入組數據近6,000例,已於2020年初完成全部臨床數據的提交。
  • 美年大健康布局AI助力早篩,築牢醫質壁壘
    美年大健康也一直在發展科技力量,近幾年加大科技投入,布局AI發展癌症早篩,用科技創新為大眾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服務。日前,美年健康(002044.SZ)披露了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6.04億元,同比降低1.2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65億元,同比降低29.15%。
  • 大部分癌症早期治癒率高 早篩很重要
    「能否在基礎科研方面不斷突破,再把這種成果轉化為具有臨床價值的創新技術,從而大規模應用產生商業價值,是泛生子創辦之初就考慮的問題。」近日,泛生子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王思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表示,希望更好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成為成果轉化最早的癌症早篩公司之一。
  • 健創故事會| 諾輝健康朱葉青:希望尋常百姓在家就可以做癌症早篩
    諾輝健康CEO朱葉青說,他的家人就是通過自己公司的癌症早篩產品,發現早期腸癌,順利做完手術,現已恢復健康中。「我們想在中國生物醫藥行業裡面做點真正有價值的事情。」為此,朱葉青及其創業團隊一致選擇了癌症早篩領域。比起後端的癌症用藥,前端的癌症早篩可以惠及更大的人群,符合衛生經濟學價值規律,對創業者來說,更具有成就感。
  • 【深度研究】癌症早篩:創新萌芽期的藍海市場, 中外同臺競技的新興...
    考慮到癌症人數上升、國民健康意識增強、檢測價格有望降低等因素,我們預測中國癌症早篩市場將達到百億級規模。 產業篇—創新萌芽期,多企業布局:癌症早篩產業鏈分為上遊測序設備商、中遊早篩檢測服務商、下遊終端用戶。上遊測序技術壁壘高,下遊醫院用戶較強勢,因此現階段行業競爭主要依託企業自身研發和營銷能力。
  • 專訪鵾遠基因CEO張江立:在中國升級癌症早篩
    今年美國癌症早篩獨角獸公司Grail的IPO招股書提及9位全球競爭對手,鵾遠基因就是其中之一,是被對手認可的強者。鵾遠基因也是2020年福布斯中國高增長瞪羚榜的上榜企業,是一個創新技術落地中國開花結果並向全球貢獻中國解決方案的範例。2018年一部《我不是藥神》戳中中國痛點。
  • 泛生子與中國生物製藥子公司達成獨家戰略合作關係肝癌早篩HCC...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姜楠日前,泛生子(納斯達克代碼:GTH)宣布與中國生物製藥旗下子公司——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大天晴」),就基於液體活檢技術的肝癌早篩產品HCCscreen籤署中國獨家戰略合作協議。
  • 早篩早診早治!這家醫院乳腺中心的原位癌早篩率達20%
    乳腺中心聯合體檢中心,早篩原位癌檢出率達到20%據記者了解,全球頂尖的乳腺中心對乳腺原位癌檢出率有客觀評價指標,即原位癌在所有乳腺癌類型中約佔20%-25%。從2016年至今,省醫乳腺二科每年數據都在20%,原位癌檢出率與歐美國家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