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在基礎科研方面不斷突破,再把這種成果轉化為具有臨床價值的創新技術,從而大規模應用產生商業價值,是泛生子創辦之初就考慮的問題。」近日,泛生子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王思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表示,希望更好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成為成果轉化最早的癌症早篩公司之一。
在不久前,由泛生子與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等機構合作完成的、基於外周血細胞游離DNA(cfDNA)和蛋白標誌物在B肝病毒攜帶者前瞻性隊列中進行肝癌早篩的研究成果正式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據介紹,該研究對331例甲胎蛋白和B超正常的B肝病毒攜帶者進行篩查,能夠發現小於3cm的早期肝癌,由於發現的早,患者可以通過手術切除而有望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社會急需早日出現專業化、規模化的產品型癌症早篩公司。
同時,該研究檢測到24例陽性樣本,並在6-8個月的追蹤隨訪中發現了4例肝癌(均為小於3cm的早期肝癌),並已接收了手術等治療,其餘20例陽性受試者還在持續隨訪中;而在同一隨訪時段對剩餘307例檢測陰性者的追蹤中,沒有發現任何一例肝癌發生,在此研究隊列中實現了100%的靈敏度、94%的特異性和17%的陽性預測值。
王思振表示,該成果經過嚴格的臨床驗證後,有望應用於肝癌早期篩查,也希望公司能成為實現科研成果轉化的首批癌症早篩公司之一。
「本次研究採用的技術方法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敏度和特異性高、成本低、無創無副作用、易標準化,使向全國推廣成為可能。」王思振介紹,近年來,以細胞游離DNA突變(cfDNA)為標誌物的癌症無創活檢技術進行早期癌症的篩查研究已獲得較大進展。這一技術的開發和優化,不僅可運用到肝癌早篩,未來或可推廣到其他癌種的早篩中去,從而提高癌症的五年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全軍肝膽外科研究所所長,肝膽外二科主任劉榮教授表示:「人們談肝癌色變,多是由於肝癌一經發現往往就是晚期,其實,大部分癌症早期治癒率都很高,肝癌也不例外。通過手術治療,0期肝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70%~90%。早期發現,可以極大緩解肝癌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王思振介紹說,國外已在某些癌種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控制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果,比如美國的結直腸癌和日本的胃癌,這些都有賴於癌症的早期篩查和診斷。「希望通過此次肝癌早篩的創新技術突破,做到更早更快地發現肝癌,並在肝癌早篩成果的基礎上,不斷優化既有技術平臺,並運用至其它癌種,快速推動成果轉化,真正實現高危甚至健康人群中多種癌症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而提高國民整體健康狀況。」
健康板塊旨在為廣大網友提供更多信息,不對所刊載的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所載文章、數據等內容僅供參考,參考本站信息進行任何行為所造成的任何後果與本網站無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