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 (文/陳晨)
編者按 2020年9月,中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碳中和,就是淨零排放,是指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與大自然吸收的溫室氣體相平衡,目的是維持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相對平衡,溫升不再發生變化。為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嚴峻挑戰,除中國外,歐盟、英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也紛紛設置碳中和目標實現時間表,一場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潮正在形成。
近年來,法國政府越來越意識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嚴重性和極大危害性,對生態環保、能源以及可持續發展等給予特殊關注。2020年4月,法國頒布法令通過「國家低碳戰略」,設定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除改變本國發展模式外,法國還展開「綠色外交」攻勢:主辦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推動達成《巴黎協定》,力促歐盟履行更多氣候減排承諾,以及主導國際氣候談判等,爭取在國際舞臺上扮演「生態先鋒」角色。
節能減排法令先行
法國政府2015年首次提出「國家低碳戰略」,正式建立碳預算制度。該戰略在2018-2019年得以修訂,調整了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目標,從原來比1990年減少75%,改為「碳中和」目標。2020年4月21日,法國政府以法令形式正式通過該預算。
與「國家低碳戰略」相輔相成的是法國在2015年8月通過的《綠色增長能源轉型法》,依法構建了法國國內綠色增長與能源轉型的時間表。此外,法國政府在過去幾年還制定並實施了《多年能源規劃》(PPE)、《法國國家空氣汙染物減排規劃綱要》等,為實現節能減排、促進綠色增長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按照法國總統馬克龍2019年參加全國大辯論的建議,由150名隨機選中的法國公民組成的《公民氣候公約》委員會於當年10月成立。根據該委員會成員提出的草案,法國政府將於2021年1月底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將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暖等概念寫入憲法。
法國跨行業空氣汙染研究技術中心2020年6月發布公報說,法國2018年(4.4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和2019年(4.4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自1990年以來最低水平,特別是2018年較前一年下降4.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法國的碳排放量仍會保持下降趨勢,但這與低碳目標還「相距甚遠」。
儘管法國在綠色增長和節能減排問題上目標明確、雄心勃勃,但馬克龍在2017年舉行的聯合國波恩氣候變化大會上也表示,歐盟各成員國在落實減排措施和保障氣候資金方面需要克服諸多困難,能源轉型並非易事。
能源轉型急需資金
資源匱乏,在歐盟一直是煤炭的主要進口國之一。法國生態轉型部2020年1月宣布,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法國的最後四個燃煤發電站將於2022年前全部關閉。
不難發現,法國政府的舉措將導致短期內該國對可再生能源需求驟升,對能源基礎設施、資金投入等方面造成較大壓力。法國政府以應對氣候變化為由,2018年宣布上調燃油稅,原定2019年1月1日再次上調,引發了曠日持久的「黃背心」運動。
當前,新冠疫情致法國經濟復甦乏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急需大量資金支持。儘管法國政府從立法層面採取措施激勵各類主體參與國家綠色增長和能源轉型,但仍面臨妥善解決煤電和核電行業新增失業、強化企業發展可再生能源意願、改變居民用電習慣等諸多挑戰。
打造「綠色軟實力」
目前,全球面臨氣候變化的挑戰日益嚴峻,生態環保問題業已變成國際性的政治熱點話題。由於涉及各國的根本利益,圍繞環保問題的較量可能直接影響到大國關係和政治格局的演變。法國試圖通過內部和外部努力建成一個「環保大國」,雄厚的生態文明實力將成為法國新的軟實力。
早在2008年,法國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全力推動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儘早達成共識,2008年12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峰會上,歐盟達成《氣候行動和可再生能源一攬子計劃》;此後,法國還在非洲和拉美地區著力開展「綠色外交」,通過提供資金等方式幫助區域內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在法國巴黎舉行,法國在籤署《巴黎協定》過程中發揮了引領作用。
【延伸閱讀】西媒:《巴黎協定》遠不足以遏制全球氣候危機
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導 西媒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前任主席、大氣科學家羅伯特·沃森5日在報告《氣候承諾背後的真相》中警告說,各國在《巴黎協定》中作出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顯然不足以緩解氣候危機。
據埃菲社11月5日報導,這份由專家團隊撰寫的報告對全球控制升溫1.5攝氏度的目標進行分析。報告稱,要使氣溫在2030年降至該閾值以下,全球排放量必須比1990年減少50%,並在2050年實現零排放。
報告稱,實現這個目標的國際承諾非常「緊缺且姍姍來遲」。
該報告由總部設在美國的無政府組織全球生態基金會於5日發布,恰好是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以及馬德裡開始籌辦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時。美國「退群」之後,包括法國、歐盟委員會、西班牙和智利等領導人發表一系列公開聲明,表示捍衛《巴黎協定》。
報導稱,如今擔任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主席的沃森指出:「即便所有自願性的氣候承諾都能得到充分履行,也不能達到遏制氣候危機惡化所需努力的一半」。
報告合著者沃森補充說,除少數國家外,無論是收入最高的國家還是最貧窮的國家,它們的承諾顯然「不足以」遏制氣候危機。同為撰稿人的還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專家、阿根廷國家科技大學教師巴勃羅·坎西亞尼和美國哈佛大學海洋學教師詹姆斯·麥卡錫。
坎西亞尼稱:「如果各國在未來十年中未能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一半,那麼颶風、嚴重風暴、火災和洪水的數量和強度可能會翻倍,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是同理。」(編譯/李子健)
(2019-11-07 06:35:01)
【延伸閱讀】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決定正式生效 美歐投資者力勸重返協定
參考消息網11月4日報導 據路透社倫敦消息,在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開始正式生效之際,代表歐洲和美國投資者的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集團4日敦促美國迅速重新加入該協定。
報導稱,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集團的成員包括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公司。該集團警告,美國退出2015年《巴黎協定》可能導致該國在創建更清潔全球經濟的競爭中落後。
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集團執行長普法伊費爾說:「重新致力於《巴黎協定》將發出一個重要政策信號,有助於釋放更多投資者資本,為美國經濟關鍵行業可持續增長和增加就業提供支持。」
據報導,美國政府去年11月4日正式通知聯合國,要求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根據規定,退出過程需要一年,這意味著美國將於今年11月4日起正式退出《巴黎協定》。(編譯/杜源江)
(2020-11-04 16:04:15)
【延伸閱讀】法媒:歐盟綠色能源發電量同比增12% 首超煤炭
參考消息網2月2日報導 法媒稱,歐盟國家的電力行業在2017年向綠色生產邁出了很大的步伐。
據法國《解放報》網站1月30日報導,根據英國和德國兩家智庫1月30日公布的報告,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的發電量去年同比增長了12%。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在歐盟國家首次超過了燃煤電站的發電量。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因為在五年前燃煤電站的發電量還是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兩倍多。
2017年,歐盟國家有約三分之一的電能來自綠色能源,包括風能(11.2%)、太陽能(3.7%)、生物能源(6.0%)和水電(9.1%)。風能的增長尤其迅速,2017年風能發電量同比增長了19%。
自2010年以來,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在歐盟國家電力構成中的佔比翻了一番多,從2010年的9.7%增長到2017年的20.9%。這種趨勢或許能讓歐盟實現其目標: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電力構成中佔比達到50%。
然而,在歐盟內部,各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努力差異很大。根據上述報告,德國和英國進展最快,過去三年僅這兩個國家就貢獻了可再生能源增量的56%。另一方面,東歐國家依然嚴重依賴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煤炭。此外,化石能源發電量依舊在歐盟國家總發電量中佔45%。
隨著耗電量的連續攀升,儘管能源領域二氧化碳排放量終於止住增長腳步,但歐盟想要達到目標依舊很難。在巴黎氣候協議籤署時,歐盟提出的目標是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相比1990年減少40%。上述報告總結說:「這些數據表明,歐盟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努力還不夠,歐盟的能源政策還應當加強。」
(2018-02-02 11: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