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骨盆前傾概述
骨盆前傾是一種骨盆位置偏移的病態現象,相比於骨盆中立位,骨盆位置是向前傾斜的。從外觀來看,骨盆前傾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臀部後凸 [偽翹臀] 和腹部前凸 [即便腰臀比、BMI值和體重都在正常範圍],還經常會伴隨著腰椎前凸的角度變大。
在這種體態問題中,矢狀面上的髂前上棘 [ASIS] 位於恥骨聯合的前方,與之不同的是,在中立位的骨盆體態中,這兩個位置的頂點是對齊的。
這種體態下,可能會增加腰椎間盤後側和腰椎小關節的壓力。這個區域相鄰的其它身體部位也會因此出現代償,進而造成下背疼痛和肩頸疼痛的問題。
骨盆前傾會給人造成『翹臀』的錯覺,乍一看身姿美妙前凸後翹,長期下來,卻會導致或進一步加重肌肉失衡。例如腹肌和臀肌,長期在這個姿態下處於拉長的狀態,逐漸變得薄弱無力 [可能本身就是薄弱無力的狀態] ,核心區域力量變差,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問題,例如臀部肌肉萎縮,導致臀部越來越扁平,小腿因為代償而越來越粗,氣質變得「又扁又寬又粗」.....
02.不良影響
骶骨的位置與脊柱的多種彎曲程度有關,骶髂關節耳狀關節面的形狀也是如此。與更接近中立位的脊柱形狀下相關的骶骨位置相比,脊柱的曲度變化 [與骨盆前傾相關],骶骨的位置變得更加趨向水平。骨盆 [和骶骨] 的位置從中立位變為前傾,會降低骶髂關節承受力量的能力,並對骶髂關節的功能產生不利影響。
骶骨點頭和抬頭運動是一種以髂骨為軸的運動。骨盆前傾 [圖中紅色箭頭],骶骨沿相反方向移動 [圖中藍色箭頭],這種運動被稱為抬頭運動。如果沒有骶骨的抬頭運動,脊柱可能會移位:在第一骶骨固定的前提下,腰椎及其上方所有椎骨將被向前擠壓,偏離垂直位置。在骨盆前傾較為顯著或者骨盆前傾很久的情況下,骶骨被迫的運動,可能是為了使脊柱保持垂直位置,但骶髂關節如果出現功能障礙,則會導致疼痛。此外,這種運動也可能造成持續性的骨盆前旋壓迫韌帶,甚至可能影響與這些韌帶及其相關的肌肉組織。
股骨頭部在髖臼內的前移運動改變了這些骨骼表面之間的接觸,影響還不是十分清楚。此外,髖關節屈曲增加會導致髖部內旋肌的力矩增加,導致外旋肌的力矩減小。這些因素可能影響股骨頭在髖臼中的位置,以及承受體重和力量傳遞時股骨頭和髖臼的接觸面積。從理論上講,這可能導致退行性變化,並對髖關節功能造成長期的不利影響。骨盆前傾伴隨屈肌和伸肌的不平衡可對髖關節功能帶來不利影響。
這種體態還造成腰椎曲度增加,影響包括:骨盆前傾時,腰椎後部的軟組織被壓縮,椎間盤後部的壓力大於前部,會影響營養交換;小關節面受壓增加,有可能導致關節囊緊張。腰椎前縱韌帶和後縱韌帶之間的不平衡可能會改變它們的穩定能力;骨盆前傾可能使患者的腰椎關節患上骨性關節炎,出現腰椎部分的退行性變化和腰背痛;還可能引起影響下肢的一些症狀。
03.相關因素
骨盆前傾的形成機制眾多且複雜,往往不是某個單一的原因導致的,因和果也沒有絕對。
缺少運動:久坐不動,導致肌肉力量下降,無法很好維持正常的活動/體態。
拉伸或運動不平衡:例如訓練時,不同的肌群之間的訓練量不同,拮抗肌或協同肌之間不能達到平衡。
姿態認知或姿態控制的問題:在生活中,患者可能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體態,甚至誤認為認為骨盆前傾能夠凸線臀部曲線,就等於好體態。
呼吸模式錯誤:呼吸和姿態之間有著重要的聯繫,往往會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肌肉失衡:導致失衡的因素也有很多,例如損傷和功能障礙,以及上面提到的拉伸和運動不平衡,再或者長期的不良姿態,都會導致肌肉失衡,肌肉失衡也能夠反過來影響它們。
運動方式單一:例如,部分人可能只喜歡力量訓練,卻忽略了身體的穩定性、平衡性、靈活性......
04.評估基準
骨盆在中立位時,髂骨的髂前上棘和髂後上棘在同一水平線上,從側面觀察時,位於身體前側的髂前上棘和恥骨聯合在同一垂直線上。
從患者的側面觀察,如果髂前上棘向前超過了恥骨聯合,向下低於髂後上棘,就表示存在骨盆前傾。
05.康複方案
松解或拉伸:股直肌、髂腰肌和背部伸肌 [腰方肌和豎脊肌]
股直肌拉伸 ↓ 患者俯臥位,治療師將目標側的髖關節擺至伸展位置,然後將患者的小腿屈曲並施力壓向大腿後側。直到患者有拉伸感後停止,保持30秒。
腰大肌松解 ↓ 患者仰臥位,治療師的手在患者肚臍旁開約四指的位置,斜向內下方施力,直到觸壓到腰大肌,保持適當的壓力,同時上下松解。
髂肌松解 ↓ 治療師的手在患者髂前上棘的靠內側,向髂窩的方向施力,直到感覺明顯阻力出現後,患者主動做骨盆前後傾5次。然後治療師可以嘗試繼續深入,再次感到阻力明顯時,患者主動做骨盆前後傾5次,可重複3-4組。
腰方肌松解 ↓ 患者俯臥位,治療師的手從豎棘肌外側斜向內施力,接觸腰方肌後保持發力,並同時上下松解。
豎脊肌松解 ↓ 治療師如圖握拳,定位腰椎段豎脊肌,並向地面方向施力,同時上下松解。
加強訓練:臀部和腹部
臀部訓練請點下方藍字 ↓
《每日一肌》第二十七講 蜜桃臀 臀中肌臀中肌的訓練動作-消防栓
梨狀肌損傷症候群
腹部訓練 ↓
①四點支撐:由手和前足為支撐點,將膝蓋抬離地面直到小腿與地面平行,脊柱和頭部維持中立位和正常的曲度,肩胛骨貼合胸廓,腹壁激活,保持正常的呼吸,然後靜態保持1分鐘。注意動作中腹壁始終發力,不要出現塌腰或者弓背,肘關節不能超伸。
②對側鳥狗式:採取仰臥位,兩側大腿和手臂向前抬起垂直於地面,吸氣時對側的上肢和下肢向地面伸直,但不觸地。呼氣時肢體再穩定的回到起始位置,然後交替另一側並重複動作。注意動作過程中,骨盆和軀幹始終保持穩定中立,不要晃動或位移。
以上是骨盆前傾體態的調整方法,除此以外,與骨盆前傾相關的功能障礙、呼吸模式和肌肉失衡等問題,還需要再去詳細評估和處理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