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清指導孩子學習。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康喬娜
9月10日上午8:10,陝西師範大學陸港小學二年級的教室裡,傳來琅琅讀書聲。33歲的語文老師張宇清正帶著她的學生們早讀。今年教師節,是張宇清度過的第10個教師節,也是她在這所新學校裡的第一個教師節。
人才引進
從西寧來到西安當教師
說起教師節禮物,張宇清回憶起10年前她在農村執教的經歷。那時她剛當老師,不會用嗓子,沒上幾天課,嗓子卻先啞了。當時班上一個特別內向的留守兒童,家裡條件並不好,突然有一天,他羞澀地走到張宇清面前伸出手,手裡攥著一張衛生紙,裡邊包了顆潤喉糖。看到那塊糖,張宇清的視線突然模糊了。「那一刻,我心裏面特別溫暖,覺得這輩子當老師,值了!」
在農村執教過的經歷,讓張宇清來到西安這座城市後,對西安教育事業的發展深有感觸。
2020年,市編制、人社和教育部門密切協作,加大教師招錄力度,創新工作機制,事業編制向教育傾斜,按需設置招錄崗位。全市新招聘公辦教師7833名,是過去3年的總和。正是通過人才引進,張宇清從西寧來到了西安。
「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西安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新建學校猶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更多孩子能在家門口上好學校。陝西師範大學陸港小學正是其中一所。在這裡任職,讓我感受到『名校+』的惠民之處,更讓我感受到西安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張宇清說。
西安把義務教育
均衡發展落到了實處
從教這麼多年,張宇清感覺最大的變化是沒有完成義務教育的孩子越來越少,教師的低效勞動時間也越來越少了。與此同時,現代化的校園、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高學歷的教師越來越多,重視孩子教育的家長也越來越多。
「剛入職時,我就被這所學校的硬體設施震撼到了,市委、市政府對教育實在是很捨得投入!」在陝師大陸港小學,現代化的「智慧」課堂、西北首家「學習支持中心」……「硬體」設施和優質的師資力量,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讓張宇清心中很觸動,「我很明顯感受到西安一門心思想要辦好教育,並且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落到了實處。」
開學伊始,一位農村家長說的話讓張宇清至今難以忘懷。那位家長說:「我是個沒有文化的人,但是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選擇就是把孩子送來上學。我一定會配合學校,讓孩子成為有文化的人。」
在張宇清看來,陝師大陸港小學雖然不在繁華主城區,很多學生都來自附近農村,但在教育的路上,這些孩子跟其他孩子一樣處在相同的起跑線上。「這裡的學生和家長特別幸福,因為他們真的享受到了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讓最美的教育
在這裡發生
「孩子們身上的匪氣褪去了,油然而生的是一種學院範兒。」開學一周多了,學生身上的變化,讓張宇清十分欣喜,「早晨孩子們排隊入校,整整齊齊地走進教室後,非常自覺地拿起書就開始早讀了。」
一周的時間,除了課堂裡的進步,師生間也逐漸從陌生到熟悉。孩子們對她的稱謂,從一開始的語文老師,到後來的張老師,再到最近的宇清老師,這其中態度的轉變,令她欣喜不已。
「今年教師節,其實我最想收到的教師節禮物,是孩子對我說一聲『我愛你』。」張宇清表示,前兩天她跟孩子們說「老師很愛你們」,結果孩子們的反應都很羞澀。「後來我想可能是我的愛不夠明顯,或者不夠強烈,他們還沒感受到。」
記者採訪的當天,張宇清和孩子們在課堂上做了一個「追和迎」的遊戲。「在表演動作的時候,我說你們迎上來抱抱我,孩子們一下子蜂擁而至了。我想,他們終於願意大膽擁抱我了。」
張宇清告訴記者,她深深地為西安基礎教育的發展感到自豪。而更讓她自豪的是,能夠作為一名教師,在這所新學校堅守教育初心,見證西安教育事業的發展。
新校園新起點,張宇清說,「我要在這裡紮根,默默為學生付出,成為他們這6年人生的奠基。用愛心澆灌我的小豆豆們,讓最美的教育在此刻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