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與情感》:曲折的情感,理智定向幸福

2021-01-10 寶芬妮在路上

文/寶芬妮 《 情感的寶典》

寶芬妮觀點:名劇名著裡的愛情是人類共有的財富,那些基於善良的本性,展現真善美的經典愛情給予我們指引。經典的情感體驗在於名著名劇。讀書觀劇時刻,汲取人類共同的幸福快樂營養。

奧斯汀的《理智與情感》,是她第一部作品。人們喜愛奧斯汀的作品,歷經百年而不衰,就是彰顯了經典的魅力。奧斯汀的作品散發現實主義的光輝,以女性的視角為我們詳細描繪了女性在家庭中的情感生活。

從美麗的大自然中壯闊的山石到開滿玫瑰的花園,從社區舞會到客廳一角的咖啡禮義,從巍峨都市到柔美鄉村的生活。一個鄉村,三五鄰裡,生動的家庭生活。即使沒有描繪到當時的社會問題,但誰說家庭的生活能離開社會環境呢?奧斯汀以自己精心選擇的語言,以幽默詼諧的抒寫,向人們展示了最透徹的人性。展示了終究要覺悟的女性。

《理智與情感》中,以姐妹兩人瑪麗安和埃莉諾的情感生活為主線描繪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畫面和各種世象。諾蘭莊園的主人達什伍德先生去世了,所有財產將由兒子繼承,妻子和三個女兒被吝嗇的大嫂趕出家園,對三位達什伍德小姐來說,嫁人是唯一出路。

大嫂芬妮以吝嗇著稱,但她的弟弟愛德華卻是一位文雅的紳士,嚮往鄉村生活。在諾蘭莊園做客期間,愛德華與大小姐埃莉諾相談甚歡,並且得到妹妹瑪麗安和小妹妹瑪格麗特的喜愛。

就在大家認為愛德華要向埃莉諾表白時,愛財的大嫂將愛德華趕回倫敦。埃莉諾表現得很平靜。但是性情坦率的妹妹瑪麗安鼓勵埃莉諾,愛他就要告訴他。

理智的埃莉諾說到,愛德華沒有求婚,我們應該知道自己沒有金錢。在步入婚姻之前,雙方已經衡量好了自己與對方的的價值。

我們說,在情感面前,理智要起到兩方面的判斷作用:他的感情是否專一,他的人品是否值得信任,或者說,對他來說,金錢重於愛情嗎?

01

瑪麗安為愛情得了熱病

在奧斯汀所描繪的社會和婚姻生活中,人們都有約定俗成的程序。女孩在舞會等社交場合是由家長引導的,從交友,相處,求婚到婚禮的舉行都有著刻板但有序的順序。如此就能保障女孩安全順利步入婚姻生活。

其中最重要的求婚環節,有女孩渴望聽到的愛的誓言,是忠誠一生的承諾。

但瑪麗安沒有。

或者,瑪麗安在沒有聽到愛的誓言的時候,就已經獻出了自己火熱的愛情。

好心的約翰爵士給瑪麗安介紹了布萊登上校,但是瑪麗安對布蘭登上校的深摯愛情無動於衷;卻對在大雨中第一次相見的維洛比一見鍾情,自此出雙入對,毫不避人耳目。

姐姐埃莉諾責怪妹妹瑪麗安為了愛情忘記了禮儀。布蘭登上校也認為瑪麗安太過天真,會受到生活殘酷真相的懲罰。

報應來得很快,維洛比的愛情並不專一,突然一天不告而別,娶了另一位富家小姐。瑪麗安沒有得到任何解釋,沒有任何愛的承諾。受痛苦打擊的瑪麗安在大雨中狂奔,傷害了自己的身體,得了熱病,高燒不退。有的時候,過激的情感會讓你的身體陷入疾病。

在埃利諾和布蘭登上校的精心照顧下,瑪麗安恢復了健康,並體會到布蘭登上校不離不棄的深情,終於找到自己情感的歸宿。

在與布萊登上校步入婚姻之前,瑪麗安與埃莉諾有了一次誠懇的談話,瑪麗安意識到自己的不妥,相比較埃莉諾理智的行為,瑪麗安已經看到了後果。

瑪麗安說道:就是結了婚,維洛比也會離開自己,因為在維洛比看來,金錢比愛情重要,而瑪麗安一窮二白,以維洛比對於金錢的態度看來,離開是遲早的事。而且,慣於追逐愛情的維洛比,怎麼可能長久停留在瑪麗安身邊。

理智回到了瑪麗安身上,相比較不停追逐愛情與金錢的維洛比來說,一直忠誠等待,願以全部財產和情感相託的布萊登上校,才是可以相託一生的愛人。

02

埃莉諾靜等幸福來敲門

與瑪麗安相比,埃莉諾沉靜內斂,矜持守儀,理智地安放自己的愛情,終於等到幸福來敲門。

愛德華深愛埃利諾,之所以沒有表白,是因為在學生時期與露西私定婚約。為了守約,只能放棄與埃利諾的愛情。是埃利諾的理智拯救了自己,沒有在開始的時候就陷於愛情。將情感深埋心底的埃莉諾,受到所有人的尊敬。

在達什伍德先生去世的這段時間,埃莉諾擔起了家庭的重任。

不能說愛德華有多麼無辜,根本原因是因為愛德華母親下了禁令,愛德華必須娶一位富有的女子,否則就取消他的繼承權。更深層的原因是露西看中的是愛德華的錢財。

露西是有心機的女子,一開始隱瞞婚約,後來又千方百計公開婚約,都是為了愛德華的錢財。一旦公開婚約,失去了繼承權,愛德華變得身無分文。

露西立馬轉身就嫁給了愛德華的弟弟羅伯。因為羅伯有了兩份財產。可憐的愛德華,身邊圍繞的女人都是愛財如命的人。唯有埃莉諾真情永在,守得雲開見月明。

值得慶幸的是,愛德華的人品得到布蘭登上校的認可,布蘭登上校給了他一份牧師的工作,也正是愛德華喜歡的工作。布蘭登上校請埃莉諾轉達,無形之中,埃莉諾既幫了愛德華的大忙,也幫了自己一個大忙。

當成為牧師的愛德華上門求婚的時候,埃莉諾終於等來了自己的幸福。

正像布蘭登和瑪麗安都愛好音樂一樣,愛德華和埃利諾都喜愛鄉村平靜安逸的生活。

結語 理智守候情感幸福

現在,離婚冷靜期已經執行,但相比較而言,結婚前冷靜期應該更重要。

離婚的決定對雙方來說很艱難,牽涉人事眾多,但是,既然已經選擇離婚,最起碼表示不合適;並且已經經過時間的檢驗。冷靜期也只對衝動型的離婚有作用。

相比較離婚冷靜期,結婚冷靜期更有益處,理智起到的作用,至少避免試錯的成本,畢竟,生命無價,幸福無價。

在漫長的一生中,婚姻生活影響至深,實際上,無論是婚前婚後,理智都不應該缺席。當情感來主導你的生活的時候,理智應當像一個法官一樣及時評判一下人品和道德,如此,才能保持婚姻的忠貞和平安,守候幸福與快樂。

名著名劇裡的經典愛情寶典,真善美被銘記,醜惡被揭露。我們選擇自己的成長之路,這些經典就像一條有指引明燈的道路。

寶芬妮在路上,幸福快樂是方向。

相關焦點

  • 《理智與情感》:最好的愛情是理智與情感的完美統一!
    導語:對最好的愛情,每個人都心生嚮往,可是因為性格觀念等各種方面的原因,有些人壓抑自己的情感,過分理智,導致她可能錯過愛情,有些人放棄理智,過分的追逐情感,最終導致傷痕累累,其實,理智與情感是缺一不可的,最好的愛情是理智與情感的完美統一。
  • 理智是真理智,情感能有多少——簡奧斯汀和《理智與情感》
    《理智與情感》英文版理智是真理智,情感能有多少——簡奧斯汀和《理智與情感》1794年,簡奧斯汀寫成了《理智與情感》一書,但是直到1811年才有機會出版。在《理智與情感》中,姐姐埃莉諾理智、穩重,妹妹瑪麗安則率性而為。理智的,因為過於克制而差點錯過自己的幸福;無視社會規範而任性追求所愛的,不用說,撞得頭破血流。然而,道路是曲折的,方向是明確的,最後作者安排她們殊途同歸,都嫁給了有錢人,終身有靠。在我看來,這樣的結尾就是個敗筆,誠然,作者寫的其實是自己和類似自己的女性的命運,自然希望她們有一個皆大歡喜結局。
  •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分享
    《理智與情感》這部小說主要描寫了埃麗諾與瑪麗安兩姐妹曲折複雜的婚事風波,並通過「理智與情感」的幽默對比,提出了道德與行為的規範問題。小說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它對理智與情感、道德與規範的討論對於今天依然有指導意義。仔細讀這是部浪漫又現實的愛情。愛情沒有浪漫就失去它美好的色彩了。
  • 《理智與情感》:「沉得住氣」的女人,會走向她想要的幸福
    但也不止如此,在《理智與情感》中,她表露出:處於那樣的社會中,女人該怎樣通過婚姻來獲得個人幸福?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畢竟性格決定命運,這跟時間或機遇沒有太大關聯。大姐埃莉諾一直清楚現實情況,理智始終佔據上風,沉得住氣,最終收穫到了幸福。從埃莉諾的情感線來看,有情人終成眷屬不是沒有原因的。1)、不管戀愛還是結婚,首先都要選自己喜歡的那個人。
  • 我們的理智與情感
    你可能理解對方的好意,但你的情緒卻無法馬上好轉,這樣可能會讓你新增一個憂慮,「我是不是不應該這樣子」,「我是不是太不理智了",「我是不是太不堅強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我們的理智與情感」,更貼近地了解自己。心靈故事情感被理解後的「壞」學生心理輔導老師楊老師坐在羅文旁邊輕聲說。羅文並不理會,仍舊雙手抱頭。
  • 理智面前,情感為何總是勝出?
    比如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問題,理智面前,情感為何總是勝出?答案原來如此簡單—— 創傷發生的時候,我們的右腦被激活了,於是創傷總是混雜著情緒存在的。而左腦是負責理智的,那創傷發生的時候它幹嘛去了?它被凍住了,表現在我們的身上,就是我們說不了話了。
  • 我們的理智,能戰勝情感嗎?
    當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個理性人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覺得,任何情感都不會衝破理性的束縛,讓我們作出不理智的行為。然而,常常被人們忽略的事實是,在我們冷靜地認為自己擁有理智之前,就已經有一種冷靜、平靜的情感充斥在我們心中。 情感,其實是先於理智的。…………人類,是一個神奇的物種。億萬年的進化,賦予了人類很多的東西。
  • 簡.奧斯汀《理智與情感》,這兩種女人哪個更容易獲得幸福
    《理智與情感》是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愛情小說,描述了性情迥異的兩姐妹對待感情的不同態度,在感情中所面臨的不同困難,最終雙雙找到幸福的故事。老莊園主去世後,由於當時的遺產法規定家產只傳男不傳女。他巨額的財產都歸前妻的兒子約翰所有,而他的女兒們和第二任老婆每年只能獲得500磅的收入。
  • 理智與情感
    記得小時候看理智與情感的時候,更偏愛姐姐,比較欣賞她克制善良的處世哲學,後來出了電影,導演給她安排了休.格蘭特這個帥哥來配戲,大呼導演實在偏愛這個角色。小Y學AI自動化出身,有時候容易帶有理工科思維陷阱,覺得同一個邏輯框架下應該就會得出一樣的結論。 但是往往理性和應該是壓力化的產物,並不是我們的常態。
  • 《理智與情感》背後的三種不同婚戀觀及影片的現實意義
    04、基於姐姐埃莉諾與妹妹瑪麗安的愛情故事,談談影片帶給我的幾點現實思考在這部影片中,無論姐姐埃莉諾還是妹妹瑪麗安,都收穫了屬於自己的幸福。那麼現實生活中,我們面對愛情,究竟應該理智還是情感呢?有的人生來熱情奔放,有的人則克制內斂,但我們現實的愛情更多需要的是平衡。
  • 《知學影賞》影像名著 ,《理智與情感》
    理智與情感 導演: 李安 編劇: 艾瑪·湯普森 / 簡·奧斯汀感性的瑪麗安在雨中讀著十四行詩,儼然是油畫中的恬淡少女,理智的姐姐埃莉諾,無聲地訴說著隱忍與深情。伴隨著姐妹間的感情碰撞,如何平衡愛情命題中的「理智與情感」,答案也將慢慢浮現。
  • 電影《理智與情感》,一部經典的浪漫愛情片,值得觀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部浪漫愛情電影《理智與情感》,這部電影改編自英國作家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簡·奧斯汀原著講述的是幾個未獲得繼承權而寒酸度日的「小姐」,在鄉村裡的一段生活和愛情故事。原著被改編後搬上銀幕,卻超人想像地把現代人的浪漫氣息溶於原著故事之中,更集中地體現了難取難捨的理性愛情觀與感性愛情觀之間的矛盾衝突,給觀眾帶來了許多哲理性的思考。影片中「理智」的代表是艾莉諾。
  • 《理智與情感》vs《冰雪奇緣》,不同作品對於女性獨立自我的探討
    不管是《理智與情感》還是《冰雪奇緣》,它們都用相同的故事形式討論著相同的主題: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和自我成長。女性的覺醒之路總是充滿了曲折和艱辛,除了要擺脫外部環境的束縛和影響,還要在中其中尋找到真正的自我,並且實現自我的追求。
  • 理智與情感相互促進會讓孩子朝著積極方向發展
    相信大家對《理智與情感》這部長篇小說肯定都不陌生,這是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創作的長篇小說。書中主人公埃莉諾和瑪麗安兩姐妹,姐姐善於用理智來控制情感,妹妹的情感卻毫無節制,因此面對愛情時,她們作出了不同的行為反應。
  • 美國心理學家最新研究:理智與情感的平衡被大腦「32區」控制
    --簡·奧斯汀《理智與情感》理智與情感,常常不是一個單選題,而是如同雙生子一般糾纏在一起,控制著我們的情緒分析能力,並決定最終的情感輸出程度。但究竟是什麼在主導我們如何平衡理智和情感呢?實驗結論:理智與情感此消彼長地控制著人類的情緒輸出理智的人面對情感衝擊時顯得更冷靜,也更能穩定地輸出情緒;相對地,被情感佔據上風的人更情緒化,無法逾越情感的掌控而做出理智判斷,任由情緒肆掠。
  • 《理智與情感》:芬妮為何要阻礙弟弟愛德華的婚事
    文/寶芬妮 《情感的寶典》寶芬妮觀點:名劇名著裡的愛情是人類共有的財富,那些基於善良的本性,展現真善美的經典愛情給予我們指引。經典的情感體驗在於名著名劇。讀書觀劇時刻,汲取人類共同的幸福快樂營養。《理智與情感》是奧斯汀第一部作品,現實主義貫穿其中。奧斯汀是女性作者,因而從女性的角度觀察愛情與婚姻。
  • 從故事主題到影像風格,看李安的《理智與情感》
    因此,在現代的觀賞視角之下,影片不僅用精美的影像傳達了簡·奧斯汀文本的豐富寓意:「理智」與「情感」二元矛盾結構下對女性愛情婚姻情感訴求的探索,更是導演李安、主演艾瑪·湯普森(也是本片從小說到劇本的改編者)、凱特·溫斯萊特的電影之路的一次裡程碑之作。
  • 《理智與情感》‖年輕時可以是埃莉諾,長大後也可以是瑪麗安
    長篇小說《理智與情感》中,瑪麗安是一個熱情浪漫的少女,感性居多,不會隱藏自己的感情,遇見了就全身心的投入。可惜,她在沒有完全認清一個人的時候,把心交給了渣男。瑪麗安對威樂比的愛情,正是簡奧斯汀本人理想的寫照:生活應該充滿激情、詩意和歡笑,女人應該是因為愛情而結婚。但有部分人認為愛情和婚姻是兩個不同的問題,的確,不少人走進婚姻並不是因為愛情。
  • 邊學電影邊帶娃(第2期):給孩子理智與情感兼容的能力
    羽舒寫在前面的話:2021年1月6日,我在浩如煙海的影視作品中找出了1995年的這部經典,是因為最近剛利用零碎時間在網上聽完世界名著《理智與情感》的英文原版賞析。簡•奧絲汀的文字駕馭能力真是文學界的一座高峰。那麼,一位來自東方的電影導演,李安,究竟是怎樣把這部英語世界的經典之作轉換為影像表達的呢?
  • 如何理智處理夫妻間的情感問題?第三者插足咋辦
    或者雙方感情不和,經常吵架也會加劇情感破裂,導致家庭解散。既然緣分已經走到盡頭,何必牽腸掛肚,耿耿於懷呢?如何理智處理夫妻間的情感問題,對所有當事人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處理得好,相安無事,處理不好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