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浙江實踐「添墨」美麗中國》
用生態視角閱讀浙江,就像打開看見美麗中國的一扇窗戶。曾幾何時,偏安於浙北的餘村,粉塵飛揚、貧窮落後,正如中國千千萬萬個山村一樣,這裡的人們渴望著富裕,卻徘徊在發展與生態不可兼得的困境裡。
躊躇徘徊之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點醒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15年來,一條生態文明的綠色發展之路就此開啟,孕育出了一個美麗浙江。
錨定美麗生態
激活美麗經濟
創造美好生活
浙江用實踐證明,綠色發展是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歷史選擇,更是通往人與自然和諧境界的必由之路。
桐廬富春江 範宇斌/攝
錨定美麗生態 繪就發展底色
安吉餘村,群山疊翠,綠意盎然。
2003年,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納入「八八戰略」。餘村關停所有礦山和水泥廠,這場人與自然的「握手言和」之後,一場綠色變革徐徐開啟。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一路高歌猛進。驀然回首,才發現,江河變得渾濁,藍天染上塵埃,家園黯然失色。經濟與環境,如何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如何共生相伴?
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的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浙江開始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萌發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至今影響和主導著浙江的發展路徑。
「踐行『兩山』理念,就要堅持保護優先,持續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建設好『詩畫浙江』大花園。」金華市生態環境局浦江分局負責人表示,浦江通過水環境整治,倒逼水晶企業轉型升級,51條河流重現水清岸美景象。
在「八八戰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浙江不斷探索生態省建設推進路徑——「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河長制」……這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全國首創,為探索綠色發展之路提供了「浙江經驗」。
悠悠鑑湖水 範宇斌/攝
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數據顯示,浙江GDP從2002年的8003.67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62352億元。
浙江15年的實踐證明,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嘉興小龍蝦蝦仁連續十幾年出口日本,由於水質原因曾一度減產。浙江治水成功後,近兩年來,小龍蝦產量增加了10%。
「讓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行,將產生變革性力量。」這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地球衛士獎」頒獎時對「千萬工程」的評價。
從「千萬工程」到「美麗鄉村」「美麗城鎮」「美麗浙江」,如今,浙江正迎來綠色發展的全面覺醒。
浙江省首個通過生態省建設試點驗收。浙江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表示,浙江正在編制新時代美麗浙江建設規劃綱要,這是生態省建設的「升級版」,也將是向世界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浙江泰順傳統村落改造成民宿集群 範宇斌/攝
激活美麗經濟 為發展增添亮色
「綠水青山」並不意味死守,而是活用。讓美麗成為競爭力、生產力,關鍵是要高質量打通「兩山」轉換通道。
多年來,麗水市堅定不移保護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努力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成為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生態環境質量、發展進程指數、農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浙江第一。
從生態文明到綠色發展,浙江也曾遭遇忽視生態帶來的慘痛教訓。
15年後,「新昌到,臭味聞」已成舊話。這座山區小縣,算好生態長遠帳、整體帳,通過淘汰落後產能、推進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完成了從浙江重點汙染縣到國家級生態縣的蝶變,崛起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實體企業群。
生態本身就是經濟。綠水青山是四明山區的「生態招牌」。
「我們推廣紅豆杉、香榧等珍貴樹種,引進薄殼山核桃、藍莓、美國紫薇等特色樹種,讓經濟樹種引領發展。」餘姚市四明山鎮相關負責人稱,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絕非「水火不容」,而應「水乳交融」。
「良好的生態本身就是一種效益,為民眾提供更優質的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吳良歡說,這對發展方式提出更高要求,通過綠色發展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
站在高質量發展新風口,浙江又提出新目標——到2022年,打造成全國領先的綠色發展高地。
麗水遂昌傳統村落探索「未來鄉村」 範宇斌/攝
創造美好生活 提升發展成色
從碧水清流到綠色「聚寶盆」,當美麗山水與綠色發展理念激情碰撞,浙江迎來生態與經濟融合發展的乘法效應。
綠色發展創造美好生活。台州市路橋區新橋鎮金良社區,20世紀90年代,此地曾到處是廢舊電器、廢舊塑料拆解加工廠。
此後,當地開展環境綜合整治,500多噸垃圾被清除,「垃圾村」蝶變為田園生態村,村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杭州臨安太湖源頭 範宇斌/攝
「一處美」到「一片美」,「一時美」到「持久美」,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是發展的最高境界。
浙江全面推進大花園建設,依託十大標誌性工程,打造100條精品旅遊路線,讓民眾共建共享「詩畫浙江、美好家園」。
浙江省長袁家軍表示,大花園是浙江自然環境的底色、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礎、人民群眾的期盼。
在大花園建設核心區之一的衢州市,這裡「人人成園丁、處處皆桃源」;在縣域綠色化發展改革試點的台州仙居,探索形成「三綠」鄉村治理模式,讓綠色裝點生活;誕生於紹興諸暨的「楓橋經驗」,從治安擴展到經濟、社會、生態等各領域,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群眾解憂「最多跑一地」深入城鄉……浙江大地上,美好生活越來越觸手可及。
綠色發展終迎美好生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浙江的這抹綠色也將由此蔓延至更廣闊的天地。
來源 | 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兩山」之路看浙江 | 浙江實踐「添墨」美麗中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