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廣元文脈|專家學者一行參觀市博物館、千佛崖石刻藝術博物館

2020-12-15 瀟湘晨報

11月22日,第三屆四川省武則天研究高峰論壇暨首屆四川女性歷史名人研究學術研討會參會專家學者一行前往廣元市博物館、廣元市千佛崖石刻藝術博物館參觀。

廣元市博物館內展出的船棺、陶器、青銅器、瓷器、金銀器、石刻等文物,展現了「劍門蜀道 女皇故裡」之風採,專家學者們紛紛拿出手機、相機拍照記錄,表示做學術研究不僅要查閱古籍文獻資料,文物更能直接體現一個朝代的風俗、審美等信息。

在千佛崖石刻藝術博物館內,專家學者對古蜀道金牛道遺址和摩崖造像交口稱讚。靈山秀水孕育出了燦爛的廣元文化,開鑿於不同朝代的摩崖造像體現了廣元工匠不斷變化的藝術審美和專業技藝。

廣元市文廣旅局黨組成員、文物局局長、四川省武則天研究會副會長俞天喜為專家學者補充介紹摩崖造像開鑿的歷史背景和開發保護現狀。

專家學者們表示,此次來廣元,不僅和諸位同仁交流學習了傳統文化,更近距離觀察了古蜀道歷史遺蹟和文物,不虛此行,期待下一次相會。

綜合自皇澤寺博物館

【來源:廣元文廣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
    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整體是由著名設計師劉家琨操刀。很適合建築系學生,和對石刻收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來館內有1000多件石刻收藏,大多是東漢到北宋時間的石刻藝術品。「石刻藝術博物館」曲徑通幽,茂林修竹。怡然自得,適合發呆。館內非常的安靜,曲徑通幽,茂林修竹。怡然自得,適合發呆。小橋 流水 野林 精緻與粗曠相融。灰色的混泥土與透光玻璃組成一個個展館。石臺 水泥 地磚 戶外雕像滿滿的都是青苔。
  • 大足石刻三大鎮館之寶亮相成都,寶頂山千佛壁首次「露面」
    重慶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也是川渝石窟唐末五代兩宋時期造像的代表。澎湃新聞獲悉, 8月16日,「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展覽通過90餘件(套)展品集中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
  • 大足石刻鎮館之寶來成都了,千佛壁首次揭開神秘面紗
    為巴蜀地區燦若星辰的石刻藝術奠定了基礎上周日,金沙和大足「點石成金」組合「出道首秀」《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展90餘件展品盡顯精湛雕刻工藝大足石刻於1999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唐、宋時期中國石窟藝術風格的重大發展和變化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也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更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而著稱於世
  • 四川推出精品博物館路線 快來領略古蜀文明!
    西線:雅安市博物館、雅安市生態博物館、滎經縣博物館、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館、、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阿壩州博物館、茂縣羌族博物館、汶川縣博物館、卓克基官寨以及丹巴、汶川等地藏羌碉樓。南線:自貢恐龍博物館、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中國彩燈博物館、瀘州市博物館、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攀枝花市三線建設博物館等。北線: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綿陽博物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映秀震中紀念館、皇澤寺博物館、千佛崖石刻博物館等。
  • 2020春節期間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開放時間一覽
    2020春節期間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開放時間一覽  春節期間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閉館時間:大年三十和初一(1月24日、25日)閉館  春節期間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開放時間:初二至初六  春節期間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大年初二(1月26日)、元宵節(2月8日),延時開放至晚上8點(晚上7點停止入館)。  春節期間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免費開放時間:初五(1月28日)、大年初二(1月26日)、元宵節(2月8日)  初五(1月28日)是星期三,為我館每周三免票日。
  • 想提高素描水平,快去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看看吧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位於海澱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五塔寺村24號,是一座陳列北京地區石刻文物的專題性博物館。石刻藝術博物館主體之一的五塔寺原稱真覺寺,始建於明永樂中(1403-424),毀於清末,現僅存金剛寶座塔。
  • 泰國駐青島總領事館總領事王玉君一行參觀濱州市博物館
    參觀濱州市博物館大眾網·海報新聞濱州8月31日訊(記者 張爽)8月26日下午,泰國駐青島總領事館總領事王玉君一行來到濱州市博物館參觀,濱州市政府外事辦主任郭金鵬,市博物館館長高曉勇陪同。講解員介紹館內展出的藏品高曉勇為王玉君一行詳細介紹了濱州市博物館的發展歷程和博物館的總體情況,並陪同參觀了濱州市博物館正在展出的《杜氏清風——濱州杜氏家族家書家訓展》《盛世畫開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楊柳青年畫展》《濱州市歷史文化陳列》《孫子文化展》。
  •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預約名額增加了!一起去看網紅「傅恆碑」吧!
    今天起,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每天的參觀限額從400人提高到700人啦!從上周末開始,預約人數增速明顯,在權衡博物館應對疫情的開放能力後,石刻館增加300個名額,分上下午各350人。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就位於動物園北門對面,館舍位於明成祖永樂皇帝敕建的真覺寺,清代改稱正覺寺,乾隆皇帝曾兩次把這裡選做為其母祝壽的場所之一。目前,館藏有包括碑碣、墓誌、造像、經幢、石雕、石質建築構件等在內的石刻文物近三千件。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真覺寺的金剛寶座,它融合了中印兩種建築風格,雕刻也非常精美。
  • 一個藏族英語老師,投身石刻研究,成就了西藏唯一的石刻博物館
    在日喀則宗遺址的對面,發現了一個日喀則石刻藝術博物館。這是2019年6月剛開業的博物館,也是西藏第一家以石刻藝術為主的專業博物館,帶你們一起去看看。走進博物館,迎面而來的是牆上三個巨大的佛像,濃濃的藝術氣息。
  • 蚌山區燕山鄉組織轄區計生特殊家庭參觀市博物館
    蚌山區燕山鄉組織轄區計生特殊家庭參觀市博物館
  • 四川博物館主題旅遊路線出爐!東、南、西、北一網打盡
    西線:雅安市博物館、雅安市生態博物館、滎經縣博物館、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館、、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阿壩州博物館、茂縣羌族博物館等。南線: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中國彩燈博物館、瀘州市博物館、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攀枝花市三線建設博物館等。
  • 摸石碑聽古鐘 視障人士參觀博物館
    昨日,視障人士通過觸摸的方式參觀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北京市文物局供圖4名視障人士受邀參觀北京兩家博物館,探索視障人群利用博物館新形式昨日,北京4名視力障礙者用「摸」和「聽」的方式,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和大鐘寺古鐘博物館感受文物。這是北京市文物局宣教中心舉辦的「聞·悟北京」系列文博活動之一。
  • 成渝文博周⑧|大足石刻帶著重磅展品來金沙了 其中三件還是鎮館之寶
    位於寶頂山小佛灣的千佛壁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以「千佛千姿」著稱,卻因文物保護的需要,從未向公眾開放。密布排列的佛龕內,無數尊小佛像或坐或臥、或笑或怒、吹笛彈琴、持山端盤,姿態各不相同。而在本次展覽中,依託高清文物數據採集的成果,這幅南宋時期的眾生百態圖首次與觀眾見面。
  • 摸石碑、聽古鐘 北京文物局探索盲人參觀博物館新形式
    視障人員通過觸摸的方式參觀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北京市文物局供圖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視力障礙者能不能參觀博物館?今天(4月12日),北京4名視力障礙者用「摸」和「聽「的方式,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和大鐘寺古鐘博物館感受文物。這是北京市文物局宣教中心舉辦的「聞悟北京」系列活動之一。
  • 西洋文化藝術博物館
    博物館所藏展品大都做工考究、選料精良、藝術風格突出,其中不乏名家手筆,亦不乏以珍貴稀缺材料製作的藏品。參觀博物館不但是一次學習的過程,更是一次視覺上的盛宴。  博物館還收藏了一批中國傳統的工藝品,它們都出自中國當代名家之手。博物館藉此探尋中西文化的有機融合,並願為中西文化比較學做出貢獻。
  • 全國最大的碑石博物館和書法藝術聖地——西安碑林博物館
    全國最大的碑石博物館和書法藝術聖地——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一座以收藏、展示和研究古代碑石墓誌及石刻藝術品為主的專題性博物館。它的形成和發展跨越了900多年的歷程,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成為全國最大的碑石博物館和書法藝術聖地。
  • 它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就在西安!
    在西安,若想沿著人文景點的軌跡去觸摸歷史,西安碑林是不得不去的地方。二月的最後一天,小漁再次來到碑林,大家和我一起去看看吧。西安碑林博物館有900多年歷史,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藝術寶庫,如今也是一個國家5A景區。
  • 山東省博物館,親子遊的好去處,你去過嗎?
    山東省博物館,成立於195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文化西路。1992年10月,位於千佛山北麓的新館落成開放,新館發展成為山東省文物及自然標本收藏中心,各類藏品達21餘萬件,佔全省藏品三分之一,其中陶瓷器、青銅器、甲骨文、陶文、封泥、璽印、簡牘、漢畫像石、書畫、善本書等為其特色。
  • 天氣太冷了,來博物館暖暖心吧! ——武威市博物館近期展覽介紹
    博物館行程要不要安排上(「硬廣」預告)?武威市博物館現佔地面積36861.5平方米,整體建築為地下局部一層,地上三層、局部四層,建築面積19821.77平方米,是集文物陳列展覽、文物保管收藏、學術交流等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博物館。
  • 天津老城廂,藏在古建裡的那些博物館,天津建城600年的文脈傳承
    著名作家馮驥才曾說,老城廂作為天津的搖籃,蘊藏著濃鬱的民俗民風和文化藝術精華,堪稱天津城的活化石。老城廂以鼓樓及鼓樓商業街為中心,由今天的東、西、南、北四條馬路圍合而成,曾經富豪商賈雲集,胡同四通八達,四合院遍布,隨處可見天津真正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