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的教育雜談,就來說說大學生的生活費問題,多少合適,不能夠孩子說了算。
家長也要了解一下大學生的消費特點,才能在生活費問題上,做到恰到好處,既不大手大腳,盲目攀比,也不能限制孩子的正常消費。
其實多少生活費合適,主要取決於目前大學生消費的四大特點,或者說是消費差異,也就是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結合大學生消費的實際情況來做決定。
一、大學生生活費的地區差異
2015年,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在「致新生家長的信」中,給出大學生生活費「校方指導價」:每月600元,最多不超過1000元。
這是浙江省寧波市的大學生的生活費的一個參照標準,時隔四年,按照物價水平的波動,現在可能稍微有一點出入。
上海市的大學生,月消費均值為1500元,來自其他地區的則相對低一些。消費水平最低的是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他們的消費總額比全部樣本的平均水平低500元。
這說明,大學生消費水平的高低受家庭收入的影響較大,在校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中,農村和城鎮大學生的生活費存在著明顯的差距,農村生源的學生每月生活費在1000元左右,甚至有一部分在800元以下。
可見,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包括住宿費、夥食費、通信費、日用品費等,各高校的住宿費一般是統一規定的,通常為每年1000~1500元。
夥食費隨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平均而言,一般每年在6000元左右,通信費平均在1000元,日用品平均500元。
二、大學生生活費的性別特點
多數男生的生活費要高於同級女生,性別對大學生消費行為有一定影響,大體說來,男生在夥食、娛樂、交際方面的消費要高於女生。
女生在衣著、化妝品方面的消費高於男生,但是總的消費支出,多數男生的生活費要高於同級女生。
所以家長要考慮大學生生活費的性別差異,不能夠拿鄰居家的女孩跟自己的男娃比,很大程度上,兩者可比性不大。
三、大學生生活費的學科差異
大學生生活費的學科差異就是:理工科學生比文史類學生的生活費水平要高。
文史類學生比較念舊,手機不經常換,電腦也不敢經常換,怕資料丟失。
理工科學生比較時尚,也會操作電腦和手機,刷機,換機是很平常的事兒。
仔細盤點一下大學生生活費的用項,除了最基本的吃飯無非還有以下需求。時尚消費,現在的大學生很多都是時尚的忠實粉絲,從電子產品到流行服飾,都想走在時代的前沿。
從最簡單的追求名牌服裝、鞋子、流行飾品到追求手機、筆記本電腦、數位相機等價格不菲的數碼產品。
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學生是手機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
所以相對來說,理工科學生比文史類學生的生活費水平要高一些。
四、大學生生活費的微觀環境的特點
大學生生活費的微觀環境的差異主要是指班級和寢室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
大學生有攀比心理,即便把「節儉是中國人美德,要學會勤儉」等大道理翻來覆去說個遍,依然改變不了一個事實:大學生的花費年年在攀升。
寢室同學每天朝夕相處,其消費習慣、消費觀念也相互影響甚至同化,這同樣也是室友之間能夠相互影響的關鍵因素。
大學生生活費的花銷中,娛樂消費和社交開銷佔比越來越大,而這些支出有很大一部分與室友的活動有關。
所以,良好的寢室消費風氣與習慣的養成,對減少不合理消費有很大的影響。以寢室為單位養成「學會勤儉節約」的習慣,可能是應該被關注和引導的事情。
綜上所述,家長只有比較熟悉這些特點,做到心中有數,其實,多少生活費合適,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大學生個人的消費習慣。
當然對一般的家庭來說,目前主要取決於大學生消費的四大特點,也可以說是大學生的消費差異。
最後就是,家長要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結合大學生消費的實際情況,來做生活費的相關支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