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民辦博物館:把故事講精彩觀眾才喜聞樂見

2020-12-24 人民網

原標題:專家談民辦博物館:把故事講精彩觀眾才喜聞樂見

  應市民辦博物館協會之邀來甬的著名博物館專家、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文物及博物館系主任嚴建強教授,前天在寧波博物館舉行「文化遺產與博物館展示」講座後接受了記者採訪。

  嚴教授首先肯定了寧波方興未艾的民辦博物館之風,他認為民辦博物館專注主題性收藏,往往很有系統性,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存社會記憶的方式。嚴教授曾主持全國各地數十個博物館的策劃、設計,多次摘得全國「十大精品陳列」大獎,有著豐富的從事博物館理論與展示設計的研究與實踐經驗。他說,博物館必須好看,不好看就不能吸引觀眾,還要讓人看得懂、能獲得知識。

  嚴教授認為,現代博物館與傳統博物館的明顯區別,在於傳統博物館主要是展示器物,現代博物館不僅要展示器物,也要傳達器物中蘊含的信息。以信息定位的博物館展覽,器物不完全是獨立的欣賞對象,而是證明故事真實性的依據,所以器物不一定要具備多高的級別,是否屬於國家一級文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從實物角度提煉出主題和故事線,讓觀眾看博物館就像聽一個準確生動的故事,只有把故事講得精彩、清晰、流暢,觀眾才會喜聞樂見。譬如在湖北省博物館,因吳越爭霸糾結著範蠡西施的傳說,於是,「越王勾踐劍」與「吳王夫差矛」這兩件有故事附身的文物便充滿靈性,常被大批觀眾圍得水洩不通。

  博物館怎樣才能講好故事?嚴教授指出,要講述一片特定土地上獨特動人的故事,首先要讓故事感動自己,然後用適當的陳列技術把自己的感動傳達給觀眾。博物館是用物來展示的,在明確展覽主題和傳播目的後,要用造型、媒體、裝置和展板等多種解釋手段來進行詮釋和解讀,幫助實物展品表達與敘述。敘述就是將一系列有內在關聯的實物,按照事物內在的邏輯有序地組織起來,讓觀眾了解事物發展的歷史及其演變;詮釋則是指通過展覽手段揭示器物中蘊藏的文化內涵,讓觀眾理解和接受,只有觀眾看得明白,展覽才能抓住觀眾眼球。

  嚴教授說,博物館屬於史學和科學範疇,所以受到真實性的制約,譬如製作背景植物,就要有花粉考古報告為依據,還要考慮物候學和生態學的原則。有一次南方某城市博物館的古人塑形做成了古華南類型人種,在研究了該遺址的人種學報告後,發現這裡的人群是從北方遷徙來的古中原人,於是只好推倒重做。所以現代博物館的展覽要有多門學科做支撐,尤其在情景再現時,必須忠實於歷史與自然,要用學科方法進行評估與調整。寧波地區在博物館建設方面已邁出可喜的步伐,相信一定能夠出現更多百姓喜愛的優秀博物館。(記者南華 通訊員陳輝)

(來源:寧波日報)

相關焦點

  • 自然博物館「突圍」要講好「自己的故事」
    初到此處的人,無論是地質古生物專家,還是普通觀眾,都為之震撼。但令人遺憾的是,雖然坐擁世界頂級的化石資源,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的客流量卻與之不相匹配。即便是周末或重要活動期間,除了政府組織的學生參觀外,普通遊客寥寥無幾。   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門可羅雀,不過是我國自然博物館面臨普遍困境的一個縮影。
  • 自然博物館「突圍」 要講好「自己的故事」
    走進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這裡展示了在和政及周邊地區埋藏的時間跨度從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的3綱8目150多個屬種古動物化石。初到此處的人,無論是地質古生物專家,還是普通觀眾,都為之震撼。但令人遺憾的是,雖然坐擁世界頂級的化石資源,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的客流量卻與之不相匹配。
  • 博物館的發展需要擺脫門票限制,講好「故事」
    走進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口,這裡展示了在和政及周邊地區埋藏的時間跨度從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的3綱8目150多個屬種古動物化石。初到此處的人,無論是地質古生物專家,還是普通觀眾,都為之震撼。
  • 陝西歷史博物館給你講故事
    近日,陝西歷史博物館在喜馬拉雅平臺上線《唐美麗講故事》第二季,館內講解員化身「美麗姐姐」,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述動人的國寶故事。陝歷博官方微信同步推出《唐美麗講故事》圖文音頻版,獲得網友點讚。「錦囊妙計」重點介紹唐代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從荷包和香囊的聯繫講起,通過一個個引人思考的小問題,講述了香囊的有關知識和這件傳奇文物的故事。課程中設計了小遊戲「做香囊」,讓孩子們在拼裝銀香囊的過程中了解它的構造。課程最後還留了作業,學生可以從系列課程的重點文物中挑選一件錄製講解視頻,投稿發布。「陝歷博的課太棒啦」「非常精彩,每期都看」「我們一起攜手並肩努力學習,共同進步!」
  • 為孩子講好博物館故事
    一名博物館志願者成了榮譽館員,這在陝西文博領域還是新鮮事。我從小就喜歡歷史,來西安上大學後,看到博物館招募志願者的信息,馬上報名並通過考核,成為了一名志願講解員。為深入了解西安歷史文化,讓講解更有知識含量,我走遍了西安每一處歷史遺址和每一家博物館,翻爛了5張西安地圖。為補充專業知識,我經常擠公交車去「蹭課」,旁聽西北大學的《考古學通論》、陝西師範大學的《中國古代史》《世界古代史》。
  • 雷州市博物館《學廉潔成語 講傳統故事》圖片展進校園
    2018年12月21日,雷州市博物館聯合白沙鎮北坡小學舉辦「學廉潔成語,講傳統故事」圖片展及互動活動,讓學生們學會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去感受清正廉潔的美和貪婪的醜惡,潛移默化地起到增長傳統文化知識,提高個人廉潔修養,營造清正的社會氛圍。
  • 湖北省博物館發布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對話專家解讀背後的故事
    湖北省博物館被譽為「荊楚文化的殿堂」,館藏文物達24萬多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如此豐富的文物瑰寶是荊楚文化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在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擴建工程即將竣工之際,開展「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將原來的「四大鎮館之寶」擴容為「十大鎮館之寶」,將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
  • 孩子心目中的博物館什麼樣?這場「會講故事的博物館」兒童展給你答案!
    青島市博物館首次面向兒童觀眾群策劃推出的文物類展覽《會講故事的博物館》9月26日正式開展,或許你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9月26日,《會講故事的博物館看點一|非一般的展覽空間走進《會講故事的博物館》展廳,撲面而來的是與常見的博物館展覽空間不同的氣息。從古代穿越而來的「小書生阿博」,在超現代感的序廳中,為你推開時間之門,陪你一起聆聽古人訴說的時光故事。
  • 把觀眾熟知的故事講得精彩動人,並給人驚喜,電影《奪冠》做到了
    而且,個人覺得《奪冠》在「講故事」上,做到了一般意義上很難做到的事,並做好了。以真實事件為藍本的體育電影,與其他類型的電影最大的區別在於可知性。無論是故事本身或者結局,在走進電影院前,甚至只用看片名,觀眾就已知道電影的結局——奪冠;同時,中國女排的故事亦可說是家喻戶曉,大多數觀眾至少是2016裡約奪冠之路的見證者。因此,若想在觀眾已知結局的情況下,把觀眾已熟知的故事講得精彩、講得動人、給人驚喜,並非一件容易的事。而《奪冠》在這一方面可以說是成功的。
  • 為孩子講好博物館故事講述人:西安博物院榮譽館員張和鑫
    原標題:為孩子講好博物館故事講述人:西安博物院榮譽館員張和鑫【奮鬥足跡】我在西安博物院志願者隊伍裡年齡不算最大的,資歷卻是很「老」,從2010年到現在,從事義務講解已有10多年。2019年,我被授予「西安博物院榮譽館員」稱號。一名博物館志願者成了榮譽館員,這在陝西文博領域還是新鮮事。
  • 民族和民族地區博物館的「公眾連接」:走進生活 講好文化故事
    超級互聯 多元融合  以「公共文化服務」為切口  「面對新觀眾、運用新方法、多渠道的溝通交流,超級互聯,多元融合,未來的博物館必定會更加有趣。」民族文化宮博物館館長們發延在會上如是說。他還提出,在體制、機制配套的基礎上,更要在方式上與時俱進,在館舍、網絡、移動客戶端、講解語言等方面「活」回來,通過開設「網上博物館」、「網上展廳」,革新線下展陳形式,讓更多文物故事通過屏幕走進千家萬戶。
  • 門前幸福河 古城有故事——中國水利博物館舉行2020小河長大會暨...
    本站訊 為紀念我國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水文化,提高社會公眾文化遺產保護意識,6月14日,「門前幸福河 古城有故事」2020小河長大會暨「城門水事」講解大賽在中國水利博物館舉行並在線直播,20名入圍決賽的「小河長」變身杭州十大古城門代言人,精彩講述古城與水的故事,宣傳古城遺址和水資源保護。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公布首批25萬餘條藏品信息
    一方面,網際網路的發展及其引發的變革,推動了博物館功能的不斷拓展,從單純收藏研究到重視文化教育,發揮公共文化機構「第二課堂」的影響力;從簡單陳列展出到深挖文物內涵,講出老物件背後的新故事;從實體辦展到利用網際網路、數位技術打破時空界限,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和智慧服務,更好地吸引被稱作網生代的新觀眾。
  • 講好禁毒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13載春秋,3000多場次的精彩講解,她用聲音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禁毒故事,用行動傳承紅色精神,為數十萬參觀者打開了穿越中國近代史的天窗。13年來,她以傳播中華歷史文化為己任,講好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禁毒故事,向世界傳播中國禁毒風採。13年,她為65萬觀眾提供了中英文導賞服務超過7260個小時,完成重大講解任務90次。
  • 用青春方式 講好五千年「中國故事」
    《國家寶藏》節目組供圖●如何把五千年的故事講得更年輕時尚「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我們有多年輕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國家寶藏》節目中,001號講解員張國立的這句開場白,被許多觀眾瞬間記在了心裡。這檔大型文博探索類節目講得時尚,用現代視角、時尚方式講述了博物館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那些傳世之寶不再是冷冰冰的器物和符號,而是帶著故事、溫度、情感寄託的存在。節目一經播出,便點燃了觀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對於傳統文化的喜愛與探索,激發觀眾對傳統文化的思考與傳承。欲揚其美,必知美之所在。
  • 聽戈寶權談《阿凡提的故事》
    今年5月15日,是著名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專家戈寶權先生(1913.2.15—2000.5.15)逝世18周年的忌日。因此又有許多故事是諷刺鐵木爾的。而實際上他們二人相隔了一個世紀。是否可以這樣講:曾經有納斯連丁這樣一個人,但是經過六七個世紀的流傳、演變,成了目前的阿凡提故事。現在許多國家都講阿凡提生活在自己國家的某地,如蘇聯的塔吉克人說在列寧納巴德(原地名為霍真特),烏茲別克人說在布哈拉,而我國新疆維吾爾人則說阿凡提是自己民族的智慧人物。
  • 國寶故事個個精彩!《國寶檔案》幕後編導原來是咱山西閨女
    一個月後的某一天,由她編導的作品被評為了「最佳」,她成功地留在了《國寶檔案》節目組,而出自她手的節目,集集精彩,人人稱讚。   都說央視是一個熔爐,不管是誰,不掉一層皮,恐怕都難以勝任工作。陶夢清為了那份肯定,串接起了一件件國寶的故事,從前世到今生,用講故事的方式、用最花心思的題材去挖掘國之重器背後的榮辱興衰、愛恨情仇。
  • 走進東莞首家民辦包裝印刷博物館——力嘉包裝印刷博物館
    一座城市文化的品味,需要民辦博物館的支撐。近些年,隨著民辦博物館的興起,一批由民營企業主導建設的民辦博物館拔地而起。在中國環保包裝名鎮橋頭,力嘉包裝印刷博物館濃縮了印刷包裝上千年歷史文化,全面記錄了印刷先賢的智慧。遊客可以通過3D列印技術,將文物複製品輕鬆帶回家。
  • 「5.18」國際博物館日,各地博物館精彩活動不要錯過
    文博圈 圖另外,中國電影博物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北京文博交流館等多家博物館將開展直播活動。觀眾們可以在「一對一」的講解下,「近距離」欣賞文物,享受不一樣的「雲端」博物館漫遊。
  • 學廉潔成語 講傳統故事
    學廉潔成語 講傳統故事 潮州電視臺 潮州電視臺微信號 czdstwx 功能介紹 潮州電視臺節目信息發布、觀眾互動平臺。收錄於話題8月26日,依託廣東省流動博物館的「學廉潔成語,講傳統故事」圖文展,由潮州市博物館和潮州市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第十期博物小課堂開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