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家談民辦博物館:把故事講精彩觀眾才喜聞樂見
應市民辦博物館協會之邀來甬的著名博物館專家、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文物及博物館系主任嚴建強教授,前天在寧波博物館舉行「文化遺產與博物館展示」講座後接受了記者採訪。
嚴教授首先肯定了寧波方興未艾的民辦博物館之風,他認為民辦博物館專注主題性收藏,往往很有系統性,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存社會記憶的方式。嚴教授曾主持全國各地數十個博物館的策劃、設計,多次摘得全國「十大精品陳列」大獎,有著豐富的從事博物館理論與展示設計的研究與實踐經驗。他說,博物館必須好看,不好看就不能吸引觀眾,還要讓人看得懂、能獲得知識。
嚴教授認為,現代博物館與傳統博物館的明顯區別,在於傳統博物館主要是展示器物,現代博物館不僅要展示器物,也要傳達器物中蘊含的信息。以信息定位的博物館展覽,器物不完全是獨立的欣賞對象,而是證明故事真實性的依據,所以器物不一定要具備多高的級別,是否屬於國家一級文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從實物角度提煉出主題和故事線,讓觀眾看博物館就像聽一個準確生動的故事,只有把故事講得精彩、清晰、流暢,觀眾才會喜聞樂見。譬如在湖北省博物館,因吳越爭霸糾結著範蠡西施的傳說,於是,「越王勾踐劍」與「吳王夫差矛」這兩件有故事附身的文物便充滿靈性,常被大批觀眾圍得水洩不通。
博物館怎樣才能講好故事?嚴教授指出,要講述一片特定土地上獨特動人的故事,首先要讓故事感動自己,然後用適當的陳列技術把自己的感動傳達給觀眾。博物館是用物來展示的,在明確展覽主題和傳播目的後,要用造型、媒體、裝置和展板等多種解釋手段來進行詮釋和解讀,幫助實物展品表達與敘述。敘述就是將一系列有內在關聯的實物,按照事物內在的邏輯有序地組織起來,讓觀眾了解事物發展的歷史及其演變;詮釋則是指通過展覽手段揭示器物中蘊藏的文化內涵,讓觀眾理解和接受,只有觀眾看得明白,展覽才能抓住觀眾眼球。
嚴教授說,博物館屬於史學和科學範疇,所以受到真實性的制約,譬如製作背景植物,就要有花粉考古報告為依據,還要考慮物候學和生態學的原則。有一次南方某城市博物館的古人塑形做成了古華南類型人種,在研究了該遺址的人種學報告後,發現這裡的人群是從北方遷徙來的古中原人,於是只好推倒重做。所以現代博物館的展覽要有多門學科做支撐,尤其在情景再現時,必須忠實於歷史與自然,要用學科方法進行評估與調整。寧波地區在博物館建設方面已邁出可喜的步伐,相信一定能夠出現更多百姓喜愛的優秀博物館。(記者南華 通訊員陳輝)
(來源:寧波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