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很多小學生家長生怕自家孩子落後於其他同學,在上小學前就開始為孩子補習一年級的課程,提前學的目的就是讓孩子適應學校生活,學會如何去學習,真正升入小學後就可以領跑了。但是優秀的孩子,並不是因為提前學習了,掌握了一年級的知識點,就可以領跑。作為老師,我也會在教學過程中,和家長朋友們分享不少有進步、值得圈點的學生,他們在學校的表現,家長們看了以後,有的焦慮,有的欣慰,有的佛系,不管家長們是以什麼方式看到教育和學習,榜樣的作用就是一桿標尺,能夠讓家長知道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距。
上小學後,學習能力好的學生,都是如何表現的呢?以語文學科為主,學生們適應快,能跟著老師的節奏一起學。一篇課文,好的學生通讀幾遍後就能流利的讀完整,更優秀的學生還能帶著感情來朗讀。比如我每天讓語文課代表在早自習的時候進行領讀課文,很多家長就私下問語文課代表的家長,為什麼孩子的朗讀能力這麼強?是不是上過小主持人班一類的培訓?所以,我乾脆讓優秀的學生家長做了一場主題班會的分享,原來如此優秀的學生,能夠每天早上領讀課文,全因為家長做到了這3點。
1、培養閱讀習慣,是真的需要家長花時間和精力
在上小學前,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也是很重要的。家長們不要抱著,你多看書,就能多認識字,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事實上,早期語文啟蒙學習的過程,都是一個興趣的培養。通過對文字、圖畫等內容形式培養閱讀的興趣,達到學習的目標。而真正能從閱讀中去學到東西,培養好閱讀的習慣,還是需要家長花時間和精力來輔導孩子閱讀。比如每天固定時間的閱讀活動,親子閱讀,你培養的就是孩子的閱讀習慣,對文字閱讀的適應能力,才能為上學做好準備。
一年級的學生,因為做好了學前閱讀的培養,所以在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之後,孩子表現出了很強的學習欲望。這名學生養成的朗讀習慣,也是和日常的練習分不開。家長重視朗讀訓練,也就是聽說讀的練習,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是很重要的基礎練習。通過朗讀,我們的學生接受的是對語感的練習,熟悉了課文和句子的結構。在低年級段的語文學習中,組詞造句就不會再難了。這並不是要求所有一年級的小學生都成為朗讀高手,但是朗讀的習慣,是影響閱讀的能力的。家長們做好語言表達的訓練,在上學後,語文學習會相對輕鬆一些。
2、積累識字量,了解拼音拼讀的規律
能夠領讀課文,說明是很好地理解了文字表達的意思。這和閱讀訓練是分不開的,在早期語文啟蒙學習的時候,積累了識字量,有助於孩子閱讀。那麼識字的問題就來了,到底是學了拼音識字快,還是家長指導識字快?拼音是識字的工具,對於低年級的語文學習,我們還是要以識字、組詞造句為主。家長在上學前,需要指導孩子學會拼音,也就是了解基本的拼音拼讀規律。這樣只要是帶拼注的書籍,學齡前兒童都能看了。
學習拼音是根據孩子的理解,雖然不提倡提前學習,但是可以提前了解。拼音的學習比較抽象,每個孩子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想要識字快,識字量積累得多,就需要把拼音學好。能夠進行領讀課文的學生,在一年級就顯示出了朗讀的能力,說明在日常家長沒少在朗讀上下功夫。咬準字音、理解文字傳達的感情,這對一年級的同學是很難的。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而且是保持興趣的練習,才能讓孩子們在學齡前就把語言表達練好。家長能做到多陪孩子聊天,在日常溝通中,引導孩子主動來表達,那麼入學後的語文學習,就不會太難。
3、培養好語感,性格上大大方方
能夠在早自習領讀的學生,性格上都是大大方方的,敢於表達的。可能有的學生,在家的時候,是非常勇敢的,在家長面前,他有安全感,所以朗讀得非常好。一旦來到教室領讀,可能就會緊張和害羞,沒有關係,家長做到培養好語感,讓孩子感受朗讀課文的美,不管在哪裡朗讀,都能體會到文字的魅力。家長的鼓勵也很重要,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學前,都注重書寫練習,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來寫字。其實,培養語感更重要。
孩子在表達能力上的自信,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語文。也許你會說,那些優秀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家孩子根本不會聽家長的,更不會去朗讀課文或者朗讀文字。這就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並不是說,讓所有孩子都成為「別人家孩子」,每天早上領讀課文,而是應該讓孩子掌握語文學習的技巧,喜歡語文學習,建立學習自信。關於一年級語文學習的問題,如果你有困惑,都可以給我留言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