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一日三餐離不開大米,對於大米很多人的喜好也不同,有些人喜歡吃軟糯軟糯的,有些人則喜歡吃一粒一粒的,吃過印度大米的小夥伴肯定都有一個特別的印象吧,那就是印度大米都是呈散裝的,又扁又長,一粒一粒松鬆散散的,那很多人就好奇了。為什麼印度大米是長條狀的,而我們吃的大米卻是圓滾滾的?
我國大米分為粳米和秈米,東北大米屬於粳米的一員,北方地區氣候寒冷,晝夜溫差大。米粒長得圓滾滾的,仿佛個個裹著棉被,而燦米多產於南方,例如廣東的絲苗米,因為氣候溫暖溼潤,米粒生存空間大,身形苗條似當地的姑娘。
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裡,居世界第7位。人口數世界排名第二,更靠近赤道終年炎熱,高溫多雨,米粒最喜歡這樣的環境了。印度的這種長大米,出口的最低標準都必須長度達到6.6毫米,寬度達到2毫米。煮熟以後還要求米飯總體積膨脹4倍,長度最少增加1.8倍。就是說煮熟的長大米飯粒要有超過1釐米的長度。
攪拌起來有點像煮爛的麵條,吃起來,沒有大家日常吃的大米有嚼勁,如果喜歡吃硬大米的小夥伴肯定不喜歡這種口感的,印度人口味重,當地人偏愛炒米一些,搭配咖喱料食用。咖喱的香氣滲入每一粒米飯,因為沒有粘性,端上來粒粒分明,又好看又好吃。
還有,印度人之所以喜歡把米飯煮的那麼鬆散其實也是有道理的,有一個網友說出了大實話,印度把米飯煮的鬆散跟飲食習慣也有關係,印度人喜歡用手抓飯,所以米飯必須是鬆散的,不然像中國的粘成一團,手抓飯是很不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