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
因此養「士」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
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貴族,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戰國四公子有很多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有著自己龐大的門客團隊,並且依靠著這些門客為自己在東方六國中獲得了極高的地位。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戰國四公子」排名不分先後。
信陵君魏無忌
公元前277年,魏無忌的父親魏昭王去世,魏無忌的哥哥魏圉繼承魏國王位,是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無忌於信陵今河南省寧陵縣,他因而被稱為信陵君。
當時範雎從魏國逃亡到了秦國當宰相,因怨恨魏國的國相魏齊,多次慫恿秦昭王攻打魏國,秦軍包圍了大梁,擊敗魏國駐紮在華陽的軍隊,迫使芒卯戰敗而逃。安釐王和魏無忌為此十分憂慮。
魏無忌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士人因而爭相前往歸附於他,最高峰時門下曾有三千食客。所以當時的魏無忌威名遠揚,各諸侯國連續十多年都不敢動兵侵犯魏國。
後屢遭魏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為離間信陵君和魏王的關係,秦王派人持金萬斤到魏國行賄,找到晉鄙的門客,叫他們詆毀信陵君。秦王幾次派人假意祝賀信陵君,問他是否已經做了魏王。魏王因聽信讒言,心生疑竇。信陵君則推說有病,日夜以酒色自娛。如此四年,被魏王賜予鴆酒毒死。
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名田文,中國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的兒子、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封於薛今山東滕州東南,號靖郭君,權傾一時。田嬰死後,田文繼位於薛,是為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
孟嘗君寧肯捨棄家業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而且不分貴賤貧富,不分黑道白道,只要相投皆以禮待之,因此使天下賢志之士無不傾心嚮往。他的食客有幾千人,待遇不分貴賤一律與田文相同。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所以賓客人人都認為孟嘗君與自己親近。
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名黃歇為戰國時期楚國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12縣。
春申君明智忠信,寬厚愛人,以禮賢下士、招致賓客、輔佐治國而聞於世。楚襄王時,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帶兵打敗韓國和魏國後,聯合韓、魏兩國共同討伐楚國,形勢危急,楚襄王派能言善辯的春申君出使秦國,說服秦昭襄王退兵。
平原君趙勝
平原君乃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在諸多的公子當中,趙勝是最賢明的。他喜歡結交賓客,門下的賓客最多達到幾千人。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
趙孝成王七年,秦軍進圍趙都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同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平原君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
俗語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士者得民心。」可見古今都對士的作用很認同。戰國末期中原諸國為了抵制強秦的侵越以形成了很多網羅人才,禮賢下士,為自己君王盡力的貴族團體。他們對人才的重視和人才觀,以及運用人才維繫國家生死存亡的方法,對後世影響深遠。
好了,本篇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我是青松,如果你喜歡我們的話,請加一個小小的關注,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