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你又知道多少呢!

2020-12-14 百佳講壇

中國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

因此養「士」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

戰國四公子

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貴族,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戰國四公子有很多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有著自己龐大的門客團隊,並且依靠著這些門客為自己在東方六國中獲得了極高的地位。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戰國四公子」排名不分先後。

信陵君魏無忌

信陵君魏無忌

公元前277年,魏無忌的父親魏昭王去世,魏無忌的哥哥魏圉繼承魏國王位,是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無忌於信陵今河南省寧陵縣,他因而被稱為信陵君

當時範雎從魏國逃亡到了秦國當宰相,因怨恨魏國的國相魏齊,多次慫恿秦昭王攻打魏國,秦軍包圍了大梁,擊敗魏國駐紮在華陽的軍隊,迫使芒卯戰敗而逃。安釐王和魏無忌為此十分憂慮。

魏無忌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士人因而爭相前往歸附於他,最高峰時門下曾有三千食客。所以當時的魏無忌威名遠揚,各諸侯國連續十多年都不敢動兵侵犯魏國。

信陵君魏無忌

屢遭魏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為離間信陵君和魏王的關係,秦王派人持金萬斤到魏國行賄,找到晉鄙的門客,叫他們詆毀信陵君。秦王幾次派人假意祝賀信陵君,問他是否已經做了魏王。魏王因聽信讒言,心生疑竇。信陵君則推說有病,日夜以酒色自娛。如此四年,被魏王賜予鴆酒毒死

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名田文,中國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的兒子、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封於薛今山東滕州東南,號靖郭君,權傾一時。田嬰死後,田文繼位於薛,是為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

孟嘗君寧肯捨棄家業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而且不分貴賤貧富,不分黑道白道,只要相投皆以禮待之,因此使天下賢志之士無不傾心嚮往。他的食客有幾千人,待遇不分貴賤一律與田文相同。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所以賓客人人都認為孟嘗君與自己親近。

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名黃歇為戰國時期楚國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12縣。

春申君明智忠信,寬厚愛人,以禮賢下士、招致賓客、輔佐治國而聞於世。楚襄王時,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帶兵打敗韓國和魏國後,聯合韓、魏兩國共同討伐楚國,形勢危急,楚襄王派能言善辯的春申君出使秦國,說服秦昭襄王退兵。

平原君趙勝

平原君趙勝

平原君乃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在諸多的公子當中,趙勝是最賢明的。他喜歡結交賓客,門下的賓客最多達到幾千人。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

毛遂自薦

趙孝成王七年,秦軍進圍趙都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同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平原君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

俗語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士者得民心。」可見古今都對士的作用很認同。戰國末期中原諸國為了抵制強秦的侵越以形成了很多網羅人才,禮賢下士,為自己君王盡力的貴族團體。他們對人才的重視和人才觀,以及運用人才維繫國家生死存亡的方法,對後世影響深遠。

好了,本篇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我是青松,如果你喜歡我們的話,請加一個小小的關注,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他們被人們稱作是「戰國四公子」,四個人中誰的能力是最強的呢?
    導語:他們被人們稱作是「戰國四公子」,四個人中誰的能力是最強的呢?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都是戰國時期的貴族,也以培養「學者」而聞名,因此被稱為「戰國四公子」。
  • 「戰國四公子」之「姜子牙的後人都去哪了」
    今天我們講「戰國四公子」大結局,最後一位,孟嘗君——田文。圖片來自百度要講田文,就得先講齊國。齊國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另類的一個諸侯國,所有人都摸不清它到底是什麼套路。怎麼說呢?就像《射鵰英雄傳》裡金庸先生筆下的「東邪」,亦正亦邪。但是它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影響著春秋戰國的走勢。
  • 戰國時期四公子,這四人在秦國席捲天下的過程中,誰死得最慘呢?
    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也稱戰國四君。那麼這四人在秦國席捲天下的過程中,誰死得最慘呢?孟嘗君田文:孟嘗君田文是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宣王的侄子,繼承了父親的封地和爵位。孟嘗君依靠父親的資產,招攬天下人才,門下有食客數千人。孟嘗君對門下數千人一律平等,待遇和自己一樣,所以很多人都願意依附他。
  • 平原君趙勝:狼狽出場,徒有虛名,「戰國四公子」拉他來湊數的?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出自《過秦論》)上述「戰國四公子」,都是各國的肱股,他們喜豢養門客,為母國效力,成為戰國末年特殊的風景。然而,四公子名氣雖然響亮,他們到底具不具備頂級政治家的水準,後世充滿了爭議。
  • 信陵君為何能位居「戰國四公子」之首?因為他兩次擊敗秦國!
    戰國四公子指魏無忌、趙勝、黃歇、田文。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亦稱戰國四君)。
  • 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十道選擇題,五百多年歷史你能了解多少?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這一時期跨度五百多年,不僅是諸侯爭霸從分裂到統一的過程,同時也是人才輩出、百家爭鳴和思想文化璀璨的時代;其它不說,後世的不少成語都和這一時期息息相關,今天就以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出十道選擇題,看看你對那段五百多年歷史能了解多少?
  • 【歷史人物】戰國四君子
    戰國四公子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與春申君黃歇。
  • 戰國時期典故多,6個歷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一說起春秋時期,很多人自然而然的說起春秋戰國。其實春秋和戰國並不是一個時期,今天小編盤點了一些較為冷門的戰國歷史典故安利給你們:戰國時期典故多,6個歷史典故你知道多少?1.前298年,癸亥,周赧王十七年,趙惠文三何元年,蔻頃襄王橫元年,秦昭王九年,齊潛王三年。①秦取楚十六城。
  • 「戰國四公子」中誰最特殊?他不依附於王權,但卻能獨立於王權
    特別是在對待春秋戰國、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國這樣分裂而混亂的歷史階段,這種情況帶來的不足就更加明顯了。當然,這種「大一統」的觀念,在很早就形成了,差不多要追溯到先秦時期。只是,當時雖然孟子等人都提出了「定於一」,但是,身處於那樣的局勢之中,誰也不知道能否有實現的那天,所以,此時的「大一統」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而已。可以說,統一的國家結構,往往使我們忽視了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一些差異性和複雜性,比較典型的一個案例就是,楊寬所書寫的《戰國史》。
  • 戰國四公子是哪四位,戰國四公子的由來你知道嗎?
    戰國四公子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與春申君黃歇。
  • 細讀《資治通鑑》:「戰國四公子」之孟嘗君
    (「戰國四公子」)其實這是田家積累原始財富的開始,說孟嘗君後來樂善好施,養門客數千等等,當時就覺得這家的原始積累怎麼來的呢?顯然,孟嘗君是典型的官二代加富二代。父親田嬰幾乎掌管了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想不富都不可能啊。富到什麼程度呢,《資治通鑑》有這樣一則記載:靖郭君欲城薛,客謂靖郭君曰:「君不聞海大魚乎?
  • 「戰國四公子」誰最有才華?趙王: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
    也是戰國時期四個鼎鼎大名的風雲人物。但要說戰國四公子中誰更厲害?以我個人來看,信陵君魏無忌是最有才華的一個。也是戰國四大君子之首。魏無忌魏無忌,即信陵君,魏國公子,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為「戰國四公子」。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
  • 你知道中山狼,對於戰國時期的中山國卻一無所知!
    那觀眾朋友們,你們知道歷史上的中山國究竟在什麼地方?這個國家又是什麼樣的呢?這是一次比較意外的考古發現,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河北省平山縣的一個鄉鎮裡,忙碌的農民們在整理農田,有人在附近的土丘上發現了來歷不明的瓦片。這些瓦片很快傳到考古學家的耳朵裡,他們聞訊趕到現場,發現這些瓦片出自於戰國時期,多用於宮殿的修建。那麼究竟這些土丘下面有怎樣的秘密呢?
  • 戰國四公子?信陵君:不要拿我和那三個傢伙相提並論
    導語:戰國四公子?信陵君:不要拿我和那三個傢伙相提並論。談到戰國歷史,大家想到的就是連綿不休的徵戰了。而在這亂世之中,除了白起李牧等將軍之外,戰國四公子也是赫赫有名。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孟嘗君四人並稱戰國四公子,在動蕩不安的戰國亂世,皆有各自龐大的勢力和影響。舉手投足間,甚至能改變歷史的動向。戰國四公子之名因此也得以流傳千古。但歷史上的他們,才能真的是在伯仲之間嗎?
  • 如果出生在戰國時期,你是哪國人?
    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秦國、楚國、齊國、燕國、魏國、韓國、趙國這七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對於戰國七雄來說,在戰國時期不斷較量,各自的疆域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那麼,問題來了,回到戰國這一歷史階段,你屬於戰國七雄中的哪一諸侯國呢?
  • 作為「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事實上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戰國是個劇烈變化的時期,發生了許多兼併戰爭,造成了兼併的諸侯國內,有大量人才「失業」;而強大的諸侯國為了自己繼續開拓,增強競爭力,對於人才,有巨大的需求。為何這麼說呢?作為叔叔的孟嘗君,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在其穿針引線下,聯合了秦、趙、魏、韓、燕五國聯軍進攻齊國,為了讓秦國同意,竟然露骨地跟秦相範雎說,如果你能勸說秦王,成功伐齊,就可以裂土封侯了。
  • 歷史上的「戰國四君子」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最早提出「戰國四君子」之名。「戰國四君子」按勢力大小排序: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後人也稱之為"戰國四公子"或「戰國四君」。他們在歷史的天空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若是巔峰時期的白鬍子與佛之戰國決戰,結局究竟會怎麼樣呢?
    海賊王羅傑、白鬍子、卡普以及戰國都是同一時代的英雄人物,也正是因為羅傑在臨死前說:他的一切財富都在ONEPIECE之中,才開啟了大海賊時代。但是,對於很多海賊粉來說,巔峰時期的白鬍子與佛之戰國決戰是我們最好奇的事情,畢竟處於世界頂尖高手們的解決肯定是充滿藝術的吧!
  • 戰國七雄全地圖詳解,看看您在戰國時期的國籍
    在秦帝國還沒有大一統前的戰國時期,周王室雖然還是名義上的共主,實際上已無力支撐起華夏的天空了。各諸侯國經過多年的相互攻殺,已經分為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大國及巴、蜀、中山等二十多個小國家。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爾虞我詐、各出奇謀,時而合縱、時而連橫,而各國的疆界更是犬牙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時連邊境上的百姓都分不清自己算哪國人。
  • 日本戰國一向一揆橫行於世,那麼什麼是一向一揆呢?你知道多少?
    常常我們在都外國戰爭史,特別是日本戰國時期這段歷史的時候,一個名詞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那就是「一向一揆」。那麼什麼是一向一揆呢?日本戰國時期—令制國地圖一向一揆其實就是以宗教,主要是佛教一向宗為信仰的民間割據團體,他們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反對大名的掠奪,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抗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