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四公子,這四人在秦國席捲天下的過程中,誰死得最慘呢?

2021-02-26 三千年讀史

在那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田文,趙國有平原君趙勝,楚國有春申君黃歇,魏國有信陵君魏無忌。

這四位君子,都是見識明智且忠君愛國有信義的君子,他們待人寬厚,親愛百姓,尊重賢士且重用士人。

他們相約合縱,形成其他諸侯國聯盟去擊破秦的連橫之策,聯合韓國、魏國燕國、楚國齊國、趙國宋國、衛國、中山的部隊。

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也稱戰國四君。那麼這四人在秦國席捲天下的過程中,誰死得最慘呢?

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田文是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宣王的侄子,繼承了父親的封地和爵位。孟嘗君依靠父親的資產,招攬天下人才,門下有食客數千人。

孟嘗君對門下數千人一律平等,待遇和自己一樣,所以很多人都願意依附他。後來齊王派孟嘗君出使秦國,被秦國任為宰相,但是不久秦王又要殺掉他。

孟嘗君的門客有個能披狗皮偷盜的夜入秦宮倉庫盜出孟嘗君獻給秦王的狐白裘,重新獻給了秦王的寵妾。

寵妾向秦王說情,秦王放了孟嘗君,孟嘗君立刻出逃,秦王放了他後又後悔了,派人追捕他,到函谷關靠著一個會學雞叫的人提前打開城門終於逃出。

孟嘗君回到回到齊國後,做了齊國宰相,由於名聲太大被齊王逼迫出走魏國,又做了魏國宰相,在魏國聯合秦、趙幫助燕國攻打並戰敗了齊國,齊湣王逃跑並死在了外面。

等到齊襄王即位,孟嘗君保持中立,不屬於魏也不屬於齊,也沒人敢攻打他的封地。等到他去世,兒子搶奪爵位,封地被齊、魏兩國攻滅。

平原君趙勝:

關於趙勝的故事就是毛遂自薦。長平之戰後,秦軍圍攻趙都邯鄲,趙王派趙勝向魏國和楚國求援。

趙勝親自帶門客去楚國,要選二十人,選了十九個最後一個卻找不到了,這時毛遂自己推薦自己跟隨去了楚國。

在楚國,趙勝勸說了楚王一上午都沒有結果,關鍵時刻毛遂跑上來,憑一張利嘴說動楚王同意合縱結盟。

楚國派春申君帶兵趕赴救援趙國,隨後趙勝又派人去找信陵君魏無忌,信陵君奪了晉鄙軍權帶兵前去救援趙國。

在楚魏援軍未到的時候,趙勝聽從李同的建議把府上夫人以下的人都安排去守城,家裡的財物全部賞賜給士兵,組成三千人的敢死隊出城與秦軍交戰,

擊退秦軍三十裡,最後時刻楚魏大軍趕到,邯鄲得以保存下來。平原君趙勝這人識人不明,讓趙括代替老將廉頗致使長平大敗,又不能發現毛遂這樣的賢士,選了十九個自認為有用的人才。

魏無忌在魏國都聽說毛公、薛公的名聲,在趙國結交時,趙勝還嘲笑魏公子無知。趙勝應該是正常去世,子孫也承襲了他的封爵,一直到趙國滅亡。

春申君黃歇:

楚頃襄王派黃歇和太子熊完作為人質去到秦國,秦昭王將他們扣留了十年。

楚頃襄王病重,秦國不讓熊完回國繼承王位,此時黃歇讓熊完換了衣服扮成楚國使臣的車夫出關,自然留守在秦國。熊完回國後繼位即楚考烈王。

他對黃歇十分感激,如同子楚對呂不韋的感激一樣。黃歇被任命為國相。後來諸國聯合,楚考烈王成為盟約的首腦,春申君黃歇主事,趙國老將龐煖任統帥,結果沒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黃歇在楚國的權力達到頂峰,楚考烈王從沒有懷疑過他,一直信任他。最高峰時門客3000多人,其數量在「戰國四公子」中居於首位。

本來沒有問題,問題是楚考烈王無子,黃歇給他找了好多女子送入宮中,結果還是無子。

最後李園建議他先將自己的姬肚子搞大,然後假裝沒有懷孕送給楚考烈王。而這個姬就是李園的妹妹李環。(當然也有種說法說李園的妹妹是李嫣)

一切都很順利,李環生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楚幽王。如果沒有下面的事情,那黃歇是人生最大的贏家,比其他三位公子都牛,因為連國君都是自己的兒子。

沒有想到的是此時李園搶先動手,因為怕黃歇將此事說出去,更重要的是他想搶楚國的控制權。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黃歇奔喪時,李園令人埋伏於棘門之內,殺死春申君及其全家。所以他是四公子中最慘的一個,直接死於非命。

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是魏安釐王同父異母弟,他主要的功績就是幫助趙勝解了秦人攻趙之圍,他讓如姬從魏安釐王的臥室內竊出晉鄙的兵符,讓朱亥動手,用鐵椎殺死晉鄙,強行奪權將軍隊開往趙國救援。

趙國是解圍了,但是魏王自然恨死他了。魏無忌一直留在趙國,十年沒有回去。

當秦國開始進攻魏國時,魏安釐王希望魏無忌回去,想借魏無忌的威望打退秦軍。魏無忌回到魏國擔任上將軍,諸侯聽到魏無忌當權,所以都派出援兵。

魏無忌率領五個諸侯國的聯軍打的將領蒙驁落敗而逃。聯軍乘勝攻至函谷關,秦軍緊閉關門,不敢再出關。

魏無忌的聲望達到最高點之後,魏安釐王就覺得是威脅,再加上秦的反間計,最終將魏無忌的印信兵符收回,他以以美女醇酒為伴,日夜享樂,過了四年就鬱郁而死。

總結:

一代名士最終紛紛變為了一捧黃土,四君子中,孟嘗君和平原君得以善終,信陵君卻因猜忌不得志,鬱鬱而終,

春申君卻因不聽從他人的建議,自大狂妄地進入棘園,被刺身死,死後還被抄家。四君子中當屬春申君死得最慘。

長按下方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

即可快速關注哦

相關焦點

  • 他們被人們稱作是「戰國四公子」,四個人中誰的能力是最強的呢?
    導語:他們被人們稱作是「戰國四公子」,四個人中誰的能力是最強的呢?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都是戰國時期的貴族,也以培養「學者」而聞名,因此被稱為「戰國四公子」。
  • 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你又知道多少呢!
    中國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戰國四公子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貴族,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戰國四公子有很多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有著自己龐大的門客團隊,並且依靠著這些門客為自己在東方六國中獲得了極高的地位。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戰國四公子」排名不分先後。
  • 「戰國四公子」誰最有才華?趙王: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
    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故被人稱作戰國四公子。也是戰國時期四個鼎鼎大名的風雲人物。但要說戰國四公子中誰更厲害?以我個人來看,信陵君魏無忌是最有才華的一個。也是戰國四大君子之首。魏無忌魏無忌,即信陵君,魏國公子,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為「戰國四公子」。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
  • 信陵君為何能位居「戰國四公子」之首?因為他兩次擊敗秦國!
    戰國四公子指魏無忌、趙勝、黃歇、田文。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亦稱戰國四君)。
  • 戰國四公子誰死得最慘?孟嘗君絕嗣無後,而他被女人陷害!
    那不說題外話,開始我們今天的分享,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南方的人民幾乎是沒有好日子過,在哪個時期,各國都力求變法圖強,這個時候戰國四公子「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正式他們發力的時候,也操控者各個諸侯國之間格局風雲變幻,那麼這四位誰的下場最慘呢?
  • 戰國四公子的排名:他們四個人中誰是最厲害的?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戰國時代末期的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在人才輩出的戰國這四人的出現可以說帶來了不少的亮點,戰國四公子中誰更加厲害一點呢?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魏國自梁惠王魏罃時的馬陵慘敗後,國勢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鄰秦國經商鞅變法、張儀略地,在列國中突起,有兼併六國之勢,沒有一個國家敢真正抗禦秦國,魏國毗鄰秦國,受秦害較深。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
  • 戰國四公子中誰的結局最慘?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中國戰國時期四位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他們都出身高貴,且身居高位,但是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地位越高往往也意味著命運會更加的撲朔迷離,那麼戰國四公子最終都是什麼下場呢?
  • 戰國四公子中,誰的結局最好,誰的結局最差?
    這在當時被稱為「養士」,「士」的範圍很廣,包括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換句話講,就是在培植自己的勢力,咱們也可以稱之為「養勢」。所謂的戰國四公子,他們就是以「養士」著稱,手底下門客數以千計,勢力極大。當然,這首先得益於他們貴族身份,錢多地廣,才能養得起這麼多人。
  • 平原君趙勝:狼狽出場,徒有虛名,「戰國四公子」拉他來湊數的?
    趙孝成王接到信後,非常積極,不知道是害怕秦國殺了平原君,還是怕秦國攻打趙國,他立即派兵包圍了平原君的府邸,想連夜把魏齊搜出來交給秦國。可惜,魏齊提前得到消息,翻牆逃跑了。去哪了呢,戰國四君子,既然平原君不要自己,那就重回魏國,找魏國的信陵君吧。
  • 「戰國四公子」之「姜子牙的後人都去哪了」
    今天我們講「戰國四公子」大結局,最後一位,孟嘗君——田文。圖片來自百度要講田文,就得先講齊國。齊國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另類的一個諸侯國,所有人都摸不清它到底是什麼套路。怎麼說呢?就像《射鵰英雄傳》裡金庸先生筆下的「東邪」,亦正亦邪。但是它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影響著春秋戰國的走勢。
  • 戰國時期,秦國對離間計屢試不爽,怎麼東方六國卻不對秦國用?
    戰國時期,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實現了彎道超車,並一舉成為了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到了秦始皇這一代甚至統一了天下。而秦國之所以能夠屢戰屢勝,除了秦國強大的國力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國君王經常對別國使用反間計,這才獲得了勝利。比如說大家所熟知的長平之戰。
  • 戰國四君子「養士」,對國君的權力構成威脅,誰的結局最悽慘
    戰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國大地上戰火紛飛。表面上似乎有一個共同的國家——周,實際上諸侯割據,鼎足而立。亂世出英豪,這個時期,為了共同對付強大的秦國,催生了一大批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英雄人物。「戰國四君子」就是其中的代表,分別是信陵君魏無忌、孟嘗君田文、春申君黃歇、平原君趙勝,他們都以禮賢下士,善待門客著稱。
  • 「戰國四公子」中誰最特殊?他不依附於王權,但卻能獨立於王權
    特別是在對待春秋戰國、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國這樣分裂而混亂的歷史階段,這種情況帶來的不足就更加明顯了。當然,這種「大一統」的觀念,在很早就形成了,差不多要追溯到先秦時期。只是,當時雖然孟子等人都提出了「定於一」,但是,身處於那樣的局勢之中,誰也不知道能否有實現的那天,所以,此時的「大一統」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而已。可以說,統一的國家結構,往往使我們忽視了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一些差異性和複雜性,比較典型的一個案例就是,楊寬所書寫的《戰國史》。
  • 戰國四公子?信陵君:不要拿我和那三個傢伙相提並論
    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孟嘗君四人並稱戰國四公子,在動蕩不安的戰國亂世,皆有各自龐大的勢力和影響。舉手投足間,甚至能改變歷史的動向。戰國四公子之名因此也得以流傳千古。但歷史上的他們,才能真的是在伯仲之間嗎?
  • 戰國四公子是哪四位,戰國四公子的由來你知道嗎?
    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註:除春申君以外,其餘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亦稱戰國四君)。戰國四公子排名一、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匯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都有哪些?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獲封為諸侯,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國。後秦穆公滅西戎十二國,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至秦王嬴政攻滅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皇朝。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輩出,主要有以下9位戰將:1、白起白起(?
  •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為何普遍都看不起秦國?
    在春秋戰國的歷史中,沒有任何一國的君主,曾想到最後會是秦國最終完成了統一的大業。因為,在春秋戰國歷史上的秦國,一直都受到了各諸侯國的排斥。而到戰國初期的霸主魏國,更是視秦國蠻夷,連年大舉用兵徵討秦國。正是這樣的背景下,秦國受到魏國的壓制達到了八十年之久。
  • 戰國時期並不起眼的秦國,怎麼剿滅其餘國家,完成一統大業的呢?
    秦國在春秋前期只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小諸侯國,在後期的時候才躋身春秋五霸的行列中,戰國時期各諸侯獨立稱王,為了兼併,擴大土地,內部戰爭不斷,生死存亡的壓力迫使各國都勵精圖強,發展成了後來我們知道的戰國七雄,這個時候的秦國還不是最強的那一個。那麼究竟是是什麼原因讓秦國一掃六合,完成統一呢?
  • 【歷史人物】戰國四君子
    戰國四公子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與春申君黃歇。
  • 6張地圖,分析戰國時期最後6位楚王,是如何讓楚國走向滅亡的
    如果說戰國七雄當中,除秦國外,誰最有可能一統天下,我想那個國家肯定會是楚國。畢竟司馬遷「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可不是隨便說的。楚威王時期,楚國達到鼎盛時期。當時的楚國沃土千裡,佔據半壁江山,無論是土地面積還是人口數量,在戰國七雄中都是能排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