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中誰的結局最慘?

2020-12-14 騰訊網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中國戰國時期四位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他們都出身高貴,且身居高位,但是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地位越高往往也意味著命運會更加的撲朔迷離,那麼戰國四公子最終都是什麼下場呢?

信陵君魏無忌

信陵君魏無忌,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魏國公子,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異母弟,被封於信陵(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因此被稱為信陵君。魏無忌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士人因而爭相前往投靠他,巔峰時門下曾有三千食客,信陵君的聲望也是日益遠揚。公元前260年秦國在長平之戰中大敗趙國,後又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魏將晉鄙率兵十萬前去救援,但駐紮鄴城止步不前,魏無忌便派人偷了魏王的兵符並殺死了晉鄙,親自率兵擊敗了秦軍,挽救趙國於危難之中。

長平之戰遺址

戰後魏無忌住在了趙國十幾年不曾回國,後來恢復了元氣的秦國趁魏無忌在趙國的機會派兵進攻魏國,魏安釐王無奈之下只得請回了信陵君魏無忌,公元前247年魏無忌再度率兵打敗了秦國。十分忌憚魏無忌的秦王於是派人持萬金去魏國離間魏王和信陵君的關係,同時派人到魏國境內假意祝賀信陵君登上王位,因此威望更加猜忌信陵君,派人剝奪了他的軍權,心灰意冷的信陵君回到魏國後不再上朝,終日沉湎於酒色之中,最終於公元前243年去世,在他去世十八年後魏國被秦國滅亡。

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黃歇,楚國大臣,年輕時四處拜師求學,學問廣博,以辯才出眾深得楚頃襄王賞識,楚頃襄王去世後,楚考烈王即位,任命黃歇為令尹,封為春申君,將淮河以北十二縣賜為他的封地。在信陵君魏無忌率兵救趙的時候黃歇也曾率兵救援,後他又率兵滅掉了魯國,一時威望大增,在對外用兵的同時黃歇對內則大量招攬門客,巔峰時門客有三千多人,位居四大公子之首。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即位,以呂不韋為丞相,並滅掉了東周國,為了遏制秦國勢力,六國聯合攻秦,以黃歇當權主事,但最終六國戰敗,黃歇也開始受到冷落,但這件事並沒有從根本上撼動黃歇的地位,真正給他帶來殺機的是另外一件事。

春申君黃歇雕像

楚考烈王沒有兒子,黃歇於是四處尋找宜於生子的女性獻給楚王,當時有一個叫做李園的人想把自己的妹妹獻給楚王,但擔心得不到寵幸,於是就把她獻給了春申君,並懷了身孕,李園於是說服黃歇又將自己的妹妹進獻給了楚王,最終李園的妹妹生下了兒子,被立為了太子,自己也成了王后。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李園想要取代黃歇的地位,於是暗中豢養了刺客,不久楚考烈王去世,李園率先進入王宮,在棘門埋伏了刺客,春申君黃歇在入宮奔喪的時候當即被斬殺,其家人也被滿門抄斬。

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田文,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齊宣王田闢疆之侄,田嬰死後田文繼承了父親的封地和爵位,因為封地在薛邑,因此田文又被稱為「薛公」,號孟嘗君。倚仗著父親留下的豐厚資產,田文在薛邑廣攬人才,門下食客數千,秦昭襄王聽說了他的名氣,便將他招攬到了秦國任命為丞相,後受到猜忌又逃回了齊國,回國後被齊湣王任命為國相執掌朝政。公元前298年,孟嘗君率齊、韓、魏三國軍隊攻秦,並攻入秦國的函谷關,最終秦國求和,而田文的聲望也是與日俱增,不過隨著聲望的日增他的專權也進一步加強,以至於天下知有孟嘗君而不知有齊王,感受到威脅的齊湣王藉機逼走了田文。逃離齊國的田文到了魏國被任命為宰相,並且聯合秦國、趙國幫助燕國打敗了齊國,不過田文死後,他的幾個兒子爭著繼承爵位,封地薛邑隨即被齊、魏兩國聯合滅掉。

平原君趙勝

平原君趙勝,趙國宗室,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封於東武城,封號平原君。趙勝禮賢下士,門下食客數千人,歷史上著名的毛遂便是其中之一,秦趙長平之戰後曾外出求援解了邯鄲之圍。趙勝曾擔任過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時期的宰相,去世後他的子孫承襲了他的封爵,直至趙國滅亡。

相關焦點

  • 戰國四公子中,誰的結局最好,誰的結局最差?
    所謂的戰國四公子,他們就是以「養士」著稱,手底下門客數以千計,勢力極大。當然,這首先得益於他們貴族身份,錢多地廣,才能養得起這麼多人。當然,戰國四公子的結局,都各不相同。信陵君因功高蓋主,為兄長猜忌,於是晚年沉迷酒色,鬱鬱而終。在四公子之中,信陵君為魏昭王少子,血統最為高貴,而軍事能力也最突出,早年在魏國就以知兵而受到魏安僖王忌憚。
  • 戰國四公子誰死得最慘?孟嘗君絕嗣無後,而他被女人陷害!
    那不說題外話,開始我們今天的分享,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南方的人民幾乎是沒有好日子過,在哪個時期,各國都力求變法圖強,這個時候戰國四公子「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正式他們發力的時候,也操控者各個諸侯國之間格局風雲變幻,那麼這四位誰的下場最慘呢?
  • 戰國四公子的排名:他們四個人中誰是最厲害的?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戰國時代末期的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在人才輩出的戰國這四人的出現可以說帶來了不少的亮點,戰國四公子中誰更加厲害一點呢?戰國四公子排名:一、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匯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 戰國四公子是哪四位,戰國四公子的由來你知道嗎?
    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註:除春申君以外,其餘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亦稱戰國四君)。戰國四公子排名一、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匯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 戰國四大公子是哪四個?在你眼裡誰最厲害?
    該內容節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記敘了信陵君禮賢下士和竊符救趙的始末,表現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謙遜作風和救人之困的義勇精神。當然,語文老師在講解這篇文章中,通常還會由信陵君擴展到戰國時期的四大公子。也就是: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不過,在不少後人看來,其實戰國四大公子的稱呼,遠比戰國四大名將更加有爭議。
  • 戰國四公子,誰的名氣最大?
    說起戰國四公子,首先會想到誰?戰國後期,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和楚國的春申君並稱為戰國四公子。他們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都有大量門客,在各自的國家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能對當時的政治產生影響。他們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名氣都不小,但是在後世民間,似乎孟嘗君更有名一些。
  • 戰國四公子都有誰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戰國時期,山東六國為對抗逐漸強大的秦國和挽救本國的滅亡,各貴族禮賢下士,廣納賓客,養士之風盛行,而當時以養士之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
  • 戰國四公子怎麼來的?戰國四公子是哪四個?
    戰國四公子在戰國時期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戰國時期有才之人不在少數,有些人物被給予響亮的稱號,那麼戰國四公子怎麼來的?戰國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
  • 作為戰國四公子,他們各自的結局都是怎樣的?
    戰國後期,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被稱為戰國四公子。他們都能力出眾,手下也是人才濟濟,可以稱得上是各個國家的支柱,然而他們各自的結局卻大相逕庭。由於孟嘗君身材矮小,人群中便有人嘲諷說:「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渺小丈夫耳」。聽到這些言辭的孟嘗君勃然大怒,竟然下令屠滅了整個縣城,然後揚長而去。孟嘗君自私和狹隘的性格終究是為他悲慘的結局埋下了伏筆。自從他從齊國出亡並親手策劃了五國伐齊後,沒有了強大齊國作為靠山的孟嘗君孤立無援,只能據守在自己的封地薛地。
  • 最終還是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戰國四公子的結局,儘是不如意
    戰國四公子的人生履歷都格外耀眼,無論在當世還是在後來都備受世人尊崇,但是他們的結局都不大好。孟嘗君死後被滅族,信陵君鬱郁不得志而逝,春申君更是慘死於屬下發動的政變,只有平原君得以善終,不得不說造化弄人。
  • 戰國四公子誰最有名,有你不知道的嗎
    戰國末年,秦國通過變法強大起來,不斷武力擴張,吞併其他六國土地,六國為了改變被秦國吞併的結局,紛紛招攬人才,尋求國家強大。六國的王侯貴族廣招門客,並對他們禮遇有加,被世人稱作養「士」(包括學士、策士、方士或術士及門客),其中養「士」最為出名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 戰國四君子「養士」,對國君的權力構成威脅,誰的結局最悽慘
    戰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國大地上戰火紛飛。表面上似乎有一個共同的國家——周,實際上諸侯割據,鼎足而立。亂世出英豪,這個時期,為了共同對付強大的秦國,催生了一大批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英雄人物。「戰國四君子」就是其中的代表,分別是信陵君魏無忌、孟嘗君田文、春申君黃歇、平原君趙勝,他們都以禮賢下士,善待門客著稱。
  • 戰國四公子都是哪幾個人?他們最終的結局怎麼樣?
    魏信陵君魏無忌、楚春申君黃歌、齊孟嘗君田文、趙平原君趙勝,是為戰國四公子。以德才論,信陵君第一,春申君次之,孟嘗君第三,平原君居末。魏公子信陵君,本名魏無忌,魏安嫠王之弟。因受封於信陵(今河南寧陵),故稱信陵君。
  • 戰國四公子中,為什麼最有才能的信陵君下場如此悽涼
    戰國時期,山東六國 出現四位才能出眾的公子,廣招賢才,以養士聞名列國,最多時各有門客三千,後世稱為"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齊國孟嘗君田文、楚國春申君黃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四人當中,信陵君魏無忌曾兩次合縱抗秦,在軍事上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可以說是戰國末期秦國統一道路上的最大障礙,也是戰國四公子中最有軍事才幹的公子。可惜,如此大才卻未能挽救魏國衰敗的禿勢,最終因為魏王的猜忌抑鬱而終,可惜,可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信陵君為什麼會落得悲慘下場。魏無忌(?
  • 大名鼎鼎的戰國四公子中,哪位最名不副實?哪位最出類拔萃?
    如果非要在戰國四公子中找一個最差勁的,那非孟嘗君田文莫屬。最優秀的,筆者認為是信陵君魏無忌。孟嘗君是唯一一個將自己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的「公子」在公元前321年,孟嘗君田文就已名動天下,因此,他在戰國四公子中,是名副其實的前輩。但出道最早,並不代表最優秀。
  • 戰國四公子,這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幾個的結局分別是怎樣的?
    賈誼在《過秦論》中曾如是說到。戰國四公子是指在戰國中後期活躍在歷史舞臺的四個人——信陵君魏無忌、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春申君黃歇。他們禮賢下士,網羅人才,擴充自己手中的勢力,想要以此對抗日益強盛的秦國,挽救本國的統治。在這四人當中,信陵君魏無忌是魏昭王之子,孟嘗君田文是齊威王之孫,平原君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只有春申君黃歇不是王室貴胄。
  • 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結局誰慘?
    談秦說漢(386)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結局誰慘?
  • 戰國四公子為啥大多沒好下場?實際上,他們是時代的「落後勢力」
    在《史記》中,戰國四公子被分別被立傳,幾乎成了戰國的標籤之一,後世對他們的大名也是耳熟能詳。但這四位人生贏家,最終結局大都不怎麼好。原因是由他們的身份註定:讓人們敬仰、豔羨的公子們,實際上是強化王權的阻礙,即,他們是不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存在。咱們先明確下戰國時期「公子」的概念。
  • 戰國時期四公子,這四人在秦國席捲天下的過程中,誰死得最慘呢?
    這四位君子,都是見識明智且忠君愛國有信義的君子,他們待人寬厚,親愛百姓,尊重賢士且重用士人。他們相約合縱,形成其他諸侯國聯盟去擊破秦的連橫之策,聯合韓國、魏國燕國、楚國齊國、趙國宋國、衛國、中山的部隊。
  • 戰國時期,魏國公子信陵君有大功於國家,為何信陵君的結局不好?
    關於信陵君魏無忌此人,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麼介紹的:「信陵君,魏公子無忌者,魏武王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是魏國大梁人,是魏國的公子,是戰國四公子之首。戰國四公子者為趙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齊之孟嘗君、楚之春申君,雖然戰國四公子皆以養士三千而聞名,但信陵君魏無忌讓人欽佩。信陵君滿腹經綸,禮賢下士,重情重義,言必信,行必果,加上其背景顯赫,用我們現代話來說,就是一個有才華的富二代。按理來說信陵君這樣的人應該有個好的結局,但這位戰國公子結局卻很悽涼!最終沉迷酒色,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