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中,誰的結局最好,誰的結局最差?

2020-12-14 西府趙王爺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他們均活躍於戰國後期,當時的歷史大背景是,西方秦國一家獨大,東方六國皆不可相抗,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六國貴族們皆效仿當初的秦孝公,禮賢下士,廣招人才,以圖強國之法。

這在當時被稱為「養士」,「士」的範圍很廣,包括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換句話講,就是在培植自己的勢力,咱們也可以稱之為「養勢」。

所謂的戰國四公子,他們就是以「養士」著稱,手底下門客數以千計,勢力極大。當然,這首先得益於他們貴族身份,錢多地廣,才能養得起這麼多人。

當然,他們業各有特點,孟嘗君養士不問出身,待門客厚道,故而能得人死力;信陵君軍事能力出眾,在戰國後期率魏軍救趙、六國軍隊伐秦,兩次與秦軍交手均獲得勝利;春申君軍政全才,幾乎是楚國的執政;唯獨平原君,軍政能力平平。

四公子除春申君以外,其餘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其中信陵君魏無忌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平原君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孟嘗君田文是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齊宣王田闢疆之侄。而春申君雖然不是王族,但也是楚國國相,有著淮河以北十二縣的廣大封地。

當然,他們之所以為後世所稱道,並不僅僅是因為禮賢下士。他們個個都是有著大作為之人。

其中信陵君竊符救趙,兩合諸侯,兩敗強秦,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有一次甚至將秦軍打回關中,不敢出門。可以說是秦國最為害怕之人。

平原君趙勝一心為國,當初秦軍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趙勝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堅持了三年之久,一直等到了援軍到來。春申君曾援趙滅魯,再壯楚國盛威,後來六國合縱伐秦,春申君為聯軍主帥,一度攻到函谷關。孟嘗君田文也曾聯合韓、魏擊敗楚、秦。

當然,戰國四公子的結局,都各不相同。

信陵君因功高蓋主,為兄長猜忌,於是晚年沉迷酒色,鬱鬱而終。

在四公子之中,信陵君為魏昭王少子,血統最為高貴,而軍事能力也最突出,早年在魏國就以知兵而受到魏安僖王忌憚。趙國存亡之際,諸侯均不敢救援,信陵君竊魏王兵符,殺大將晉鄙,率魏軍救援趙國,保存了趙國,但也深深得罪了魏王。信陵君在趙10多年不願回魏,魏國屢屢受到秦國侵擾。

終於,魏安僖王以國家存亡說動了信陵君,信陵君向諸侯求援,聽說信陵君為將,諸侯紛紛派出援軍。此戰,魏無忌率領諸侯聯軍將秦軍打回函谷關內,秦軍返還了許多諸侯侵地,是六國最後一次戰勝秦國。

然而,安僖王與信陵君兄弟十多年沒見,但猜忌還在。此戰之後,信陵君屢次進言想要強大魏國,卻再次受到猜忌。無奈,信陵君整日以酒色自娛,不久即鬱鬱而終。

孟嘗君田文雖然被封薛國之主,成為一方諸侯,但是死後諸子爭權自相殘殺,其封國也最終為齊王所滅。

孟嘗君門下有食客數千,秦昭王時曾入為秦相,當時秦國樗裡疾非常嫉妒田文的才能,不斷在昭襄王面前陷害他,田文得到消息後,利用手下門客偷來狐袍送給昭襄王的的寵妾燕姬,由燕姬向秦王求情,田文帶著門客離開秦國,但是田文一走,秦王便後悔放虎歸山,派人追趕,想殺田文以絕後患。

田文一行到函谷關時,天還沒亮,函谷關關門緊閉。田文手下門客中的異士便利用「雞鳴」之術,騙開城門,得以脫險。

這就是成語「雞鳴狗盜」的出處。回到齊國後,孟嘗君當上了齊湣王相國,曾率三國聯軍大敗秦軍,攻破函谷關。

齊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貴族田甲叛亂事,為湣王所疑,謝病歸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國。曾西合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襄王立,田文遂保持中立,不久復與莫聯合相親。死後諸子爭立,領地薛為齊、魏共同攻滅。這位是戰國四君子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以至於後人說他「」盛名之下難副其實」

只有平原君趙勝,由於輩分比較好,一直為趙王所敬重,自身亦無功高蓋主之嫌,得以善終。

他長期擔任趙國宰相,輔政48年。

趙國名臣藺相如雖有「將相和」的故事傳世,但藺相如實際上是趙國上卿,當時的宰相是趙勝。

趙勝做得最對的一件事就是請出信陵君救趙,解了秦軍攻邯鄲之圍。

他也是成語「毛遂自薦」的主人公,他最大的錯誤就是接收了韓國上黨郡,《史記》評價「平原君貪馮亭之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

引發了後來的長平之戰,使得四十萬趙軍灰飛煙滅。四大公子中,趙勝是最平凡的一個,但他一生忠於趙國,為相近五十年,並無太大惡政,以"尊君安國"之功,位列四公子之列。

平原君也是壽終正寢的一位幸運兒,雖然趙國後來滅亡後,他的子孫被屠殺,但他本人還是得到了善終。

春申君黃歇因為舊主逝去,全家被政敵李園伏殺於棘門之內。

李園本是春申君門客,他把妹妹李環進獻給春申君為妾,後來李環懷有身孕。由於楚考烈王在位多年無子嗣,春申君怕楚考烈王死後楚國王位由其他王族承繼,會影響他的政治地位。李園建議春申君將其妹李環獻給無子的楚考烈王為妃,她懷著的孩子便有機會繼承王位。

後來李環生下一對雙生子,長子熊悍被立為太子,李園晉身為國舅,得以與春申君同掌楚國朝政。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李園一來怕太子熊悍的身世敗露,二來又想取代黃歇的地位,於是暗中豢養了刺客準備刺殺春申君。春申君另一門客朱英得到了這個消息,提醒春申君注意李園的動向,但春申君認為李園沒有膽量及能力對付他,故沒有理會朱英的警告。

不久,楚考烈王去世,李園搶先進入王宮,在棘門埋伏下刺客。春申君前去王宮奔喪,在棘門受到李園刺客的伏擊,當即被斬頭扔在棘門外。

如此算來,結局最慘的應該是春申君黃歇了,自己死了不說,全家也被伏殺!

相關焦點

  • 戰國四公子中誰的結局最慘?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中國戰國時期四位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他們都出身高貴,且身居高位,但是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地位越高往往也意味著命運會更加的撲朔迷離,那麼戰國四公子最終都是什麼下場呢?
  • 作為戰國四公子,他們各自的結局都是怎樣的?
    戰國後期,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被稱為戰國四公子。他們都能力出眾,手下也是人才濟濟,可以稱得上是各個國家的支柱,然而他們各自的結局卻大相逕庭。由於孟嘗君身材矮小,人群中便有人嘲諷說:「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渺小丈夫耳」。聽到這些言辭的孟嘗君勃然大怒,竟然下令屠滅了整個縣城,然後揚長而去。孟嘗君自私和狹隘的性格終究是為他悲慘的結局埋下了伏筆。自從他從齊國出亡並親手策劃了五國伐齊後,沒有了強大齊國作為靠山的孟嘗君孤立無援,只能據守在自己的封地薛地。
  • 戰國四公子的排名:他們四個人中誰是最厲害的?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戰國時代末期的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在人才輩出的戰國這四人的出現可以說帶來了不少的亮點,戰國四公子中誰更加厲害一點呢?戰國四公子排名:一、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匯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 最終還是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戰國四公子的結局,儘是不如意
    戰國四公子的人生履歷都格外耀眼,無論在當世還是在後來都備受世人尊崇,但是他們的結局都不大好。孟嘗君死後被滅族,信陵君鬱郁不得志而逝,春申君更是慘死於屬下發動的政變,只有平原君得以善終,不得不說造化弄人。
  • 戰國四公子都是哪幾個人?他們最終的結局怎麼樣?
    魏信陵君魏無忌、楚春申君黃歌、齊孟嘗君田文、趙平原君趙勝,是為戰國四公子。以德才論,信陵君第一,春申君次之,孟嘗君第三,平原君居末。魏公子信陵君,本名魏無忌,魏安嫠王之弟。因受封於信陵(今河南寧陵),故稱信陵君。
  • 戰國四公子誰最有名,有你不知道的嗎
    戰國末年,秦國通過變法強大起來,不斷武力擴張,吞併其他六國土地,六國為了改變被秦國吞併的結局,紛紛招攬人才,尋求國家強大。六國的王侯貴族廣招門客,並對他們禮遇有加,被世人稱作養「士」(包括學士、策士、方士或術士及門客),其中養「士」最為出名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 戰國四公子,誰的名氣最大?
    說起戰國四公子,首先會想到誰?戰國後期,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和楚國的春申君並稱為戰國四公子。他們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都有大量門客,在各自的國家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能對當時的政治產生影響。他們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名氣都不小,但是在後世民間,似乎孟嘗君更有名一些。
  • 戰國四君子「養士」,對國君的權力構成威脅,誰的結局最悽慘
    戰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國大地上戰火紛飛。表面上似乎有一個共同的國家——周,實際上諸侯割據,鼎足而立。亂世出英豪,這個時期,為了共同對付強大的秦國,催生了一大批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英雄人物。「戰國四君子」就是其中的代表,分別是信陵君魏無忌、孟嘗君田文、春申君黃歇、平原君趙勝,他們都以禮賢下士,善待門客著稱。
  • 戰國時期,魏國公子信陵君有大功於國家,為何信陵君的結局不好?
    關於信陵君魏無忌此人,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麼介紹的:「信陵君,魏公子無忌者,魏武王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是魏國大梁人,是魏國的公子,是戰國四公子之首。戰國四公子者為趙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齊之孟嘗君、楚之春申君,雖然戰國四公子皆以養士三千而聞名,但信陵君魏無忌讓人欽佩。信陵君滿腹經綸,禮賢下士,重情重義,言必信,行必果,加上其背景顯赫,用我們現代話來說,就是一個有才華的富二代。按理來說信陵君這樣的人應該有個好的結局,但這位戰國公子結局卻很悽涼!最終沉迷酒色,鬱鬱而終。
  • 戰國四大公子是哪四個?在你眼裡誰最厲害?
    該內容節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記敘了信陵君禮賢下士和竊符救趙的始末,表現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謙遜作風和救人之困的義勇精神。當然,語文老師在講解這篇文章中,通常還會由信陵君擴展到戰國時期的四大公子。也就是: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不過,在不少後人看來,其實戰國四大公子的稱呼,遠比戰國四大名將更加有爭議。
  • 戰國四公子是哪四位,戰國四公子的由來你知道嗎?
    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註:除春申君以外,其餘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亦稱戰國四君)。戰國四公子排名一、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匯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 戰國四公子都有誰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戰國時期,山東六國為對抗逐漸強大的秦國和挽救本國的滅亡,各貴族禮賢下士,廣納賓客,養士之風盛行,而當時以養士之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
  • 戰國四公子,這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幾個的結局分別是怎樣的?
    賈誼在《過秦論》中曾如是說到。戰國四公子是指在戰國中後期活躍在歷史舞臺的四個人——信陵君魏無忌、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春申君黃歇。他們禮賢下士,網羅人才,擴充自己手中的勢力,想要以此對抗日益強盛的秦國,挽救本國的統治。在這四人當中,信陵君魏無忌是魏昭王之子,孟嘗君田文是齊威王之孫,平原君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只有春申君黃歇不是王室貴胄。
  • 戰國四公子怎麼來的?戰國四公子是哪四個?
    戰國四公子在戰國時期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戰國時期有才之人不在少數,有些人物被給予響亮的稱號,那麼戰國四公子怎麼來的?戰國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
  • 戰國四公子誰死得最慘?孟嘗君絕嗣無後,而他被女人陷害!
    那不說題外話,開始我們今天的分享,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南方的人民幾乎是沒有好日子過,在哪個時期,各國都力求變法圖強,這個時候戰國四公子「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正式他們發力的時候,也操控者各個諸侯國之間格局風雲變幻,那麼這四位誰的下場最慘呢?
  • 戰國四公子為啥大多沒好下場?實際上,他們是時代的「落後勢力」
    在《史記》中,戰國四公子被分別被立傳,幾乎成了戰國的標籤之一,後世對他們的大名也是耳熟能詳。但這四位人生贏家,最終結局大都不怎麼好。原因是由他們的身份註定:讓人們敬仰、豔羨的公子們,實際上是強化王權的阻礙,即,他們是不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存在。咱們先明確下戰國時期「公子」的概念。
  • 《水滸傳》存活下來的人,誰的結局最好
    其中誰的結局最好呢?活下來的人中,這五個算是最悲催的了,死的窩囊!花和尚——魯智深魯智深這一輩子,生前活的瀟灑,死前亦是從容。這一結局在四散的梁山好漢中結局也是最好的了,如果梁山全部好漢聚集一起,成立自己的國家,也許不會有這樣悲慘的結局了。宋江等人沒做到,但是李俊做到了,有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雙鞭——呼延灼呼延灼是宋朝開國名將鐵鞭王呼延贊嫡派子孫,呼延家世代忠良。呼延灼在梁山坐第八把交椅,為「馬軍五虎將」之一。
  • 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結局誰慘?
    談秦說漢(386)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結局誰慘?
  • 戰國四公子中,為什麼最有才能的信陵君下場如此悽涼
    戰國時期,山東六國 出現四位才能出眾的公子,廣招賢才,以養士聞名列國,最多時各有門客三千,後世稱為"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齊國孟嘗君田文、楚國春申君黃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四人當中,信陵君魏無忌曾兩次合縱抗秦,在軍事上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可以說是戰國末期秦國統一道路上的最大障礙,也是戰國四公子中最有軍事才幹的公子。可惜,如此大才卻未能挽救魏國衰敗的禿勢,最終因為魏王的猜忌抑鬱而終,可惜,可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信陵君為什麼會落得悲慘下場。魏無忌(?
  • 戀戀江湖小說結局是什麼 最後於盛優選擇和誰在一起了?
    日前,熱播網劇戀戀江湖小說結局是什麼備受大家熱議,據悉,戀戀江湖是改編小說《誰說江湖好》,劇中四大男主都十分帥氣呢,而女主最後結局會選擇跟誰在一起呢?於盛優虜獲兩男神最後三人行走江湖是真的嗎,那麼,跟小編來提前先看看戀戀江湖小說的結局怎麼樣?最後於盛優選擇和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