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培育
我國十四五期間主要的挑戰就是要把新一代產業培育和發展起來,來承接和擔負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使命,對很多傳統企業來講,同樣要思考如何培育新產業和新的增長動能問題。目前形勢下,很多企業感到日子不好過、市場不景氣,有些是企業自身的管理問題,有些是行業狀況造成的,行業的發展階段和現狀制約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行業快速成長期,很多企業都是順風順水成長的,行業處於成熟期或衰退期時,整個產業的利潤大幅度下降,企業自身必須從行業和商業模式上尋找出路。企業要重點關注「三新經濟」,即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以高端生活服務業、高端生產服務業和戰略性產業為轉型升級的方向。
二、 回歸
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企業的發展要回歸主業,也就是逆多元化經營趨勢,前些年很多企業併購擴張態勢明顯,但在目前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下,企業更多需要思考通過兼併、分拆的方式,對企業內的枝節行業出售、關閉,騰出更多的資源,發展公司的主營業務,濰柴的譚旭光一直強調濰柴成功的經驗就是心無旁騖攻主業,對很多多元擴張的企業是個很好的警示;二是企業的一切行為要回歸產品,好產品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 真正的好產品,一定基於滿足用戶需求的痛點,一切以市場需求和消費者體驗為導向,創新的出發點一定是從產品出發再回歸產品本質,價格回歸價值,產品回歸體驗,在新形勢下,很多企業都在思變,其實回歸有可能就是最好的變化。
三、 聚焦
對目前國內大多企業來講,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既有的資源,確定合理的資源組合,以達到資源增值的效果,應成為首要思考的戰略問題,集中配置資源,正是解決這一戰略問題所必須遵守的原則。看似簡單的「集中原理」是一切競爭性領域中獲勝的秘密,藍徹斯特法則就是弱者的聚焦思維模式,力量和資源的平均化使用在企業經營中是兵家大忌,那只會導致平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惟有在某方面建立與眾不同的特色和優勢,始能保證成功,即使對於在整體實力上處於劣勢的弱者,也應該「揚長避短」,力爭在局部環節和領域建立相對優勢,許多國際著名企業都曾成功地運用過聚焦策略,日本企業採用這一策略在進入美國市場時幾乎是無堅不摧。隨意未來會有更多地企業在細分領域脫穎而出,客戶細分、市場細分,渠道細分、功能細分等等,圍繞著戰略方向,在一個賽道上,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專、做深、做到壁壘足夠強。
四、 平臺
未來的企業會出現兩種存在形式,一種是平臺型企業形式,另一種是被平臺企業化形式。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From EMKT.com.cn等技術的方興未艾,很多行業都陸續顯現出一些平臺化、生態化的企業,將觸及和改變傳統企業「成本高、效率低」的環節,為轉型升級減負,為企業發展賦能,電商平臺、共享平臺、集採平臺、信息平臺等等,提高了社會資源的利用率,為平臺兩端的參與者創造價值;目前盛行的合夥制模式也是企業走向平臺化的一種手段,在企業發展的路上,遇到志同道合的人,遇到「同呼吸共命運」的合伙人,共建「命運共同體「,實現平臺和人才的相生互動,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實現合作共贏。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大環境下,平臺的價值將越來越有價值,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生態平臺化的模式中來。
五、 整合
從宏觀層面來講,各行業的整合將加劇,整合來自於三方面的推動力,一是政府國資推動下的區域產業整合,二是由於經濟增速放緩趨勢,市場倒逼行業的整合,三是在資本推動下的產業併購,整合的目的源於業務互補、業務延伸、強強聯合或發育新的業務;從微觀層面來講,企業自身也面臨資源的整合,或是源於產業鏈上下遊客戶資源的整合,或是基於報團取暖式的合作夥伴整合,或是源於企業自身的業務整合、產品整合、市場整合、資金整合、人員整合等等,一方面向外開放式地整合需要的資源,一方面向內收縮式地整合自身資源,重點發力。
六、 人才
人是企業最大的財富,人力成本也是企業最大的成本,團隊綜合能力的提升是企業快速發展的牽引和保障,在目前的經濟形式下,誰擁有人才隊伍優勢,誰就擁有了競爭優勢,人才培養及團隊建設對於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企業一方面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和晉升機制,拓寬選人用人渠道,把企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引進來,另一方面要建立培訓體系,注重內部員工的培養,提升整體素質和技能,加強文化認同,注重新員工的入職培訓和針對部門崗位和職級的分級培訓,通過導入培訓積分管理機制將培訓工作作為員工績效、薪酬、晉升等的考核標準,真正推動企業的人才培養與梯隊建設。
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電子郵件:zhangchenggang@hjh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