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夏,穆藕初赴美國留學,先後在威斯康辛大學、伊利諾斯大學、德克薩斯農工專修學校學習農科、紡織和企業管理等。
根據《管理進化簡史》的描述,穆藕初在美國留學期間曾幾次拜訪過被後人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的弗雷德裡克·溫斯洛·泰羅,結識了泰勒及其弟子,是唯一跟這位偉大的管理學家有過切磋的中國人。穆藕初對泰勒本人崇拜有加,對《科學管理原理》這本書也十分推崇。1916年,穆藕初等人將《科學管理原理》第一次譯成中文出版, 當時翻譯的書名為《工廠適用科學管理原理》,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
今天來看,一百多年前穆藕初等的譯著,雖然語言上與今天有很大差異,但是,穆藕初對原著獨到深刻的解讀,對今天中國管理學的發展依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1914年,穆藕初獲農學碩士,學成歸國。次年,與胞兄穆湘瑤共建德大紗廠,自任總經理。德大生產的棉紗在北京商品陳列質量比賽中名列前茅,一夜成名。1916年,在德大毗鄰處建厚生紗廠(現上棉三十一廠),機器全部購自美國隆克惠爾紡織機械廠,從建築廠房、訂購安裝機件、規劃督建等,他均親自參加,第二年正式投產。
穆藕初不僅是這本書的中文翻譯者,即便從世界範圍來看,他也是科學管理思想的早期傳播者和實踐者。他在自己創辦的企業中率先引進科學管理理論,並在實踐中探索如何跟中國企業的國情相結合。他白天下車間巡視,夜間制出各種生產報表。建立試驗間,搜集市上最上佳紗若干,逐一檢驗優點,試用於本廠所產寶塔紗上。他還開辦技術夜校,招收本廠技術工人入學,每天親自講課,並制訂管理制度,加強勞動紀律。因此,穆藕初的公司產品質量極佳,工廠管理也益見完善。1917年,他創辦的厚生紗廠,還因為科學管理的應用,一度成為華商示範工廠,引致當時企業紛紛效仿。
幾年後,穆藕初又成立鄭州豫豐紗廠,該廠擁有職工4000多人,已是中原地區最大的現代企業。穆藕初回國五年,開出三家工廠,一躍與張謇、榮家兄弟、周學熙並列成為棉紗業的「四大天王」之一。
1925年後,穆藕初逐步退出企業界,步入政壇。他曾當選上海總商會臨時委員會執行委員,出任過國民政府工商部常務次長和實業部中央農業實驗所籌備主任。1932年一二八事變發生後,他和史量才、黃炎培等人組織地方維持會,支持抗日。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先後擔任了上海市救濟委員會給養組主任、國民政府行政院農產促進委員會主委和經濟部農本局總經理等職。
穆藕初一生學貫中西,經歷坎坷,他從商、從政、從教,是一位人生歷練豐富並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工業家、愛國實業家,是第一位把西方科學管理思想理論與中國工業實踐相結合的開拓者,對中國近代企業科學管理思想貢獻巨大,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同和讚譽,被稱頌為中國「科學管理之父」。
穆藕初興辦企業的同時,十分重視教育,他提出「興實業,必須先謀實學」,先後興辦了各類學校。
據浦東人物誌介紹,1920年,穆藕初向北京大學捐銀5萬,作為選派留學生的費用,當年受資助出國的有後來成為清華大學校長的羅家倫等人。羅家倫學成歸國後,於1937年集資設立穆藕初獎學金。而1940年獲得第一批穆藕初獎學金的有: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中國自由基化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有成等。
此外,1921年,穆藕初作為崑曲票友還資助創辦了崑曲傳習所。1922年,穆藕初等為籌募崑劇傳習所經費在滬組織的崑曲義演,與業餘崑曲演員張紫東等組織崑曲保存社等。他還著有《崑曲演出史稿》、《上海戲曲史料薈萃》戲曲論文。原上海崑劇團團長、曾經與程硯秋、梅蘭芳一起合演過京劇的俞振飛說:「崑曲得以保存於世,賴先生之力,其功不朽。」穆藕初對保護中國崑曲的貢獻,可見一斑。
由本文引發,需要更多學術研究和探秘的主題如下:
【探秘】如何重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諸子百家時代的光輝?
1) 管理的實踐很重要,管理的理論更重要。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缺乏實施落地的基礎;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簡單勞動重複作業,缺乏推廣升華的價值。德魯克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儘管被稱為「現代管理學之父」,但德魯克一直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師,他一生的主要經歷是教學、諮詢和寫作。
2) 中國製造要走向全球、領先全球,從大到強,不僅需要更多卓越的企業家,也需要更多卓越的管理學家。在中國製造發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反過來,又可以指導中國製造的實踐。
3) 全球最早的諮詢公司出現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老子、孔子等那個時代的戰略諮詢大師,周遊列國,遊說布道,他們自己及後人將這些思想記錄下來,由此誕生了千年傳世的諸子百家。進入工業文明後,中國在大學教育、戰略和管理諮詢方面逐漸落伍於時代。如今,中國製造和中國經濟已經逐步走入世界舞臺的中央,如何在經濟和管理思想界,重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諸子百家時代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