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失敗的婚姻,很多時候最受傷都是孩子。
在婚姻家庭中,父母爭吵、打罵,這一切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都是如同噩夢。當夫妻感情徹底破裂,夫妻離婚後,孩子的那份孤獨只能深深隱藏心中。
離婚家庭的孩子,在他們的心中,往往會被深深的焦慮所困擾,如何讓孩子走出焦慮,這值得我們來思考。
先請大家看看法院公開的一場變更撫養權糾紛案件吧,父母離婚之後,孩子父親對孩子不聞不問,母親不得不向法院爭取要回孩子的撫養權。
(書寫君對原判決書中涉及的姓名、具體地址、日期等信息進行了處理,其中拗口的句段進行口語化調整,便大家閱讀)
原告:女,1982年12月生,漢族,住武漢市。
被告:男,1977年3月生,漢族,住武漢市。
原告(女方)與被告(男方)變更撫養關係糾紛一案,法院立案受理後,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女方)與被告(男方)均到庭參加訴訟。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
1、判令孩子由原告(女方)撫養,被告(男方)每月支付撫養費1800元;
2、訴訟費用由被告(男方)承擔。
原告(女方)陳述的事實與理由:
原、被告於××××年××月××日在民政局登記結婚,××××年××月××日生育一子。
2016年4月,因夫妻感情破裂,雙方在民政局協議離婚。
《離婚協議書》約定:「一、雙方自願離婚;二、婚生子鄂某2由男方撫養。」上述離婚協議籤訂後,已交由民政部門備案並發放了離婚證。
但自從離婚以後,孩子一直由原告(女方)實際撫養,被告(男方)每月僅支付撫養費350元。
由於被告(男方)從未履行撫養義務,從不過問小孩的吃喝住行以及學習,甚至在家裡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小孩的生活及學習也帶來的極大的負面影響。為有利於小孩以後健康的生活和學習,特具狀起訴。
被告(男方)辯稱:不同意變更撫養權,要求原告(女方)每月支付撫養費1000元。
法院判決:
法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
原、被告雙方於××××年××月××日登記結婚,××××年××月××日生育一男孩。
2016年4月,因夫妻感情破裂,雙方籤訂《離婚協議書》並在民政部門登記離婚。孩子由被告(男方)撫養至成年,撫養費由被告(男方)全部負責,原告(女方)不承擔撫養費。
雙方離婚以後孩子實際由原告(女方)撫養,被告(男方)每月支付350-400元不等撫養費。
本案審理中,被告(男方)提供工資儲蓄卡,證明其2019年月工資收入約3500-4000元;孩子明確表示願意隨原告(女方)生活。
以上事實,有原、被告提交的身份證、離婚證《離婚協議書》微信支付交易明細證明、孩子書寫的意見、被告工資儲蓄單等證據證明。
法院認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子女撫育費的數額,可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定。」
本案中,原告(女方)與被告(男方)協議離婚時,約定孩子由被告(男方)撫養,原告(女方)不承擔撫養費。
但離婚以後,孩子由原告(女方)實際撫養,被告(男方)每月僅支付350-400元不等撫養費,不能滿足子女的實際需要。
本案審理中,孩子明確表示願意隨原告(女方)生活,應當變更由原告(女方)撫養為宜。
被告(男方)辯稱的意見,法院不予採納。撫育費的數額,法院根據孩子實際需要、被告的收入等實際情況,酌定被告(男方)每月支付1000元。原告(女方)的部分訴訟請求,法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判決如下:
一、孩子由原告(女方)撫養,被告(男方)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向原告(女方)每月支付撫育費1000元至孩子滿18周歲;
二、駁回原告(女方)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0元,由被告(男方)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法院提交上訴狀,並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於中級人民法院。
這個案件中,男女雙方的感情並不是我們需要過多去猜測的地方,書寫君要和大家聊聊孩子。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想著能夠同時牽著爸爸、媽媽的手,一個完整、溫馨、美滿的家庭必然是孩子最期望的,特別是對於父母已經離婚的孩子。
近些年來,離婚率不斷升高,單親家庭的孩子也越來越多,而這些孩子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就是焦慮。這份焦慮或多或少,但都因為沒有了和父母同時歡聚一堂的希望,這份焦慮一直都會藏在孩子心中。
那麼,對於單親家庭中孩子的焦慮,應該怎麼辦?
01.我們需要明白,焦慮是如何影響孩子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點,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情緒及情感是非常敏感的。當父母在爭吵或生悶氣的時候,千萬別認為孩子還小,不明白。其實孩子已經能從微妙的線索中發現問題,並會通過觀看父母來塑造他們的世界觀。
如果孩子的父母因為感情不順,經常在焦慮中掙扎,孩子們可能會在家中感到焦慮,並且更容易患上焦慮。
02.學會阻止焦慮轉移
無論婚姻是否失敗,對於孩子的照顧,首先就要求了大人要學會阻止焦慮的轉移。
像案件中的父母,一場訴訟,必然也讓他感受到了深深的焦慮。
所以,如果你認為自己的焦慮情緒已經開始減弱了,那麼是時候要採取步驟制止家庭中的焦慮傳遞了。
第一步是要了解哪些行為可能會使你的孩子感受到焦慮。是否是你在談話一遍又一遍地嚇到了孩子;又是否是你在肆意發洩婚姻失敗的痛苦,這類似的一切都需要從你那裡制止住。
只有自己不再焦慮,才不會將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
綜上所述,焦慮並不會幫助你完成任何事情,也絕對不是有助於孩子成長的因素。
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請將自己的感受和恐懼拋在一邊。當然,最好還是儘量給孩子一個幸福、健康的家庭吧!
希望能夠借用失敗的情感案例,以正能量的角度,為大家解決心中困擾!如果您認同書寫君觀點,請加個關注,收藏、點讚、轉發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