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巢事件後續思考:尊重契約精神才是市場王道

2020-12-09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豐巢事件後續思考:尊重契約精神才是市場王道

因豐巢快遞櫃超時收費而引致的風波已發生多日了。社會上各方的態度經過一段時間的交鋒與發酵,「子彈」有了「飛一會兒」的時間與空間,關於豐巢、物業、快遞員、消費者,乃至豐巢背後的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和矛盾糾葛逐漸浮出水面。

大家爭論的焦點已經從豐巢公司與小區物業之間的矛盾,轉向了對快遞公司及其快遞員是否有權在未經買家(消費者)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將本應送貨上門的包裹放置到小區快遞櫃中,從而引發後續收費問題。

我想,對於該問題,即使一個沒有學過任何法律知識的市民都能作出清晰的否定性判斷。為此,上海、浙江等郵政局也作出回應,強調未經買家(同意),快遞企業不得將快遞件擅自投放到其他地方,而應按照快遞面單上的地址進行投遞,並且引用了《快遞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作為法律支撐。

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應以市場為導向,即以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也就是說,對於企業而言,市場就是上帝,就是圭臬。市場是什麼?通俗地講,市場就是交易的集合。在一個市場中,每天都在進行著大大小小的各種交易。只要有交易,就有市場;反過來,沒有一個市場是不交易的。

那麼,交易又是如何形成的?從古代的「以物易物」,到後來的以貨幣為媒介的買賣,再到現代的電子化交易,以及我們可以想見的未來以區塊鏈、比特幣為特徵的交易模式,其背後均有一個無法迴避的「特徵模式」:契約。

契約就是合同,其本質是各方當事人達成的合意,即各方在自由表達意志的前提下就交易的內容達成一致意見,並願意受這個「一致意見」的約束。契約這種模式一俟形成,千百年來,一直是人類從事各種交易的基本載體和手段。因為其反映了人與人交往的最本真的東西,即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平等個體,都有自由表達意志的權利,都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其他人。因此,如果要將外來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加於他人,必須獲得對方的同意。而契約一旦達成,即對各方產生拘束力,各方均應遵守之。

三千年前的《漢謨拉比法典》和二千多年前的羅馬法就確立了「契約必須被遵守」的法律原則,歷經中世紀、文藝復興、資本主義,直至當代,各路風雲際會,這一條卻始終沒有變化。我國古代法亦對遵守契約有明確的規定。這再一次印證了,遵守契約,尊重契約,這一點不分古今,不分種族,是人類交往共同基礎。

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規定如果僅停留在紙面,一紙合約不能保證得到忠實履行。契約之所以具有如此魔力,是因為「契約精神」。契約精神一般是指契約的當事方應本著誠信守諾之心,真誠的履行契約內容,承擔契約賦予的義務和責任,從而讓契約得到全面適當的履行。

因此,成熟的市場之所以成熟,之所以發達,從形式上看是大量平等的契約交織而成,其實質卻是成千上萬具有契約精神的人作為支撐。也正是千千萬萬次具有契約精神的誠信履約,才建構起一個市場的「信用」。這種「信用」反過來再推動市場的良性發展,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從這個意義上說,尊重市場,首要的是要尊重契約精神。讓我們再回過頭來觀察豐巢快遞櫃「風波」。很顯然,快遞公司與客戶之間形成的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契約關係。如果用法學術語說,就是一種「貨運合同」。合同的一方是發貨人(或收貨人),另一方是快遞公司。

發貨人(或收貨人)付了費,要求快遞公司將貨物送到一個具體的地址,一般有一個詳細的門牌號碼。快遞公司攬了貨,也收了費,就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送貨上門。而不可以將貨物發至另一個與合同完全無關的第三方。如果要這樣做,就必須獲得收貨人的明確同意。

因為,這一小小的變化其實是一種合同的變更,而合同一般不能單方面變更,而必須獲得相關各方當事人同意,否則就構成違約,更違反了契約精神。違約就要承擔違約責任,這是對違約方不尊重契約精神的懲罰,也是對守約方損失的彌補。相信每一個快遞公司作出這樣的決定,可能主要是迫於成本壓力。但成本壓力絕不是一家企業不尊重契約精神,甚至違背契約精神的理由和藉口。因為市場上絕大多數企業可能都存在成本壓力,如果都採取違約的方式,那麼市場的信用就會喪失,從而面臨崩潰的危險。而此次豐巢快遞櫃風波,其實是整個市場對於這種背約行為的本能反應,體現的是市場的自我修復機制。

前幾天,可能是迫於社會輿論壓力,以及法律的規定,豐巢推出了一個紅包計劃,即針對某特定企業的快遞件,如果客戶在快件到達豐巢快遞櫃後2小時之內取走可以獲得一個2元紅包,4小時之內則是1元。試圖通過經濟槓桿加快豐巢快遞櫃的周轉率,同時部分消解因收費引發的客戶怨氣。然而不得不說,這並不能夠起到矯正錯誤的效果,亦非契約精神的體現。

且不說豐巢的紅包計劃只針對某單一企業,是否有歧視嫌疑,但就該紅包發放行為本身就缺乏法治思維。真正合理公正解決問題的方法,絕不是用蠅頭小利去吸引用戶取件,而是老老實實按照合同約定送貨,如果要變更合同,則須取得對方的明示同意。「明示」二字非常重要,意味著不能採用默示推定同意的方法。唯有如此,才是真正尊重市場,尊重契約精神。相信也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喚回用戶的信任。

一件小小的快遞,一次簡單的投遞,折射出的是一家企業對待客戶的態度,也折射出企業對於市場的敬畏之心。任何一個市場主體,在作出可能違背契約精神的行為時,應當多思考一點,這樣做值得嗎?

(作者李磊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有快遞櫃再不送上門 豐巢被質疑助長快遞員成「懶漢」
    超時收費的豐巢快遞櫃引發人們對於快遞櫃更加深入的思考,本來快遞櫃是為了方便不在家上班族有個存放快遞的地方,但誰能想到,「有了快遞櫃,快遞再也不送上門了!」「是不是沒有豐巢,快遞送到家的概率就高些?」還有市民問,「如果我交了會費給豐巢是否意味著某個柜子專屬於我,那以後我快遞地址可否直接寫某個柜子的編號,也就不存在每件快遞超時都收取費用了。」
  • 餓瘋了的豐巢,飢不擇食
    另外,快遞包裹是用戶和快遞公司之間的一種契約關係,豐巢是一個橫插一腳的角色。儘管快遞員付費使用智能櫃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但卻額外增加了客戶的學習成本。豐巢也沒有這個權利,要求用戶必須學習這個操作步驟,也不能去剝奪用戶有足不出戶就能收到快遞的權利。畢竟願意付費的客戶、不願意付費的客戶、願意付費的快遞員並不是同一類群體。
  • 豐巢「反擊」!超時收費引杭州一小區不滿而暫停使用,豐巢回應...
    近日,豐巢宣布從4月30號開始啟動會員制服務,普通用戶包裹超過12小時將收取費用,豐巢會員則可以選擇購買月卡或者季卡。此前一直免費的快遞櫃突然宣布收費,消費者能接受嗎?先來看看青島的情況。△遲梁 中通快遞寧國一路網點負責人記者也諮詢了郵政管理部門,對方表示,快遞櫃收費屬於市場行為,應由市場調節,但前提必須是合法。如果快遞員沒有徵得用戶同意就把快遞投到了智能箱,屬於違法行為。
  • 上海116個小區對「對豐巢說不」!快遞櫃收費,上海市郵政管理局出手了
    兩面夾擊下的豐巢仍然沒有「鬆口」,繼續堅持會員機制.豐巢收費能否繼續?產業鏈後續會受到哪些影響?菜鳥免費物業自建與豐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菜鳥驛站。5月7日,菜鳥驛站宣布,為了保障社區居民就業,將繼續延長「專項就業扶持計劃」,降低門檻的同時,持續為消費者提供免費的包裹服務。網友笑稱「豐巢的公關團隊可能在為菜鳥驛站打工」。
  • 收費遭小區停用的豐巢「反擊」了:已支付高額進場費 業委會嚴重...
    豐巢致函小區,說明了3點  對於杭州東新園停用快遞櫃,豐巢致函小區,這份函件內容主要作出3點說明:  一是圍繞「是否未經過業主同意即開始收費」問題。  函件內容稱,用戶在首兩次超時取件均不收取費用。在兩次超時的過程中可以考慮接下來是否使用豐巢作為代收。如均選擇不同意超時付費,後續快件將不再會投遞入櫃。
  • 70多個小區硬核抵制,卻改不了豐巢收費的定局
    根據新聞報導,快遞櫃進小區時已經交了進場費,也就是跟物業或社區籤了合同,既然已經籤過合同交過費用,如今部分小區說停用就停用,這是違約行為,屬於沒有契約精神的表現。從收件人角度來說,快遞員未經同意就擅自將快遞放入快遞櫃,確實不妥,而是應該送貨上門。
  • 豐巢快遞櫃,如何來收費……
    「豐巢快遞櫃,如何來收費」,這句讀起來有些押韻的話,成了最近熱議的話題,從最開始豐巢負責人的「硬剛」,到現在的「妥協」宣布延長免費保管時長,這前後反差著實有點大。這裡說豐巢是第三方公司,其實也不是特別的準確,到網上查了一下,豐巢是由多加物流公司聯合控股的,這些控股的物流公司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順豐,中通,申通,韻達,而且這四家物流公司佔了豐巢95%的股份,以上的四家物流公司也是我們平常網購用得最多的四家物流公司。
  • 「豐巢困局」揭露的商業真相
    然而細究那些反對的聲音,大多數人的情緒點並非是5毛錢的超時收費,火力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其一,消費者的知情權,不少人詬病快遞員將快遞投入豐巢櫃時沒有提前溝通,同時還變相扼殺了「送貨上門」的權利;其二,豐巢公司的傲慢,不僅單方面宣布超時付費,公開信中又對用戶的訴求避重就輕,缺少對消費者的基本尊重。
  • 對話豐巢舉報律師金順海:豐巢本有機會免於50萬頂格處罰
    來源:雷達財經豐巢被罰後,雷達財經獨家聯繫到中聞律師事務所執委、競爭與貿易救濟部負責人金順海律師,其就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一案,以及涉VIE架構反壟斷審查,向雷達財經進行了獨家解碼。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5月13日,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金順海、楊帆、王維維三位律師就豐巢收購中郵智遞股權重組事宜涉嫌未依法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寄出了情況反映函。律師"情況反映"的信息傳播後,豐巢在5月18日交割完成前並未立即進行申報,直至近日被頂格處罰。
  • 對話上海「最牛」公開信作者:豐巢強制收費是強盜邏輯
    如關於豐巢形成寡頭壟斷佔市場近70%的市場份額不是弱者,豐巢快遞櫃的經營與進駐小區時的收費和談判細節,以及豐巢相關的公開回復都做出了逐條分析。  作為上海首個停用豐巢快遞櫃的小區,該小區業委會也被稱為上海「最牛業委會」,這封公開信的執筆者系其業委會主任何劍,5月11日,他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獨家視頻連線專訪。
  • 豐巢延時收費,或催生另外一種解決方案
    4月30起豐巢快件櫃普通會員超12小時延時收費,引起了大眾極大的不滿。因為以前是24小時,而其他的快件櫃運營企業如菜鳥都是24小時。大眾不滿豐巢的原因有三:一:以前是超時24小時開始收費,現在縮短了一半時間為12小時。二:豐巢已經向快遞公司收取了費用,現在還要來變相收取客戶費用。三: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快遞員都是不經用戶同意直接將快件投遞到快件櫃。
  • 分析師稱豐巢收費一事最後結局還是大概率收費
    不過,小巴訪問了幾位大頭,他們有不少站在了豐巢一邊 ,他們又會說些什麼?你又站在哪一邊呢?且看下面。根據新聞報導,快遞櫃進小區時已經交了進場費,也就是跟物業或社區籤了合同,既然已經籤過合同交過費用,如今部分小區說停用就停用,這是違約行為,屬於沒有契約精神的表現。
  • 對豐巢說不的上海小區已達116個 豐巢快遞櫃收費最新進展
    有媒體報導,截至5月13日上午,對豐巢說不的上海小區已達116個。根據統計該數據的眾蟻社區負責人表示,小區聯名對豐巢快遞櫃收費表態,並非要抵制豐巢,希望能與企業進行合理溝通。
  • 郵政局就快遞櫃問題約談豐巢科技
    解決這個矛盾,需要進一步依靠契約精神和市場規律,推動共識形成。    「超時收費」,商家用戶各有苦衷  快遞櫃收費,緣何引風波?  以豐巢來說,原先快遞櫃佔用不收費,使用超過24小時可以自行打賞。  「用腳投票」,市場規律發揮作用  面對收費的快遞櫃,一些社區和用戶開始決定「用腳投票」。  上海中環花苑小區業主在公開信中強調,豐巢沒有兼顧到旅遊出差、快遞員晚上派送等場景。
  • 公關啟示錄5|豐巢:5毛錢引發的輿論戰
    4月底,豐巢扔出「快遞櫃超時收費」的重磅消息,此後的半個月裡,豐巢陷入輿論漩渦。回顧整場事件,本不改成為眾矢之的的豐巢,在不合時宜的公關操作下,儼然成為輿論拉鋸戰的中心。4月30日,豐巢對存放超過12小時的包裹進行收費。收費消息一出,立即在社交網絡上引發熱議。
  • 豐巢收費風波背後的電商法律問題
    本文系作者基於電商法的視角,對近期豐巢向消費者收取超時管理費所引發事件的法律問題分析。全文共約6.5k字,細讀時長約為16分鐘。豐巢對用戶收費的問題,最近引發了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據報導,部分用戶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意見,不少豐巢入駐的小區也態度強硬地發布了停用快遞櫃的聲明。豐巢收費風波背後涉及比較複雜的電商法律問題。
  • 豐巢再陷風波 順豐「下沉」隱憂
    其中,順豐關聯公司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豐巢」)因收購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郵智遞」)股權構成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被市場監管總局處以50萬元頂格罰款。不過,對於上述處罰決定,豐巢方面回應稱,已經收到相關部門的通知,誠懇接受,積極落實。
  • 對話上海致豐巢公開信作者:我不是網傳博士,只是一個普通消費者和...
    而之所以火速俘獲廣大網友,除了在上海首個叫停豐巢快遞櫃,更多的則是這篇三千字檄文有理有利有節從企業經營、業務流程、通識邏輯及業委會角度硬核「拷問」豐巢,堪稱直擊「靈魂深處」的拷問。如關於豐巢形成寡頭壟斷佔市場近70%的市場份額不是弱者,豐巢快遞櫃的經營與進駐小區時的收費和談判細節,以及豐巢相關的公開回復都做出了逐條分析。
  • 豐巢:會員收費不會停 順豐包裹2小時內取得2元紅包
    據澎湃新聞5月9日消息,上海中環花苑已經在5月9日宣布開始停用豐巢快遞櫃。這也上海第一家決定停用豐巢快遞櫃的小區。目前,小區業委會主要訴求是取消豐巢12小時收5毛錢的要求,從24小時起可以開始收費,可以24小時收一塊錢。
  • 【熱點聚焦】豐巢快遞櫃要超時收費了!你怎麼看?
    5月13日,國家郵政局約談了豐巢公司主要負責人,要求豐巢公司積極採取措施,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著手研究解決方案,調整完善收費機制,回應用戶合理訴求。5月15日,豐巢宣布將免費保管期限由12小時延長至18小時。隨後,杭州、上海多個小區宣布重啟豐巢快遞櫃。復盤事件發展,輿論紛爭下,折射出我國快遞櫃經營管理規範等問題。憑啥「我」沒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