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豐巢智能櫃發布了一個收費信息:12個小時內免費保管包裹,超時後每12個小時收5毛錢,3元封頂。用戶則可以辦5元一個月的月卡或者12元一個季的季卡。
消息一出,引起了用戶強烈的不滿:明明已經在購買商品的時候支付了快遞費,為何還要再次付費給智能櫃?另外,快遞包裹是用戶和快遞公司之間的一種契約關係,豐巢是一個橫插一腳的角色。儘管快遞員付費使用智能櫃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但卻額外增加了客戶的學習成本。
豐巢也沒有這個權利,要求用戶必須學習這個操作步驟,也不能去剝奪用戶有足不出戶就能收到快遞的權利。畢竟願意付費的客戶、不願意付費的客戶、願意付費的快遞員並不是同一類群體。而且,其他快遞櫃大部分都是24小時免費,豐巢卻整整縮小了一半的時間。不愧是行業老大,做什麼都與別人不一樣。
在虎撲,有一個「豐巢開始強制收費,各位怎麼看」的投票,74.6的用戶選擇了「不合理」。更讓用戶反感的是,《郵政法》明明規定「快遞必須按照地址投遞」,但隨意籤收、未經允許投放智能櫃的違規行為已經是一個常態。
總結就是:親愛的用戶,您好,雖然您對我們的服務不滿意,但是我們不會更改的。不過,智能櫃漲價耍流氓,快遞員也有自己的苦衷。一天送幾百個快遞,其中會很大機率碰到用戶無法取件以及聯繫方式打不通,而且一個個溝通起來,時間耗費過大,一天大部分時間都耗在了這上面。對於快遞員來說,智能櫃解決了他們很大的問題,提高了工作效率,即使讓快遞員交錢也願意繼續使用。
哎?合著智能櫃還想兩頭賺?既賺了快遞員的錢,又盯上了用戶的?至於豐巢一直在哀嘆的「進駐小區每年支付高昂進場費」,以上海中環花苑小區為例,每臺智能櫃平均每天的場地租金收入才十幾元,還是算上電費的。而且單個80格子的智能櫃,每天可以帶來幾十元的收入,投入使用的智能櫃利潤率極高,另外還有柜子的貼紙廣告、櫃機屏幕以及手機端的廣告收入。算下來,豐巢已經實現了盈利的能力。
但很有意思的是,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豐巢竟然是一直虧損狀態。2018年末,豐巢累積虧損超過10億元,鼎暉、圓通等股東也已經退出豐巢,聯合發起人只剩下順豐。不過這個行業是投入大、回本很難。據稱一個社區安裝下來加上各種費用,投入是幾十萬。所以豐巢虧損的原因竟然是增設新快遞櫃導致的。
對於快遞櫃而言,大家都處在虧損的狀態,只是靠著燒錢來佔領市場,想要佔到更多的市場,也只能在燒錢的道路上一直狂奔下去,直到對手退出賽道。目前,除了有阿里支持的菜鳥明確表明免費之後,豐巢等快遞櫃如何生存下來是一個最大的問題。
為了活下去或者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豐巢必須進行一些改變。每月幾元的會員制度、超時收費等成了必要的過程。但從用戶層面來看,願意付費的寥寥無幾,且相關的服務沒有得到提高,更刺激不到用戶的內心。智能櫃未來也許會成為社區基礎建設的一部分,但在目前來看,豐巢的一系列舉措,未免操之過急。不過,這些舉動,也很有可能是豐巢為了下一步獲得更多的話語權而做的事情。
12個小時不能讓客戶滿意,那麼延長24個小時倒是能讓客戶喜笑顏開。隨著用戶的習慣被培養出來,快遞櫃倒不失為快遞行業下一個賺錢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