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aking of Liberty」 ,一個美國電臺節目,曾邀請林語堂來談談。
Speaking of Liberty is an old time radio show which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and value of citizenship and liberty for all people regardless of race, creed, or color.
Chinese Harvard-educated academic and author talks about "the Chinese Character" and Democracy
在https://archive.org/ 上找到了當年的錄音,終於可以聽一聽大師的口語了 -- 沒有讓我失望。同時你也可以聽出來他很喜歡「背東西」,用詞聽起來很「學院派」的感覺。總之,聽完之後我更有學習動力了。
讀者:Mooncity:林語堂先生的原聲英語訪談,讀過他用英文寫的《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開明英語語法》等等數本著作,對他的英文造詣以及學貫中西的學識佩服的五體投地,這段錄音是美國NBC廣播電臺1941年錄製的節目非常清晰,討論民主問題,林先生的聲音很年輕,語音標準,用詞精準,流暢而富有邏輯。也可以看出當時的上海聖約翰大學英文系是名不虛傳的。
微博:@纏夾二先生
【珍貴音頻:林語堂英文談話錄音】1941年美國NBC節目,林語堂英文談話錄音。難道英語也有民國範兒?[花心]感謝上傳這段錄音的網友!(1分33秒起林語堂開始說話)——接下來,請傾聽來自民國大師的聲音!~
林語堂先生的英文錄音一段節選Chinese democray is, or was, so different from American democracy but the spirit is the same. Perhaps I may put it this way China is a new republic but a very old democrcy--the oldest, self-governing nation in the world.
Oh...wait a moment, you're pulling my legs.
No, I'm quite serious.
內容不討論。這樣的觀點argue起來,在當年可以上TED了。
BTW, exhibition的發音要注意,大師也發錯了。
文載林語堂《無所不談》第四篇 字斟句酌
有人以為目標在了解閱讀,不在口講,既在閱讀了解能力,就不必學講,這是把問題看錯了。學習英文的目標只在清順自然四字而已。假如有人能修道清順自然四字,無論用何方法,我們都無理由反對,外國讀者也可欣賞。凡不以口語為基礎的人,任你如何用功,也寫不出來平易自然、純熟地道的英文。
這裡有兩點可說:第一點是,要明白英語言文一致,而骨子裡是白語。英文這個東西愈平易自然愈好,愈少粉飾藻麗的句子愈好,愈近清順口語愈好,愈能念出來順口成章愈好。中國人寫英文能寫到這個地步的就不多。你寫出來,外國人念下去像外國人寫的就不容易。所以難能可貴就在這一點。再高一層,說怎樣寫優美典麗,靈活巧妙的英文,這又是另一回事,已經是屬於文學寫作的要素。但是第一層基礎,卻不可不從清順自然立腳,優美典麗是文學技巧之餘事。你看英文大家,他們信筆直揮,何嘗鋪陳堆砌華麗藻飾以為能事?邱吉爾可算英文大家,他有名的句子We shall fight on the hills,We shall fight in the streets…We shall fight with blood and sweat and tears.這是多麼矯健有力的句子!何嘗有一字不是小學生所能用的字,又何嘗有一字誇辭浮句?英文之所以雅健在此。中國人寫英文,尋章摘句,多用深字,所以永遠學不好。例如,對人五體投地佩服,你說I admire him profoundly,便是古人做文章的做法(太文)。因為英人普通並不這樣講,最多用admire greatly 才是自然,而I take off my hat to him(平常字),才是真正道地的好英文,到家的英文。
一句話,中國人要寫英文必先淘汰古人「作文章」的觀念,才能打定正當的英文基礎。因為,我們須認清英美人所謂好英文就是pure,simple English的英文白話。他們沒有中國文言的歷史,而我們有傳統的習見,做起文章來,必可吟可誦,措詞遣詞,不是步塵六朝,便是上追唐宋,一味摹仿古人。至少《古文辭類纂》讀熟了,咿唔終日,才能寫出稍稍類似古文的文章,實際上能寫仿佛貌似的古文就難之又難。以前北大教授中能寫華麗四六文章的一大堆,而能寫好古文的只有一兩人。甚焉者,誤以艱深為古雅,以生僻為鴻深,或者要做到「無一字無來歷」。這就是說,用字遣詞,看似平平,卻是語有所本,或出於《漢書》某某傳,或出於《世說新語》某某條。有一千五百年前人所用過的辭語,便稱佳妙,便是有來源,有出處,文學根底深……這一大套古典文學的傳統,是英文所無而且是所不許的。你寫一篇文章偶爾引用莎士比亞一兩佳句,未嘗不可。多用一次,人家就嫌棄,以為你在賣弄,而是掇拾前人語句做的。初學的人就須先明白什麼是好英文,就是與外國人說話惟妙惟肖的口語,話這樣說,便這樣寫,便是好英文,所以、目的雖只在了解閱讀,而必須以口語入手,才能夠得其箇中滋味。這是第一點。
中文裡頭「難得」、「難道」、「虧得」、「幸虧」,就是這一類的口語。外國人學華語,這種辭語多,聽起來就順耳。文字這東西變化多端,而所結合的辭語很能表達某種意思。「虧得他想出來」是極能達意的字面,是好的國語。英文「有」,當然是have,而口語卻是have got(Have you got any money?)人家這樣說,我們只好這樣寫。Forget about it(算了)!也是一種口語。You are telling me(我還得等你說?)也是一種口語。Not a chance(絕不會)也是一種口語。這四個單字got,forget,tell,chance,都是極平常的字,而運用在口語中,卻是學好英文最重要的部分。上面所引take off my hat to(a person)也是這一類,應當學好英文的基礎。若是單求長字、生字、看來很文雅好聽的僻字,頭一步便走錯了。所以說善於靈活運用常字,是學習英文的不二法門。
下載 |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從這本《吾國與吾民》裡舉例子:
"...in the realms of art, she soared where others merely made an effort to flap their wings."
"And yet, to-day she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chaotic, the most misruled nation on earth, the most pathetic and most helpless, the most unable to pull herself together and forge ahead."
My Coutry and My People, 閱讀原文下載。提取碼 959a
@Ericzenglish
來源:英語學習筆記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