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教育界最經典的22個教育理念,直指最核心的教育問題!

2020-12-11 文眼看世界

西方哲學教育界最經典的22個教育理念,學習借鑑,拿來我用!

都哪22個呢?一起來跟隨哲學詩畫深度進入。

1.蘇格拉底

知識每個人都有,好的教育是喚醒,是把藏在洞中的知識之兔,引誘出來。

好的教育者是助產士,是知識的接生婆。

2.柏拉圖

教育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學前教育應以遊戲為主,成年後的教育要放到實際生活中去磨鍊。最高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哲學王。

3.亞里斯多德

孩子是成人世界的模仿,5歲前不要教孩子任何功課,應主要教遊戲和聽故事。

人對最初接觸的事物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父母的責任重大,因為他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4.維夫斯

教育和生活是一體的,在人的一生中,對於智慧的追求無有終結。知識和德行是教育的目的,一切學問都是為了公眾的幸福。熱愛上帝是生活的最高目的,所以教育的目的和宗教的目的是一致的。

5.蒙田

死板的書本上的東西去填塞兒童的記憶,這種教育所培養的只是迂腐的學究,而不是在各方面都得到發展的有文化修養的紳士。適當的教育應當在慎重選擇的導師指導下進行。導師應陶冶兒童的感情,使他們成為最忠誠於國王的臣民和紳士。兒童從幼年時期起就要學會優雅的風度、高尚的舉止、禮儀以及音樂和舞蹈,並要經受體育鍛鍊的嚴格磨練。

學習和教育只服從於一個目的,即培養兒童完美的判斷能力。

6.誇美紐斯

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

在人身上,惟一能夠持久的東西是從少年時期吸收得來的。一個人假如不從睡在搖籃裡的時候開始養成人生的清潔的習慣,那是最危險不過的。合理安排兒童每天的生活,使之總是忙於有益的事情避免無事生非或虛度時光,這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環。

7.盧梭

只有歸於自然的教育,遠離喧囂城市社會的教育,才有利於保持人的善良天性。好的教育必須順應兒童天性發展的自然歷程,即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同時還要尊重兒童的個性特點。

8.愛爾維修

教育萬能,人受了什麼樣的教育,就變成什麼樣的人。人的天賦智慧平等,理性和知識來自後天的教育。

體育教育使兒童健康、強壯,而科學和文化教育能使人真正享受幸福生活。

9.福祿培爾

上帝精神是萬物的本質和原因,而教育的實質和任務在於幫助人自由和自覺地表現他的本質,即學會認識自然、人性和上帝的統一。

人性本善,教育是一個分階段的、連續不斷的和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動態躍升過程。

10.第斯多惠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完整的人,培養世界公民。

教育應該避免狹隘的民族主義和短視的愛國主義。

11.蒙臺梭利

教育者必須信任兒童內在的、潛在的力量,為兒童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讓兒童自由活動。

12.羅素

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品格的發展,而「活力、勇氣、敏感和智慧」是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礎;通過對兒童的身體、感情和智力上的恰當的處理,可以使這些品質得到普遍的培養。

13.杜威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

教育與生長的目的在於過程自身,生長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沒有終極目標,是機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兒童個體的充分生長不僅僅是達到社會目的的一個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義的要求。

一切真正的教育從經驗中產生」,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切經驗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著教育作用。經驗起作用強調經驗過程中人的主動性,要求教育過程中應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條件與水平,提高兒童參與教育過程的主動性。

14.加德納

智力與一定社會和文化環境下人們的價值標準有關,智力既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是生產及創造出社會需要的產品的能力。

教育就是培養人們在言語、音樂、邏輯、視覺、身體素養、自知、交往等方面的智力能力。

15.馬裡坦

真正的教育是從建立在總結失敗經驗的基礎上的「悟性」和「直覺」開始的。

16.尼爾

現代教育什麼都錯了。兒童生來就是明智的和現實主義的。

兒童可以從事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並且自己管理自己。應使學校適合兒童,而不是使兒童適合學校。上課是自願的,兒童可以上課,也可以不上課。

17.柯爾伯格

促進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不能採用直接說教和灌輸的方法,只能採用引起道德衝突和不平衡的方法。

道德教育思想來自於教育實踐和實驗,並在實踐、實驗中不斷檢驗和發展。通過師生的民主參與、公正的集體氛圍,給受教育者提供各種角色承擔機會,努力創造條件來實現他麼的道德責任。

18.蘇霍姆林斯基

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

教育者的個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財富,是一種能激發每個受教育者檢點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教育兒童通過周圍世界的美,人的關係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誠實,並在此基礎上在自己身上確立美的品質。

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者不僅傳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學生傳授對待真理的態度,激發他們對於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欽佩的情感,對於邪惡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態度。

19.路德

教育的職責是提高人民的文化和道德。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幸福,當權者就不應吝嗇錢財,在教育工作上要捨得花錢。

20.紐曼

大學中的教學與科研是相互衝突的,大學的職能是教學。在大學中,不能開展狹隘的專業訓練,應該實行自由教育,培養學生的德行和理性。大學的教學中應提供普遍性和完整性的知識,其中道德學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教育不是功利主義,知識本身即為目的。一個理想的學生應該主動、積極地學習,通過學習知識訓練智力。

21.薩德勒

研究一個國家的教育不能只涉及它的學校。

不能把「學校制度」和「教育制度」混淆起來,因為這兩者不是同一回事。學校制度本身並不就是國家教育。相反,一個國家不依賴任何學校制度也可以採取其他有效方式來訓練和教育年輕的一代。

22.海德格爾

人被拋入一個「虛無」世界,面對恐懼、煩惱、絕望,孤立無援,充滿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憂慮」,要麼迴避憂慮,跟其他人一樣度過一生,過著標準化的、非人格化的、不「真實」的生活;要麼接受憂慮的提醒,視人為完全自由的,並正視憂慮,開始「真正」地生活,不循規蹈矩,選擇自我目的和自我標準,追求自我實現;

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發現自我,獲得真實生活,要有勇氣,不要畏懼,不要順從,揚棄生活於其中的社會低俗文化;良好的教育讓我們學會不屈服於現實世界,而是利用這個世界提供的東西去實現最佳的自我。

相關焦點

  • 西方最經典的21種教育思想,直擊教育核心問題
    且不說蘇格拉底的認識論正確與否,他所創立的「產婆術」在教人求知求真方面確是匠心獨具,開了西方「啟發式談話法」的一代先河,千百年來無人能出其右。50歲時接受最後考驗,從事管理國家事務並繼續研究哲學。理想國中最高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哲學王。這種教育貫穿一生,學習和實際鍛鍊緊密結合。
  • 西方最經典的21種教育思想,直擊教育核心問題!
    > 導語 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培養什麼樣的人?50歲時接受最後考驗,從事管理國家事務並繼續研究哲學。理想國中最高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哲學王。這種教育貫穿一生,學習和實際鍛鍊緊密結合。
  • 西方最經典的21種教育思想 直擊教育核心問題
    前言: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培養什麼樣的人?且不說蘇格拉底的認識論正確與否,他所創立的「產婆術」在教人求知求真方面確是匠心獨具,開了西方「啟發式談話法」的一代先河,千百年來無人能出其右。50歲時接受最後考驗,從事管理國家事務並繼續研究哲學。理想國中最高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哲學王。這種教育貫穿一生,學習和實際鍛鍊緊密結合。
  • 秉承希臘教育理念的古羅馬教育,開創了西方現代教育的先河
    西方的現代教育和教學策略,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討論和辯論的傳統是古典教育的核心特徵,這種傳統先是被希臘哲學家升華,然後覆蓋著整個羅馬的思想。可以認為,古羅馬教育思想的發展,受到了古希臘思想的影響。然而,這兩種一脈相承的文化,卻就&34;這個問題上存在著分歧。
  • 西方哲學思想的真正開創者,柏拉圖的核心思想講了什麼?
    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但是柏拉圖在西方哲學的影響力,一點都不亞於他們的老師蘇格拉底。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曾經說:一部西方哲學史,不過是為柏拉圖作註腳而已。那為什麼柏拉圖,在西方哲學有這麼大影響力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來講一個故事。
  • 博雅教育好在哪裡
    人們常說,美國的一項優勢就是擁有雄厚的軟實力,這一點在美國教育上更是表現無遺。這個超級大國一方面是大規模工業化和科技發展的推手,一手毀滅了傳統教育賴以存在的環境;另一方面,它又擁有無比豐富的資源,去支持其捍衛西方文化及其傳統價值,還有它的建國理念(即民主、自由、人權等理念),而人文教育自然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 哲學筆記:教育
    方法科學進步的意義首先在於提升人們的世界觀,人類文明本質上是哲學思維和探索方式的革命,人類開拓未來有兩個途徑:西方式方法論:主觀「經驗論」,來源於生活,回歸於生活,具有經驗性,隨著人類的境界而遷移。由此而然,當務之急,必須在教育界推廣未來科學理念的方法論,擺脫、提升和跨越束縛當今科學的思想狀態。西方式教育,也稱為英式教育,主要培養的是個人「精英」模式,形成「由下而上,由表及裡」摸大象方法論的格局,在探索「道」的路上,需要跨越宗教這個關口!
  • 教育哲學滋養深層教育智慧
    金傳寶 提供圖片     教師相信什麼,他們持有什麼樣的哲學或教育哲學觀念,會對他們的生活以及他們的學生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教育哲學流派的教學一直是西方教育學教材的重要內容,一般稱為教育的理論(哲學)基礎。我國的教育學教材則很少涉及到西方教育哲學流派的教育哲學觀點,這在日益國際化的時代對培養教師顯然是重要的缺憾。
  • 教育理念:自考校園文化的核心
    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中國古代文化的核心是中國傳統哲學。我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核心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自考校園文化的核心,就是自學考試教育理念。因此,從其產生的淵源來看,自學考試教育理念是自考校園文化的核心。其二,從結構來看,自學考試教育理念,是自考校園文化的核心。文化的結構有三個層次,即「物」、「心」和介於物心之間的制度、宗教、藝術等。自考校園文化也不例外。
  • 學哲學無用?錯了,從哲學的本源定義說說西方經典三大學問
    而就是這麼一位被西醫推崇為鼻祖的人,在西方傳統理念中,也是將其歸為「哲學家」而不是醫學家或者別的什麼。據此,可以概念性、籠統地這樣理解:在以歐洲為最主要代表的西方傳統理念中,哲學,是包羅萬象的領域,一切關於自然科學和人類社會的學問,都歸在其中。這樣的話,粗陋地說,哲學,它就是一個「大筐」,啥都能往裡裝!
  • 大學的校訓決定了大學的身段:為什麼自由是教育的核心理念?
    盧梭是法國18世紀啟蒙主義運動傑出的思想家,是自然主義教育的奠基者。在盧梭看來,遵循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因為人最重要的自然權利就是自由,每個人生來就是自由的。基於這種理念,他認為教育必須遵循自然的要求,順應人的自然本性,反對壓制兒童的個性,束縛兒童的自由。隨著思想啟蒙運動的開展,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也迅速傳播到歐美各國,成為這些國家主導的教育理念。
  • 教育|如何理解核心素養?一點最不可忽視
    「核心素養」從2016年開始就是風靡中國教育界的概念,如今不僅學術理論上有千千萬萬的研究,也頻頻見諸中小學的教學研討中。那麼「核心素養」到底指什麼?最終指向什麼?對這個問題的了解,或許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更好地理解新課標的理念要求。
  • 自我的尋求:中國教育哲學的自我認同
    顯然,這三個問題也就是歷史哲學的三個基本概念,即關於發展的概念、關於目的的概念,以及關於價值的概念。[3]學界對中國教育哲學發展的回顧性反思本質上都是希望能抓住那些對歷史反思來說真正至關重要的問題:如果說中國教育哲學發展了,那麼它發展了什麼?中國教育哲學的真正貢獻是什麼,價值何在?教育哲學研究工作者以怎樣的姿態回應了時代精神?要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有清醒的歷史理性。
  • 現代素質教育最核心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而為了讓每個人都學會創造自己的卓越人生,是素質教育最核心的基本理念。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的時候,卻可以改變我們自己。當傳統教育模式與現代教育模式相牴觸時,我們必須明白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麼,我們左右不了別人,但可以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理智,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 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成長為起點,以營造書香校園等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新教育的核心價值。其主要理念分為以下五個方面。核心理念之二: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新教育實驗認為,人的一生有許多比考試分數更加重要的東西,其中關鍵的是關乎一個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習慣、技能與生活方式。教育應當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
  • 孫茂華 董曉波:西方教育思想的後現代主義特徵
    另一方面,後現代主義並非無本之木,它是植根於西方文化傳統之中的。因為後現代主義思想的本質特徵就是對起源於希臘的西方哲學傳統,特別是繼承和發揚這個傳統的「現代主義哲學」的全面批判,這標誌著當代哲學思維的一次重大轉向。
  • 推薦 | 名校長的重要職責:凝練學校教育哲學
    西方教育發達國家對學校教育哲學普遍比較重視。許多中小學校長認為,學校教育哲學是學校辦學的靈魂和核心,也是他們對外交流的首要內容。1991 年,英國科學和教育部頒發的《學校發展規劃實踐指南》中指出,學校教育哲學在學校管理中具有滲透性的指導價值,制定學校發展規劃最重要的是確立一所學校的教育哲學。2.
  • 魏書生「育人」核心理念:「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自育自學」
    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 周麗梅 廖秀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也走過了不平凡的70年。70年裡,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師資隊伍逐漸壯大、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基礎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我國進入了教育發展的新時期。在這個過程中,也遇到過一些待解難題:如教師隊伍質量仍待提高,城鄉教育差距等。
  • 【前沿】學校教育哲學的包含哪些觀念?
    所謂觀念表徵,則是指學校教育哲學觀念要素的呈現方式與結果。(見下圖)(一)學校教育哲學的本體觀這裡所說的本體觀是指學校主體通過高度抽象的認識活動,從學校生活現實中發現、凝練和形成的對本校存在與發展最基本、最根本的起始範疇的認識。
  • 通識教育是最完美的教育理念嗎?
    4月27日,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的首個核心科目通識教育開考。通識教育理念最早可追溯到中國的先秦六藝以及古希臘的博雅教育。它強調的是通才教育、全人教育。可見中國古人就十分推崇通識教育。那麼,通識教育真的是最完美的教育理念嗎?答案是肯定的。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它是最完美的。只不過,理念與現實之間往往還有一段距離。通識教育在香港自2009年香港推行新高中課程改革,通識教育就成為新高中必修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