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對歸隱生活的嚮往之情的古詩

2020-12-14 秋月平沙

一首對歸隱生活的嚮往之情的古詩滿江紅 · 暮雨初收作者:柳永

暮雨初收,長川靜、徵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

解釋:

【1】「暮雨初收,長川靜、徵帆夜落。」是指傍晚的落雨剛剛停止,桐江一片寂靜,遠徵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2】「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是指對面的島嶼上,水蓼稀疏霧靄寒涼,秋風吹拂蘆葦蕭索作響。【3】「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是指多少漁人行駛著小船,卻只見船上的燈火飛快地回歸村落。【4】「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是指對此令我思念起回歸的路程,對漂泊生活產生了厭倦而憂傷的情緒。【5】「桐江好,煙漠漠。」是指桐江景色美麗,霧靄漠漠密布。【6】「波似染,山如削。」是指好似進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7】「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是指白鷺和魚兒圍繞嚴陵瀨飛翔和跳躍。【8】「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是指遊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無成,何況早就有歸隱雲山泉石的心願。【9】「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是指回歸吧,羨慕淵明的躬耕田園,厭倦仲宣的從軍艱苦。

評析:詞的上闋分為兩段,前半段寫傍晚雨後蕭瑟之情,後半段寫漁人歸家之景,反抒詞人歸思之情;下闋寫桐江一帶的奇山異水,引發詞人倦於遊宦的心緒及渴望歸隱的願望。整首詞抒發了詞人對遊宦生涯的厭倦和對歸隱生活的嚮往之情。

相關焦點

  • 孟浩然歸隱前寫給王維的詩,句句都透著失落之情
    在古代有許多詩人都寄情於山水,歸隱于田間,過著神仙一樣的日子,讓人羨慕不已。然而,通過仔細品讀他們所留下的古詩,詩詞君卻發現他們的生活,與我們想像中大不一樣。因為寄情於山水之間,並不是這些詩人的畢生追求,反而是一種無可奈何之舉。詩詞君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們通常都是懷才不遇,無人賞識,才迫不得已而歸隱南山的。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孟浩然的這首《留別王維》中,就可以看出一二。這是孟浩然在歸隱之前,給他的好友王維寫的一首古詩。
  • 一首古詩全面反映陶淵明的農耕生活,雖然貧困但是卻樂此不疲
    他被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開闢了中國古典詩詞當中的田園詩,而且他「不為無鬥米而折腰」的高尚品格在後世贏得了很高的讚譽。我們最熟悉的詩歌,莫過於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和大自然,身心融為一體的詩人形象。畢竟在官場當中處處不得意,回到故鄉,以種地為生倒也是人生一個瀟灑豁達的選擇。
  • 範成大嚮往歸隱田園之作,人生得一閒字,便如同得了禪的真諦
    範成大實在是厭倦了這種仕途經濟,就多次申請退休,終於在58歲時成功歸隱,其後在石湖定居了十年,過著散淡悠閒的生活。   所以詞人經過一番風雨之後,就不會再有任何遺憾,「長年心事寄林扃,塵鬢已星星。」他說自己嚮往歸隱已有多年,如今雙鬢已經星星點點地斑白,早已厭倦了宦海沉浮。
  • 10首寫歸隱的詩詞,離別繁華世歸隱山竹林
    在古代詩詞中,有一類特殊的題材——隱逸,或者說歸隱,指的是嚮往或歸隱田園生活,描寫秀美的田園風光,抒寫清閒安逸生活的詩詞。讀來格外清新自然,巧妙新穎。這首詞作於辛棄疾閒居帶湖時期,是一首宣洩厭棄官場、決意歸隱的詞章。不論在抗金戰場,還是在文苑詞壇,辛棄疾都如虎挪獅拏,但這樣一位高才,卻長期被旁置閒居,報國無門。詞人意託於松竹花鳥,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
  • 一首寫暮春景色的古詩,表達惜春之情,詩人的名字卻是個亮點
    今天我們帶來的這首古詩並不太知名,這是一首描寫暮春景色的古詩,表達了詩人惜春之情。其中不乏有愛惜時間的描繪。但是相比這首古詩的內涵來說,詩人的名字卻是一個亮點。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
  • 韋應物最「冷」的一首唐詩,寫的是秋天景色,但抒發的是寂寞心境
    同時他的一首寫離別後重逢的詩句,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更有清麗之美和無窮的意境韻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唐詩的豐味之美。作為中唐時期很有名氣、也很有代表性的詩人,韋應物的仕途發展一般。由此他也把目光更多投向詩詞當中,他的詩詞當中可以看到個人的品格追求,對於景色描繪特別偏愛,對於歸隱生活也是充滿嚮往。
  • 三首落日詩詞,一首嚮往,一首思鄉,一首感傷
    那麼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三首落日詩詞,有嚮往,有思鄉,有感傷。1.《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唐·王維)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在這首詩中,王維指出了落日是閒適生活的美好景物。除了落日之外,還把秋水、炊煙等景物融匯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意境。我們生活在物慾橫流的社會,對王維詩中的意境,不知道有多少人嚮往?蘇軾曾對他的詩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的詩以五言為主,又好禪理,所以被後人稱為「詩佛」;他的畫也非常厲害,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 55歲陸遊被彈劾不得不歸隱故鄉,一首宋詞寫盡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
    既然懷才不遇,空有報國之心,還要面對排擠,為何一定要留在仕途,非得最後撞個頭破血流?或許他們是受到了儒家思想學而優則仕的影響。畢竟前有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歸隱山林,最後的結局卻非常悽慘。他們內心當中都有著忠君報國和建功立業的信念。
  • 《歸園田居》:一首詩了解古代第一隱士陶淵明的歸隱原因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一首詩了解古代第一隱士陶淵明的歸隱原因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提到「晉陶淵明獨愛菊歷史上也有評論,說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那麼,他歸隱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根據他的一首作品《歸園田居·其一》,來試著分析一下其中緣由。
  • 孟浩然最美的田園詩,生活恬靜閒適朋友熱情好客,令人嚮往的生活
    在你心中嚮往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呢?一個人住著幾百平的豪華別墅?每頓吃著各種山珍海味?出門有豪車接送?整天被一群浮誇虛偽的朋友圍著?人人都看你臉色活著?這樣的生活真的是人人都嚮往的生活嗎?真正嚮往的生活真的不用太熱鬧。因為太熱鬧的生活始終有一個危險,就是被熱鬧所佔有,漸漸誤以為熱鬧就是生活,熱鬧之外別無生活,最後真的只剩下了熱鬧,沒有了生活。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一首關於生活的古詩。它就是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 一首寫清明節祭拜的古詩,看似諷刺祭拜者,實際寫一種生活態度
    我們古代傳統相對於逝去的人,對於祖先向來有著深切的思念之情。清明節的時候祭拜先祖,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思,祈求能夠保佑家運綿長,給子孫後代帶來祝福。這是祭祀的題中之義。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詩人也對於這種祭祀的有了更為深刻的思考。今天的我們,祭祀更多的注重於形式,而並非真心實意的去懷念、緬懷祖先,以往的人們也是如此。
  • 清代詩人大徹大悟後,即興寫下一首田園詩,闡明自己的歸隱之心!
    說起歸隱,或許是古代文人們的一個共有嗜好,也似乎都要與「山」有關,陶淵明說「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王維說「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等等。然而歸隱真的要一個人深居青山?真的要不食人間煙火?其實不然,或許真正的歸隱就是我們身邊的鄉村田園。
  • 辛棄疾很有禪意的一首詞,盼望歸隱田園,自在忘機,禪意盡顯
    下面這首作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辛棄疾很有禪意的一首詞,歸隱田園,自在忘機,禪意盡顯。 瑞鷓鴣(京口病中起登連滄觀偶成)宋代:辛棄疾聲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與願違。山草舊曾呼遠志,故人今又寄當歸。何人可覓安心法,有客來觀杜德機。
  • 水平很高的一首清代古詩,無一生僻字,美麗的詩意讓人想家
    這首古詩就是清代詩人施閏章的《過湖北山家》,整首古詩談不上多麼有名氣,這個詩人在歷史上留下來的作品也不是很多,但這首古詩卻有著美麗的詩意。千萬沒有一個生僻的字眼,卻成為了清代詩人筆下最有詩意的秋日故鄉。詩歌一開始就顯示詩人在外奔波了許久,如今終於要回家了。
  • 杜牧的一首詩,描寫宮女孤寂的生活,縈繞著一股幽怨悽婉之意
    《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是,描寫一位孤獨的宮女,在秋天的夜晚,無聊的望著天上的牛郎織女星,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表達了宮女孤寂無聊的生活。   《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 柳永50歲時渴望歸隱,這首詞情景交融,讀來盪氣迴腸
    北宋一位才子50歲依然仕途不得意,便賦詞一首抒發萬千感慨。滿江紅北宋:柳永暮雨初收,長川靜、徵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
  • 王灣:因一首詩而流傳千古的詩人,輕輕地一揮手,便歸隱山水中!
    王灣:海日生殘夜,一句萬古傳在大唐星光燦爛的詩人中,有很多人是憑著一首詩,甚至一句詩而聞名天下的,如「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張繼,「年年歲歲花相似」的劉希夷等等,據說後者還為此丟了性命。同那些大詩人相比,這王灣實在是個不起眼的人物,但他的一首詩,歷代唐詩選本都少不了它,也被選入歷代的教科書,這便是他的名作《次北固山下》。
  • 如果用一首詩詞形容你嚮往的生活
    如果用一首詩形容你嚮往的生活,你會選擇哪首呢?我會選擇辛棄疾那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 古詩三百首當中膾炙人口的詩篇,一首離別詩寫得情意盎然
    今天我們所分享的這一首古詩,同樣描寫的是離愁別恨。不過這首古詩角度比較特別,他並沒有直接寫直接表達離別之情,而是以載人遠行的行船作為情感抒發的對象,從側面抒發了離愁別恨,卻一樣寫得情意盎然纏綿悱惻。這首古詩之所以膾炙人口,流傳甚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書寫角度的不同。古往今來很多的表達離愁別恨的古詩,都是從兩人的深情離別開始的,所藉助的意象大都是春天、秋天、飲酒、折柳、長亭、夕陽等等,盡力渲染離別場景之悲。
  • 古詩鑑賞之比興手法習題練習詳解
    2020年中考語文古詩鑑賞之比興手法習題練習詳解這次課程我們來練習一下比興類的古詩鑑賞,教你輕鬆拿下古詩鑑賞。苕之華,芸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B.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三歲貫女,莫我肯顧。C.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D.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3.李商隱《無題》中運用了比興手法的一聯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