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讀古典詩詞,對於那些抒發豪邁情感、卻又遭遇懷才不遇的文人有了許多的了解,但是也感覺到很奇怪。既然懷才不遇,空有報國之心,還要面對排擠,為何一定要留在仕途,非得最後撞個頭破血流?
或許他們是受到了儒家思想學而優則仕的影響。畢竟前有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歸隱山林,最後的結局卻非常悽慘。他們內心當中都有著忠君報國和建功立業的信念。對於他們來說,生命不是最可貴的,在有限的生命當中不能出人頭地才是最可悲的。
不過當他們歸隱山林之後,那種無官一身輕的情緒也讓他們開始享受生活。比如今天我們所分享的就是陸遊的一首宋詞,寫於陸遊55歲被彈劾不得不歸隱故鄉的時候。雖然這首詞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其中所描寫的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還是讓人感覺很舒服。
且看:
採藥歸來,獨尋茅店沽新釀。暮煙千嶂。處處聞漁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個閒人樣。
這首宋詞的題目是《點絳唇·採藥歸來》,寫於公元1180年,陸遊時年55歲。陸遊在官場受到排擠,被彈劾回到故鄉。這個向來壯懷激烈,憂國憂民的著名詩人,在田園生活當中,尋求到了一種生活的寧靜。
開篇詩人就寫出「採藥歸來,獨尋茅店沽新釀」,回歸田園,詞人的生活怡然自得,「採藥」、「沽新釀」是歸隱生活的兩大主題。而且此地「暮煙千嶂」、「處處聞漁唱」,一派令人感到舒適的田園牧歌,讓詞人沉醉其中。
下片寫自己蕩舟江河之上的追求,「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沽新釀」之後,陸遊「醉弄扁舟」,感受柳宗元「獨釣寒江雪」的境界。「不怕黏天浪」寫自己在風雨中泰然自若,也更寓意自己在宦海的風雨飄搖中堅守理想和信念,不會有任何懼怕。
之前在朝堂受盡排擠,如今在「江湖上,遮回疏放」,把酒當歌,盡享人生自由之歡樂,就「作個閒人樣」,摒棄這世間一切的煩擾,只需要在此時「作個閒人」,才會真正看到人生本來的模樣。
我們通讀這些古典詩詞,就會發現詩人被貶是不變的主題。他們渴望建功立業的忙碌,歸隱山林則被視為「作個閒人」。這體現了他們積極進取的心態,也代表了古代士大夫價值觀念的追求。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