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9月19日的首屆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上,未來科學大獎監督委員會主席高西慶現場連線生命科學獎獲獎者、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及物質科學獎獲獎者、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兩位獲獎者當場發表了獲獎感言。
未來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發起,旨在獎勵為大中華區科學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不限國籍)。
丁洪介紹未來科學大獎評審情況
大獎成立管理委員會,下轄監督與執行機構,評獎機制與諾貝爾獎、圖靈獎等世界著名科學獎項接軌,由九位華人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專業評審,以定向邀約方式提名,評審過程獨立進行,各方對評選結果均不能施加任何影響。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捐贈人與未來論壇理事及未來論壇秘書長在新聞發布會現場合影留念
科學委員會成員包括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丁洪、芝加哥大學何川、普林斯頓大學李凱、北京大學饒毅、北京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田剛、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王曉東、麻省理工學院文小剛、南方科技大學及美國西北大學夏志宏、哈佛大學謝曉亮。
高西慶介紹未來科學大獎章程
評審全程秉持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則,保證高度獨立,由監督委員會和監督機構畢馬威(KPMG)全程進行了監督。對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兩大獎項,獎金來源於未來論壇理事捐贈,單項獎金金額100萬美金。每項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沈南鵬介紹生命科學獎緣起
生命科學獎的捐贈人為丁健、李彥宏、沈南鵬、張磊;
鄧鋒介紹物質科學獎緣起
物質科學獎的捐贈人為鄧鋒、吳亞軍、吳鷹、徐小平。
未來科學大獎作為中國大陸民間出資的第一個科學大獎,目標是成為在世界領域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科學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