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丟裡 | 殯葬與城市: 跨越時空的生死羈絆

2021-02-20 歸格 GRID

歸格按:

本文是西浦設計學院建築專業2020屆畢業生辰胤(現為YIN_ARC_DESIGN STUDIO聯合創始人)對他「零葬」主題畢業設計的思考筆記。從生到死,跨越了人生中不同的多元世界,敘寫著不同階段的人生篇章。一切事物在結束高速運轉之後,當世界再次回歸沉寂之時,你是否想到過自己將如何離開這個世界。如何逝去?如何存續?如何與自己做一次告別?

當第一次聽到「零葬」這個詞語時總讓人聯想到一切與死亡相關聯的事物,然而死亡卻又是人們日常中最避諱談及的話題。尤其是在大多數中國人的心中,死亡往往與不好的事物相聯繫,醫院的停屍房,殯儀館的火化間,半山的墓葬群,似乎都被冠上了通往死亡世界的大門的寓意。人們總是對其避而遠之,怕沾染逝者的陰氣,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晦氣和不利。但是細細想來在歷史的進程中,中國人在避諱死亡的同時卻又為它舉行著盛大的儀式,試圖通過這些儀式為逝者在下一個輪迴中續寫前世的篇章。所以殯葬建築在這樣背景下的存續與表達,能直接在多個維度世界中產生影響,為建築設計本身賦予更加豐富的內涵與思考。

在十九歲之前我並未真真正正地經歷和思考過生死離別,也沒有想到過自己的設計有一天將會涉及到這個陌生的領域,一切的轉變也許是大二那年,朋友的突然離世給自己造成的巨大打擊和悲痛,讓我開始思考在不同維度的世界中生死是如何被呈現的;人們在進入黑暗的瞬間是否還在尋找著光芒;人作為高等生物在面對生死之類的沉重的話題時是如何表達自我的內心世界的。

因為是第一次感受生死別離吧,我選擇逃避參加朋友的葬禮,最後只知道熱愛自由的他最終像魚一樣回到了水裡。接下來的兩年生活學習中遇到許多很喪的事情都會去獨墅湖邊,離水近的地方和他說說話。或是機緣巧合的在每年的十二月份夢到點什麼,在微信上和他發幾條不會得到回覆的消息。在一次和Chen的聊天中談及此事,他認為我這樣的行為或許來源於對朋友的愧疚和自責——這也將給我造成許多困擾。Chen告訴我說也許我應該去學會去放下,通過一個儀式和朋友做一次真正的告別而不是或多或少的一直沉浸在無盡的思念之中。

也許是機緣巧合亦或是命中注定,在畢業設計的眾多課題中」ZERO BURIAL」的出現似乎是在暗示,我可以通過這個課題來完成這次告別的儀式,並通過對於建築語言來替代自己的情感來表達對於生死羈絆的理解,探討在不同維度世界中殯葬建築與城市的關係,完成一個承載著複雜情感和設計空間的殯葬建築設計。

在設計之初項目的場地位於溫州甌海區的一片群山之中,山前是一片廢棄的村莊,曾經生活在這裡的村民早已搬遷到河對岸的高層現代住宅中。但是諷刺的是在更加「發達」的現代空間中生活的村民卻經常留戀於村莊中的房子和山腳那幾畝田地。

在我眼中,高聳的水泥深林(高層住宅)與田野樹林(傳統住宅)似乎向我們展現了當今中國城鎮化快速發展背後的弊端與問題。在中國,村莊每天都經歷著遺棄或拆除,城市的快速更新促使其對於土地的需求日漸加劇。更有趣的是,在政策推動城市化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政策也要求保留傳統村莊。這種看似矛盾的願景怎麼可能實現呢?村莊之死,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是空間上的。

城市空間應當為失去這個村莊而哀悼。城市發展追求一味的擴張,追求現代化是阻礙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傳統的殯葬方式也是這其中最為複雜的問題。傳統殯葬形式中大量的火葬導致了空氣的汙染和土地資源的浪費。而Zero Burial是一項土地使用保護政策,它代替傳統殯葬方式擁抱可持續的水上喪葬技術,從而更好的解決傳統殯葬不可持續的問題。雜亂無章的原則賦予時代以特徵,而零葬是一個突然的間斷。發揚傳統不應該是一種保護行為。我們可以創新。從源頭上重新審視傳統;重新定義相關性,重新想像殯葬意義或形式。

我的設計探討了傳統殯葬建築與城市的關係,過度的城鎮化發展導致城市快速擴張使得原本處於城市邊緣的殯葬建築不斷後撤。在未來的某一天,不同城市的邊界將相互融合,殯葬建築將不再處於城市邊緣而是位於城市之中。

我們可以想像,在2080年的中國,在經歷了一段不可持續發展的猖獗時期之後,這座城市發現自己已然成了一個無窮無盡的異域,一系列無處安放的空間,一系列黑暗內部的世界。超高密度的塔樓佔據了每一寸城市土地,黑暗和混亂充斥著每一寸城市角落,飛行機器重塑了建築物的入口和建築和運輸方法。

在這樣的時代之下,土地成為了最寶貴的資源。隨著家庭工作的轉變,不再需要辦公空間,家庭遷出重度汙染的城市尋求和平與自然,辦公樓成了被遺棄和遺棄的城市巨石。(正如這次新冠疫情對於世界的影響一樣,疫情導致了城市運轉方式的轉變,人們被迫做出改變,從而進入新的運轉方式)

同時,殯葬建築作為一種傳統上位於城市邊緣的建築類型,佔據著寶貴的土地,轉變未來語境下殯葬建築的新形勢也是城市的必然選擇。

一座位於城市之中的殯葬空間,是我們集體生活的紀念。

設計項目場地位於溫州市區,為2080年的殯葬系統而建。該項目重新設計了殯葬建築的類型學,作為一個快速構建的組件和元素系統,可用於改造和再利用廢棄的辦公樓,用於城市葬禮,並延續公共空間作為紀念的外圍傳統。項目利用寄生性的增加和幹預性的適應來形成連接的葬禮和紀念性居住區,並作為一個類型系統,可以適應進一步的地點和規模。與此同時水元素的的加入也為沉寂的空間增加「活」的元素。

「水是地球的靈魂」 「沒有光,空間是被遺忘的。」

一個由水和光構成的建築,作為感覺和材料,有可能談論生命和死亡。在某些方面,所有的建築物都必須管理水;一座再利用的建築物或許更應當這樣做。循環流動的水環繞在建築四周,似乎是自然在治癒每位到來的訪客,通過對於水的設計利用讓訪客在空間中更加輕鬆和舒適,從而賦予建築空間更多潛在的可能性。

場地的首層和地下空間有著豐富的水元素,從位於廣場上的四個入口可以進入位於地下的「序曲」空間,悠長的廊道兩側是188根五米高的大理石立柱,高挑的空間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肅穆之感。四周的牆體沒有過多地裝飾,利用簡單的夯土牆面,刻畫著不同時代城市對於土地的改造印記。位於廊道中央的是池塘的水景,水簾從上而下的落下,落入池塘平靜水面,泛起無數的水花和漣漪。為原本肅穆安靜的空間增加了幾分生的情趣。從空間頂部的孔隙中透過的陽光與紛落的水珠在空間中形成曼妙的折射,波光粼粼之間為每位訪客的內心照亮了一束希望的光芒。

訪客漫步在光影迷離莊重肅穆的「序曲」空間,層層引入,恍惚間移步到了位於主體建築空間的訪客接待區。巨大的構件替代了原本高層建築立面的封閉設計,貫穿建築底部六層的巨型混凝土構件通過拼裝的方式與原有建築連接,不同建築語言的匯集在這個空間中慢慢展露出來。

這裡的建築語言表達或許來源於春節前的印度之行——

聆聽了Doshi先生介紹他和柯布西耶的點滴故事,

這段經歷的記憶似乎在某個瞬間印入了我的畢業設計,下圖為劉奕萇攝

這座殯葬「巨石」的建築語言是借鑑傳統的形式和象徵手法,進行多層次的敘述,並利用空中建築和重組的前瞻性思維方法而發展起來的。這種轉變是身臨其境的、基本的、分階段的。敘事性的手法源於對於建築和空間的不同分割和主題表達。希望訪客在拜訪每個空間的同時,無意識的完成了對於這個建築的敘事體驗,這似乎和詩歌的起承轉折一般,將多個並行的物理空間和意識相互融合,空間承載的不僅僅是意識實體而賦予它跨越生死世界的意義。最終我通過一系列的設計幹預手段和建築元素,創造了一個多層次的葬禮空間;一個以紀念花園為背景的巨石;這是一個由傳統元素和印象組成的舞臺式建築;一種全新的城市葬禮類型。

這次畢業設計對於我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因為疫情的原因無法線下交流,從前期研究到項目設計都需要獨自去完成。傳統的項目設計中研究和設計的佔比一般都是三七分,但是由於我堅持要把畢業設計作為一個研究導向型的項目。項目的研究部分被擴大到60%,為了更多的探究殯葬,城市,文化以及生死等關鍵詞的關係,探究其中的文化內涵和潛在矛盾。重塑新的建築語言,構建對於未來殯葬空間的想法。更多的研究內容導致我項目設計的部分被急劇壓縮,這一做法也導致了我將會面臨來自畢業設計規則的懲罰,因為傳統的畢業設計中對於設計部分有著極高的要求,如果無法滿足其中任何一項將面臨不及格的風險。但是在導師的支持以及自己的努力下,最終勉強滿足了課程要求,並將自己對殯葬建築的理解很好的表達出來。(特此感謝建築系David Vardy導師,Yang Jing老師,以及遠在曼大的Jose先生)

本科畢設的成功對於我來說也許不只是建築學習生涯的裡程碑之一,也是在自己內心完成對朋友逝去的悼念「儀式」。這個作品的成功是我對於他最好的祝福,也是從內心完成了和他正式的道別,彌補沒有參加葬禮的遺憾和自責。不再被過去羈絆,而是經過這次對於殯葬建築的設計,使我更好地理解了不同時空的生死別離,將羈絆轉換為一種動力。帶著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未來的每一天。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內容編輯:肖語吟

視覺編輯:陳   曦

審核:錢可歆  呂如清

西交利物浦大學建築學生雜誌

從設計者角度審視空間與生活的慣習

歸納現象的成因   構思將至的圖景

相關焦點

  • 【漫畫】《宇宙警探》與《家庭教師》,跨越時空的羈絆
    某年某月某一天,天真善良的少年要去拯救世界了!在《家教》裡,身為彭哥列家族的超級殺手的Reborn,接受了家族第九代首領的委託,立志將阿綱培養成為第十代頭目,看起來可愛,實際並不是這樣。同樣的,《宇警》也不能落後,萌萌的,具體年齡不詳、出生地不詳的第四代共生體多爾(ドルー),大眼睛、圓腦袋、W形嘴,天野娘標配的可愛元素一個不缺。
  • 跨越生死的愛情,總是令人熱淚盈眶
    視頻裡的呂澈抿著嘴,沉默不語。劉子瑤明白,他是怕拖累她了。劉子瑤說不管,我就是要嫁給你。這是劉子瑤第一次見呂澈哭得泣不成聲,就是這一刻,劉子瑤心想,一定要嫁給呂澈。天天都呆在家裡。劉子瑤越發想念呂澈了,就開始織起了圍巾,想在情人節時送給他。之前從來不做飯的劉子瑤,也開始在家裡做各種菜式,包餃子、炒菜、煲湯,劉子瑤都不敢相信自己怎麼那麼快就學會了。
  • 《環形物語》劇評:在跨越時空的寂寥中堅守愛
    它的8集裡的絕大部分篇幅都是冰冷的,寂寞的,去情緒化的,但卻能令看完的你察覺到那種滿到已經要溢出的情感——無論它是情人的愛、家人的關懷,甚至是超脫物種之間的情感連接。準確來說,《環形物語》不是科幻劇,卻又勝過科幻劇。它隱蔽在科幻的設定之下,對友誼、家庭、愛情、責任、生命進行平鋪直敘的探討。
  • 十月新番《RErideD跨越時空的德希達》第1話完整梳理!
    《RErideD跨越時空的德希達》是今年10月份的一部科幻新番。它於9月底先行開播4集,並在每周三晚22:00登錄B站。從標題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部涉及穿越時空題材的作品,並涉及機器人與戰爭元素。作為這部動畫的主人公,德希達究竟為何跨越時空,又想要尋找什麼?
  • 10年前,殯葬專業就已火爆過
    今年9月,安徽城市職業管理學院開設了安徽首個殯葬專業,新生入學兩月,就已被「預訂」。近期,該新聞一度衝上微博熱搜,微博上對該專業的評論,多是理解、包容、鼓勵的聲音。2016年,中新網曾報導,該校自1995年創辦殯葬專業的20多年來,已為全國殯葬行業輸送了近5000名畢業生。而據澎湃新聞統計,目前,全國僅5所高職院校開設「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近年,這幾所院校該專業每年的招生數量加總,也僅五六百人左右;單個院校的招生人數,呈上升態勢。
  • 現代守陵人,跨越時空的精神守護者
    逝者遠去,留下的只有墓碑,而能跨越時空阻隔的,是他們的精神。堅守崗位的守陵人,就是跨越時空的精神守護者。在武漢市九峰山革命在武漢市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園,王盛勇已經堅守23年。1995年,退役後的他帶著新婚妻子,到陵園管理處工作,當起守陵人。逢年過節,全家人會一起為烈士墓碑做清潔。
  • PP視頻《跨越時空的回信》熱播 孤膽英雄楊根思「三個不相信」精神...
    本期PP視頻《跨越時空的回信》以「捨生」為主題,展現了兩位傳奇烈士如火的青春。1950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爆發,連長楊根思和連隊接到的任務是堅守長津湖畔下碣隅裡外圍1031高地的東南小高嶺。小高嶺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守住小高嶺就等於「卡住了敵人的脖子」。任務重大,戰鬥艱巨,楊根思給戰士們做了一場戰鬥動員。在動員會上,楊根思慷慨激昂地說:「在革命展示面前,我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 紀念喬寬元|致敬文化殯葬踐行者喬老爺
    平日裡,我們習慣暱稱喬教授為「喬老爺」,這與他總是笑容可掬的臉龐,滿頭銀髮下戴著一副方框眼鏡的親和形象十分貼切。每每思懷,喬老爺邏輯清晰的睿智見解,抑揚頓挫的獨有音色、音調,猶在耳畔響起,成為與他親近之人永不磨滅的記憶。
  • 第四屆中國當代生死學研討會在上海師範大學召開
    會議邀請了海峽兩岸知名生死學、殯葬學、生命文化教育、生死教育學、醫學、哲學、倫理學等知名學者共同研究與探討了當代中國的國情下「生死學的學科建構與生命文化教育師資培育」的主題。在會議期間,同時還舉辦了第一期中國當代「生死教育」師資培訓班,邀請參會的知名生死教育專家為學員授課,嘗試為需要開展生死教育的醫護人員、大學教師等一線工作者提供智力支持。
  • 《想見你》7.16起登陸日本 更名《跨越時空的愛》
    《想見你》7.16起登陸日本 更名《跨越時空的愛》 時間:2020.07.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 HelloKitty《ForeverLove跨越時空的愛》全球巡展月底降臨鄭州
    她的形象出沒於廳堂裡、碗碟中、衣物背包上……她就在你心中,是你我的忘憂草,童年的好閨密,全球時尚潮流的風向標。2014年,全球共有109個國家和地區迎來慶祝Hello Kitty40周年的活動。既然她這樣受歡迎,我們也期待著能夠舉辦一場全國性的巡展活動,讓Hello Kitty有機會與她的忠實粉絲們見面。
  • 高校殯葬專業剛入學就被預定 股市中從事殯葬行業股票有哪些
    兩天前,安徽城市職業管理學院設殯葬專業的新聞登上微博熱搜榜。校方稱,不少學生剛入學就已被就業單位「預定」,學生結束實習後一個月的收入就能達到5000元到6000元,引發網友熱議。截至目前,全國擁有殯葬專業大專院校共有5家,分別為: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武漢民政職業學院、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及安徽城市職業管理學院。此外,黑龍江省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福建省民政學校、河南民政學校三所中專院校也設置了這一專業。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社會學教授楊根來說,這些年來,這些院校已經給殯葬行業輸送的人才將近上萬人。
  • 自貢城市IP《時空龍騎士》將登央視,引領中華恐龍熱潮
    正基於此,自貢以恐龍為起點打造了城市超級IP,通過《時空龍騎士》的傳播,打出自貢恐龍之鄉的名片,吸引世界恐龍愛好者前來。  跨越空間,帶你領略自貢風情  在《時空龍騎士》動畫場景中,還將自貢著名的恐龍博物館、燊海井、鹽業歷史博物館等自貢城市地標型景點進行了1:1的還原,生靈活現的把富含自貢地方文化的特色建築由三次元世界映入二次元幕布,用動畫形式展現了自貢的鹽業歷史和恐龍文化的悠久。
  • 《復聯4》吐槽時空bug,這部電影給出如何回到過去的正確答案
    還記得《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上映的時候,導演給了從《復聯1》開始入坑的小夥伴一個大大大驚喜,在電影裡重新回到當年的場景裡,看著我們熟悉的復聯成員再次在紐約街頭大戰,這一招「回憶殺」簡直太好使了好嗎!七年前熟悉的場景剛開始就看得我眼淚譁譁的啊!
  • 十五年堅守——一位殯葬師的職業經歷
    清明節前,青海省西寧市神安民族殯儀館殯葬師鄭有平在接受採訪時說。今年37歲的鄭有平已經在殯葬師崗位上幹了15年。談到緣何做出這一決定,鄭有平說:「21歲那年,我爺爺去世了。當時喪事辦得很倉促。」他停頓了一下,語氣中多少有些遺憾,「去世的人沒什麼可怕的,我當時就想以後從事這一行,讓每個人都能安詳、有尊嚴地離開。」
  • 最後一個風口:網際網路殯葬
    如果網際網路巨頭們糾葛資本的力量繼續無度下沉無序擴張的話,那麼「網際網路殯葬」這麼扯淡的事情怕是真的要來了。……01困在系統裡的你我作為一個80後,才知道人過35歲必然面臨著重新選擇。可還是「困在系統裡」 的人啊……生活本已如此艱難,奈何這些吃飯的營生又被巨頭強行分了一杯羹。02貪婪比疫情更可怕2020年疫情肆虐給實體經濟帶來巨大的衝擊,比之更可怕的是網際網路巨頭們無度下沉的貪婪和瘋狂打壓的手法,讓勢單力薄的小微個體經濟面臨生死。
  • 穿越時空、跨越國界,追尋和平真諦 —— 一位在寧外籍教師的和平...
    雖因疫情只能隔屏交流,但對和平的共同渴望,都濃縮進了小小的課堂,穿越時空、跨越國界。  「雲」課,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這座美好的城市曾經歷過這麼大的傷痛,它的記憶還有多少?」麥可·喬利說,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應給這些即將去往世界各地的孩子們上一堂怎樣的和平教育課。  課堂,來了大屠殺受害者家屬
  • 上海殯葬服務中心副主任餘忠明:3D列印遺體修復受歡迎
    在第四屆中國當代生死學研討會上,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副主任餘忠明做了相關發言。餘忠明表示,開展生命文化教育,是民政部等9部委從堅定「文化自信」的高度,推進中國殯葬事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上海建設「人文之城」的應有之義,是新時代殯葬行業的新使命。
  • 跨越時空天津博物館看館藏文物
    展區共設三大板塊:天津博物館館藏文物、天津運河文化、天津老城廂,通過現代技術實現了展覽空間協調化、虛擬內容景觀化,使觀眾跨越時空身臨其境地了解文物的背景故事、時代場景、歷史出處,進一步增強了文物和歷史的表現力、感染力、趣味性,提高了博物館的科普、教育和娛樂功能。
  • 這些時空交錯的劇,又甜又燒腦!
    前兩天鵝給大家盤點了那些跨越三生三世的愛戀.這些跨越了三生三世的愛戀,一個比一個甜!除了時間維度的跨越,影視劇編劇們還喜歡從空間角度寫故事。此類型劇用「時間異化」設置線索,天然地就帶有一種懸疑神秘感,相比純戀愛主題,故事性會更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