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每位學子人生重要的轉折,是每個家庭的希望,也是國家進步篩選人才的重要渠道。每到高考錄取季節,除了考生和家長緊張外,各大高校的招生辦也是「忐忑不安」。生怕出現被「放鴿子」的情況。
每位考生都有選擇大學的權利,所以在填報志願階段,國家儘可能的讓考生的分數和能力「物盡其用」。但無奈報考人數太多,學校和專業又並不像貨架上的商品有明碼標價,所以有出現滑檔或低報的可能性。特別是一些當初因僥倖心理,選擇了服從調劑的考生,當考生收到錄取通知書時,可能會因為不喜歡專業而選擇「放鴿子」。
每所大學都有選擇考生的權利,我國目前共有3000餘所大學,而高考報名人數卻有1000餘萬人。很多高校在高考前會通過特招等方式「提前預定」優秀人才。在招生辦通過填報志願錄取考生時,則會完全根據考生分數和專業順序。很可能會讓考生由於志願高報而滑落到第二志願或者服從調劑中。
對於高校來說,被「放鴿子」除了會影響學費收取外,還會影響生源質量。但是他們卻會為那些填報了此專業卻因為一兩分之差落榜的考生感到惋惜。明明對一些考生來說很重要的機會,卻被其他考生輕易的放了鴿子,影響可小可大,所以大學招生辦強烈呼籲,加大對填報志願的重視程度。
對於考生來說,選擇「放鴿子」也是無奈之舉。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誰願意用自己的一年時光做「賭注」。一般來說,學生「放鴿子」主要有3個原因:首先,調劑到了自己不喜歡的冷門專業,不但要在毫無興趣的專業中學習四年,畢業後還很可能會面臨「失業」的風險;其次,專業學費太高,有一些考生和家長比較「糊塗」,填報志願時只顧著分數和專業,忽略了學費,等到通知書到了,才發現自己報了個天價的民辦或中外合辦學校;最後,滑檔後補錄,仍不可心,每年因為志願高報而出現滑檔的考生不計其數,補錄的專業都是別人挑剩下的,「撿漏」的可能性很小。
「放鴿子」單純看來是考生不負責任的表現,但實際大學和考生都是受害者。考生寒窗苦讀12年,都指望著通過高考實現「魚躍龍門」,而大學一年就一次招生計劃,也希望實現生源最大化利用,加強學校的綜合能力。
有一半選擇復讀的考生,都是因為沒能合理利用服從調劑,甚至有網友呼籲:取消服從調劑。但小編覺得,這個鍋不能讓服從調劑來背。首先,考生是有自主選擇權利的,你可以選擇不選,但是不能否定它存在的意義;其次,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因為服從調劑撿漏理想的大學,特別是那些對名校有執念對專業要求不高的考生,簡直是一項福利。所以考生們還是要從根本找原因,別因為自己的僥倖心理甩鍋。
幾乎所有的高校,都為學生在大一期間準備了一次轉專業的機會。但為了保證填報志願的公平性,轉專業的難度很高,讓很多考生望而生畏,甚至還有一些考生在選擇復讀前,根本不知道有轉專業這個政策存在。所以小編呼籲,高校可以根據考生的實際情況適當放鬆轉專業的難度,同時各高中做好轉專業的宣傳工作。
一般情況,高校要求大一新生在開學前將學費充值到錄取通知書的銀行卡中,但並未提到「如不按時充值,視為學生自動放棄報到」。有網友建議,可以讓高校提前收取大學生學費,對於那些未交學費的考生按照拒絕報到處理,及時為其他滑檔考生騰地方。
復讀生不但耽誤自己一年時光,還會影響應屆考生的錄取,所以多地教育部已經禁止公辦高校招收復讀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復讀生全部會被拒之門外。小編覺得拒絕復讀生不是不給考生留後路,恰是讓考生能珍惜機會,避免浪費時間。
有網友呼籲學生別做失信考生,還建議讓這類「失信考生」明年的錄取順位排在應屆生之後。小編覺得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同時很多高校也建議,減少考生填報高校和專業的數量,避免選擇過多,徒增錄取工作的難度和考生的選擇難度。
其實對於考生來說,填報志願雖然重要,但平時對知識的積累和考場發揮才是最重要的。沒有高分數,談好大學和高理想都是「白日做夢」,為了能讓自己在填報志願時有更多的選擇空間,能減少滑檔和調劑的風險,努力學習爭分奪秒是「靈丹妙藥」。
小編寄語:通過大學被「放鴿子」這件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是小編的個人意見,謹以此文,祝福還未參加高考和已經順利被錄取的考生,前程似錦、學業有成。
以上就是這期的全部內容,你們有什麼避免高校被「放鴿子」的好辦法嗎?
在這裡,你能看到積極向上、有觀點、有邏輯的內容,關注我,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