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企業決定導入精益生產?
實施精益生產項目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越是重視在企業內部創建危機氛圍,項目運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導入精益生產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企業所面臨的問題,而問題需要通過營造一種危機氛圍來傳遞給企業內部所有員工。因此,企業導入精益生產方式第一步就是要認識到市場壓力,並把壓力傳遞給全體員工,包括高層、中層、基層管理人員及一線員工,在所有員工中建立起危機意識。
張馳諮詢認為在企業高層中建立危機意識是創建企業危機感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個高層管理者都沒有危機感的企業,其管理項目的引進,也往往是徒勞的。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總是告誡他的員工:「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在現代商場中沒有永遠一帆風順的企業,這就如同在戰場上沒有常勝將軍一樣,任何一個企業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機的可能性。從某種程度上講,在企業的經營與發展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機是正常的和難免的,危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中的一種普遍現象。
20世紀50年代初,豐田公司的經營狀況很糟,一些工人和管理人員被解僱,引起了勞資糾紛甚至工人罷工,而且還有被收購的危險。但是留下來的人痛定思痛,絕不想讓悲劇重演,於是產生了豐田生產方式,也就是精益生產的原型,從這個意義上講,精益生產就是危機的產物。
當企業內越來越多的員工認為工作中已沒有問題、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時,情況就危險了。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有危險、所在的企業有危險,他們就會對企業產生責任感,主動要求不斷進行變革,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而這樣的企業將來一定會成為優秀的企業。假如員工沒有危機感,企業就是很危險的。有的員工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漠不關心,「老闆發錢就幹,不發錢就走」。如果企業中70%的員工有這種思想,那麼這個企業想有所發展就很困難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如果你把青蛙放到熱水中,它一定會馬上跳出來,但如果你把青蛙放到冷水中,然後非常緩慢地加溫,青蛙卻不會跳出來。
因為微小的變化不會引起青蛙的反應,青蛙的感覺在緩慢升溫的過程中會慢慢被鈍化,直至死亡。
當前企業出現的問題,都是在提醒「溫水中的青蛙」,水溫正在提高,你如果不趕緊跳出來,那麼等待你的將是一條死路。如何跳呢?關鍵就是在水溫還沒有將自己「麻木」之前,企業和員工應以一種積極而不是抗拒變化的心態來實現自我變革。
文章來源:張馳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