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都要回答孩子這個問題,「媽媽,我是怎麼來的?」
答案就五花八門兒了,垃圾桶裡撿的、充話費送的、商場裡買來的、胳炸窩裡生出來的、外星人送來的……
有網友說,小時候媽媽告訴他,他是從垃圾桶裡撿的。他對此深信不疑,直到看到自己的出生證明才確認自己不是垃圾桶裡撿來的。雖然已經知道媽媽說的不是真的,但他每次路過垃圾桶都會心跳加速,總覺得垃圾桶裡還有「嗷嗷待撿」的孩子。
家長隨口給出的答案,聽起來像段子一樣搞笑,卻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你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你是從外星來的」,「你是我從商店裡買的」……這些聽起來很搞好玩的理由,會讓孩子對自己存在的價值產生懷疑。
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他就會覺得自己的生命沒有歸屬感。
就像那些從小被被遺棄的孩子,他們長大後會不遺餘力尋找親生父母,這都是來源於對生命歸屬感的渴求。
從垃圾桶裡撿來的,從河裡撈起來的,會孩子覺得自己像垃圾一樣沒有價值。他也會擔心自己像垃圾一樣被再次丟掉,他很難感受到生命的寶貴,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和尊嚴感。
孩子會相信父母隨口編制的謊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就會知道最終答案。父母明顯的欺騙,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關於性的話題也就不會再跟父母談。父母撒謊也給孩子做了不好的示範,孩子也可能用謊言去對待他人。
脫口而出的一句玩笑話,卻成為孩子的陰影,真的是得不償失。孩子對他是怎麼來的產生疑問,是成長中的正常現象,家長之所以選擇用奇奇怪怪的藉口來搪塞孩子,是因為家長也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講他的來歷。
因為大部分家長小時候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性教育,他們對性的認識也是東拼西湊跌跌撞撞的,孩子的問題只會讓他們想到那些羞羞的事情,所以只能迴避。
專門從事兒童和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的胡萍老師說,「我們的家長能坦然接受孩子成長過程的醜牙期,笑看孩子學會走路前的匍匐前行,耐心指導孩子如何擺脫笨拙的吃相,為什麼卻無法平和地接受孩子在性成長過程中的探索呢?」
胡平老師結合她多年一線從事性教育的經驗,總結出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幾大原則,可以作為父母的行為指導。
孩子問什麼,我們就答什麼,而且必須要回答。孩子已經產生疑問,就想要得到答案,如果不能從父母這裡得到,他就會選擇其他的方式,更有可能誤入歧途,所以我們要「有問必答」。
有問才答的意思是,我們只要回答孩子問的問題,解決孩子現在的疑問。回答問題的時候不要引入新的概念,這樣只會讓孩子的疑問越來越多,也把我們自己圈在裡邊出不來。
一個3歲的孩子,一個8歲的孩子,即使他們問的是同一個問題,我們也不能給出同樣的答案,因為他們的認知水平是不同的。
對3歲的孩子,我們只需要告訴他,你是媽媽生出來的就夠了。8歲的孩子明顯會繼續追問,我是怎麼到你肚子裡的,你又是是怎麼把我生出來的,我們就需要進一步深入回答孩子的問題。
但我們不能把8歲孩子的答案照搬到3歲孩子的身上,符合孩子的年齡認知就意味著不要對孩子超前教育,只回答孩子感興趣的問題,和能理解的問題。
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不要使用成年人的性語言,比如性交等等。在《善解童貞1》裡,胡萍寫道,如果孩子已經問到了精子卵子結合的細節,說明孩子已經探索到了這個問題,父母可以坦然而簡單地回答「是」或者「不是」。不用過多地給孩子提供有性活動細節的答案,否則會喚醒孩子進行更多超過年齡的性探索,不利於孩子心理發展。
最後,不管你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回答孩子的問題,態度都是最重要的,孩子會從你的態度裡讀出很多東西。
你用遮遮掩掩的方式,孩子會覺得討論性是可恥的,以後他有什麼困惑,可能也會恥於談論。如果你能態度坦然,大大方方跟孩子聊性的問題,孩子就會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得到想要的答案,這篇就翻過去了。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不自主的給孩子灌輸「羞恥」的思想,比如,對吃奶的孩子,對尿褲子的孩子說羞羞,對撫摸生殖器的孩子橫加指責。在涉及到性的相關問題,幹預孩子的性活動時,我們只可以針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引導,不要針對孩子本身進行負面評價。
胡萍老師以孩子摸自己的生殖器為例告訴家長,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是: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溫和而堅定地告訴孩子:「寶貝,摸雞雞的行為是自己的秘密行為,不可以給他人看到,不可以在公共場所摸,你可以到自己的房間(或者沒有人看到你的地方)摸。」
在孩子5歲之後,我們就要幫助孩子建構身體隱私的概念,形成對性健康的羞恥感。讓孩子知道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他人不可以隨意看或者摸,這個他人包括父親、母親、兄弟姐妹等所有人,幫助孩子學會保護身體隱私。
當孩子問「他是怎麼來的」,當他對兩性的知識感興趣的時候,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用不同的方式回答孩子的問題。
對於低幼的孩子,比如三四歲的孩子,我們可以告訴他,你是爸爸媽媽相愛的產物,是媽媽生出來的就夠了,孩子一般不會再繼續追問了。
孩子稍大一些,有更多的疑問,比如他是怎麼產生的,又是怎麼出來的,為什麼他和媽媽不一樣等等,我們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問題,藉助相關的繪本告訴孩子,男生和女生身體的差異,精卵結合誕生新生命的意義。
精卵結合是一個很難啟齒的話題,但普遍情況下,8-9歲的孩子會對精卵結合的方式產生興趣,我們可以參考胡萍老師給的方向,分為四個層次來回答孩子的問題。
第一層次,把「精子和卵子怎麼結合」這個問題拋給孩子,讓他自己去想像。如果孩子的回答停留在「親嘴、牽手、在一起睡覺」等層面,我們就告訴他,爸爸媽媽身體接觸,精子就會進入媽媽身體與卵子結合。
第二個層次,如果孩子繼續追問「身體怎麼接觸的」,我們可以用兩個手掌合在一起的手勢表達身體接觸。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到此為止,這個話題也可以告一段落。
第三個層次,如果孩子的答案裡出現了「生殖器接觸」,我們可以肯定孩子的說法,「是的,生殖器接觸」。如果孩子繼續追問「生殖器怎麼接觸」,我們可以說,「精子在爸爸的生殖器裡,卵子在媽媽的生殖器裡,爸爸媽媽的生殖器接觸,精子就可以過去了」,同時配合兩拳相碰的手勢。
第四個層次,如果孩子繼續追問「生殖器哪個部位接觸,怎麼接觸呢」,我們可以回答「陰莖和陰道接觸」,然後問題就到此為止了。
在胡萍老師的「善解童貞」系列課堂裡,針對不同年齡段設置了不同的課程,我把它們列在這裡做個參考,家長可以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性教育。
6~7歲孩子課堂,主題是「保護身體隱私」。
8~9歲孩子課堂,主題是「男孩女孩不一樣;我從哪裡來」。
10~11歲孩子課堂,主題是「防範性傷害;悅納青春期的變化」。
12~13歲孩子課堂,主題是「青春期早期的愛情;預防愛滋病」。
14~16歲孩子課堂,主題是「學會控制性衝動;應對傳媒中的性信息」。
最後,用《善解童貞》裡的一句話作為文章的結束:父母在處理問題時,只要不偏離最基本的原則——尊重、理解、接納、幫助,就不會對孩子帶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