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兩江四岸規劃突出「長江大保護」 天興洲白沙洲南岸嘴建設...

2020-12-23 荊楚網

長江武漢段上空,空氣通透,一眼可見6座橋。長江日報記者陳卓 攝

本版製圖/劉巖

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江城武漢因江得名,依江而興,「兩江交匯,三鎮鼎立」造就了武漢特有的城市格局。「兩江四岸」不僅是武漢發展的主軸,也是彰顯山水城市獨特魅力的核心窗口。

24日,長江日報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武漢市兩江四岸規劃》編制完成,《規劃》指出將打造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沿江十片特色功能區片,構築濱水天際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引領區,打造世界一流的濱水城市。

《規劃》致力打造「兩江四岸」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景觀岸線,將更多的沿岸空間留給市民,還江於民、還岸於民,讓城市更宜居宜業宜遊。

核心區

找尋特色提升城市品質

本次規劃的「兩江四岸」核心區是,長江段從天興洲大橋至白沙洲大橋,江段長約25公裡;漢江段從漢江入江口至月湖橋,江段長約4公裡,兩岸腹地延伸1至2公裡,以重要幹道為界,覆蓋主城主要幾大功能區。

「一個有江有河的城市是有靈性、有發展潛力的城市。世界級濱水名城的發展經驗表明,濱水空間的開發與提升,可以成就一座城市最大的特色,並帶動城市發展。」武漢市規劃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制定該項規劃時,我們針對武漢自身江面開闊,岸線長的特點,對標芝加哥、上海等世界濱水名城,找尋武漢自己的特色,促進城市品質提升。

一芯兩軸

打造「武漢長江文明之芯」 復興古城謀未來

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指出,要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要將長江的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鄉發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採用「微改造」的「繡花」功夫,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修復。

按照落實長江大保護的戰略要求,堅持「江、園、城」有機融合的思路,提出形成「一芯兩軸顯山水,一廊十片融古今」的空間結構。

「一芯兩軸」打造「武漢長江文明之芯」,錨固長江、漢江及東西山係為依託的兩條「十字形」山水軸線。

「一廊十片」打造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統籌布局十個錯位發展的特色功能片區,包括三大古城歷史風貌區、三大戰略功能區以及四大特色區。

規劃指出,建設精緻互補的沿江功能引領區。武昌古城、漢陽古城和漢口歷史風貌區要兼顧保護與發展,復興千年古城風韻;漢正街中央服務區、漢口濱江商務區、武昌濱江商務區聚焦國家中心城市戰略新興產業功能,提升當代大城形象;青山濱江區、漢陽濱江區、諶家磯濱江區、白沙濱江區要激發新興產業發展,謀劃未來城市格局。

營造全民共享的文化公園、親水驛站等,打造更活力的濱水公共空間,展現靚麗濱水景觀畫卷,構建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

生態島

天興洲白沙洲南岸嘴生態留白

總書記指出,要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建設安瀾長江。

在主城區已形成的江灘公園基礎上,重點完善漢口、武昌、漢陽三大「防洪保護圈」,統籌防洪、景觀、文化建設。

規劃打造山水相融,文脈相承,串聯漢口、漢陽、武昌江灘公園的慢行體系。通過推進沿江碼頭更新改造,貫通岸線,增添市民的親水空間。

「戶外運動愛好者可沿著江灘,跑遍武漢三鎮。」該負責人介紹,未來沿著江灘步道,市民可無障礙地穿行於各個江灘公園。

天興洲、白沙洲、南岸嘴將如何打造?規劃明確指出,把這些區域作為重要「生態留白」,全面加強保護與修復,使之成為「生態島」。

七彩橋梁

美化亮化彩化7座長江大橋 打造新的城市名片

「採取視線通廊管控、立面修復提升、夜景亮化等方式,進一步擦亮黃鶴樓、晴川閣、防汛紀念碑等知名地標。」該負責人介紹,每個建築群要有自身的「曲線」,規劃將圍繞新老地標建築群,構築錯落有致、恢弘大氣的濱江天際線;著重打造漢正街、漢口濱江以及武昌濱江「三大高層建築簇群」,統籌好岸線與臨江「第一立面」「第二立面」「第三立面」的關係,並注重建築色彩與公共環境的整體協調。

同時,美化、亮化、彩化三環範圍內、長江上的7座橋梁,提供最佳觀景平臺,將「七彩橋梁」打造成新的城市名片。

長江日報記者雷衎 通訊員李曉慧 王劼

相關焦點

  • 白沙洲列入武漢「兩江四岸」核心區,激發新興產業,建設生態島
    11月24日,《武漢市兩江四岸規劃》編制完成,武漢將打造世界一流的濱水城市!對標上海等世界濱水名城,開發提升「兩江四岸」核心區。江城武漢因江得名,依江而興,「兩江交匯,三鎮鼎立」造就了武漢特有的城市格局。「兩江四岸」不僅是武漢發展的主軸,也是彰顯山水城市獨特魅力的核心窗口。
  • 武漢兩江四岸規劃出爐
    24日,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武漢市兩江四岸規劃》編制完成,規劃指出將打造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沿江十個特色功能區片,構築濱水天際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引領區,打造世界一流的濱水城市。  規劃致力打造「兩江四岸」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景觀岸線,將更多的沿岸空間留給市民,還江於民、還岸於民,讓城市更宜居宜業宜遊。  長江兩岸。
  • 武漢市兩江四岸規劃編制完成 一芯兩軸顯山水 一廊十片融古今
    11月24日,記者獲悉,《武漢市兩江四岸規劃》編制完成,《規劃》指出將打造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沿江十片特色功能區片,致力打造「兩江四岸」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景觀岸線,還江於民、還岸於民,讓城市更宜居宜業宜遊。
  • 武漢「兩江四岸」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正式啟建
    12月7日,作為武漢「兩江四岸」規劃中「一廊」的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工程正式動工,開啟了湖北、武漢踐行長江大保護戰略的全新篇章。作為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長江沿線最早實現跨江均衡發展的超大城市,武漢市始終將高標準、高質量做好「兩江四岸」規劃建設工作,作為落實長江大保護戰略的重要抓手。整治岸線碼頭、打擊非法採砂、治理汙水排放、實施十年禁漁……5年來,全市抓鐵留痕、踏石留印,一場硬仗接著一場硬仗打,連啃「硬骨頭」,成功實現了「兩江四岸」生態環境和景觀面貌的轉折性變化。
  • [特別報導]天興洲長江大橋明天奠基(圖)
    【最驚人的】一橋承載抵四橋負責天興洲大橋結構設計的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副總工顏愛華稱,該橋荷載特別大。據其計算,該橋四線鐵路、六線公路,其承載量比武漢現有的長江大橋、長江二橋、白沙洲大橋、軍山大橋合起來還要大。也就是說,在上述四座特大橋梁上,該擺火車的地方擺火車,該擺汽車的地方擺汽車,其載重量還不及天興洲大橋一座橋梁的載重量。
  • 精心描繪兩江四岸美麗畫卷 傾力打造近悅遠來美好城市
    5月13日,重慶市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現場動員會在位於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的江北嘴江灘公園舉行。市委書記陳敏爾出席動員會並調研有關工作推進情況,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作動員講話。市領導王賦、陸克華參加。
  • 兩江水百裡廊二十景 武漢啟動百裡長江生態廊道建設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李曉琴 通訊員沈培榮 高玥 侯婭)江城武漢,兩江交匯,三鎮鼎立,座座大橋如長虹臥波。今日,武漢將正式啟動百裡長江生態廊道項目,由獨特的城市格局造就的魅力江灘,將迎來更加美麗的嬗變。到今年,武漢兩江四岸的江灘濱水空間長度接近70公裡,總面積約740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超過460萬平方米。江灘也由「生產岸線」向「生活岸線」轉變,再向「生態岸線」邁進。作為武漢市十大亮點工程之一,百裡長江生態廊道項目,涉及武漢市長江、漢江約170公裡範圍。
  • 武漢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
    中新社武漢九月二十八日電 題:武漢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  中新社記者徐金波  今日上午,由國家鐵道部、湖北省暨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資興建的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正式開工。該橋既是武漢市第二座公鐵兩用橋,也是萬裡長江上的第五座公路、鐵路兩用橋。  分為五大工程。
  • 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開工
    兩江四岸」是武漢的重要生態廊道是長江經濟帶上的靚麗名片做好規劃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的有力舉措是關係長遠發展的百年大計對於武漢實現沿江發展、跨江發展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具有重要意義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項目是武漢市十大亮點工程之一,涉及武漢市長江、漢江河段中約170公裡範圍,總長約
  • 兩江四岸展開「近悅遠來」新畫卷
    航拍重慶兩江四岸。特約攝影 王正坤「兩江四岸」核心區「兩江四岸」核心區將以長嘉匯大景區16平方公裡為核心,聯動周邊「兩江四岸」大約50平方公裡的區域一體規劃、整體提升,打造國際化山水都市風貌展示區。進一步站好「渝中崗哨」,加強長江生態保護修復,在全市創新建立水源地「河長+警長」長效管理機制,實施兩江消落區治理和汙水偷排直排亂排專項整治。大力推進美麗山水城市建設,持續優化半島天際線、山脊線、水岸線輪廓,梳理開展好沿江住宅立面公建化、樓宇屋頂美化、沿江燈飾靚化工程,加快推進「一帶六橫十六縱」山城步道系統建設,有序推進「四邊」風貌提升,「山城江城不夜城」魅力更加彰顯。
  • 主城都市區兩江四岸核心區「蝶變」丨將打造成「近者悅 遠者來...
    兩江四岸是重慶城市發展的主軸。5月13日,重慶市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現場動員會在位於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的江北嘴江灘公園舉行。市委書記陳敏爾出席動員會並調研有關工作推進情況,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作動員講話。
  • 長江武漢段進入枯水期 天興洲現大片沙灘
    &nbsp&nbsp&nbsp&nbsp這是2月14日拍攝的武漢天興洲沙灘。近日,受長江湖北武漢段進入枯水期影響,武漢天興洲段出現大片沙灘。 新華社發(柯皓 攝)&nbsp&nbsp&nbsp&nbsp
  •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百裡長江生態廊道 武漢兩大重點工程同日開建
    武漢高新大道與三環線互通及武廣高鐵線,形成光谷東的立體交通格局,成為武漢連接鄂東的重要通道。武漢市政府負責人介紹,當前,該市正在編制交通「十四五」規劃,以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為目標定位,著力打造交通強國建設示範區,加快構建國際層面綜合交通網、區域層面協同運輸網、市域層面立體交通網,為我省「中部崛起」作出武漢貢獻,而武漢城市圈大通道將成為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武漢兩大重點工程同日開建
    12月7日,武漢城市圈大通道、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兩大工程同步開工建設。武漢高新大道與三環線互通及武廣高鐵線,形成光谷東的立體交通格局,成為武漢連接鄂東的重要通道。12月7日,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項目開工建設,標誌著武漢城市圈大通道正式啟動建設。
  • 城市圈大通道+長江生態廊道 武漢兩大重點工程同日開建
    12月7日,武漢城市圈大通道、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兩大工程同步開工建設。12月7日,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項目開工建設,標誌著武漢城市圈大通道正式啟動建設。據了解,武漢城市圈大通道項目全長約360公裡,分為東、南、西、北4個路線段及新港高速公路雙柳長江大橋、簰洲灣長江大橋兩座長江大橋。
  • 2020武漢瞄準長江兩岸做「綠文章」
    武漢市兩江四岸綠化效果圖(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提供) 2020年,武漢計劃新建城市綠地700公頃,植樹造林1.5萬畝,植樹527萬株。眼下,21個綠化重點項目已經或者即將啟動。 記者發現,除了長江兩岸造林綠化繼續推進外,還有不少綠化工程都瞄準「江山」做生態文章,從環境保護、礦山修復、生態留白、歷史重塑、文化傳承等5個方面,加強長江主軸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在進行「長江大保護」的同時,也考慮到市民需求和城市發展,提升顏值,挖掘內涵。
  •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百裡長江生態廊道兩大重點工程同步開建
    央廣網武漢12月8日消息(記者左艾甫)12月7日,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項目開工建設,標誌著武漢城市圈大通道正式啟動建設,當天,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工程同步開工建設。據了解,武漢城市圈大通道位於武漢繞城高速公路與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之間,途經武漢、孝感、鹹寧、鄂州、黃岡等地區,裡程約360公裡。其中,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起於漢新公路,與武漢城市圈大通道的黃陂至新洲段相接,設置雙柳長江大橋,經新洲、鄂州華容,止於黃鄂高速,路線全長34.7公裡,按長江大橋雙向8車道、接線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
  • 長江中下遊進入枯水期 武漢天興洲現大片沙灘
    2020年11月30日,武漢,進入冬季以來,長江中下遊水位已進入枯水期,長江武漢段的天興洲露出大片沙灘,形成大大小小的沙丘,分布在水岸,呈現出冬日裡奇特的自然景觀。
  • 顆顆珍珠串成鏈,親水平臺更親民,武漢啟動百裡長江生態廊道建設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李曉琴 通訊員沈培榮 高玥 侯婭)江城武漢,兩江交匯,三鎮鼎立,座座大橋如長虹臥波。今日,武漢將正式啟動百裡長江生態廊道項目,由獨特的城市格局造就的魅力江灘,將迎來更加美麗的嬗變。到今年,武漢兩江四岸的江灘濱水空間長度接近70公裡,總面積約740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超過460萬平方米。江灘也由「生產岸線」向「生活岸線」轉變,再向「生態岸線」邁進。作為武漢市十大亮點工程之一,百裡長江生態廊道項目,涉及武漢市長江、漢江約170公裡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