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漢九月二十八日電 題:武漢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
中新社記者徐金波
今日上午,由國家鐵道部、湖北省暨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資興建的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正式開工。該橋既是武漢市第二座公鐵兩用橋,也是萬裡長江上的第五座公路、鐵路兩用橋。
分為五大工程。
主橋工程:正橋全長四千六百五十七米,寬二十七米。南汊是主跨達五百零四米雙塔雙索麵斜拉橋,上層為公路,下層為鐵路,橋上鐵路四線並行,寬十六點八米,列車設計時速兩百公裡。北汊採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公鐵引橋並行布置。
公路引線:北起武漢市江岸區平安鋪,南至洪山區武青四幹道,公路引橋全長六千七百米,設置六個機動車道,設計時速八十公裡。
鐵路引線:北起京廣線灄口站,南至江夏區烏龍泉站,全長六十點三公裡。新建武漢火車站設在青山落步嘴附近,主站房按最高聚散人數五千人設計,設到發線八條、站臺五座。
洲頭守護:屬大橋配套工程,由護岸、護灘帶、坡頂防衝草坪綠化三部分組成,目前已經完工。
大橋拆遷:需拆遷江岸區和青山區住戶五百多戶,搬遷企事業單位近二十家,總拆遷面積近十萬平方米,涉及補償費用一億多元人民幣。
創造四項「第一」
正橋世界跨度最大:主跨五百零四米,居當今世界公鐵兩用斜拉橋跨度中第一,實現了中國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從三百米級到五百米級的飛躍。
結構荷載世界最重:是世界上第一座按四線鐵路修建的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可以同時承載兩萬噸的荷載,為目前全球載荷最大的公鐵兩用橋。
運營時速國內最高:是中國第一座能夠滿足高速鐵路運營的大跨度斜拉橋,列車設計時速達兩百公裡,汽車為八十公裡。
環保措施國內最強:是中國國內首例設置聲音明洞隔離設施的鐵路工程,環保投資高達一億五千萬人民幣。鐵路橋的城區部分全部採用無縫線路,設置聲音屏障、實行減震、降噪、綠化、電磁輻射防護等綜合治理措施。
帶來三大變化
打通中環線控制點: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是武漢市中環線的控制點,建成後城市中環線將就此貫通,可緩解中心城區過江交通壓力,是聯繫各大工業組團、開發區、生活新區的貨運通道和進出中心城區的快速環線。
提高鐵路過江能力:武漢鐵路樞紐貫通南北、起承東西,目前僅有一九五八年建成的武漢長江大橋溝通南北,一條京廣線過江,鐵路過江能力處於超飽和運營狀態。該橋建成不僅可壓縮客車在武漢鐵路樞紐的運營時間,而且可增加機動靈活性。
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天興洲大橋建成通車後,將大大改善武鋼、中國一冶、武漢石化、青山造船廠等重工業雲集的青山區交通運輸條件,為青山區到漢口乃至華北地區,提供一條快捷的通道,拓展了企業發展空間。
致富長江兩岸
天興洲大橋不僅方便武漢長江兩岸居民往來,而且中環線形成一個閉合環路,將武鋼、武漢經濟開發區、漢陽新區、武漢光谷、江漢民營經濟開發區、東西湖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園等工業區串聯起來,形成「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產業鏈,同時輻射城市外圍的新興生態工業園、衛星城。同時提升了青山區和江岸區的人氣指數,促進當地房地產、商業、物流等行業的發展。
景觀獨具一格
天興洲大橋在景觀建設上強調「一橋一景」。設計專家開展了大橋景觀和兩岸用地規劃的概念設計,用美學的原則對橋梁造型進行了優化,並在橋梁環境規劃中引入了生態溼地、人工生態地景、運動公園等區域,開創中國橋梁建設工程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