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橋禁區中的中國奇蹟!世界最長公鐵跨海大橋建成通車

2020-12-27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社】;

12月26日,福州至平潭鐵路(以下簡稱福平鐵路)將開通運營,中國首座跨海公鐵兩用橋、世界最長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迎來全面通車。

福州至平潭鐵路。中鐵大橋局 供圖

福平鐵路自福州站引出,向東南經福州市長樂區,以橋梁跨越海壇海峽至平潭島,線路全長88公裡,福州至平潭最快35分鐘可達。

福平鐵路路線示意圖。圖源自中國鐵路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是福平鐵路關鍵性控制工程,是中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該橋起自福州市長樂區松下鎮,經人嶼島、長嶼島、小練島、大練島,在蘇澳鎮連接平潭島,全長16.34公裡,其中跨海段超過11公裡。

平潭距離臺灣本島僅68海裡,福平鐵路遠期規劃可延長到臺灣,對促進兩岸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意味著,大陸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地方,通鐵路了

大橋由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承建。大橋上層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00公裡,已於2020年10月1日通車試運營;下層為雙線鐵路,設計時速200公裡,將與福平鐵路同步開通運營。

福州至平潭鐵路。中鐵大橋局 供圖

風!風!風!

該大橋所處位置為與百慕達、好望角齊名的世界三大風口海域之一,風大浪高水深湧急,海底地質條件複雜,有效作業時間少,工程建設面臨的技術挑戰和施工風險都遠超國內已建或在建的其他跨海灣橋梁。

而如今,行駛在大橋之上,可以看到無論是公路面還是鐵路面兩側,都安裝有高高的風屏障。

福平鐵路平潭海峽公鐵大橋航拍。胡鵬 攝

「這些風屏障是保障汽車火車安全行駛的重要工程。中鐵大橋局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項目常務副經理肖世波介紹,大橋所在地是世界三大風口之一,在非颱風情況下,陣風都有可能達到10級或以上。風屏障能有效削減風力,6級風通過它,在橋面上一般就只有3級風的強度了。

中鐵大橋局福平鐵路三標三分部項目部副經理龐孝均曾參與建設京九鐵路孫口黃河大橋、蘇通長江大橋、蕪湖長江大橋、南京四橋等重大項目。他坦言,「但像平潭這裡風大、浪高、水深、流急、巖硬等惡劣環境同時存在的,從未見過」

圖為鳥瞰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他回憶,2015年1月,平潭橋主墩S03號墩鑽孔平臺施工期間正是海峽天氣最冷的時候,月平均風速在8級以上,浪高達5米,鑽孔平臺鋼管樁插打施工難度大,有時剛打好的鋼管樁,第二天早上一看,都被衝歪了。

46歲的江西人錢林林是建設大橋的先頭部隊,從小在農村長大,一輩子跑工地,對他來說,荒島求生都不算事,眼鏡蛇、老鼠出沒也見怪不怪,最無法忍受的還是這裡的大風天氣。170多斤的「噸位」,卻經常在狂風中站不穩。

2013年11月16日,中鐵大橋局福平鐵路三標三分部項目經理楊黨國帶著第一批15人坐著小漁船從松下渡口出發上到平潭小練島。

他清楚地記得:「那時候11月份,這邊又是季風期,海面上刮的都是十級左右大風,我們第一次上島來的時候租的當地小漁船,帶著行李鋪蓋吃的用品,結果第一天還是季風期,海浪打上去之後,整個被子溼了,食材包括一些餐具上面也都海水打進去。」

不僅是季風,這裡每年都要經歷至少5個颱風。上島後的第一次颱風,一夜之間把楊黨國他們花了三四天才搭好的貨櫃平移了30米,生活必需品都被刮進大海。

楊黨國說,「我們那時候對颱風缺乏認識,停水停電,生活儲備也不足。那個時候就是忍飢挨餓又受凍。大家躲在學校裡面,那麼大的風又不敢出去。

資料圖:4月29日,航拍正在建設中的福建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 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橋址所在處具有風大、浪高、水深、流急等特點。據統計,這裡每年6級以上大風超過300天,7級以上大風超過200天。

除此之外,平均每年颱風正面登陸3到4次,最大浪高約9.69米。再加上此處潮差最大達7米,水流流速快,尤其是波流力的影響,是常規長江等內河橋梁的10倍以上,對水中結構衝擊極大。

「建橋禁區」中創造奇蹟

惡劣的氣候條件和複雜的水文地質條件讓這裡一度被稱為『建橋禁區』。」中鐵大橋局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項目總工王東輝回憶,在剛開始施工階段,他們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第一根鋼管樁樁頭打進堅硬的巖床1米深左右時,就被擠壓致嚴重變形。

原來,千萬年來的海峽大風帶動海湧淘走了海底的鬆散巖層,留下硬度堪比鋼鐵的光板巖,再加上潛伏著的堅硬孤石,複雜的巖層狀況讓大橋基礎無處安放。

資料圖:圖為車輛行駛在大橋公路上。 王東明 攝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堅持自主創新,發揮產學研用合力,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為大橋工程安全、優質、高效建設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包括:

自主研製大型液壓動力頭鑽機,可一次成孔5米直徑鑽孔樁,成功施作世界上樁徑最大的橋梁工程樁;

自主研製吊高110米、吊重3600噸的巨型浮吊船,提出了簡支鋼桁梁全工廠化整孔全焊製造工藝,實現鋼桁梁海上浮吊整孔架設;

研究建立橋址處小範圍風、浪、流監測及預報系統,制定橋梁施工作業環境標準,保障複雜海洋氣象條件下安全有序作業……

王東輝告訴中新社記者,工程師們除了自主研發世界最先進的KTY5000型液壓動力頭鑽機,讓近5米的鑽孔樁得以完成,堪稱「定海神針」。

還研發出象「小板凳」一樣的鋼管樁,用混凝土「黏」在海底的巖石上,再把「小板凳」外擴為七人足球場那麼大的施工平臺,足夠600餘名工作人員同時在平臺上作業生活。

資料圖:9月25日,隨著重達473噸的鋼桁梁完成精準聯結,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鼓嶼門航道橋成功合龍,標誌著世界最長、中國第一座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貫通。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大國重器助力填補技術空白

「施工現場的大風天氣十分頻繁,按照國家規範要求,6級風以上就要停止吊裝等作業。再加上每次颱風來臨前後幾天都無法正常施工,我們的有效作業時間實際上十分寶貴。王東輝介紹。

為克服惡劣自然環境,充分利用大風環境中的施工「窗口期」,在架梁階段,大橋施工先在工廠整體製造總拼鋼桁梁,然後裝船從江蘇如皋歷經約1000公里海上運輸至橋位處,在現場進行海上浮吊整孔架設。

海上浮吊整孔架設難度有多高?可以用這些數據想像一下:

大橋最重的鋼桁梁長96.25米,寬36.8米,相當於8個籃球場;

高15.35米,相當於5層樓;設計重量達3150噸,加上吊具起吊重量近3400噸,相當於2260輛小汽車的重量。

該大橋所處位置為與百慕達、好望角齊名的世界三大風口海域之一,風大浪高水深湧急,海底地質條件複雜,有效作業時間少,工程建設面臨的技術挑戰和施工風險十分巨大。中鐵大橋局供圖

為降低海上施工安全風險,中鐵大橋局歷時3年、耗資數億打造了「大橋海鷗號」自航雙臂架變幅式起重船,其起重能力達3600噸,主鉤起升高度達110米——相當於39層樓高。這是國內起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雙臂架起重船,堪稱海上橋梁施工的「巨無霸」和「超級大力士」。

「大橋海鷗號」自航雙臂架變幅式起重船。中鐵大橋局供圖

為了搶抓大風天氣中的「天窗點」,中鐵大橋局結合國家和地方的預報,自主研發了一套環境綜合監測系統,對橋址海域的天氣和海況進行實時監測。

中鐵大橋局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項目副總工劉科向中新社記者介紹,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所在地氣候條件複雜,大風大浪天氣頻繁,適合施工的『天窗點』轉瞬即逝,需要我們提前預測科學把握。但國家和地方的天氣和海洋預報覆蓋範圍十分寬泛,很難精確到橋址,經常出現長樂岸下著瓢潑大雨,平潭岸卻只是陰天的情況,這就給我們現場施工調度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中鐵大橋局根據現場作業需求,在橋梁沿線布置了5颱風速儀、2臺波浪儀、1臺海流計,對橋址處風環境、波浪要素、海流實時監測,同時利用雲計算中心製作展示網頁,實時發布各種監測數據。

資料圖:進入掃尾階段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公路段,已具備通車條件。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全長16.34公裡,起於福建省長樂市松下鎮。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在這之前,國內對複雜海域跨海大橋的風、浪、流監測及大尺度結構波浪力的原位測試幾乎是空白,少有經驗可借鑑。劉科介紹,「在這7年裡,我們通過現場實測、數值模擬等辦法,積累了大量數據。風、浪預測方法還可以應用於受局部場地影響明顯的橋梁施工區域,例如山區峽谷地帶風速預報。」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堪稱中國橋梁建造史的裡程碑。這一道海上飛虹值得我們驕傲,這一群大國工匠的剪影值得我們銘記!

「7年付出,在這一刻我覺得全都值了。」中鐵大橋局副總經理張紅心看著大橋,禁不住感慨。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舉行合龍貫通儀式。張斌 攝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背後的大國工匠們。中鐵大橋局提供視頻截圖

走,讓我們搭乘開往平潭的動車,穿越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開進中國的2021。

文字:龍敏、林春茵

圖片:王東明、張斌

未署名圖片感謝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大橋局提供

相關焦點

  • 建橋禁區中的中國奇蹟!世界最長公鐵跨海大橋建成通車_新聞中心...
    12月26日,福州至平潭鐵路(以下簡稱福平鐵路)將開通運營,中國首座跨海公鐵兩用橋、世界最長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迎來全面通車。圖源自中國鐵路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是福平鐵路關鍵性控制工程,是中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該橋起自福州市長樂區松下鎮,經人嶼島、長嶼島、小練島、大練島,在蘇澳鎮連接平潭島,全長16.34公裡,其中跨海段超過11公裡。
  •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公路橋面試通車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公路橋面試通車 2020-10-02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最長跨海公鐵大橋:難度超港珠澳大橋,工程量夠建8座杜拜塔
    不過,對中國來說,跨海大橋也屬於「小菜一碟」。單是有世界橋梁界「珠峰」之稱的港珠澳大橋,放眼全球,還真沒幾個國家有實力拿下。作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相當於澎湖島到寶島臺灣的距離。事實上,港珠澳大橋也是中國目前為止造價最高的大橋之一,總造價達到驚人的1100億。
  • 世界最長跨海公鐵大橋取得重大進展,未來高鐵直達臺灣!
    4月26日,福建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首個主塔成功封頂。主塔是特大橋建設最重要的結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首個主塔的封頂,標誌著我國首座、世界最長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基建狂魔再次優質神速創造了世界工程領域的新奇蹟。
  • 中國多條鐵路同日通車或開工 「選日子」有什麼講究?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電 題:中國多條鐵路同日通車或開工 「選日子」有什麼講究?中新社記者 王慶凱銀西高鐵開通、福平鐵路開通……12月26日是個好日子,中國多條鐵路都在當天通車。一位交通業內人士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年底各地集中通車是歷年慣例,今年事、今年畢。另外,馬上就元旦、春運了,年底通車將為歲末年初的鐵路運輸高峰發揮作用。
  • 超級大橋建成!北京至臺灣高鐵又前進一步又前進一步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的合龍段鋼桁梁在吊裝中(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隨著一段長17米、重473噸的鋼桁梁被精確固定到位,16.34公裡長的平潭海峽公鐵大橋25日上午合龍,意味著中國建成了世界最長跨海公路鐵路兩用大橋。藍天白雲下,大橋如巨龍般蜿蜒屹立在碧海之上。勞動模範代表為大橋合龍剪彩,人群發出陣陣歡呼,煙花空中綻放,五星紅旗在風中招展。
  • 【考向預測】世界上10大最長的跨海大橋,有5座來自中國,港珠澳大橋...
    在上海,已經建成的橋梁,主要是依黃浦江、蘇州河而建,最大的也就是去往崇明島,長興島和南通的長江大橋,而東海大橋是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外海跨海大橋。世界上,在外海已經建成的跨海大橋最長的也只有16公裡,而東海大橋建設總長32.5公裡,是名副其實的"世界之橋" 5杭州灣跨海大橋
  • 世界十大跨海大橋
    青島膠州灣大橋,東起青島主城區,西至黃島紅石崖,包括三座航道橋和兩座互通立交以及紅島連接線等,全長41.58公裡,其中海上段長度25.171公裡,2011年通車。日本瀨戶大橋,跨越本州和四國島之間的瀨戶內海,由三座索橋、兩座斜拉橋和一座桁架橋組成,全長37.3公裡(其中海面部分13.1公裡),在世界鐵路和公路並用橋中名列第一,1988年全面通車。
  • 世界風口的超級工程
    福平鐵路從無到有讓我們見證了太多的奇蹟而說起這些就不得不提到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戳視頻,看大橋震撼建設歷程它是一座萬眾矚目的大橋
  • 世界十大最長跨海橋梁排名,中國五座大橋上榜,珠港澳大橋奪魁
    中國人的基建能力全世界聞名,可以說中國人稱第二,世界就沒人敢稱第一。全世界最著名、最長的跨海大橋,中國國內就包攬了好幾座。近日,隨著珠港澳大橋的正式通車,中國又一項世界紀錄刷新,世界其他國家的橋梁建設已經被中國甩出了好幾條街了。今天咱們就來細數下目前全世界排在前10座的跨海大橋。
  • 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通車,去香港旅遊從此按下加速鍵!
    今天,是個喜大普奔的日子,有一個重磅消息強勢刷屏,那就是^^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 穿過「世界級風口」的鐵路通車
    26日上午從福州到平潭的福平鐵路正式開通運營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也同步投入使用中國在工程建設領域又寫下一項新的紀錄福平鐵路全長88公裡,設計時速200公裡2013年開工,穿山越海,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級難題
  • 中國又火了!4萬人奔赴臺灣海峽,美國專家:這就是中國速度?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經濟如同走上了「快車道」!短短70年的時間,便從一個的「貧窮大國」躍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逐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得到了世界各國的矚目。就拿我國的建橋史來說,迄今為止我國公路、鐵路橋梁總量已超過百萬座,讓中國橋梁逐步成長為一張閃亮的「國家名片」。
  • 日本最長的跨海大橋,鐵路公路兩用,這雄姿能跟中國跨海大橋比嗎
    說到跨海大橋,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與我國相比,世界上最長最壯觀的跨海大橋都是在我國了,其它國家的跨海大橋在中國面前是小巫見大巫了。當然,我們也別小看別國的跨海大橋,日本的瀨戶大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畢竟它建得比我國早多了,那時的技術肯定不如現在了。
  •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央視網消息: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 百城故事|平潭:「建橋禁區」已突破,去臺灣的高鐵還有多久?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首座航道橋合龍2018年12月28日10時40分,我國第一座跨海峽鐵路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大小練航道橋順利合龍啦!這不僅是大橋第一座航道橋合龍,還是國內第一次採用整節段鋼梁合龍技術,更是我國在跨海大橋中整節段鋼梁架設合龍技術的新突破!
  • 漳州最長跨海大橋——漳江灣特大橋正式通車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漳州10月11日消息(記者呂葉松)經過4個多月的試運營,近日,漳州境內裡程最長的跨海大橋——漳江灣特大橋實現正式通車。
  • 全球十大最長跨海大橋,中國五座大橋上榜,港珠澳排名世界第一
    被稱為"基建狂魔",基建能力是中國人自帶的種族天賦,在世界上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在中國各種高難度的大橋比比皆是。世界十大最長跨海大橋排名中中國就佔據了五座,在長度上遙遙領先其他國家,連中國的尾氣都聞不著了。
  • 武漢長江大橋的60歲生日,沒什麼「新聞」
    上午8點半,漢陽橋頭堡售票處工作人員唐幼芳如往常一樣啟動電梯,搭載著乘梯遊覽大橋的人們。截至中午12點,共有約100人通過這裡上橋觀光,因為天氣有些冷,人數僅為高峰期的1/10。武昌橋頭堡正在維護,暫停開放。武昌橋頭的建橋紀念碑,日夜守望著飛架龜蛇的大橋,凝視著浩浩江水和走向繁榮的江城。68歲的胡女士看著碑上的「武漢長江大橋建橋記」,追憶著通車時與父母上橋參觀的激情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