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醫護人員做完一天的最後一餐飯,他直接坐地上睡著了!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從2月2日起

徐康和他的150人團隊

開始為武漢一些醫院送餐

包括醫護和病患

他們每天需為1萬多人次

提供餐飲服務

高峰期達到2.4萬人次

他們說

「做不了一線抗擊人員,

那我們就要儘自己的力量做好二線!」

做完最後一餐飯,員工直接在地上睡著了

一天做四餐

醫護人員和患者的菜品也不同  

「今天是元宵節,我們的餐飲保障也做了相應調整,早餐供應了米酒湯圓,中午加餐把菜品調整為3個主菜」,2月8日,元宵節,徐康在朋友圈曬出團隊當天提供的餐食,他又特意在朋友圈解釋,「病患只有湯圓沒有米酒」。

每天早上3點,負責早餐的同事開始忙碌,直到晚上十二點送完最後一份宵夜,團隊才算完整結束一天的工作。    

為了保障醫護人員的體力,團隊每天要做四頓飯,時間分別為早上六點半至七點半、中午十一點半至十二點半、下午五點半至六點半,最後一餐在晚上十二點。

「患者送三餐,醫護人員要特別加一份宵夜」,徐康知道,在這個特殊時期,醫護工作者都是連軸轉,「不加一份宵夜,怕他們扛不住」。

翻看團隊設計的盒飯菜單,也能看出其中的講究。

早餐包含主食、粗糧、肉包子、稀飯、雞蛋、牛奶至少六個品種,中晚餐及宵夜則嚴格按照四菜一水果一酸奶的標準提供。

「醫護人員和患者的餐品也不同」,徐康介紹,他們特意設計了兩份菜單,一份是低鹽低油易消化的「患者特供餐」,西蘭花肉片、蒸雞蛋、魚糕、萵苣肉絲、娃娃菜等清單菜系都是為患者打造的菜品,制餐時會煮軟一些,便於患者食用。醫護人員的菜單則以提供能量、補充維生素C為主,菜品包括土豆牛腩、剁椒巴沙魚、宮保雞丁、萵苣絲、芸豆燒肉等。

「考慮到有不少馳援武漢的北方醫務工作者,還會提供饅頭等麵食」,徐康介紹。 

做飯環境嚴苛

操作間40分鐘消一次毒

2月2日,武漢餐飲協會會長劉國梁給徐康打電話,問他願不願意加入到防疫保障工作中。

「當然願意了」,徐康經營著一家後勤餐飲服務公司,沒有猶豫就答應了下來,隨後他又在公司微信群裡召集員工。

「做不了一線抗擊人員,那我們就要儘自己的力量做好二線」,不少員工在群裡表示,「有需要,隨時去」,目前,共有近150位員工加入徐康的後勤保障團隊。    

為了確保飯菜的安全、衛生,徐康及其團隊在材料採購、食材加工、送餐保障等多個環節進行嚴苛把控。

「所有進貨食材均需查驗、索證索票,菜品出鍋時中心溫度需達到75攝氏度以上方可打包,確保食材燒熟爛透」,他介紹,如今員工實行「體溫籤到」,有了體溫測量數據,才算籤到完成。

「每人每天必須量四次體溫,操作過程中要戴口罩、發網、手套、著制服或防護服;操作間每40分鐘消一次毒,配送車在每次送餐前後均進行內外清洗消毒」,用徐康的話說,在這個特殊時期,後廚操作間環境比之前更嚴苛了。

臨近中午,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聯繫徐康時,他在微信上回復,「晚點聯繫,現在正忙」。

「現在都是直接睡在辦公室「,徐康透露,接到任務當天,他就在辦公室打了地鋪,在附近賓館給員工租好了房間。

「團隊裡150餘人幾乎都是連軸轉,各個崗位的工作量是平時的3倍,常常上一餐剛處理完畢,下一餐的原材料就搬上了操作臺」,他在採訪結束時表示,剛剛又接到了新的送餐任務,送餐量還會加大,「我們一起加油,一起堅持,勝利就在眼前了」。

(來源:長江日報)

相關焦點

  • 高鐵上一餐飯讓他留在了武漢,月薪15000元,自稱「憋尿小王子」
    在生活中,目前的武漢還屬於一種可進不可出的狀況,有人在裡面嘆息生活的不容易,千萬百計的想出來工作,有人工作地點在裡面又想進去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痛點,但卻有一位東北小夥,只是在高鐵上吃一餐飯,而被迫留在武漢,卻又找了一份月薪15000元的工作,一起來看看。
  • 送走最後的患者,他們坐在走廊睡著了
    3月28日下午5點,國家援助湖北第四支中醫醫療隊廣東隊送完病區最後一位患者。在整理好物品,做好病區終末消毒後,醫療隊員累得坐在走廊裡睡著了。(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記者:張意軒 溫騰 王軍飛)(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他們說,這是這段時間裡能睡著的最舒服姿勢。
  • 一餐飯丨一天一頓飯,啥時候吃飯老天說了算
    不論何時,不論何地總有堅守崗位的工作者一餐一飯,百味人生讓我們看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在崗位上的一餐飯今天的故事就從浩瀚的大海開始……韓瑞雪從事海洋測繪工作四年海道、海洋大地、 海底地形測量繪製航海圖、海底地形圖這些都是他的工作每次一出海就是一整天海上條件艱苦大多吃一些好保存、不易壞的食物一天基本就吃中午一頓飯
  • 接送火神山醫護人員公交司機:後視鏡看到他們累了,經常都睡了
    但在公司一聲令下,不少公交車司機搖身一變成為火神山醫院的專車司機,開著公交負責接送工作人員、醫護人員上下班。李旺富就是其中一員,他本來在休年假,但卻放棄休假,加入突擊隊,返崗就位。這一個月來,他一直在路上,風雪無阻。本該停運的24路車,穿梭在武漢城中,保障一批批人員的出行需求。
  • 一餐一飯總關情
    趙一鳴向窗外望了望,天已經黑透了,屋裡燈光映到白牆上,顯得格外安靜冷清,他在心裡算了算時間,便一頭扎進了廚房。趙一鳴今年12歲,在這個假期裡,除了日常的學習外,還有件他認為非常重要的、必須每天堅持做下去的事,那就是做好飯,等著爸爸媽媽回來。
  • 薩達姆人生的最後一餐,究竟吃的是什麼?飯後還點了一支煙
    對於即將被處決的死刑犯而言,他們在生前的最後一個願望常常都是飽餐一頓,而政府也會充分從尊重這些死刑犯的人權考慮,為他們安排一頓豐富的「最後一餐」。作為伊拉克的鐵腕總統,薩達姆在被捕後很快就被執行了絞刑,那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人生最後一餐,吃的是什麼?飯後要了一支煙。
  • 驅車20公裡,一份盒飯也送,90後夫妻帶動全家為一線醫護人員送餐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27日訊(記者石偉)「我們就是普通的武漢小家庭,力所能及地為前方的醫護戰士們出點力。現在各種補給慢慢跟上了,這不是什麼大事,我們不是英雄,也不想紅。」因為一條屏蔽了父母的朋友圈——「24小時為一線醫護人員送餐」,盤龍城90後餐飲店老闆娘邱貝文最近成為網絡熱搜人物,話題閱讀量超1.5億。
  • 武漢一線醫護人員日記:穿上紙尿褲 我們依然是美少女
    網友「牛牛媽媽」是一名奮戰在武漢一線的醫護人員,從小年夜起,她自願從武漢同濟醫院腫瘤科調去發熱門診。也是從那天起,她開始在小紅書發布「抗疫日記」,記錄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這些每日更新的筆記,記錄了一線醫護工作者的堅持與勇氣,記錄了求醫患者的感人故事,記錄了對親人的擔憂和思念,還記錄了志願者和網友帶給她的感動和鼓勵。  「我們愛武漢,我們義無反顧。」
  • 老闆做完胃鏡檢查猝死 親人情緒激動診所一片狼藉
    浙江在線11月11日訊48歲的平湖人莫先生去嘉興一家診所看胃病,結果做完胃鏡檢查後突然倒地不起。莫先生隨後被送到市第一醫院搶救,醫生證實他已經死亡。這一噩耗讓莫先生的家人、親戚和朋友都難以接受,昨天晚上,他們來到莫先生看病的診所,要求對方給個說法。
  • 記者體驗醫用防護面罩生產:每多做一隻,就能多幫到一位醫護人員
    只見她手腳麻利,沒幾分鐘就做完了一摞。記者也跟著一起做,雙面膠粘性很強,時間久了膠水免不了黏在食指上,影響速度。王壽鳳安慰道:「小夥子,手熟之後,你會越做越快。」王壽鳳家住松江,參加一次志願者活動,來迴路程近100公裡,可她還是天天到崗。每天7點不到出門,晚上7點才回到家。她說:「家裡買菜做飯都有老公在,回到家7點鐘正好開飯。」
  • 在美國,死刑犯最後一餐,到底是什麼樣的?
    在美國,大多數國家在執行前一兩天給這頓飯,用委婉的 「特餐」。酒精或菸草通常被拒絕。非正統或不可用的請求被替換替換。一些州有嚴格的限制。在佛羅裡達州,最後一餐的食物必須在當地購買,成本被限制在40美元。在俄克拉何馬州,成本被限制在15美元。在路易斯安那州,監獄管理員傳統上加入了最後一頓譴責的囚犯。有一次,監獄長付了一個囚犯的龍蝦晚餐。
  • 最美廚師李娟的家書:讓醫護人員吃好,是三八節最好的禮物
    李娟說,「現在我也沒有心理包袱了,在前線的河南醫護人員想吃啥,我們就做啥,而且一定要做好,全力保障好一線醫護人員的飲食。」恰逢3.8女性節來臨,我們今天將節選李娟師傅的部分日記,為此次出徵武漢的唯一一位女廚師做一個專題。瞞著家人也要奔赴一線,她應該得到我們每個人心底的敬佩與認同。
  • 小哥地鐵睡著,美女拿熊頭給他墊,網友:可憐熊頭,可愛妹妹
    坐地鐵是一種比較方便的交通方式,因為坐地鐵不用擔心堵車的問題。如果在高峰期想要準時的抵達目的地,那麼坐地鐵是最好的選擇,不過前提是要擠的上。能找到座位那更是不可多得的事情了。而如果加班晚了,那麼就避開了高峰期,稀稀疏疏的人, 找個座位就很容易了。
  • 疫情下的武漢咖啡館:就算店垮了,最後一杯咖啡也要給醫護人員
    大家都勸他不要回去,小豪卻很堅持,「在這種時候,還是想和家人、小夥伴在一起。」於是,在五百萬人相繼離開武漢後,逆著人潮,小豪踏上了艱難的返鄉路。先是預訂的25號航班因肺炎疫情被取消,後來他坐高鐵到達潛江時,發現去武漢的高鐵也被取消。最後家人從武漢開車去潛江接上了小豪。來回六個小時後,26日凌晨,小豪終於平安回到了武漢。
  • 醫護人員一天四班倒 支援陸續到位診療效率提升
    醫護人員工作狀況如何?近期《證券日報》記者聯繫到北京支援武漢地區醫療隊和當地醫院,了解到醫護人員們春節幾乎無休,始終奮戰在一線,但仍然鬥志昂揚。醫療人員仍稍顯不足「我們收治的都是重症病人,每天的醫護工作十分忙碌,而且全套防護設施穿戴下來,時常會有缺氧的感覺,雖然一天四班倒,但六小時工作下來,回到住宿基本倒頭就睡了。」
  • 南航一天再派6架包機送四省馳援湖北醫護人員回家
    (記者:許願 通訊員:蘭龍輝)3月30日,南航一天再派6架包機,接廣東、河南、新疆、黑龍江四省馳援湖北共775名醫護人員回家。據統計,自3月17日以來,南航已派出40架包機將8個省市5800餘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安全運送回家。
  • 甘肅醫護人員零感染背後:只吃兩頓飯儘量不喝水
    甘肅醫護人員零感染背後:只吃兩頓飯儘量不喝水 當夜,75名衛生、疾控、公安人員分頭到患者家庭、活動場所調查,到次日凌晨5時,對所有密切接觸人員完成隔離觀察。  定西地區、縣醫院緊急抽調30多名護士,僱人連夜縫製130多套隔離服。沒有隔離鏡,就準備了遊泳鏡代替。沒有隔離區,250多名醫護人員爭分奪秒搬運器材、藥品,轉移病人,連夜趕建。當早晨被隔離人員到達時,醫院已做好一切準備!
  • 女子抱寶寶坐地上 車廂內有座的人各忙各的(圖)
    女子抱著孩子坐在地上,無人讓座  乘坐地鐵你會主動給有需要的乘客讓座嗎?昨天中午,網友「不吃皇糧的監督專員」在新浪微博上爆料稱,南京地鐵3號線上,一位年輕的媽媽坐在地上,一手拉著扶手杆,一手抱著小孩,小孩睡著了,雖然廣播裡播放著給老人和抱小孩的乘客讓座提示語,但周圍卻沒有人起身讓座,文字下面還配了一張圖片。微博一發出,立刻引來不少網友的轉發和評論,不少網友直指周圍的乘客太冷漠,沒有同情心。昨天,現代快報記者探訪發現,不讓座的現象確實存在。
  • 20餘個平凡人的抗疫陣地:我們的目標是讓醫護人員吃飽飯
    抗擊疫情仍處於關鍵階段,巨大的救治壓力下,醫護人員們往往難以吃上熱菜熱飯。有這樣一群人,自疫情爆發以來,一份份豆角肉絲、小炒肉……成了他們抗擊疫情的方式。「我們現在只是盡最大力量保證醫院病人和醫護人員一日三餐能吃飽飯。」
  • 醫護人員自曝「特殊退燒法」的背後……
    去年11月以來,一波流感擊倒了不少人,其中也有不少醫護人員。而在大家紛紛趕往醫院求醫問藥的時候,不少醫護人員顧不上自己的身體,堅守在崗位上,為的就是能多看一位病人。他說的搶救,是讓俞芳搶救一下病人。這句「神回復」,第二天被同事們戲稱為「醫護人員的特殊退燒法」,普通人生病了,可以請假看醫生,而醫護人就在醫院裡,卻沒有時間去掛號。1月14日的夜班,輪到俞芳和另一位護士值班,凌晨12:30到早晨8:00都要在崗。13日晚上的時候,俞芳幾日來的咳嗽引發了高燒,第一次測量出來有39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