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3 11:31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朱曉迪 胡曉琳 實習生 沈依雯 黃能能
「哎……兩腳發軟」近日凌晨,市中心醫院急診科護士俞芳在朋友圈發了一張顯示著38.8℃的體溫計的照片。在回覆中有不少人的關心和問候,也有同事調侃:「搶救一下,出一身汗睡一覺就好了。」(「搶救」指搶救病人)。
去年11月以來,一波流感擊倒了不少人,其中也有不少醫護人員。而在大家紛紛趕往醫院求醫問藥的時候,不少醫護人員顧不上自己的身體,堅守在崗位上,為的就是能多看一位病人。昨天,記者走訪多家醫院,這個被戲稱為「特殊退燒法」的背後,原來竟然有著這樣的故事……
市中心醫院:
護士朋友圈發體溫計照片 同事調侃「工作一下出身汗就能好」
1月14日凌晨4:42,市中心醫院急診科護士俞芳發了一條朋友圈,圖片上是一個溫度計,數字顯示38.8℃。與流感「作戰」一個多月,俞芳雖然每天都戴著口罩接診病人,但還是「中招」了。
朋友圈發出之後,親友們的回覆大多是讓她好好休息。其中,市中心醫院兒科急診醫生賀強的回覆讓俞芳覺得好笑,「搶救一下,出一身汗睡一覺就好了。」他說的搶救,是讓俞芳搶救一下病人。這句「神回復」,第二天被同事們戲稱為「醫護人員的特殊退燒法」,普通人生病了,可以請假看醫生,而醫護人就在醫院裡,卻沒有時間去掛號。
1月14日的夜班,輪到俞芳和另一位護士值班,凌晨12:30到早晨8:00都要在崗。13日晚上的時候,俞芳幾日來的咳嗽引發了高燒,第一次測量出來有39攝氏度。當時,她吃了一片退燒藥之後,就去急診室接班了。
「沒想著請假,後半夜再讓別人來頂班,怪不好意思的。」俞芳說,自去年11月開始,氣溫反覆,流感高發,市中心醫院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猛增,醫院的日門診量持續走高,每天的急診就診人次一直持續在600人次左右,很多醫護人員都處於團團轉的工作狀態。如果她當時請假,只能讓護士長頂班,而護士長白天也有工作,這樣一來,護士長就要連續工作12個小時。「當時我心裡想著,再堅持幾個小時就好了。」抱著這樣的信念,俞芳沒有聽從丈夫讓她請假的建議,一直堅守在崗位上。
那一夜,俞芳的後背在冒冷汗,在打著空調的急診室,手腳卻一陣陣發涼。凌晨兩點多,急診室來了一位病人,俞芳和另一位護士立刻輔助醫生,給病人做心肺復甦。俞芳的手有力地按壓著病人的心臟,腳底卻已經無力發軟。意識到自己吃的第一顆退燒藥已經失去了效力,搶救途中,俞芳拿出口袋裡的另一顆退燒藥服下,然後繼續幫著醫生搶救病人。兩個多小時的急救,俞芳已經渾身沒力氣了,但病號還在不斷送進來,每次值夜班,光是前半夜的病人就有200多號,健康的人都有些難以招架,而俞芳卻發著高燒完成了這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當護士十年,俞芳笑稱自己體內有各種抗體,一般的病毒已經不能侵害她了,「但這次流感還是有點防不勝防。」每次值班,俞芳既替病人著急,也心疼連軸轉的醫生。有時候,她在護士站會接到醫生的電話,讓護士送顆糖進去,因為持續看病,不少醫生體力吃不消,低血糖犯了;還有一些連起身倒杯水或者去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會求助俞芳讓他們幫忙倒杯水,說話太多實在太口渴了。
直到今天,記者採訪俞芳的時候她還是止不住咳嗽,她卻只因為高燒請過一個晚上的假。俞芳說自己也沒什麼特別的,每年冬天都會有這麼一段時間,她要跟同事們並肩作戰,讓病人早日康復。
呼吸內科的辦公桌上 放著一些感冒藥
「先去掛鹽水,這個藥掛鹽水的時候就可以吃了。」昨天下午4點,雖然還有一個小時就要到下班時間了,但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王怡的門診室依舊被病人圍得裡三層外三層。據王怡統計,近期她每天接診的病人要達到160人左右,其中,80%是感冒病人,因為病人人數的激增,王怡已經連續幾周沒有休息日。
「我身體很好的,多喝點水就沒事了!」工作了一整天,王怡說話的精氣神還可以。她說自己的同事有幾個也感冒了,她還是比較幸運的,只是稍微有些咳嗽。上午,她見呼吸科的醫生咳得直不起腰,還跟他開玩笑說:「這麼咳,怎麼不去掛一個呼吸科?」現在,醫生護士生病,已經成了互相調侃的一件事,在呼吸內科的辦公桌上,都放著一些藥,醫生們感冒之後,根據自己的症狀自行配藥拿藥,吃藥之後馬上回到工作崗位,繼續給病人看病。
這段時間,王怡的工作時間明顯增加了。每周的休息日泡湯了不說,原本早晨八點才到上班時間的她,總是為了多看幾個病人七點半就開門診了,中午的時候王怡都是拜託護士幫她打飯到辦公室,12點能吃上飯已經是很早了,一般都要靠近下午1點才能扒兩口冷透了的飯。
市中醫院(市腫瘤醫院):
醫生打著點滴上班 「先保證病人,再保證自己」
在市中醫院兒科,醫生們的工作節奏是高強度的。據市中醫院嘉興市基層名中醫兒科主任沈湘妹介紹,光1月21號一天門診就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沈湘妹說:「這次的流感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兒童易感。去年11月的時候已經是流感高峰了。」
「我們現在都不休息的,兒科夜急診有100多號,本來一個人值班就夠了,現在增加到兩個人都有點來不及。沒人能代班,所以只能自己帶病上班。我不久前感冒怕接診的時候傳染給別人,只能戴著口罩看病。」沈湘妹說,除了她自己,同科室的黃麗先之前急性喉炎嗓子啞得都說不出話了,還在打著點滴上班;還有另一位醫生常春霞,早上6點自己給自己打點滴,8點就去上班了。
醫生整天處於患兒之中,不僅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還要一邊看病一邊解答孩子家長提出的各種問題,時間一長確實是身心疲憊。所以,她也希望每一個人對這些醫生多一點理解,如果有一點怠慢或者是態度不夠溫和,也請大家能夠多諒解,醫生對待每一個病人的態度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會盡全力醫治任何一個病人。正如沈湘妹所說:「先保證病人,再保證自己。」
忙得時候連口水也來不及喝
在內科中醫科室,主治中醫師朱冰也忙得無暇顧及記者的採訪。
「這兩天流感勢頭已經好轉點了。」朱冰抬頭說了這麼一句後,眼神又轉移到電腦上,忙著為他的患者開藥方。
來看病的患者絡繹不絕,男女老少都有,每位患者坐下後,朱冰都照例詢問患者的病症,把脈、察舌,微蹙眉頭,思考片刻後,就耐心地告知患者所得之症,一字一句慢慢道來,直到患者聽清楚、聽明白,然後就為患者開藥方,叮囑患者吃藥的注意事項等。朱冰一天下來,大概要看50例病患,這兩天流感的病患大概佔20%左右,已經降了不少。據朱冰介紹,來他這裡看病的患者,大都有發熱、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很多患者潛伏期長,大多吃了消炎藥燒退了,但是其他併發症依舊厲害,這些人忍不了就來看中醫了。
「忙的時候連一口水都來不及喝吧。」朱冰笑說。最近一段時間裡,內科中醫科室到了傍晚四五點時,會將那些化驗的病人轉到急診,因為急診配備了內科和兒科的相關醫護人員,由他們來接手這些病患。而且急診內科還加配了醫生,一直工作到晚上9點。
身為每天接觸病患的醫護人員,也會不小心「中招」,但是他們為了堅守崗位,為了治療更多的病患,只要不是太嚴重的就自己吃點藥壓制病症。朱冰這些天就一直喉嚨痛,他說:「我會吃點板藍根,然後多喝熱水。」
市人民醫院:
醫生不敢喝水 只為多看一個病人
「幫忙量一下體溫,孩子好像發燒了!」「39.4℃,趕緊進去找醫生看一下把!」4歲的魯魯依偎在媽媽的懷裡,臉頰微微泛紅,貼著退燒貼,媽媽緊緊摟住女兒,眼角帶著一絲淚水。1月22日下午1點,市人民醫院兒科門診時不時就有患者前來看病,就連急診內科也有三三兩兩的病患圍著醫生。
去年11月以來,感冒的人數逐漸增多,對不少醫生來說,連喝水的時間都需要精打細算一番。「有發燒嗎?」「什麼時候發燒的?」「都吃過什麼退燒藥?」急診科醫生徐春飛仔細地詢問各種細節,填寫病歷卡、開藥,中午的急診科室裡也不停歇。記者待的20分鐘就有兩位學生前來看病,靠在辦公桌上,無精打採,小臉發紅。
而晚上來看急診的病人則更多。徐春飛告訴記者,從去年12月開始,夜間急診人數逐漸增加,當中大多數是患了感冒的人。「這段時間,病人都集中在下午5點到晚上11點這個時間段。以前後半夜還能眯上二三十分鐘,現在剛閉眼兩三分鐘就有病人來。」這段時間以來,徐春飛只要一坐在辦公桌前,就很少站起來。給病人看病期間,他不敢喝水,想要節省出上洗手間的時間,這樣就能多看一個病人。
這樣「白加黑」的模式成為醫生的常態,十多天前,在工作崗位堅持了一個多月的徐春飛也發燒了。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他馬上吃了退燒藥,想著堅持上完當天的夜班。科室主任擔心發燒會影響他的工作,便要求他回家休息。昏昏沉沉躺在家裡睡了幾個小時候,徐春飛感覺自己出了一身汗後好多了,馬上又回到了工作崗位。「這段時間,科室裡10多名醫生中,有六七個存在發燒的情況。大家一般選擇吃藥應對,扛過去。」徐春飛說,大家都擔心自己休息會加重同事的負擔,所以,即便自己生病了,多數醫生還是選擇堅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