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暖!這個醫院有一面特殊的「牆飾」 醫護人員們用患者作品裝點病區

2020-12-19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徐慶

素描、彩繪、書法……走進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身醫學科病區,在最顯眼的牆面位置上,科室的醫護人員為患者們打造了一片「展示欄」,患者住院期間,根據自己喜好製作的作品,護士們會將它們輪流進行展示。

心身醫學科作為承擔著精神心理疾病診療、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等工作的科室,其診療範圍決定了患者的特殊性。醫護人員們精心打造的這片「展示欄」,成為病區患者們特別是封閉治療的患者們對外交流展示的平臺。

不僅如此,科室每周還會在患者和家屬之間開展工娛活動、患教會等,醫護人員們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讓患者們的臨床治療目標不僅是為消除症狀,避免復發,還要讓患者恢復社會功能,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醫院組織患者開展工娛活動

特殊的「牆飾」 她們用患者的書法繪畫裝點病區

8月下旬,高三的小林(化名)出院了,小林是一名美術生,因患抑鬱症住院治療,經過半個月的封閉治療,趕在開學季,小林順利回到學校。離開醫院時,小林也送給醫護人員們自己的一幅素描,如今,這幅畫就掛在科室展示欄的位置。

「她病情緩和一點的時候,我們和她在交流的時候了解到她在學畫畫,想考美術專業,所以給她布置了一個工娛任務。」小林的管床醫生藍豔說,小林在學校人際關係比較差,住院期間,也很少與其他人交流,並且很容易否定自己,為了鼓勵她積極配合治療,給她更多信心,醫護人員們從小林的長處著眼,給她安排了一個並不抗拒的任務。

患者作品

事實上,這樣的工娛任務並非醫護人員們隨口安排,其基礎是每個周科室都會給封閉治療的患者們安排的工娛活動。心身醫學科護士長何容芳介紹道:有些抑鬱症患者不願意用言語表達內心的情感,大多沉浸在自己悲傷的世界裡。當醫護人員想用心理治療的方法來幫助他們康復時,由於他們不願表達自己的情緒,使得心理治療難以發揮應有的康復作用。

因此,科室安排這樣的工娛活動更類似於團體治療,在這樣的活動中,大家可以紓解釋放彼此的情緒。

而為了給患者們提供工娛活動場地,科室還專門用一間大的病房改造成工娛活動室,其牆面還請專人設計圖案,內置兵乓球檯等。每周定時的工娛活動,大家會在這裡共同學習書法、繪畫、手工製作,或者一起唱歌、來場瑜伽、學學廣場舞都是可以選擇的項目。

患者作品

定期的交流 希望每一名患者能正常融入社會

最近一次門診坐診,主治醫師黃燁接診了一名15歲的男孩,男孩獨自前來就診,手臂上還有著大大小小的割痕,甚至有的傷口還未完全癒合。男孩要求黃燁給他開具大量的安眠藥,黃燁拒絕了。

「我給他說,應該讓他媽媽陪他一起來看病,沒想到他激動起來很抗拒,認為媽媽根本不理解他,不會陪他一起來就診。」慢慢安撫好男孩的情緒,黃燁給男孩媽媽打去電話說明情況,最終,在媽媽的陪同下,這名男孩辦理了住院手續,接受系統的治療。

患者作品

黃燁說,她在臨床多年,遇到前來心身醫學科就診的抑鬱症患者,會有類似這名男孩談及家人時的反應的,並不在少數,原因在於他們的家人沒有完全了解抑鬱症。很多人把抑鬱症簡單地理解為鬱悶、心情不好,或小心眼、想不開,甚至認為,抑鬱症患者就是「太矯情」「玻璃心」。

在何容芳看來,這些認識上的偏差,使患者難以正確面對疾病,甚至因患病感到羞恥而諱疾忌醫。因此,為了進一步普及大家對心身疾病的認知,在心身醫學科,隨處可見對心身醫學疾病的科普,「如何應對抑鬱情緒」「認識焦慮」「雙向情感障礙怎麼治療」……這些與心身疾病相關的科普知識被製作成海報,張貼在科室內可利用的公共牆面上,以進一步加大宣傳。

與此同時,心身醫學科還會每周舉行一次患教會,患教會的時間一般1個小時左右,醫護人員在會上會囑咐患者注意用藥事項、不斷向患者家屬們科普疾病相關知識,對家屬的疑問答疑解惑……

何容芳介紹,如今,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身醫學科進行封閉治療的患者中,一半以上是青少年,偶爾看到出院的患者突然出現在住院部,她們會突然心裡「咯噔」一下,最不願看到本已治癒的患者,出院後因沒有堅持治療導致病情復發又回到醫院。

對心身醫學科的醫護人員來說,非常重視每周一次的患教會,因為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是患者康復的有力保障。作為患者最親近的家人,醫護人員希望他們能對這些疾病多些認知和理解,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當患者們的臨床症狀消失時,能夠正常融入社會,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康復。

相關焦點

  • 武漢隔離病房裡的一面特殊「畫牆」
    在武漢市江夏區人民醫院一個病區臨時搭建的隔離牆上,有一面特殊的「畫牆」,「畫牆」上的畫作讓醫護人員和患者們紛紛在此駐足打卡。據了解,這面「畫牆」的主畫人是來自江蘇援助湖北醫療隊的隊員、江蘇省徐州市中心醫院重症監護科護士長王志棟。
  • ...疫」:「永遠為患者做對的事」 醫護人員給患者送手繪祝福卡和鮮花
    您的位置:龍虎網 &gt新聞中心 > 辣油視頻 > 南京醫護人員黃石戰「疫」:「永遠為患者做對的事」 醫護人員給患者送手繪祝福卡和鮮花
  • 衡水市人民醫院72小時完成「發熱患者隔離病區」_手機網易網
    根據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需要,市人民醫院在接到通知一刻立即著手改造「發熱患者隔離病區」,用於隔離觀察更多的發熱患者。「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院黨委靠前指揮,從轉移現有病人、抽調人員、培訓醫護人員到優化流程、連夜改造病區、保障物資,全院各部門通力合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利用短短3天的時間,迅速完成建設並收治發熱患者。
  • ——記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重症肺炎應急病區醫療團隊
    2月19日晚,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重症肺炎應急病區主管醫生黃霞在診治患者途中,因缺氧致急性腦水腫突然暈倒。目前,她已被醫院「下命令」暫停工作,何時再參加抗擊疫情工作要視身體恢復情況而定。黃霞暈倒了,但她身後的戰友們——重症肺炎應急病區的其他醫護人員,還在繼續戰鬥。
  • 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支援湖北醫護人員回家了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17日訊17日,在長沙高鐵站,將迎來了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支援湖北醫護人員的平安歸來。獻花和掌聲,是對歸來的醫護人員接受大家最真誠的敬意。這份敬意,源自醫護人員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冒著風險治病救人的英勇和無畏。
  • 北京小湯山醫院首位治癒患者出院!記者探訪病區充滿家的溫馨
    今天上午,小湯山定點醫院首位患者治癒出院。今天上午,小湯山定點醫院新建病區1-9病區,醫護人員在護士站與待篩查人員視頻連線交流。3月16日,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正式啟用。探訪 病區充滿家的溫馨今天上午,記者走進了小湯山定點醫院新建病區的1-4病區。走進病區的長廊,藍色、橙色、黃色、綠色……各種暖色調撲面而來,充滿了家的溫馨。1-4病區負責收治待篩查人員。病區一共有24間病房,其中4間是雙人間,其餘20間都是單間。
  • 「有她在,醫護人員就安全」
    醫護人員只有過了安全防護關,才有資格上戰場保護更多患者」。  病房改造前,是生活樓。謝元林的「關」是科學精準、嚴絲合縫。她要求,每個傳遞窗的開關能靈活使用,病區設置必須有「三區三通道」,患者不能進入內走道,醫護人員只能單向進,將感染的風險降到零。
  • 病區來了「愛心推車」,醫護人員帶上水果、餅乾給患者解饞
    「各位病友來看看,有什麼自己喜歡的?」最近,一輛貼有「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醫療隊」標識的小推車為漢口醫院呼六病區的患者們送來了水果、牛奶、餅乾等食物,據了解,這些都是醫護人員主動帶到病房來的。(圖為醫療隊群聊溝通患者需求)拿著醫護人員送來的蘋果,患者王女士特別感動,「昨天,吳錫平醫生查房時,我提到想吃蘋果,沒想到,今天就送來了。」原來,考慮到患者三餐由醫院統一配送,基本沒有家屬陪護,珠江醫院的醫護人員便想到,可以帶些患者想吃的食物,讓病友們感到溫暖,而這已是珠江醫院醫療隊隊員們的默契。
  • 醫院病區走廊建心形「心願牆」 醫患真誠溝通(圖)
    醫院,是個讓人又愛又怕的地方。這裡有生的喜悅,更有病痛的煎熬和離世的晦暗。然而,在省腫瘤醫院有這麼一面牆,它滿載著大家美好的心願,在重重的煎熬與晦暗中帶給患者和家人溫暖與感動。  最近,朋友圈發出這樣一條消息:「省腫瘤醫院消化內科二病區的『心願牆』,讓患者和家人倍感溫暖。為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陳小兵和他的小夥伴們用心良苦,必須讚一個!」
  • 收治87例患者!陽邏中山醫院感染一病區關閉!
    感染一病區醫護團隊是從各個科室抽調的骨幹力量,有兩名副主任醫師,5名主治醫師,最大年紀55歲,最小年齡是90後,他們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沉著的應變能力及高效迅速的文案功底,可謂強強聯手,被稱為「硬核」團隊。
  • 重慶三峽中心醫院設立應急綜合病區,收治這類患者
    微萬州消息,2月10日上午,重慶三峽中心醫院應急綜合病區成立,當晚即收治患者。為何設置這個相對獨立的病區?收治哪種類型患者?醫護人員配備情況怎樣?患者在這裡接受怎樣的治療?針對這些市民關注的問題,26日,記者採訪了重慶三峽中心醫院急救分院易代碧副院長。
  • 丹東肛腸 德藝雙馨暖人心 一面錦旗表心意
    在醫院,這個與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地方,人們對善與美的體悟更加深刻。丹東市第一醫院六道口院區每天總會有一些平凡而感動的時刻,帶給這個社會溫暖,帶給醫生、患者滿滿的正能量!近日,一名患者將一面寫有「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錦旗送到丹東市第一醫院六道口院區肛腸科王連眾主任的手裡,感謝王連眾主任及醫護人員對她的精心治療和貼心照顧。據了解,張阿姨一年前感到肛門不適,便後疼痛且伴有肛門墜脹,排便時總感覺沒排乾淨,但因症狀較輕,張阿姨感覺對自己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影響,便一直拖著。
  • 護士長陳亮:站好病區最後一班崗
    近兩個月的時間裡,他們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和來自浙江、山西、海南等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並肩作戰,先後參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近千名。在內蒙古援鄂醫療隊中,有一支來自呼倫貝爾的37人醫護小分隊。這些醫護人員是由蒙古、漢、達斡爾、滿、朝鮮五個民族組成,他們在肺科醫院的三個重症病區持續奮戰了40多天,蒙古族的護士長陳亮就是其中一員。
  • 以簡筆畫表達謝意 小患者畫畫感謝醫護人員
    小患者與醫務人員合影。紅網時刻2月12日訊(通訊員 雷利 楊芳)「謝謝你們,我們一起加油!」2月10日,在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一名小患者晴晴(化名)將一幅自己畫的畫送到了護士周婷的手中。圖案雖然線條簡單略顯稚嫩,卻充滿了童真和溫情,讓周婷等醫護人員感動不已。周婷是長沙市第四醫院的一名護士,一位兩歲孩子的寶媽,疫情發生,她就主動請纓要到一線——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馳援。2月4日接到馳援通知後,儘管對家人有許多的不舍,但她還是毅然前往。「一想到還有那麼多病人等待援助,我覺得這是自己作為白衣天使該奉獻的時候了。」出發前,周婷對家人說。
  • 麗水網丨這家醫院有一面特殊的牆,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頻頻點讚!
    這幾天,龍泉市人民醫院的一面牆,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頻頻點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原來,是龍泉市人民醫院六病區在上牆的護理人員一覽表下方,專門為患者和家屬設計了一個個「健康宣教二維碼」,患者和家屬只需掃碼,便可隨時隨地了解健康知識,這一貼心的便民舉措在該科室推出後,全院其他病區也都紛紛學習借鑑。
  • 隔離病房收到99朵玫瑰 感謝醫護人員辛勤付出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4日訊 「感謝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祝白衣天使們節日快樂,早日戰勝病魔,有情人終成眷屬!」今天下午,山東省胸科醫院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禮物——99朵玫瑰,在這張卡片上,除了祝福,還標註了送花人的信息:楊女士。山東省胸科醫院的醫護人員輾轉聯繫上了這位楊女士,楊女士表示,醫護人員在抗擊疫情中的辛苦付出讓她十分感動,這束花雖不貴重,但是代表了她的一片心意,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最美好的祝福。
  • 與病毒擦肩而過:內江市二醫院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隔離病區保潔員趙國平
    王斌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身材矮小的趙國平幹起活來十分利索,來回穿梭在病區的各個角落,逐一將10間隔離病房的生活垃圾用兩層黃色專用塑膠袋收集打包,貼上「新冠」標籤,集中存放在醫療廢物暫存處。緊接著,趙國平又逐一對所有病房的門窗、門把手、病床、柜子等進行清潔消毒,細緻而快捷……而這個時候,不少患者也起床開始洗漱、吃早餐,並在室內或陽臺上做著適度的鍛鍊。「趙師傅,辛苦了!」
  • 河北省胸科醫院第三梯隊醫護人員結束隔離休養
    李曉峰為河北省胸科醫院消毒供應室護士。長城新媒體記者 劉瀟 攝。長城網訊(記者 劉瀟)3月29日上午10點,河北省胸科醫院參加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的第三梯隊45名醫護人員結束隔離休養,乘車平安返回醫院。河北省胸科醫院熱烈歡迎第三梯隊的醫護人員回家。長城新媒體記者 劉瀟 攝。
  • 河南留觀病區感人瞬間:為表達感謝,小患者飛吻「臨時媽媽」
    留觀病房的醫護人員是與各類患者密切接觸的人群之一,是疫情防控的中堅力量。 在醫院兒童留觀病區,收治的多是父母不便在身邊陪護的小患兒,除常規的治療、護理工作外,病區的醫護人員還當起了他們的「臨時家長」,朝夕的陪伴相處中,這裡發生著許多溫暖的故事。
  • 大理州各地醫院加強病區管控
    家屬有陪護證才能進病區昨日,記者來到大理州人民醫院,只見醫院門診大樓、各住院樓都粘貼了《病區管理告知書》,向患者和家屬告知住院病區實行「非必要不陪護、不探視」管理,對於確需陪護的實行「一人一陪護」。住院患者和陪護人員在入院前務必按要求進行核酸檢測,進入病區主動出示陪護證、手腕帶或就診卡等,配合體溫測量,出示健康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