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區來了「愛心推車」,醫護人員帶上水果、餅乾給患者解饞

2020-12-24 武漢發布

「各位病友來看看,有什麼自己喜歡的?」最近,一輛貼有「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醫療隊」標識的小推車為漢口醫院呼六病區的患者們送來了水果、牛奶、餅乾等食物,據了解,這些都是醫護人員主動帶到病房來的。

(圖為醫療隊群聊溝通患者需求)

拿著醫護人員送來的蘋果,患者王女士特別感動,「昨天,吳錫平醫生查房時,我提到想吃蘋果,沒想到,今天就送來了。」原來,考慮到患者三餐由醫院統一配送,基本沒有家屬陪護,珠江醫院的醫護人員便想到,可以帶些患者想吃的食物,讓病友們感到溫暖,而這已是珠江醫院醫療隊隊員們的默契。

(圖為醫護推著小推車讓患者挑選)

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李君介紹,自從來到武漢,醫院後方、科室、同事都非常關心身在武漢的醫護,給大家提供著堅實的生活保障,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也捐贈了一些物資,「許多患者的家屬沒法來醫院,隊員們提議,分出一些東西給患者,也能讓患者心情更好。」每天下班後,醫護們會相互溝通一下患者的需要,第二天上班時帶去醫院。

「剛來的時候,工作壓力比較大,精神也容易緊張,睡眠不太好,現在已經適應了這種節奏。」醫療隊員、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於麗麗說,「休息好,心情好,有助於病友們恢復得更快。」(長江日報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伍曉丹)

相關焦點

  • 河南留觀病區感人瞬間:為表達感謝,小患者飛吻「臨時媽媽」
    留觀病房的醫護人員是與各類患者密切接觸的人群之一,是疫情防控的中堅力量。 在醫院兒童留觀病區,收治的多是父母不便在身邊陪護的小患兒,除常規的治療、護理工作外,病區的醫護人員還當起了他們的「臨時家長」,朝夕的陪伴相處中,這裡發生著許多溫暖的故事。
  • ...疫」:「永遠為患者做對的事」 醫護人員給患者送手繪祝福卡和鮮花
    您的位置:龍虎網 &gt新聞中心 > 辣油視頻 > 南京醫護人員黃石戰「疫」:「永遠為患者做對的事」 醫護人員給患者送手繪祝福卡和鮮花
  • 這個醫院有一面特殊的「牆飾」 醫護人員們用患者作品裝點病區
    封面新聞記者 徐慶 素描、彩繪、書法……走進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身醫學科病區,在最顯眼的牆面位置上,科室的醫護人員為患者們打造了一片「展示欄」,患者住院期間,根據自己喜好製作的作品,護士們會將它們輪流進行展示。
  • 千年一遇對稱日過生日 隔離病區兩代醫護人許願
    截至2月5日24時,鹽城已經確診16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鹽城市第二人民醫院是治療的定點醫院,從1月25日(大年初一)開始接收第一個病人,目前已經陸續收治了9例病人,15名醫護人員就一直戰鬥在隔離病房區裡。隔離病房是防控疫情的最前線。隔離病區是什麼樣?醫護人員是怎樣工作生活的?這些患者病情如何?
  • 連線武漢|童心+愛心+暖心!我們一起布置雷神山C10病區外走廊
    在我們這個病區,患者病情不重,住院時間長,都不同程度的出現焦慮,抑鬱,失眠的問題。怎麼解決?應該讓這裡的顏色更豐富一些,讓這裡的陽光更亮一些,讓這裡的笑更美一些……在得到領隊張文化和隊長齊曉勇的同意後,我想起在中南醫院時,曾照顧過一個病友,當時剛成立愛心加油站,我曾經送給這個病友一個梨,她從我手中接過梨,激動地說了句:「吃梨吃梨,心在一起,永不分離。」
  • 戰地日記丨童心、愛心、暖心……布置在雷神山C10病區外走廊的愛
    在我們這個病區,患者病情不重,病人住院時間長,身體上都不同程度的出現焦慮、抑鬱、失眠的問題。怎麼解決?原來她是一名老師,患病三十多天還未痊癒,心裡一直惦記著自己的學生,她說「愛心加油站」讓她充滿動力。於是,我從她想念學生的事上得到啟發,號召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級繪畫,這項活動更得到了石家莊合作路小學校長的支持,號召全校學生繪畫獻愛心,學校聯繫武漢一家列印店,僅用了半天時間,就送來列印得繪畫500多張。活動持續蔓延,現在來自河北省第七批醫療隊的孩子們都願意獻上自己的愛心。
  • 衡水市人民醫院72小時完成「發熱患者隔離病區」_手機網易網
    根據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需要,市人民醫院在接到通知一刻立即著手改造「發熱患者隔離病區」,用於隔離觀察更多的發熱患者。「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院黨委靠前指揮,從轉移現有病人、抽調人員、培訓醫護人員到優化流程、連夜改造病區、保障物資,全院各部門通力合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利用短短3天的時間,迅速完成建設並收治發熱患者。
  • 長沙醫護人員一年收到1147個愛心訂單
    今日,記者從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獲悉,2018年5月至今,長沙醫護人員共收到1147個致謝訂單,訂單數量位居全國第六位。訂單上寥寥幾句備註,道出了患者對醫生、護士的滿滿謝意。 致謝訂單數量,長沙在全國排名第6位「親愛的護士小姐姐,再忙也要記得吃東西哦!」
  • 一線醫護日記(29)「治療方案見效了,重症患者病情終於有了改善」
    我的工作病區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四病區。目前病區只有一名呼吸科醫師,其他為神經內科消化內科支援的醫生。  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但我為武漢同行無私無畏的醫學精神所欽敬,在心裡向他們默默致敬。  我們四名醫師分兩組,各帶一組,各管理30名患者。每天帶領查房,診治的都是較重症患者。有一個病房,原是手外科病房,騰空後昨天一天就收治了30多名患者。
  • 正興醫護進駐金銀潭,康德擔任病區主任
    坊間流傳世界看中國,中國看湖北湖北看武漢,武漢看金銀潭2月24日下午3點,進駐金銀潭醫院的第二批福建隊成員與第一批福建隊成員完成工作交接後,分別接管金銀潭醫院綜合樓三樓和四樓兩個病區△正興醫院康德主任與第一批福建隊領隊省立醫院尚秀玲主任握手交接第3批正興醫護全部進入金銀潭醫院,急危重症醫學部主任康德擔任綜合樓四樓病區主任。在四樓並肩作戰的有漳州隊、福鼎隊、省第二人民醫院隊,大家開始接手包括危重症患者在內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治療工作。
  • 市二院首批病區醫護人員輪班結束、隔離休息
    」感染科一病區護士長錢娟告訴記者,她所工作的一病區第一梯隊醫護人員共有19人,從醫院收治第一例觀察病人時,他們就進入了隔離病區。錢娟告訴記者,她在感染一科工作了12年,經歷過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多次疫情的治療防控,對這項工作有一定的經驗,但她所在的感染一科,護士團隊很年輕,相對缺乏應對重大疫情的經驗。
  • 以簡筆畫表達謝意 小患者畫畫感謝醫護人員
    小患者與醫務人員合影。紅網時刻2月12日訊(通訊員 雷利 楊芳)「謝謝你們,我們一起加油!」2月10日,在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一名小患者晴晴(化名)將一幅自己畫的畫送到了護士周婷的手中。圖案雖然線條簡單略顯稚嫩,卻充滿了童真和溫情,讓周婷等醫護人員感動不已。周婷是長沙市第四醫院的一名護士,一位兩歲孩子的寶媽,疫情發生,她就主動請纓要到一線——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馳援。2月4日接到馳援通知後,儘管對家人有許多的不舍,但她還是毅然前往。「一想到還有那麼多病人等待援助,我覺得這是自己作為白衣天使該奉獻的時候了。」出發前,周婷對家人說。
  • 茂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前給醫護人員寫了一封感謝信
    4名醫護人員推著負壓擔架送患者去CT室。 南方日報記者 劉棟銘 攝南方網訊 清晨7時許,茂名市人民醫院西側角落的小院入口,戰「疫」以來的這段時間,每天準點有一串清脆的腳步聲打破大院的寂靜。等身高的紅色鐵馬打開一道路口,經保安確認後,陸續走進來七八個白大褂,他們是來自醫院相關科室最頂尖的診療專家。
  • 護士帽畫愛心為患者加油:希望能讓其安心
    2月2日,上午,馳援武漢的北京醫療隊裡,來自北京同仁醫院的醫護人員正式接診患者。記者在隔離病區看到,為了給躺在隔離病房裡的患者們加油打氣,一位護士的防護服帽子上寫下了「加油」、畫上了愛心。雖然隔著厚厚的防護服,看不到面部,但一句「加油」如同一劑良方,一股暖流,鼓舞著患者。
  • 重慶三峽中心醫院設立應急綜合病區,收治這類患者
    微萬州消息,2月10日上午,重慶三峽中心醫院應急綜合病區成立,當晚即收治患者。為何設置這個相對獨立的病區?收治哪種類型患者?醫護人員配備情況怎樣?患者在這裡接受怎樣的治療?針對這些市民關注的問題,26日,記者採訪了重慶三峽中心醫院急救分院易代碧副院長。
  • ...帶」「愛心便當」「金手指」「衣架山」 帶著抗疫「神器」去衝鋒
    他說:「科室收治的患者中,大部分是老年人,幾乎都伴有不同程度和類型的基礎疾病,平時常用的口服藥多達40餘種,醫護人員短時間很難將它們一一記住。特別是在紅區需要將沒有外包裝的藥品準確地分發給每一位患者,就更難分辨了。」
  • 山西護師自製愛心溝通卡 解湖北失語新冠肺炎患者交流之困
    正是這4張小卡片,化解了67歲失語新冠肺炎患者帥某與醫務人員的交流障礙。受訪人供圖攝中新網太原3月17日電(陸祁國)把包裝盒裁剪成紙片,上面分別畫上牛奶、喝水等圖案並註明文字。
  • 護士長陳亮:站好病區最後一班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今天,內蒙古第五批、也是最後一批援鄂醫療隊的148名醫護人員就要啟程回家了。近兩個月的時間裡,他們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和來自浙江、山西、海南等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並肩作戰,先後參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近千名。在內蒙古援鄂醫療隊中,有一支來自呼倫貝爾的37人醫護小分隊。這些醫護人員是由蒙古、漢、達斡爾、滿、朝鮮五個民族組成,他們在肺科醫院的三個重症病區持續奮戰了40多天,蒙古族的護士長陳亮就是其中一員。
  • ...皮卡丘 青島援鄂醫護人員製作「卡通防護服」緩解患者緊張情緒
    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來自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在自己的防護服上畫上了超人、奧特曼、皮卡丘等卡通人物,成了隔離病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給患者送去了安慰,緩解了患者緊張的情緒。來自六醫的援鄂醫療隊隊員尹藝睿介紹,雖然疫情形勢越來越向好,但是在重症隔離病區,患者們除了生理上遭受病痛的折磨,心理上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他們雖然在生活上、醫療上都得到了最好的照顧,但是每天看到的除了病房的病友,就是穿著防護服裹得臉都看不清的醫務人員忙碌的身影,他們活動範圍局限,沒有家人陪伴,甚至有一些患者已經在疫情中痛失了家人,他們非常孤獨。
  • ——記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重症肺炎應急病區醫療團隊
    歲末年初,疫病肆虐,以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病區為班底的醫護團隊率先奔赴醫療救治前線。一個月來,他們用自己的專業和鬥志,將一個個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讓一個個重症、危重症患者轉危為安,在醫療救治一線,凝聚起一股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