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醫護日記(29)「治療方案見效了,重症患者病情終於有了改善」

2020-12-25 光明時政

  【一線醫護日記29)

  記錄者:江蘇省馳援武漢醫療隊第一批隊員 宜興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顧新南

  1月25日

  懷揣信念 抵達前線

  今天下午,2:40接到出發通知,晚上7:10分到達南京,經合肥換乘支援武漢專列,晚11:32分,抵達武漢火車站。寒風凜冽,氣溫0℃,我們乘坐的這趟專列是武漢「封城」後停靠不多的一班高鐵。

  經過統一安排和物資搬運清點等工作,次日凌晨4點終於到指定酒店入住。

  第二天,我被分配到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這裡距離爆發疫情的華南海鮮市場僅30公裡,是感染病例的集中收治醫院之一。經過兩天戰前培訓與演練後,我與隊友正式投入一線救治工作。

  1月28日 

  有緊張,有敬佩,還有更重要的信心

  上午全組會議:醫療、護理、病區情況、上崗細則、注意事項等一一對接,做好進病區準備,還有就是非常關鍵的個人防護裝備。

  工作中的顧新南(左一)

  下午,江蘇省醫療隊進入醫院,全力支援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

  我的工作病區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四病區。目前病區只有一名呼吸科醫師,其他為神經內科消化內科支援的醫生。

  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但我為武漢同行無私無畏的醫學精神所欽敬,在心裡向他們默默致敬。

  我們四名醫師分兩組,各帶一組,各管理30名患者。每天帶領查房,診治的都是較重症患者。有一個病房,原是手外科病房,騰空後昨天一天就收治了30多名患者。工作量之大,可以想像。

  但目前該院無資格進行核酸檢測,診斷率不高。我們來後,帶來物資、指導防護,合理及時指導救治,大大鼓舞了當地醫護人員的士氣。

  總體,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對後續工作進展,大家都充滿了信心。

  1月29日

  大家都在同一戰壕

  昨天,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又新開了一個呼吸科病房,一個小時收了40個病人,當晚就滿員了。

  病區醫生忙了整整一夜,大家都沒有回家。上午休息後,下午又戰鬥在一線,這樣的工作量遠超日常工作極限。

  工作中的顧新南(中)

  都說,患難見真情,我在這裡也能感受到,在疫情面前,醫生與患者都在同一戰壕,同心抗「疫」。

  限於病房條件,無法實現區域相互隔離,整個醫生辦公室都處在半汙染區,N95口罩一刻都不能摘下。進入病房必須加強防護,全副武裝,加穿防護服,加用外科口罩、護目鏡、面檔、兩層手套、兩層腳套等。

  30個病人查房用了兩個半小時,眼鏡、臉上全是霧氣,呼吸也感覺困難,渾身冒汗,內衣也溼了。

  當前,我們主要參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開展診療,一些病人有好轉,估計很快可以符合出院指標了。有一些昨天入院的病人仍在發熱,還有一部分病人的病情仍在發展,必須密切關注,制定下一步方案。

  下班回到酒店,今天準時吃到了熱飯,還有少許水果,感覺物資供應正在改善,感謝武漢政府及各界的支持!

  1月30日

  這就是隊長

  早上接班,又有2位病人發熱了,胸悶沒有緩解,今天立即複查胸部CT對比進展,和大家一起討論後,更改了治療方案,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有些病人出現腎功能不全,複查腎功能,更換藥物。有1位病人重度低鉀血症,根據計算補鉀量,迅速補鉀……忙碌的一天又開始了。

  工作中的顧新南左2

  這兩天病例仍在增長,試劑盒緊缺,核酸檢測報告也仍需排隊數日領取。

  江夏醫院的李主任很辛苦,多位醫生感染後,病區只有他一個人是呼吸內科專科醫師了,取咽拭子等工作都是他在親力親為,和當地醫院各科室的會診溝通也是通過他。今天一位感染者身患尿毒症需要離開病區做CRRT(血液淨化),涉及大量橫向溝通和流程操作,向他致敬。

  我們無錫醫療隊的護士們現在已經頂到了一線,楊慎玲、許雯嬌兩位護士,工作很積極仔細,沒有畏懼。我知道她們心裡壓力很大,護理接觸病人的時間很長,被感染的機率也很高。

  每次看見她們,我都習慣性地檢查並提醒她們的防護措施,希望她們不要嫌我太囉嗦。

  我作為隊長一定要保護好、照顧好她們。勝利回來的時候,一個也不能少。

  工作中的顧新南(中)

  2月1日

  戰鬥中最開心的時刻

  江蘇省第二批醫療隊正式全體進入臨床一線,有了這樣一批新生力量,抗擊疫情更加有保障了,第8個呼吸科病區也提早開放了,又多了60個床位可以救治一批患者了。

  今天的好消息一個接一個。

  後方支援的無創呼吸機、高流量氧療儀今天也送到了,我把它們組裝好,並把使用方法教給了病區的本院醫師,有了這些設備,可以減輕病人痛苦,提高重症患者救治能力。(顧新南左1)

  我所在病區的幾位重症病人今天症狀較昨天明顯改善,幾位複查CT的病人狀況也有所好轉,很是欣慰。只要能看到好轉,我們醫護就十分欣慰。

  最值得高興的是,四位症狀緩解的患者核酸檢測結果終於送來了,是陰性,根據第四版新冠治療指南,今天就給予出院了。

  這是我支援武漢一周以來,第一批成功出院的病人,跟他們一一揮手告別,心裡特別開心。

  2月4日

  擔心!一位重症患者病情加重了

  兩位治癒患者今天如期出院,其中一位一定要拉上醫護團隊合影,說這張照片她要珍藏。

  團隊與出院患者合影照

  昨天的那位重症患者,情況稍有好轉,繼續目前治療。查房中梳理了幾個患者,預計很快也可以出院了。

  但有一位患者病情加重了,血氧飽和度指標下降,症狀加重,立即給予面罩吸氧,末梢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3—96%。按治療經驗,如果炎症因子大量釋放,病情可能迅速惡化,存在多臟器功能衰竭可能。醫囑密切觀察生命體徵,丙種球蛋白加量,藥物調整。如再不能改善,就要上呼吸支持了,那就很危險了。

  2月5日

  重症患者告病危

  病區的那位重症患者病情仍在加重,今天告病危。已經給高流量氧療,可能接下來就要氣管插管有創呼吸機呼吸支持。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今天發布了,根據指南,我們為該患者增加使用了病毒唑,但新冠病毒目前沒有特效藥,關鍵依靠患者自身免疫力。我們一方面做好營養支持,預防感染,另一方面輔助治療抑制病毒,保護好患者各重要臟器。

  不過,今天也有好消息傳來,火神山醫院開放後,武漢市確診患者可以轉入該院,我所在醫院確診患者也將陸續轉入,這樣可以把確診患者和疑似患者分隔,避免交叉感染,更有利於救治。

  醫院管理也得到改善,根據江蘇省醫療隊院感組專家的建議,已將汙染區、半汙染區和清潔區隔斷開,有效降低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大家齊心合力,繼續收治患者,全病區目前有61位患者。

  2月7日

  重症患者情況終於有了改善

  此前那位重症患者經過一輪救治,情況得到明顯改善,不再使用高流量氧療,面罩吸氧末梢血氧飽和度96%,而且呼吸頻率下來了,治療方案有效,希望能夠繼續改善。

  團隊一起加油鼓勁

  病區另外幾個確診的患者,症狀都在改善,複查CT炎症也均有好轉,病人向我們翹起大拇指,心裡很高興。

  目前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收治了550多名患者,不能家屬陪護,可以想到每一位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和工作量。

  休息時,大家互相看了看雙手,每天上百次的酒精消殺,都起疹了,又痛又癢,有愛心人士寄來了護手霜,感謝!感謝!每天戴著防護口罩五六個小時,勒得兩個耳朵根部都磨破了,每次穿戴都很痛。而且長時間戴口罩會造成二氧化碳蓄積,查房三小時,我悶的渾身是汗,一邊喘氣一邊和患者交流。但想一想,護士們要在病房六小時,不吃不喝,向她們致敬!

  2月8日

  症狀緩解是元宵節送給病患的最好「禮物」

  病區的重症患者仍然比較多,超過了三分之一,有20多個。本周持續重點照顧的42床重症患者今天好多了,溝通過程中明顯不氣急了,她自己也感到乏力得到緩解,就是頻繁咳嗽,言語中能感受到她的焦慮和害怕。我們鼓勵她,治療見效了,症狀緩解比較慢,但要保持信心,慢慢來。她點了點頭,表示絕對信任我們。

  30、31床是一對母女,母親剛開始說話聲音都不能連續,喘息很重,經過這些天的治療,症狀緩解了,複查CT顯示病灶明顯吸收。第一次查房時,發現女兒血糖值偏高,這會導致免疫力低下,影響治療效果,連續給予胰島素治療。現在咳嗽、氣喘症狀完全緩解了,血糖也控制得很好。一個一個,用「心」去查房,真的可以忘記悶熱、疲勞。

  今天的早餐吃到了元宵,提醒了我已經元宵節了。怎麼一轉眼,年就要過完了。

  下班後,給家裡打了視頻電話祝節日快樂,想他們了。我告訴家人,生活工作一切都順利,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疫情能夠儘快得到有效控制,大家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能身處戰「疫」的一線度過這個元宵節,我覺得特別有意義!

  顧新南換下防護服裡面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溼

  (光明網記者 劉洋整理)

[ 責編:廖慧 ]

相關焦點

  • 廣醫三院醫護人員手寫日記鼓勵重症患者:你們遠比自己想像中的堅強
    廣醫三院重症醫學科已為患者撰寫了150多篇ICU日記,超百名醫護參與其中。大多數人對ICU的認知都是可怕的,在ICU接受過治療的患者也比較容易產生焦慮與恐懼情緒,醫學上稱為ICU症候群。為降低ICU症候群的發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下稱「廣醫三院」)重症醫學科想到了一個「有愛」的辦法:為患者撰寫ICU日記,記錄患者的診療過程和康復情況。記者近日從廣醫三院了解到,2019年初至今,該院重症醫學科已為患者撰寫了150多篇ICU日記,超百名醫護參與其中。
  • 中醫藥有效減輕了患者症狀,改善了炎症指標,降低了輕症轉重症比率...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同濟咖啡」給同濟一線醫護人員撐起了保護傘。事後臨床數據證實,金葉敗毒顆粒能改善提高呼吸道病原學核酸檢測轉陰率,降低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的炎症水平。作為兩家醫療資源雄厚的綜合性醫院,疫情暴發後,兩家醫院還迅速擬定了西醫預防方案和處方,中西醫的配合,給兩家醫院醫護人員上了雙重保險,讓他們能集中精力救治更多患者。
  • 歷經43天生死之戰 嶽陽極重症H7N9禽流感患者康復出院
    自行服藥治療無效,病情加重命懸一線 37歲的李進是湖南岳陽人,2017年1月14日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自行服用感冒藥治療無效,後病情加重到當地醫院就診。1月22日,她病情惡化,由當地醫院轉入湘雅二醫院。
  • DIY尿壺、吊牌、約束帶……小「發明」改善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
    紅網時刻2月20日訊(記者 劉丹 陳亞男 通訊員 張磊 曹嵐 張麗娜)自製礦泉水瓶尿壺、營養吊牌、「襪套」約束帶……武漢協和西院湘雅病房中的白衣天使變身「發明家」,把醫護聯合查房中發現的問題,通過「因地制宜」的小手工製作來解決,從細節入手注重每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管理,使得治療理念得到落實,治療效果得到改善,努力提高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堅決打贏這場無硝煙的戰爭
  • 佛山又有3名確診患者治癒出院「重症救治團」一線戰疫顯威力
    「重症救治團」一線戰疫顯威力「想跟其他患者說,現在黨和國家這麼關心我們,我們也要相信醫生,一起加油戰勝疫情……」「非常感謝醫護人員的付出,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可以戰勝這次疫情……」昨日,3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
  • 重症救治醫院協和西院終於實現「床等人」,一線醫護一周輪休兩天
    2月1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廣醫一院」)組建重症患者救治醫療隊,由醫院副院長、呼吸內科教授張挪富帶隊馳援武漢。此次會診後,張挪富回答媒體提問時提到,目前醫療隊已建立醫護人員排班制度,一周可以休息兩天。為保證治療質量,保持重症病人治療的連續性,醫務人員輪休將通過調整排班時間實現。
  • 21天抗爭:阜陽市H7N9重症禽流感患者康復出院
    4月4日,他病情惡化,由當地醫院轉入市二院,經急診科入住呼吸內科,鑑於呼吸困難明顯和氧飽和度下降等情況,迅速轉入感染病區重症監護室行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根據其症狀及活禽接觸史,高度懷疑他感染了H7N9禽流感,醫院立即啟動禽流感患者防控應急預案。  當晚22時許,檢驗結果確診白樂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旋即,他被轉入感染病區重症監護室負壓病房隔離治療。
  • 石家莊:重症患者比例不高 治療效果整體較好
    河北省胸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吳樹才介紹,他所在醫院收治的患者以普通型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為主。重症患者均安排在醫院ICU病房集中救治,目前總體情況比較穩定。記者日前來到河北省胸科醫院,通過視頻連線系統看到,每間普通病房安排了兩名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病房內有電視和獨立衛生間,每天一日三餐醫院免費配送。
  • 浙大二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崔巍:患者康復,一切辛苦都值
    從事重症醫學工作近30年,崔巍經歷了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搶救,這一次,他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越是艱難,越向前。馳援溫州36天,回想那段日子,每天上午8時,崔巍準時與晚班醫生交接工作,梳理患者情況。隨後換上厚厚的全套防護服裝,進入隔離病房逐個診視患者,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對飽受腰痛困擾的他而言,堅持站立4至6個小時是個不小的考驗。
  • 武漢多名重症患者治癒出院 年齡最大患者90歲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累計出院重症患者94名,年齡最大90歲2月16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再次傳來好消息,該院又有10名重症患者治癒出院,其中年齡最大的90歲。截至目前,該院已有94名重症患者治癒出院。家住漢口的李爹爹今年90歲,平時生活不能自理,且腸道手術後攜有造瘻管,同時附有其他基礎性疾病,腳踝還有傷口。1月底,李爺爺高燒連日不退,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2月2日,李爺爺被送入協和西院救治。「我年齡大,還有基礎性疾病,能夠康復出院多虧了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
  • DIY尿壺、吊牌,醫護人員化身「發明家」,提高重症患者救治率
    礦泉水瓶尿壺,降低氧耗維持血氧穩定 2月16日上午,湘雅病房的呼吸內科主任潘頻華教授、重症醫學科主任張麗娜教授為病危患者李先生(化名)查房時發現,他的病情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即血氧飽和度波動幅度大,每天均有一些時間段存在明顯低氧,之後好轉又反覆出現。
  • 決戰ICU:全力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
    氧氣飽和度上去了,懸著的心,終於落地。經過一周有創通氣,患者呼吸功能逐漸好轉,拔除了氣管導管。可以自由呼吸了!陳先生微笑著,伸出右手拇指做出「贊」的手勢。轉變總在一瞬間。當夜,陳先生毫無預兆地嚴重缺氧,再度命懸一線!值班醫生一邊為他加壓給氧,一邊緊急呼叫周晨亮。半夜,病人終於被救回。
  • 43天抗爭 湖南極重症H7N9流感患者康復出院
    當晚22時許,檢驗結果確診李進感染H7N9病毒,旋即,她被轉入呼吸內科重症監護室(RICU)負壓病房隔離治療。「休克,氣促明顯,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ARDS),心電監護顯示氧分壓已下降到生命臨界點,血壓靠藥物維持,可以說命懸一線。」接診醫生介紹,ARDS死亡率高達42%,而H7N9感染的重症患者死亡率更是高達70%。
  • 武漢重症病房裡:上海醫療隊和患者的故事
    護士長潘文彥有二十餘年重症病房護理經驗,她知道一個樸素的道理,「搶救時,醫生說要插管,護士就要隨時能拿出需要的東西,不能有一分一秒耽誤」。病房條件改善,但病人的狀態令醫護人員憂心忡忡。有一名87歲的老先生,總是沉默地躺在病床上。
  • 韓國調整新冠病毒治療體系 集中力量治療重症患者
    新華社首爾3月1日電 韓國保健福祉部長官樸淩厚1日宣布,考慮到新冠病毒的特點和大邱市確診病例數大幅攀升的現狀,中央防疫對策本部決定,把目前所有確診患者均接受住院治療的體系調整為以治療重症患者為中心,輕症患者將集中到生活治療中心以便醫學觀察。
  • 「疫線故事」血液濾過治療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助力
    為充分展示身處疫情防控戰線的醫護工作者舍小家顧大家、救死扶傷與病魔鬥爭到底的精神,由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支持,大眾網海報新聞發起「疫線故事——我的愛對你說」特別策劃,讓廣大醫務人員作為主人公,講述在湖北武漢、黃岡前方醫療隊援助期間自身的感動、感悟和感受,講述在一線工作生活期間難以忘懷的人和事,講述自己與疫魔鬥爭、在這場全國戰疫戰場上的感人瞬間。
  • 重慶支援湖北醫護日記63丨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作為一個內科醫生,我也期待著能上一線抗疫,以前抗震救災可都是外科醫生的「特權」,這次我能夠把所學所知當作武器,到最前線去戰疫,真是作為一名醫生最崇高的光榮。終於醫院第三批醫療隊出發的時候選派了我,當時心裏面還是小小激動了一把。我明白,使命光榮,任務艱巨,沒什麼好說的,到湖北去好好幹!
  • 四省醫護67天接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患者
    近日,武漢一段四省醫護人員接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視頻刷爆網絡,醫護人員一句質樸的誓言「一定讓他活」戳中網友淚點,無數人牽掛著這位患者、35歲男子小偉(化名)的命運。    4月12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熊芙蓉為康復中的小偉拍了視頻。
  • 重症病房裡的「小飛俠」醫生:很開心,被感染的護士長出院了
    開心其一是武漢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人數終於下降到了三位數,這讓我們看到了這場戰『疫』勝利的希望,更開心的是我們負責的重症病區又有兩位重症患者痊癒出院了,其中一位是我負責的患者,而且身份還比較特殊:她曾經也是在這抗疫一線戰鬥的戰友,是我所在的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一名護士長!」
  • 淄博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再次應用ECMO成功搶救暴發性心肌炎患者
    、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診斷為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暴發性心肌炎,值班醫師立即給予緊急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應用大量血管活性藥物,患者生命體徵無改善,病情十分危急。經全面評估並取得家屬同意後,決定啟動ECMO治療。  西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馬爽現場指導、調度,ECMO小組緊急就位並按照流程迅速完成物品準備、設備調試、管道連接、預充、穿刺置管等一系列操作,40分鐘ECMO順利轉機。隨著鮮紅的血液回流入患者體內,患者的血壓逐漸升高、氧飽和度改善、溼冷的四肢也逐漸回暖,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露出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