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重症病房裡:上海醫療隊和患者的故事

2020-12-19 環球網

2月24日,上海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員,出徵滿月。

這一月間,上海先後共有9批1640名醫務人員,「逆行」武漢,這個疫情鬥爭最為激烈的戰場。

他們是生命的守護者,被防護面罩勒出深印的臉龐,「訴說」著堅持的不易;被汗水溼透的防護服,「包裹」著守護的誓言。聆聽他們的故事,感謝他們的付出。他們的努力,我們將深深記得。

進駐武漢第一天,上海醫療隊就知道,要治癒的不僅是患者身體,治癒出院也不會是服務終點。

時至今日,事實證明他們做得不賴。

2月7日,上海中山醫院第四批醫療隊進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整建制接管兩個病區(20和22病區,共80張床位),收治的均為重症及危重患者。

截至2月21日,短短兩個星期全力救治,70餘名重症以上患者已有30多人轉為輕症,數量接近一半。

87歲音樂學院教授的沉默

剛到武漢時的情景,醫療隊隊員、消化科醫生李鋒清晰記得。

他們去的兩個病區,原來是心內科病房,臨時改建而成ICU,醫療隊著手配齊了必需的醫療設施,分門別類歸置。病房各區域的醫療、護理、用藥等各項管理流程被重新建構。

護士長潘文彥有二十餘年重症病房護理經驗,她知道一個樸素的道理,「搶救時,醫生說要插管,護士就要隨時能拿出需要的東西,不能有一分一秒耽誤」。

病房條件改善,但病人的狀態令醫護人員憂心忡忡。

有一名87歲的老先生,總是沉默地躺在病床上。每次李鋒進去查房,都看到發給他的食物原封不動地放在桌上。

老先生原是音樂學院教授,因新冠肺炎住院已40多天。他不愛說話,有時鹽水吊完也不打鈴通知護士。

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症病房,上海醫療隊護士餵87歲老先生喝粥。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這不是孤例。武漢不少重症病房存在著類似令人擔憂的狀況,他們大多是老年人,常見家族集聚式感染,在醫院內心失落,擔心和思念家人。

「當我們進去問『你們好嗎』,他們都比較漠然地看著我們。」這種情況醫護人員雖然始料未及,可細想之下,又覺酸楚。有個病人跟醫生講,除了自己,她先生、女兒相繼染病住院,只有女婿和外孫還在外面隔離。她很擔心他們。

一條指令:去和每一位患者交談

李鋒把自己了解的情況第一時間反映上去,其他醫生和護士亦有相關報告。隨即,上海醫療隊發出一條指令:醫護人員在保障自身防護絕對安全的同時,查房時儘量在病房多停留一會,去和每一位患者交談,尤其是年紀大的患者。

與此同時,橘子、蘋果、各類營養品被醫護人員分送到每個病人手中。有些患者的親屬因各種原因無法對其照應,醫療隊出面,為他們配齊一應生活用品。

這些東西談不上貴重,但病人拿到時都很開心。醫生和護士也感覺到,清冷的病房逐漸溫暖。

有一天,李鋒和醫療隊隊長羅哲下去查房,走到前文提及的87歲老先生病床前。羅哲詢問他近兩天好不好,身體有沒有不舒服。

老先生只說了一句話:「我想回家。」醫生理解老先生想回家的心情,但當他說出這句話,兩位醫生都察覺暗含的意思——老人恐怕想要放棄。

羅哲沒有正面回答老先生的請求,而是問道:「老先生,您原來在樂隊是不是指揮家?」

老先生抬起頭,眼神亮起來。「不是,我不是指揮家,我演奏樂器,吹樂器的。」

「你現在的狀態,吹樂器肯定吹不動,」羅哲看到老先生精神一振,繼續說,「等你身體再好一點,回去再演奏樂器。」

簡簡單單一番對話,老先生輕鬆了。

打那以後,醫生和護士每次進到病房,都和老先生攀談一會家人的近況,他漸漸打開心扉,治療中身體有何種反應、有哪裡不適,都一五一十地及時告知醫護,醫生根據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他的孩子很關心父親,常來電話,醫生則及時把病情通報到家屬。

這些天來,老先生病情不斷轉好。他開始主動進食,吃水果和營養液。臨床上,原有氣急和缺氧狀況均已得到明顯改善。更可喜的是,胸部CT和血液指標顯示,他的病情正在全面改善。

「我們不能說治好肺炎就不管了」

截至目前,新冠肺炎是沒有特效藥的。上海醫療隊診療的核心是多學科綜合治療。從治癒者的經驗看,增加自身免疫力非常重要,這與患者心情放鬆、飲食作息密切相關。

經過多日來磨合,醫護之間配合得越來越得心應手,醫療、護理已做得更加全面。

有一名重症病人神志不清,醫生每天要安排高流量氧氣,護士則定時去給患者更換紙尿布、擦拭身體、翻身。醫生還為患者下了胃管,注射營養物質。

「治癒一個患者不單單是醫療救治,方方面面都在支持。」李鋒說。

每名患者大約5天做一次全面評估,醫生要觀察患者胸悶、氣急等症狀是否改善,通過胸部CT、血液檢查,分析影像學指標情況,判斷炎症是否吸收。同時,患者食慾、睡眠情況亦是關注的重點。一個患者一套方案,每次治療後,醫生們聚在一起總結經驗,在後續病例中尋求可改進之處。

現在兩個病區,已有30餘名重症患者已轉為輕症,一些患者即將治癒出院。不過,醫療隊的服務並不止於此。

有一名75歲新冠肺炎患者伴有腎功能問題。在他整個治療過程中,上海醫療隊和武漢當地醫院聯繫,請醫生進入病房定期為這名患者做血透,保障他的腎功能。

目前,這個患者的新冠肺炎已經基本治癒,馬上要出院。考慮到他每周兩次的血透不能停,醫療隊正在為他聯繫醫院,準備出院後的治療。

「我們正在和當地醫院聯繫,想幫這名患者出院後能夠穩定地做血透。」李鋒說,「我們不能說治好肺炎就不管了。」

相關焦點

  • 上海醫療隊武漢救治危重患者:清早班車上開溝通會
    關口前移、醫護配合、搶救危重患者……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這些戰鬥細節你可能不知道。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收治的均為重症以上患者,這裡也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重要陣地,緊張有序的救治工作每天都在進行。
  • 廣東再派龐大醫療隊 支援武漢協和重症病房
    廣東再派龐大醫療隊支援湖北 陳驥旻 攝  (抗擊新冠肺炎)廣東再派龐大醫療隊 支援武漢協和重症病房  中新網廣州2月7日電 題:廣東再派龐大醫療隊 支援武漢協和重症病房  其中,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由該院副院長許可慰帶隊,許可慰在泌尿科醫療器械研發方面取得多項國家級專利,此外,他還是廣東省臺灣同胞聯誼會的副會長,平日給許多有需要的臺胞們做健康諮詢,積極幫助臺胞、臺商介紹和聯繫專家。廣東再派龐大醫療隊支援湖北 陳驥旻 攝  「疫情發展至今已一段時間,重症率、病死率較高,我們此次支援的是協和醫院的重症病房。
  • 援鄂醫療隊入駐武漢「滿月」,這個重症病區迎來...
    這是醫療隊入駐武漢的「滿月」之日,也是醫療隊整建制接管的重症病區「清零」之日,至此,浙大一院援鄂醫療隊接管的重症病區共收治72名患者,其中64名患者順利出院,8名患者也病情好轉,轉入其他定點醫院進行治療,這個重症病區圓滿完成了它的使命。
  • 廣東援鄂醫療隊 | 醫護人員自述:在湖北重症病房裡的戰鬥
    在武漢和荊州,一大批廣東醫護人員工作在重症病房裡,他們離危險最近,卻義無反顧衝在最前面。一篇篇從重症病房裡發出的「醫線日誌」,記錄著對患者的關愛、對親人的思念、對勝利的信心,傳遞出了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溫暖力量。
  • 市一院醫療隊進駐武漢同濟中法醫院 開始收治重症隔離病患
    2月3日,記者從武漢獲悉,市第一人民醫院馳援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隊於2月2日晚抵達武漢,在經過不到一天的安頓、培訓後,已經於3日晚進駐武漢同濟中法醫院,並開始收治重症隔離患者。利用吃晚飯的時間,醫療隊隊長顏春燕通過電話告訴記者,所有隊員2日晚間一直忙到夜裡2點才安頓好,3日上午開始接受相關培訓,並與武漢方面對接。按照統一調度,我市醫療隊進駐武漢同濟中法醫院,該醫院已經被安排為專收重症隔離病患的定點醫院。
  • 餘暉下的背影,陪你看落日,與87歲重症患者的故事感動了網友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照片中的醫生就是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的隊員劉凱,3月5日傍晚,在他護送一位87歲重症新肺患者做完CT回病房的路上,一起曬了一會兒夕陽87歲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照片中患者是一名87歲的老人,老人家在2月9號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住進重症病房。
  • 馳援武漢北京醫療隊裡男護士:病房中的他們「閃閃發光」
    2月1日是北京醫療隊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奮戰的第5天,醫護人員接診的確診及疑似患者已超過50人。幾天來,很多醫護人員用日誌或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了隔離病房裡的點點滴滴,梳理這些日誌記者發現,在醫護人員領隊的筆下,男護士的表現閃閃發光。此次出徵,北京醫療隊共有136人,在名單上,男護士師或護士多達16人,這樣的比例並不多見,面對疫情,男護士的優勢到底在哪兒?
  • 重症病房裡的「小飛俠」醫生:很開心,被感染的護士長出院了
    剛到武漢時忙到忘了女兒的生日2月2日,蘇楠隨江蘇援湖北第三批醫療隊來到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經過短暫的感控系統培訓,立刻投入到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工作中。蘇楠所在的病區主要收治新冠肺炎危急重症患者。每次採集咽拭子又多又快被稱為重症病房裡的「小飛俠」「我所在的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房有50名重症患者,每天咽拭子採集量至少七八個,多則二十幾個,因此工作量非常大,感染的風險更高。」
  • 記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
    1月25日以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簡稱「浙大二院」)先後派出178名專家和醫療骨幹馳援武漢,其中,集結171名精兵強將的重症救治醫療隊於2月14日飛抵武漢,整建制接管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簡稱「武漢協和腫瘤中心」)唯一的ICU。
  • 馳援武漢滿月!省立醫院醫療隊收治83名患者 重症轉好率超70%
    出院患者與醫護人員合影。福建省立醫院醫療隊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整整一個月了!昨日,隨著4名患者出院,部分患者轉區,這支隊伍負責的患者「清零」,病區或於今日關閉。一個月以來,這支醫療隊共收治83名新冠肺炎患者,危重症、重症患者轉為輕症患者的比例超過70%,治癒出院41人……他們交出了馳援武漢的滿月「答卷」。2月13日,福建省立醫院138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抵達武漢的次日下午,他們就接管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重症病區。
  • 決戰ICU:全力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
    看著迅速穩定下來的各項示數,病房裡一片歡聲。回想起2月17日22時發生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這一幕,鞏守平仍然激動:「這也許是老人留給我們的唯一一次搶救機會!」當夜,他們一直在病房守到凌晨五點。每個被從鬼門關拉回來的危重病人,都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周晨亮的這個故事,是章回體。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援鄂醫療隊戰疫記
    上海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隊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說。  1月28日,陳爾真率隊出徵,148名來自上海40家醫院的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入駐武漢市第三醫院。這裡的ICU和重症病房都是普通病房臨時改的,為了解決院感防控問題,陳爾真帶領團隊舉行了6場培訓會。  「只要有一個隊員倒下,就是全盤皆輸。」嚴謹苛刻的管理,最終兌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承諾。
  • 一隻只寫著「勝利」的柚子 成了武漢重症ICU裡的「吉祥物」
    華山醫院重症醫學科陳龍醫生說。冬去春歸,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在迅速消退。但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ICU病房,華山醫院第四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員和死神搏鬥的每一天,每一小時依然是驚心動魄。老饒今年55歲,是武漢當地的一位計程車司機。1月底確診新冠肺炎後,2月11日住進了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來的時候全身臟器都處於極度缺氧的狀態,同時合併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情況危險,當即就被收進了華山醫院整建制接管的ICU——光谷院區17個病區中集中收治危重症患者的地方,「重症裡的ICU」。
  • 以歌為禮 以畫為賀 安徽醫療隊員為重症病房患者過生日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 3月6日,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Z6重症病區裡傳出了歡快的生日歌。原來,這一天是重症病房裡的患者王叔48歲的生日,還在接受治療的他萬萬沒有想到,醫護人員會在百忙之中,為他過了一個特別的生日。
  • 北京醫院援鄂醫療隊講述武漢故事:感動、感慨、驕傲
    (抗擊新冠肺炎)北京醫院援鄂醫療隊講述武漢故事:感動、感慨、驕傲中新社北京4月29日電 題:北京醫院援鄂醫療隊講述武漢故事:感動、感慨、驕傲中新社記者 高凱 李亞南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340多支醫療隊、4.2萬多名醫務人員火線馳援
  • 「滿月」|吉大一院首批醫療隊在武漢的30天
    他們作為吉林省首批援武漢醫療隊及首批進駐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支援醫療隊,負責該院區第一個改造完成的隔離病區,專門收治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截至目前,已救治85名患者,痊癒出院39人。第一天上崗的三位醫生第一天上崗的五位護士1月31日協助院區改造重症監護病房1月31日,病區已接收34名重症患者,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
  • 雷神山第三批國家醫療隊今日返程,全醫院還剩47名患者
    馳援雷神山的上海隊第八批醫療隊送別最後一批患者。 新京報記者從雷神山醫院了解到,這13名患者此前住在上海馳援雷神山醫院的第三批國家醫療隊負責病區,這是醫療隊送走其病區的最後一批治癒患者。 3月29日,武漢雷神山醫院舉行首批援鄂醫療隊集中撤離儀式。3月30日、31日,遼寧、上海、吉林、廣東、山西、河北醫療隊1090名醫護人員將啟程返回,雷神山醫院還有1800餘醫護繼續「留守」崗位。
  • 武漢十二時辰·丑時|搶救重症患者,他四換陣地與死神賽跑
    1月24日下午兩點,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範學朋臨危受命,帶領一支醫療隊接管第五醫院的兩個病區和三個發熱門診診位。從1月初建立武漢市第一醫院首個隔離病房,到支援第五醫院,再到帶隊進駐武漢雷神山醫院,最後在第一醫院被緊急徵用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定點醫院後,回來成立感染22、23病區,範學朋四換陣地,一直忙碌在抗疫最前線,沒有休息一天。
  • 英雄返渝·牽掛②|重症病房結下情誼,她將帶治癒患者暢遊重慶
    重症病房裡的牽掛,延伸出了新的情誼。  牽掛這位止不住眼淚的重症患者2月21日,付顯芬跟隨重慶市第十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支援武漢中心醫院後湖院區。此時,已經在長壽區人民醫院持續抗疫一月的付顯芬,來不及休息,就參加抗疫指揮中心的會議。
  • 哈醫大二院第二批醫療隊正式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區
    李華虹 方若冰 ZAKER 哈爾濱記者 石晶13 日凌晨,哈醫大二院第二批醫療隊 160 人抵達武漢,包含呼吸科、重症醫學科、感染科、神經內科、心內科、腎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全科與老年病科等學科醫療團隊。黑龍江省第一批抗疫醫療隊臨時黨委書記兼隊長、哈醫大二院院長焦軍東親自前往武漢天河機場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