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圖/《雪梨晨鋒報》網站截圖)
中新社·華輿訊 據澳洲網報導 身在澳洲的亞裔克裡斯蒂娜(Christina Ho)近日在她的新書《抱負和焦慮——亞洲移民和澳洲教育(Aspiration and Anxiety - Asian Migrants and Australian Schooling)》中探討了「虎媽」之類的概念。她通過採訪和深入研究,希望解開這些概念背後的「真相」,並展示移民的教育觀念和他們與「竹子天花板(指一種無形的升職障礙)」的鬥爭是如何影響他們對教育的態度的。
擔憂澳洲教學過於放鬆
《雪梨晨鋒報》31日報導,身在澳洲的亞裔克裡斯蒂娜近日在她的新書《抱負和焦慮——亞洲移民和澳洲教育》中通過採訪和深入研究,探討了「虎媽」之類現象出現的背後原因。
克裡斯蒂娜表示,教育在亞洲很受重視,深深植根於文化和傳統之中。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是社會流動的關鍵。然而許多家長擔心在亞洲學習的壓力太大對孩子不利,「這往往是移民的一個關鍵原因」。
不過克裡斯蒂娜表示,許多人認為澳洲的學校過於放鬆,對學生的挑戰不夠。「沒有數字,沒有分數,你對孩子的表現一點也不了解。一切都是很委婉的。」於是課外輔導成了常態。「這些輔導中心很多都使用從海外引進的模式——有排名、分數、結構化的作業、明確的反饋。」
家長想了解孩子真實水平
喬伊(Joey Tsao)是一所為高分理科學生開辦的輔導學院的負責人。他說:「從亞洲來到澳洲的家庭經常發現,他們新學校教的材料比原來的學校晚了幾年,所以要找輔導老師,讓孩子們保持忙碌。」他還表示,有些人「想要比學校能提供的要多一些」,而對孩子要求更多的部分原因是責任感——他們想知道孩子是什麼水平。
喬伊指出,澳洲移民政策自霍華德(Howard)時代以來就一直注重技術移民。這項政策本身是有選擇性的,因為它獎勵受過教育、有「能力和動力」離開祖籍國的人。「你所看到的是一群天生野心勃勃、技術高超、工作勤奮、有遠見的人。」
「竹子天花板」令移民讓孩子更努力
然而,在澳洲,許多人卻遭遇了「竹子天花板」。克裡斯蒂娜引述一項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人從事的工作要求的技能水平低於他們在國內的工作。另一項調查發現,一名華裔必須多提交68份工作申請,才能獲得和英裔澳人一樣多的工作面試機會。他們的社會資本更少,人脈更少,對不成文文化習俗的認識也更少。「學業上的成功會使得他們的孩子在高水平領域獲得學位,這意味著他們的孩子不會面臨他們同樣的障礙。」
一位家長告訴克裡斯蒂娜,考慮到這些之後,讓孩子放學後玩耍是移民家長的「疏忽」,只有白人中產階級家庭才能這樣「奢侈」地撫養孩子。(原標題:澳亞裔談「虎媽」邏輯:移民教育理念與職業「天花板」)
來源: 澳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