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節 泉州號將逐夢揚帆(圖)

2020-12-17 閩南網

一部《絲海簫音》習大大記了二十年

人物:吳玲紅

身份:舞劇《絲海簫音》、《絲海夢尋》編導之一;

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節——東亞文化之都·泉州2014絲海揚帆嘉年華總導演;

福建省歌舞劇院一級編導,福建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

「海絲」寄語:

  「海絲夢」承載著我的「故鄉情」,希望古香古色的泉州乘著「海絲」的翅膀,重回國際範。

  1991年,福建省歌舞劇院的年輕編導吳玲紅,因為有泉州人的身份,被邀請進入《絲海簫音》劇組,承擔編舞的工作。

  這是吳玲紅第一次「非正式」接觸到她的「海絲夢」。從此,她與「海絲」結下了不解之緣。

  但吳玲紅怎麼也不會想到,這齣舞劇,竟被一位重要的觀眾從此默默記在心裡二十多年。

尋夢

  1971年,吳玲紅13歲。小姑娘獨自背上行囊,離開了她曾最熟悉的泉州西街古榕巷,到福建省歌舞劇院學習。

  「那時候我動不動就想家,哭鼻子。」吳玲紅回憶說,小時候的家就在西街古榕巷口的老厝裡,13歲以前,自己生活的圈子不過就在以古榕巷為圓心的周邊,西街的一草一木好像已經刻在了心裡,歷歷在目。「家門口的大埕,有一口老井。現在一看到那口井,眼睛裡馬上就有畫面——我就坐在井邊,幫姨媽淘米洗菜。」

  在福建省歌舞劇院的日子,一晃就是43年。吳玲紅擔任過學員、演員、教員,1984年起,開始參與編導工作,策劃了不少作品。因著泉州人的身份,家鄉文化為她帶來源源不斷的素材,吳玲紅的藝術之夢漸漸充實。

機會

  真正走入「海絲夢」是在1991年。那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團抵達泉州,確認了泉州為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省裡認為,這是宣傳福建的絕好契機,便要求福建省歌舞劇院,編一出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舞劇。

  這時的吳玲紅已經有了更成熟的編導經驗,又因為有泉州人的身份,因此被邀請進入《絲海簫音》劇組,承擔編舞的工作。為更好地把握泉州的「海絲」文化,吳玲紅和同事們回家鄉採風,一遍遍尋找適合在舞蹈中表現的元素。

  舞劇推出後,很成功,演出了好幾場。誰也沒想到,在一場場的演出中,曾有一位重要的觀眾坐在臺下,並在23年後,促成了這齣舞劇的改編。

  這位重要的觀眾,就是時任福建省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

突破

  今年5月,上海「亞信峰會」召開。在這之前,籌備組將預備在峰會上表演的節目提前給中央領導審閱。

  其中一出以「陸上絲綢之路」為主的表演之後,習近平表示,不能少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元素,應該讓「海絲」也參與進來,建議籌備組再去補充。他提到了23年前,曾在福建看過的舞劇《絲海簫音》。

  很快,吳玲紅和她的同事謝南等人都接到了通知,以《絲海簫音》為母版,新編舞劇《絲海夢尋》,準備亮相上海「亞信峰會」。眾人審慎地斟酌了內容,吳玲紅說,除了「描繪宋元時期泉州作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港、商船競發的壯觀場面」這一故事概要不變外,他們在音樂作曲、服裝、舞美方面都做了挺大的調整。5月20日,經過前期緊張的準備,《絲海夢尋·海》作為上海「亞信峰會」的開場歌舞,驚豔了全世界,「泉州4分鐘」讓「海絲」這一話題大熱了一把。

追求

  一條海上絲綢之路,為泉州帶來了多元的文化,也給了吳玲紅創作的靈感。以前,福建少數民族題材的表演,必談高山族和畲族。2012年第四屆少數民族匯演上,吳玲紅將泉州沿海回族丁氏的故事搬上舞臺,讓專家們眼前一亮:原來印象中生活在西北的回族,竟然因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緣故,定居在了沿海的閩南。

  因為工作的緣故,吳玲紅也到泰國、南非等地出訪演出,足跡涉及古代海絲沿線國家。說起現在的泉州,吳玲紅覺得,還是「古香古色的味道」,也正因此,就如古老的藝術門類要創新一樣,古城古港再出發,也有諸多難處。有什麼寄語?吳玲紅笑道,像當年的古港很好,希望泉州能乘著「海上絲綢之路」的東風,重新找回當年的國際範。(海都記者 陳麗娟 吳月芳 謝明飛 呂波 文/圖)

相關焦點

  • 以「偶」會友——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側記
    23日啟動的第六屆中國泉州國際木偶節,是「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的核心配套活動。作為國際木偶藝術交流互鑑的窗口平臺,今年共有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28個木偶藝術團隊的藝術家走進泉州,為市民帶來70餘場精彩演出。「中國的舞臺很專業,觀眾也很棒。」
  • 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 風景獨特 是值得你去遊覽的地方
    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位於福建省泉州臺商投資區百崎湖畔,藝術公園亞洲園很大,佔地1069多畝。漫步其間,清風習習,湖水與樹木相互映襯,令人心曠神怡!在公園裡,又有獨特的藝術造型,細細欣賞,你會沉浸在那昔日海上絲綢之路海島歡歌、貿易交換、技術交流,中轉補給等情景之中;又會沉浸在人類對海洋的嚮往、昔日泉州海絲繁盛的景象以及宋元時期泉州作為第一大港的輝煌!
  • 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泉州開幕
    中國網海峽頻道11月23日訊(周曉磊 劉媛)23日,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節重要活動之一的「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幕。現場來自11個國家的17個非遺項目和大師,國內27個省近60個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會聚一堂,共同展示、交流。
  • 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景點介紹 遊園攻略
    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景點介紹 遊園攻略 公園全景圖  為迎接第14屆亞洲藝術節和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新建於臺商投資區百崎湖畔的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即將開園。雕塑由中央美術學院設計,主體為鋼結構,自底座向上高35米,最寬部分33米,位於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中心軸線上。「帆影」的帆葉以凹凸的造型,營造出實體造型和「虛空間」的結合,展現出對昔日輝煌的回憶和對未來輝煌的憧憬。
  • 匯聚「海上絲綢之路」IOAF2019第二屆國際海洋藝術節盛大開幕
    原題:匯聚「海上絲綢之路」各國藝術家描繪美好海洋IOAF2019第二屆國際海洋藝術節盛大開幕由AsianACS亞洲藝術文化與科學聯合會主辦的,IOAF2019第二屆國際海洋藝術節於2019年7月26日-29日在韓國濟州石文化美術館盛大開幕
  • 泉州:重現昔日輝煌 揚帆「海上絲綢之路」新起點
    早在宋元時期,成千上萬的阿拉伯商人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到泉州經商,薩布裡正跟隨著這些商人的腳步來到這裡。2015年,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提出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 上川島將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記者近日從有關部門了解到,臺山計劃把川島鎮大洲小學舊址改造修建成上川島「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場館改造和海上絲綢之路遺產文化內涵展示設計將同步進行。上川島風光當前,臺山正爭取將上川貿易島「海上絲綢之路」史跡點納入國家申遺預備名錄。
  • 海上絲綢之路與中華文明早期傳播
    【摘要】明代初期鄭和下西洋,滿載中國物品沿途訪問30多個國家,遠達波斯灣及非洲東海岸,開闢中國至印度洋航路,推動國內瓷器製作、絲綢紡織發展,將「海上絲綢之路」推向了鼎盛時期,其所秉持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原則,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鑑。
  • 山東半島與古代北方海上絲綢之路
    編者按:北方沿海是中外交往的重要通道,自先秦時期就有成熟的海上航線,徐福東渡即循此而行,後來中外民眾頻繁來往於此,形成了著名的北方海上絲綢之路,密切了中國同朝鮮、日本等地的聯繫。徐福是一位長期活動在山東沿海一帶的方士,他利用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的心理,以到海外求仙為名,贏得秦始皇信任,為其準備了遠走海外所必需的人員和物資,然後揚帆東渡,沿著北方海上絲綢之路到了朝鮮半島南部與日本列島。徐福東渡為秦末漢初躲避苛政和戰亂的山東半島居民指出了一條走出海外謀生的途徑,而方士們宣傳的海外有仙山、仙境、仙人,以及不時出現的「海市蜃樓」幻境更是激勵人們走出海外去追求一種理想生活。
  • 漳州月港開禁 促進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
    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 深圳赤灣曾是海上絲綢之路重埠 打造新絲路還有多遠?
    在中國國家戰略中,「海上絲綢之路」成為日益清晰的新航向: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0月出訪東協等國時,首次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抓緊規劃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已然是中國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大手筆、大戰略和大布局。  國家之戰略,深圳之機遇。
  • 歷史與當代、地域與文明的人本實踐——舟山·海上絲綢之路酒店
    海上絲綢之路酒店實景圖 舟山 ·海上絲綢之路酒店作為國際海島大會的永久會址,以「公園裡的會議中心」為核心,千島之城的歷史文脈和地理風貌尋得設計依據
  • 冀以小康 揚帆逐夢
    為進一步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發展歷史、探尋先輩的光榮奮鬥史,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之際,洛陽師範學院食品與藥品學院「冀以小康,揚帆逐夢」暑期實踐團隊特於7月31日展開了為期3天的線上主題宣傳活動。
  • 探尋海上絲綢之路文化
    通訊員 黎國偉 供    12月8日上午,百名兩岸青年參加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交流活動,在雷州市清端園陳璸故居舉行閉營儀式,圓滿落幕。    據了解,12月4日至8日,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以「走到一起來,夢想更精彩」為主題,設計了九條特色精品線路,其中第七線路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
  • 海口將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城市
    海口將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城市 2015-02-03 11:38: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海口2月3日電 (記者 王子謙)海口第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3日開幕,市長倪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介紹,海口正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努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城市。
  • 林宏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戰略意義透析
    原標題:「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戰略意義透析   習近平主席2013年10月在印尼國會演講時提出要構建面向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這個提法在2014年3月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進一步印證,他強調指出「我國要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 2019「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鄞州」創意設計大賽徵集
    ,通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進一步深入挖掘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價值內涵,激發海上絲綢之路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構建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傳承發展體系,繼承並發展海絲文化。2.河海交匯:大運河;慶安會館;天后宮;媽祖信仰河海相連,寧波不僅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同時也是中國大運河的出海口,江海交匯不僅為寧波「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經濟文化腹地,也留下了眾多相關的文化遺存。其中,最為典型的是鄞州區慶安會館。慶安會館不僅體現了當時的商幫文化,展現了繁榮的商業文化,同時也將媽祖這一獨特的反映中國海洋文化的民俗和信仰展現地淋漓盡致。
  • 「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的移民與貿易」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
    閩南網12月23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文/圖)23日至24日,由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泉州海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小組聯合主辦的「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的移民與貿易」學術研討會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