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赤灣曾是海上絲綢之路重埠 打造新絲路還有多遠?
原標題:深圳赤灣曾是海上絲綢之路重埠 打造新絲路還有多遠? 絲路新航 深圳打造新海上絲綢之路樞紐城市 時鐘回撥千年,那是中國東南沿海一段絲綢般的時光。對深圳而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既是一個全新的徵途,更是一個難得的機遇。重振這條黃金海路,不僅僅是船隊與帆影的簡單重現,更是經貿合作、文化傳播和城市影響力「借船出海」的新橋梁。 對此,許勤市長曾發出鏗鏘之音:「要將深圳打造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城市」。 如何抓住國家戰略實施的契機,實現深圳更大的開放和更好更快的發展?深圳該如何積極作為,搶佔先機?
-
高清:探訪新加坡海事博物館,重溫海上絲綢之路歷史
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 (人民網 杜明明攝) 人民網9月6日電 (杜明明)9月5日,我們抵達此次「行走新絲路」第二站——新加坡,探訪了位於聖淘沙的海事博物館,重溫昔日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與文化。
-
海口將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城市
海口將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城市 2015-02-03 11:38: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海口2月3日電 (記者 王子謙)海口第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3日開幕,市長倪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介紹,海口正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努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城市。
-
遊海陵島,看南海一號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重溫古代航海的神奇
去位於廣東陽江市海陵島和南海一號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看看,一直是我們的一個想法。終於在一個天氣非常不錯情況下,我們自駕遊起,從臺山出發,沿著廣海高速公路,我們一路向陽江方向前進。十多分鐘後,我們來到南海一號既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特殊的像海浪浪花的建築。先到售票處購買了門票,每人80元。拿到門票後,走向博物館正門,開始參觀之旅。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位於十裡銀灘金色的沙灘上,是以"南海1號"宋代古沉船保護、開發與研究為主題,展現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現場發掘動態演示過程為特色,是世界首個水下考古專題博物館。
-
南海一號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它將為復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陶瓷史提供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甚至可以獲得文獻和陸上考古無法提供的信息。沉船從被發現到確定方案到完全打撈上岸一共用了整整20年時間!
-
探尋海上絲綢之路文化
通訊員 黎國偉 供 12月8日上午,百名兩岸青年參加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交流活動,在雷州市清端園陳璸故居舉行閉營儀式,圓滿落幕。 據了解,12月4日至8日,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以「走到一起來,夢想更精彩」為主題,設計了九條特色精品線路,其中第七線路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
-
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承千年絲路文化,奏響海上絲綢之路...
近年來,海上絲綢之路在廣西,尤其是北海的史跡、遺產保護與申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原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劉曙光在出席近日舉辦的第15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時表示,作為聯結中國與東協各國的歷史紐帶與未來橋梁,海上絲綢之路見證了人類文明的交流史,具有世界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
-
2019「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鄞州」創意設計大賽徵集
為進一步傳承、弘揚寧波海絲文化精神,打造鄞州「中國海絲文化之鄉」文化品牌,助推「文化寧波2020」建設,擬舉辦2019「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鄞州」創意設計大賽暨寧波博物館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大賽以「海上絲綢之路」為設計主題,以鄞州區「海上絲綢之路」相關遺存、遺蹟和寧波(鄞州)博物館「海上絲綢之路」藏品為參賽內容,遵循從傳統文化走向設計、從設計走向生活,引導品質生活提升的規劃思路,深挖海絲文化底蘊,讓海絲文化「活化石」真正「活起來」。
-
汕頭南澳島將打造明代古船城市名片
以海洋貿易文化為主題發展海島旅遊此次《規劃》圍繞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戰略,將構建廣東海島旅遊「一核一帶,一灣三點」的總體布局,即一核引領,一帶貫通,一灣領潮,三點聚力。其中「一帶貫通」指打造廣東海島旅遊「海上絲綢之路旅遊帶」。
-
探訪汶萊海事博物館 尋找跨越海上絲綢之路的傳奇
汶萊海事博物館內景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孫牧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對汶萊進行國事訪問。汶萊這個國家在中國的元朝時被稱作「渤泥國」,到了明朝開始稱為汶萊。汶萊與中國的友好交流歷史源遠流長,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更是在幾百年前就將兩國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帶你領略清朝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
大家好這裡是「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愛旅遊,愛生活的分享,這次的主題是「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帶你回到清朝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它的最大特點是館藏品全部由中外熱心人士無償捐贈」。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喜歡歷史的遊客都知道古絲綢之路一直都在肩負著中國的文化輸出,從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就已經開始了,人們稱之為「陸上絲綢之路」,主要輸出的是絲綢,故稱之為「絲綢之路」,等到清末十三行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
-
南澳島將被打造成明代古船...
「南澳島」在《規劃》中多次被提及,未來,南澳島將如何發展,有哪些重大項目將在近期展開呢?讓我們一起來圍觀這張宏偉「藍圖」一核一帶,一灣三點《規劃》中提到將構建廣東海島旅遊「一核一帶,一灣三點」的總體布局,即一核引領,一帶貫通,一灣領潮,三點聚力。
-
探訪新加坡湖畔亞洲文明博物館:千年沉船講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故事
欄目名稱:探訪新加坡湖畔亞洲文明博物館:千年沉船講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故事 8月9日是新加坡建國54周年國慶日,應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邀請,廈門廣播電視集團新聞中心派出採訪組,參加「中國新聞工作者採訪團」,前往新加坡採訪新加坡開埠200年來的發展。
-
新年藝術之旅,去博物館感受絲綢之路
明清外銷瓷回歸巡迴展,首展於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第二站是在「一帶一路」北京高峰論壇,歸來瓷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再次引發轟動;現在,歸來瓷又來到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今天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南山。
-
「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的移民與貿易」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
閩南網12月23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文/圖)23日至24日,由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泉州海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小組聯合主辦的「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的移民與貿易」學術研討會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召開。
-
...這片藍色的國土」走進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探秘「南海Ⅰ號」
7月18日,「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採訪團隊來到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探秘這條神秘的沉船。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攝影 程亞惠)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十裡銀灘,坐落著這樣一個地標性建築,它背山面海,建築特色鮮明,海洋文化主題凸顯,它是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絲館)。
-
齎幣往賚 輸貨轉貯 「海上絲綢之路精品展」在西安開展
原標題:齎幣往賚 輸貨轉貯 「海上絲綢之路精品展」在西安開展 中國甘肅網5月22日訊(本網記者 張洋)自2015年5月15日,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推出與廣東省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海上絲綢之路精品展」的一周時間裡,聞名前往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參觀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
-
新加坡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重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近1200年前,一艘載有陶瓷、金銀等珍貴貨物的阿拉伯船從廣州港啟航,裝載著經由東南亞運往印度及北非的六萬七千件貨物,在蘇門答臘島附近不幸沉沒;直至1998年,被稱為「黑石號」的沉船從印尼爪哇海域被打撈,海上絲綢之路的存在因此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依據。
-
日本學者1968年就提出「海上絲綢之路」概念
這種西班牙番銀是由西班牙大型帆船從新大陸帶往菲律賓的,不難想像中國帆船又將其帶往中國大陸。這些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確鑿證據。這些水下考古成果,是研究海外貿易史不可或缺的材料。南都: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您幾次到中國訪學,在中國的訪學經歷對您的研究產生了哪些重要的影響?松浦章:1980年我來華參加在大連舉辦的東北地區中日關係史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