齎幣往賚 輸貨轉貯 「海上絲綢之路精品展」在西安開展

2020-12-27 東方網

原標題:齎幣往賚 輸貨轉貯 「海上絲綢之路精品展」在西安開展

  中國甘肅網5月22日訊(本網記者 張洋)自2015年5月15日,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推出與廣東省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海上絲綢之路精品展」的一周時間裡,聞名前往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參觀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此次展覽的展品為明晚期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的金器與外銷瓷器,這也是此次展覽高度契合「一帶一路」,吸引眾多中外人士眼球的最大亮點。

  唐末宋初,陸上絲綢之路因戰亂受阻,海上絲路迎來高潮期。輸出的貨物以瓷器、絲綢、茶葉、銅鐵器為主,輸入的商品則以香料、金玉、珠寶為主,所以海上絲路也有陶瓷之路、香料之路的美稱。明代初鄭和七下西洋,中西海上絲綢之路達於巔峰,以鄭和船隊為代表的官府貿易使團到了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地區,和非洲東海岸的埃及、索馬利亞、肯亞、莫三比克甚至是南非等地,通過瓷器及其他物品的出口為國家換取了大量的金玉、寶石、香料等國外產品,對東西方的貿易往來有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本展覽展出的明代皇家金器由湖北省博物館藏明梁莊王墓出土金器及本館藏明萬曆辛丑(1601)年銀作局制金器百餘件組成。這些金器是以鄭和下西洋所帶回的金子為原料製成的,其中湖北省博物館藏的明永樂十七(1419)年金錠記載有銘文「永樂七年四月日西洋等處買到八成色金壹錠五十兩重」,明確說明該金是鄭和第五次下西洋時所採購。另據《明英宗實錄》記載:「天順二年司禮監太監福安奏:『永樂、宣德間……屢下西洋收買黃金、珍珠、寶石諸物,今停止三十餘年,府藏虛竭。』」也印證了這些金器的來源。

  中國陶瓷在世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自唐代開始,中國陶瓷便沿海上絲綢之路向國外輸出,並在世界各國迅速掀起一股中國瓷器熱。本展覽所展出的80餘件瓷器,以廣東省博物館藏外銷瓷為主,其中有「南澳Ⅰ號」出水的明萬曆青花瓷精品,有馬來西亞發現的「萬曆號」克拉克瓷,還有被歐洲稱為「中國白」的德化白瓷精品,其獨具一格的裝飾技藝為本展增色不少。這些外銷瓷器多為當時福建和廣東的民窯所生產,包括盤、碗、罐、瓶等多種器形,當時在世界各國上層社會裡,無不以珍藏中國瓷器為榮,這也促進了外銷瓷的發展。

  當今,「一帶一路」建設在發揚傳統的基礎上,成為中國加強與沿線沿路諸國促進合作、攜手發展、創建利益共同體的重要手段,為此,在展望未來的同時,回顧歷史顯得十分必要,這是舉辦本展的主要動因。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探尋海上絲綢之路文化
    通訊員 黎國偉 供    12月8日上午,百名兩岸青年參加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交流活動,在雷州市清端園陳璸故居舉行閉營儀式,圓滿落幕。    據了解,12月4日至8日,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以「走到一起來,夢想更精彩」為主題,設計了九條特色精品線路,其中第七線路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
  • 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泉州開幕
    中國網海峽頻道11月23日訊(周曉磊 劉媛)23日,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節重要活動之一的「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幕。現場來自11個國家的17個非遺項目和大師,國內27個省近60個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會聚一堂,共同展示、交流。
  • 《做一天馬可·波羅:發現絲綢之路的智慧》展開展
    鍾旖攝中新網重慶新聞1月9日電由中國科學技術館研發製作的《做一天馬可·波羅:發現絲綢之路的智慧》展9日在重慶科技館開展。《做一天馬可·波羅:發現絲綢之路的智慧》展包含「對異域的想像」「帶什麼商品去中國」「驛站與驛道」「漫遊古代中國」「海上歷險」「世界在變」六部分。
  • 國內首列手繪卡通專列亮相 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元素
    國內首列手繪卡通專列亮相 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元素 2015-05-20 16:29:17林波 攝  中新網寧波5月20日電(見習記者 林波)5月20日,寧波軌道交通推出以寧波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為主元素的「海絲文明」號專列,不少市民提前嘗鮮體驗。據悉,「海絲文明」號專列將於5月21日在寧波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正式上線運營,這是寧波軌道交通響應「一帶一路」戰略而推出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內首列手繪卡通專列。
  • 新年藝術之旅,去博物館感受絲綢之路
    明清外銷瓷回歸巡迴展,首展於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第二站是在「一帶一路」北京高峰論壇,歸來瓷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再次引發轟動;現在,歸來瓷又來到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今天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南山。
  • 展覽預告︱長江文明物語——長江文明與海上絲綢之路展
    張家港市與中國文物報社合作,聯合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四川省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景德鎮御窯博物館、景德鎮陶瓷民俗博物館等長江岸線博物館,共同推出「長江文明物語——長江文明與海上絲綢之路展」。
  • 「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的移民與貿易」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
    來自中科院、南京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等國內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的18位專家學者將在泉州開展學術研討,另有50餘名本地學者和文史研究人員列席會議。  在研討會開幕式上,泉州市政協副主席李冀平向與會者介紹了由泉州牽頭的「海絲」申遺工作情況,海交館冠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最新進展,以及泉州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有關建設工作情況。
  • 中國歷史: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與此同時,揚州港還大量出口唐三彩,據考察,在今東亞、東南亞和西亞一帶發現了大量唐三彩大量陶瓷器的出口,使得海上絲綢之路又多了一個美稱:「陶瓷之路」。揚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據考古資料顯示,中國與朝鮮的交往大致經過這樣的路線:外國商船沿著朝鮮半島西側近海航行,到山東半島北部的登州後改為陸行,到濟水入淮河,沿淮南運河抵揚州。
  • 汪氏皮影作品入選福建陝西傳統民間工藝交流展(西安站)
    開幕式邀請函時間:2020年12月28日上午9:30地點:陝西亮寶樓藝術博物館美美與共 絲路同行福建陝西傳統民間工藝交流展西安站精彩啟幕誠邀您的光臨!福建和陝西,一個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一個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發端,兩省的絲路交流,在「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歷史與現實意義。本次「美美與共絲路同行——福建陝西傳統民間工藝交流活動」,由福建省文聯、陝西省文聯主辦,福建省民協、陝西省民協承辦。將於12月28日,在陝西亮寶樓藝術博物館正式開展。
  • 上川島將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記者近日從有關部門了解到,臺山計劃把川島鎮大洲小學舊址改造修建成上川島「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場館改造和海上絲綢之路遺產文化內涵展示設計將同步進行。上川島風光當前,臺山正爭取將上川貿易島「海上絲綢之路」史跡點納入國家申遺預備名錄。
  • 讓文化傳播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友好使者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之一, 29日,珠海迎來一場「海絲」盛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傳播暨中國(廣東)企業走出去論壇在珠海開幕。論壇充分展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階段性成果,積極向世界傳遞「絲路精神」,吸引了全球近百家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受廣東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委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慎海雄出席並在論壇上致辭。
  • 絲綢之路傳統文化保護開發利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央廣網西安12月11日消息(記者雷愷)「絲綢之路傳統文化保護開發利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研討會」今天(12月11日)在陝西西安召開,發起成立「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聯盟」,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朝鮮大學、哈薩克斯坦馬古蘭考古研究所和西北大學、西安工業大學、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等國內外專家就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相關問題進行交流研討
  • 2020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活動日程表一覽
    2020海絲博覽會定於9月24日至26日在廣交會展館舉行,展期共3天。  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  時間:9月24日—9月26日  地點:廣交會展館B區  報名入口:點擊進入  >小編提醒:搜索關注廣州本地寶(ID:bdbguangzhou)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回復【海絲】,即可獲得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報名入口
  • 片仔癀:「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國符號
    被閩南當地視為神藥的片仔癀,就是海上絲綢之路上一枚耀眼的中國符號。明朝末年,有宮廷御醫攜片仔癀秘方流落至漳州。他用麝香、牛黃、三七、蛇膽等名貴中藥材,煉製成藥錠,專治熱毒腫痛。宮廷秘方,就此落地生根。因當時片仔癀切片分服,故民間俗稱「片仔癀」(「仔」為閩南方言中語氣詞,「癀」為熱毒腫痛)。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開拓,片仔癀因極適宜應對熱帶地區氣候,又在新的土地上博得了聲譽。
  • 「一沙一世界」國際沙雕展以絲綢之路為主題
    「一沙一世界」國際沙雕展以絲綢之路為主題 2015-09-21 | 來源: 新華網 這是沙雕展中「海上絲綢之路」的鄭和雕像(9月20日攝)。  從9月10日開始,來自中國、美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捷克等6個國家的30餘名沙雕手齊聚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景區,以「一沙一世界」為主題,打造舟山國際沙雕展,目前已初具雛形。本次沙雕展共有單體作品50餘個,主要包括「西北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海島旅遊」三大部分。據悉,第十七屆中國舟山國際沙雕節將於9月28日開幕。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 山東半島與古代北方海上絲綢之路
    編者按:北方沿海是中外交往的重要通道,自先秦時期就有成熟的海上航線,徐福東渡即循此而行,後來中外民眾頻繁來往於此,形成了著名的北方海上絲綢之路,密切了中國同朝鮮、日本等地的聯繫。  隋唐時期,是北方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時期,山東半島是日本、朝鮮各界人士頻繁往來之地。日本遣唐使共來唐朝14次,其中8次有在山東半島活動的記載,前6次遣唐使更是從山東沿海登州往返,隨遣唐使船入唐的日本留學生和學問僧沿北方海上絲路先經山東半島再向西行去長安,學成後再從山東沿海返回日本。
  • 遊海陵島,看南海一號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重溫古代航海的神奇
    大約一個半小時後我們進入陽江市區,在市區穿行而過,到市區邊上,我們下車找路人問了一下去海陵島的方向,路人非常熱情地告訴了我們,一再告訴我們過了前邊不遠處有個紅綠燈再轉。我們的車又開始了行程,路邊開始看到海陵島的廣告以及路邊賣遊泳衣的小攤,更看到去旅遊的自駕車一輛接著一輛,去旅遊區的公路正在修整中。
  • 泉州:重現昔日輝煌 揚帆「海上絲綢之路」新起點
    早在宋元時期,成千上萬的阿拉伯商人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到泉州經商,薩布裡正跟隨著這些商人的腳步來到這裡。2015年,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提出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 新加坡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重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近1200年前,一艘載有陶瓷、金銀等珍貴貨物的阿拉伯船從廣州港啟航,裝載著經由東南亞運往印度及北非的六萬七千件貨物,在蘇門答臘島附近不幸沉沒;直至1998年,被稱為「黑石號」的沉船從印尼爪哇海域被打撈,海上絲綢之路的存在因此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依據。
  • 林宏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戰略意義透析
    原標題:「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戰略意義透析   習近平主席2013年10月在印尼國會演講時提出要構建面向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這個提法在2014年3月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進一步印證,他強調指出「我國要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