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重現昔日輝煌 揚帆「海上絲綢之路」新起點

2020-12-25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泉州 9月2日電(記者 胡美東 徐偉)穆罕默德薩布裡(Mohammed Al-Sabri)日常穿梭於石獅服裝城的不同店鋪之間,他中文流利,談判經驗豐富。這位葉門商人的主要業務是幫助來自中東的客戶在泉州所轄的石獅市的服裝工廠和商店下訂單。

薩布裡在中國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他表示,「對於大多數客戶來說,他們尋找的是在設計、質量和價格上都最出色的產品,而石獅正是能實現他們願望的地方。」

石獅是中國主要的服裝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之一,薩布裡則是上千名在石獅尋找商機的阿拉伯人之一。早在宋元時期,成千上萬的阿拉伯商人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到泉州經商,薩布裡正跟隨著這些商人的腳步來到這裡。2015年,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提出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省提出,要利用其對外貿易蓬勃發展、民營經濟發達、海洋經濟基礎良好等明顯優勢,通過加快設施互聯互通、支持企業擴大境外投資、和拓展經貿合作等措施,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泉州經濟總量連續20年位居全省首位,被賦予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城市定位。近年來,泉州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經貿合作取得良好成效。泉州市商務局的數據顯示,去年,泉州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總額達到849億元人民幣(118億美元),同比增長20.3%。截至2018年底,泉州企業在海上貿易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總額達到7.7億美元。「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累計來泉州投資設立企業近1600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約25億美元。

泉州商務局副局長黃庭瑜表示,「『海絲』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企業赴沿線國家投資將更加安全便利,而泉州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需求日趨旺盛,『走出去』將迎來一個更好的發展時機。」

民營經濟展活力

2018年泉州全市的生產總值為8468億元,同比增長8.9%,已經形成紡織服裝、鞋業製造、石油化工、建材家居等產業集群。去年,民營經濟佔全市經濟總量的82.1%,對泉州市GDP增長的貢獻率達88.2%。

黃庭瑜表示,悠久的航海經商傳統給泉州注入源遠流長的商業活力,形成了一代又一代愛拼敢贏、海納百川的企業家群體。作為政府部門,最重要的是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企業一旦有問題找我們的時候我們有求必應,否則無事不擾。」

2018年11月,經商務部等七部門審批,石獅服裝城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正式啟動,成為福建省唯一一個獲批的國家級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這一試點成為了福建省外貿新引擎,在泉州經商的外籍人士也成為了這一新貿易模式的直接者。

55歲的沙烏地阿拉伯人穆罕默德莫赫塔爾薩拉姆剛在石獅服裝城下了價值3百萬美金的訂單。比起他1994年首次到石獅時,薩拉姆談到,中國近年來在簡化貿易程序和中沙兩國更加密切的關係讓他的貿易頗為受益。

薩拉姆談到,他辦理的在中國籤證只有30天的期效,而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石獅,因為在石獅他能找到質優價廉的服裝產品。

在走出去方面,泉州民營企業企業也正放眼全球市場。

今年3月,安踏體育發布公告稱,對亞瑪芬體育 (Amer Sports)的收購已獲各國主管機構批准,整個交易金額為56億歐元。亞瑪芬體育旗下有加拿大戶外裝備品牌始祖鳥、美國球類裝備品牌威爾遜等。收購完成後,安踏集團的版圖擴展到歐洲、美國和亞太等世界主要市場。

「海絲」起點新跨越

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在宋元時期躍居當時中國四大港之首。當時,中國的茶葉、瓷器等商品通過東南沿海的港口運往向東南亞、中東和歐洲。

如今,陶瓷和茶葉仍然是泉州出口貨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化縣有關部門數據顯示,該縣所生產的陶瓷已銷往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陶瓷出口總額為4350萬美元,同比增長29.8%。

德化縣主要陶瓷生產商順美集團總經理鄭鵬飛表示,「海絲」沿線國家已成為該公司產品的主要市場之一,「一帶一路」幫助企業擴大了「朋友圈」和商業機會。「我們的產品經久不衰的原因在於我們對不同國家文化的理解。近年來,我們接待了更多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客戶,與客戶的交流也更加密切。」

安溪縣三和集團董事長吳榮山表示,該公司每年投資2000萬元人民幣在歐洲推廣茶文化。據悉,三和集團已經在羅馬、威尼斯和裡昂的大學建立了茶茶學社,目前已經有3000多名會員。該公司目前正尋求與歐洲咖啡店合作,進一步加大對茶文化的推廣力度。

泉州海洋資源豐富,港口潛力大,目前泉州港口擁有萬噸以上泊位25個。去年,泉州轄區港口與「海絲」國家的貨物量完成374萬噸,同比增長3.77%。

泉州太平洋貨櫃碼頭有限公司經理魏昌華表示,由該公司經營的石獅石湖港近年來將通往東南亞多個國家的航線列為優先發展方向,把航運網絡進一步拓展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魏昌華介紹,經石湖港出口的紡織服裝、鞋子、工藝品和冷凍魚在東南亞市場非常受歡迎。為加快改善碼頭能力緊張局面,公司正在籌建新泊位,以容納不斷增長的貨物進出口需求。

魏昌華表示,目前,公司出口業務僅佔總業務量的5%,未來將擴大到30%。「相信隨著『海絲』戰略的進一步深入,我們的事業會越來越開闊。」(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 風景獨特 是值得你去遊覽的地方
    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位於福建省泉州臺商投資區百崎湖畔,藝術公園亞洲園很大,佔地1069多畝。漫步其間,清風習習,湖水與樹木相互映襯,令人心曠神怡!在公園裡,又有獨特的藝術造型,細細欣賞,你會沉浸在那昔日海上絲綢之路海島歡歌、貿易交換、技術交流,中轉補給等情景之中;又會沉浸在人類對海洋的嚮往、昔日泉州海絲繁盛的景象以及宋元時期泉州作為第一大港的輝煌!
  • 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景點介紹 遊園攻略
    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景點介紹 遊園攻略 公園全景圖  為迎接第14屆亞洲藝術節和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新建於臺商投資區百崎湖畔的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即將開園。  昨天,記者提前探營,實地觀賞了園區多個景點,潔白無瑕的帆影、鬱鬱蔥蔥的綠房子、醒目鮮豔的紅房子、形神俱似的石雕群等,在藍天白雲之下,豐富的泉州元素、多彩的異國風情體現得淋漓盡致。
  • 「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節 泉州號將逐夢揚帆(圖)
    絲海揚帆嘉年華總導演;福建省歌舞劇院一級編導,福建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海絲」寄語:  「海絲夢」承載著我的「故鄉情」,希望古香古色的泉州乘著「海絲」的翅膀,重回國際範。那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團抵達泉州,確認了泉州為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省裡認為,這是宣傳福建的絕好契機,便要求福建省歌舞劇院,編一出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舞劇。  這時的吳玲紅已經有了更成熟的編導經驗,又因為有泉州人的身份,因此被邀請進入《絲海簫音》劇組,承擔編舞的工作。
  • 深圳赤灣曾是海上絲綢之路重埠 打造新絲路還有多遠?
    千餘年來,東海和南海上千帆疊影,沿途城內市聲如沸,「海上絲綢之路」成為古老中國連接歐亞的「大動脈」。  鬥轉星移,曾經輝煌的「海上絲綢之路」沉寂下來,一條條亙穿東海、南海的古航線,猶如一場場沉睡的舊夢。  如今,舊夢重醒,輝煌即將再現。  步入新世紀,沉寂千年的古絲路,再度為世人矚目。
  • 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泉州開幕
    中國網海峽頻道11月23日訊(周曉磊 劉媛)23日,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節重要活動之一的「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幕。現場來自11個國家的17個非遺項目和大師,國內27個省近60個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會聚一堂,共同展示、交流。
  • 「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的移民與貿易」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
    閩南網12月23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文/圖)23日至24日,由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泉州海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小組聯合主辦的「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的移民與貿易」學術研討會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召開。
  • 海絲藝術公園亞洲園泉州開園 航拍美照搶先看
    11月7日訊,作為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暨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活動場地之一,位於泉州臺商投資區的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各項工程已開始全面掃尾,公園進入清理和布展階段。  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怎麼去?  為方便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參觀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臺商區公交公司將於11月9日至15日期間開通公交臨時專線,在亞藝節期間免費接送八方來客到公園參觀,遊客及市民可免費乘坐。
  • 「海上絲路」泉州緣
    泉籍華僑華人散布在世界各地,其中90%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他們為住在國和祖籍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滄海桑田,鬥轉星移。今天,歷史又一次選擇了泉州。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賦予了泉州新的歷史使命。
  • 老照片:80年代的福建泉州,海上絲綢之路,魅力刺桐城
    泉州是福建省地級市之一,又稱「刺桐城、鯉鯉城」,位於福建東南沿海地區,北鄰福州,南連廈門,東望臺灣島,下轄4個區,3個縣級市,5個縣及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一個臺商投資區。泉州歷史悠久,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首屆東亞文化之都。
  • 泉州首家洲際酒店,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開啟逆天度假體驗
    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摩尼教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蹤跡。作為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就像一個宗教大熔爐,將世界不同文化融匯於一座城市。泉州花鄉天主教堂是基督教的象徵。沒想到,泉州還有一座全粉色的天主教堂,滿滿的少女心,非常適合女生打卡。泉州天主教堂由西班牙牧師介紹,1926年由菲律賓華僑陳光春捐資興建。
  • 漳州月港開禁 促進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
    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 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 異域商品聚寶泉州
    「文都」大唐西市展示區 昨日,首屆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在南安拉開帷幕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偉,國家質檢總局原副局長、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張燮飛,市領導鄭新聰、陳海基、楊俊峰、陳榮洲、李冀平,以及來自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歐美、非洲、中東、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使節、顧問、企業家和產業協會負責人出席開館式和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發展論壇暨品牌權威評價平臺發布會。
  • 修復文物遊戲《Monuments Flipper》登陸Steam 重現古蹟昔日輝煌
    修復文物遊戲《Monuments Flipper》登陸Steam 重現古蹟昔日輝煌> Steam上架一款「修文物」遊戲 重現古蹟昔日輝煌
  • 泉州第一家洲際酒店,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開啟逆天的度假體驗
    可能中國沒有哪一座城市像泉州那樣,將各種宗教都融合在一座城市裡,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摩尼教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痕跡。作為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像一座宗教熔爐一樣,將世界的大不同文化都融合在了一座城市裡。
  • 新加坡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重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近1200年前,一艘載有陶瓷、金銀等珍貴貨物的阿拉伯船從廣州港啟航,裝載著經由東南亞運往印度及北非的六萬七千件貨物,在蘇門答臘島附近不幸沉沒;直至1998年,被稱為「黑石號」的沉船從印尼爪哇海域被打撈,海上絲綢之路的存在因此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依據。
  •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福建的泉州,是個神明「集中度」頗高的地方
    泉州位於廈門東北方向,與臺灣隔海相望,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這裡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名勝古蹟星羅棋布,文物瑰寶舉世矚目。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27處。泉州是古代「東方第一大港」。
  • 南京大學MBA尋路商幫 | 海上絲路之路的起點——泉州
    【MBA中國網訊】2017年7月25日,是南京大學商學院MBA教育中心舉辦的「一帶一路,尋路商幫」活動的第二天,東線的同學在馬野青、劉海建、成潔三位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也是當下福建省的製造業之鄉——泉州。
  • 高清:探訪新加坡海事博物館,重溫海上絲綢之路歷史
    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 (人民網 杜明明攝) 人民網9月6日電 (杜明明)9月5日,我們抵達此次「行走新絲路」第二站——新加坡,探訪了位於聖淘沙的海事博物館,重溫昔日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與文化。
  • 在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過年,這些特色美食你吃過嗎?
    在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泉州過年,這些特色美食你吃過嗎?閩南語發音做「炸錮」(ji ko)油酥炸是惠安、泉港、南安一帶具有民間傳統特色的小吃。裡面包裹著拌有白糖、蒜泥、蔥頭的花生粉末。口感香甜,外皮層層疊疊,酥脆可口。個頭不大,近看像個小月牙,遠看又像是一個個金元寶!
  • 以「偶」會友——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側記
    11月23日,福建泉州,來自俄羅斯的木偶表演藝術家葉夫根尼索洛維耶夫和尤利婭裡克特在表演木偶節目。新華網 肖和勇 攝新華網福州11月24日電(劉默涵 肖和勇)在觀眾熱情的掌聲中,來自俄羅斯Teatrol劇院的木偶表演藝術家葉夫根尼索洛維耶夫和尤利婭裡克特在第六屆中國泉州國際木偶節開幕式上,完成了他們的中國首秀。23日啟動的第六屆中國泉州國際木偶節,是「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的核心配套活動。